<h3> </h3><h3> 雁门古隘真如铁</h3><h3> 晋北锁钥绥三晋</h3><h3> 而今蓝天保卫战</h3><h3> 环保卫士急先锋</h3><h3><br></h3><h3><br></h3><h3><br></h3><h3> 9月10日,“雁门卫士——2019”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演练在忻州市原平举行。<br></h3> <h3> 此次演练由山西省生态环境厅主办,山西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忻州市生态环境局承办,忻州市生态环境局原平分局、国家电投集团山西铝业有限公司、山西科视检测有限公司协办。</h3> <h3> 忻州市副市长武宪堂致辞,山西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主任石多多介绍了此次应急演练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山西省生态环境厅核与辐射源安全监管处处长蔡如峰宣布演练正式开始。</h3> <h3> 演练按照各级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和本次演练方案有序推进,进行了事故报告、应急响应启动、应急监测、放射性废物处置、通信传输以及应急终止等科目的演练。</h3> <h3> 本次辐射事故应急监测专项演练模拟情节为:9月10日上午10时,在“原平富豪铝厂”进行现场伽玛射线探伤作业的“并州无损探伤公司”发现探伤机中放射源丢失。</h3> <h3> “并州无损探伤公司”现场工作人员按照应急程序报告事故:丢失1枚Ⅱ类放射源硒—75,出厂活度为94Ci,出厂日期为2018年5月28日。</h3> <h3> 同时封锁施工现场。</h3> <h3> 相关企业、各级政府、各级生态环境部门接到事故报告,立即启动了相应的辐射事故应急预案。</h3> <h3> 山西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做为省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队伍,立即派出相关人员赶赴现场。</h3> <h3> 各单位应急监测人员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 </h3> <h3> 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各级有关单位成立辐射事故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下令立即成立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组。</h3> <h3> 辐射事故应急监测组共三十余人,由山西省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技术中心(山西省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和地方辐射应急监测人员及相关企业辐射应急监测人员组成。</h3> <h3> 现场出动两台专业监测车,分别为大体积巡测车和“快1”辐射应急监测车。消防车、救护车及其他机动车辆在指定地点待命。</h3> <h3> 大体积巡测车是辐射事故应急专用设备,在汽车顶部安装有二个大体积碘化钠探测器,辐射监测灵敏度高,在没有屏蔽的情况下可对几百米范围的放射源实施快速搜索。</h3> <h3> “快1”辐射监测车车顶安装了气象测量仪、碘化钠γ谱仪的探测器,车内装备了总α、总β低本底测量系统、碘采样系统。气象测量仪可以对事故发生地风速、风向、气温等气象参数进行检测;碘化钠γ谱仪可以对接收的γ射线进行快速分析,判断出核素的种类;总α、总β低本底测量系统可以分析现场所采集的样品中总α、总β的放射性水平,主要用于对样品中所含的放射性进行快速的初步的判定;碘采样系统可用于对空气中放射性碘进行取样,主要用于发生核设施事故期间空气中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h3> <h3> 指挥部下令,监测组安排大体积巡测车和“快1”监测车立即对厂区主要道路进行巡测。</h3> <h3> 监测组第一次巡测后,报告未发现辐射水平异常,指挥部下令扩大范围继续搜索。</h3> <h3> 监测组第二次巡测报告在铝厂中路与东一路交叉路口附近,发现了辐射水平异常。</h3> <h3> 指挥部下令进一步缩小搜索范围,确定放射源丢失地点、核素种类、放射源活度大小,协助建立监督区和控制区。监测组安排辐射事故应急监测队伍持便携式仪器进行详测,监测人员共八个小组。</h3> <h3> 便携式仪器监测组使用的设备有:长杆辐射剂量率仪、X—γ辐射剂量率仪、背包式寻源系统、便携式核素识别仪、表面污染测量仪、个人剂量报警仪等30余台套设备,辐射防护用品及服装也按照相关规定使用。</h3> <h3> 走在最前面的是手持长杆辐射剂量率仪和便携式核素识别仪的小组,他们身穿铅衣,头戴铅帽,佩戴个人剂量报警仪和热释光剂量计。</h3> <h3> 第一监测小组边监测边缓慢接近辐射水平异常位置,在辐射水平为2.5uGy/h处举手示意,设置监督区边界警戒线;在辐射水平为15uGy/h处设置控制区边界警戒线。</h3> <h3> 监督区、控制区警戒线已经确定,进入监督区的人员进行全身表面污染事前测量,记录数值。卫生、消防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h3> <h3> 监测小组向指挥部报告:放射源丢失地点已确定,已设立了监督区和控制区,根据γ谱仪识别结果确认放射源核素种类为硒-75,根据辐射监测结果,经计算放射源活度为6.5Ci。</h3> <h3> 指挥部经与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监管系统的数据比对,确认所发现的放射源为“并州探伤公司”丢失的放射源。</h3> <h3> 处置组立即对放射源进行回收,放入放射源收贮专用车,送往山西省城市放射性废物库。</h3> <h3> 监测组立即对回收放射源后现场再进行一次辐射监测。</h3> <h3> 向指挥部报告:经监测,现场辐射水平已恢复正常,无遗留放射源,环境未受到放射性污染。</h3> <h3> 所有监测人员撤出现场,并做全身事后表面污染测量。与进场时事前表面污染测量数据对比,所有人员、防护用品、监测设备没有受到辐射表面沾污。</h3> <h3> 指挥部宣布本次辐射事故应急监测演练到此结束,现场警戒解除。</h3> <h3> 全省十一个市的辐射监管监测人员、忻州市县区辐射监管人员、忻州市放射源使用单位有关人员共一百余人观摩了此次演练。</h3> <h3> 演练全程现场直播,观摩人员全方位近距离了解应急演练各个环节。</h3> <h3> 演练完毕后,观摩人员反响热烈,一致认为:现场应急指挥部及各应急小组人员充分展示了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体现了时效性、针对性、专业性、指导性和实战性。整个演练严肃认真,反应迅速,处置娴熟,充分展示了环保铁军的风采。</h3> <h3> 由全省部分市级辐射监管监测部门的专家组成的评估组,结合现场情况对本次辐射事故应急演练结果做出评估:指挥有序、应对处置得当、响应迅速及时、应急设备设施工作正常、应急队伍操作熟练,检验了整个应急组织体系及应急预案的合理性、有效性,磨合了应急机制,锻炼了应急队伍,提高了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特别贴近实战,特色明显,达到了预期的目的。</h3><h3> 通过演习,我们发现应急预案及监测程序还存在个别不切合实际、针对性不强、相关部门接口不清、应急响应程序繁杂等问题。应急培训、应急装备、物资保障、操作规范等问题上需要加强。</h3> <h3> 山西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学东做了总结发言,她在肯定演练成功的同时,要求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通过演练,完善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加强辐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在演练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完善我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在事故处置过程中按照“两救”、“两防”、“两报”程序开展应急工作,做到平时报平安,战时能应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安全环境!</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