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店

赵妍萍

<h3>  英子约了晚饭,说是一朋友餐厅开业去捧个场,我问餐厅叫啥,她说,约炮。我晕,咋取这么个名字,正犹豫间,朋友打来催促电话,一路别扭到了餐厅,抬头一看,“约饱”俩字赫然,额滴神,这音这形真够鱼目混珠的!<br></h3> <h3>  栗碳烤香猪、黄焖驴肉、烤五花肉、小瓜面块、冰镇橙汁冬瓜、酸菜猪血……三杯两盏后,何止“约饱”,直接“约撑”,大家斜在绿荫下,熙攘的人在眼前晃啊晃,咀嚼着“约饱”开始扒那些五呀六呀的店名。</h3> <h3>  师宗是一个小城,却汇集各色小吃,因为师宗人是不折不扣的“吃货”,很能吃的货而非很会吃的货,方言俗语一个字“层”(此处读第三声,原谅我如此袒露地黑咱师宗人)。新开的店要想抓住这些吃货的胃,得先取个抓住眼球的店名,雅的不行,一般是高档餐馆的专属,万一碰到读不懂的字,岂不是自倒招牌,俗名最管用。以前有家餐馆叫“烂草敦”,草编的墩子,四方小木桌,家常炒菜,满桌了也愿意等。老板是我上届的校友,高高帅帅,读书那会一眼瞥见的是蓬茂盛的卷发,大家都叫他“草敦”,许多年后,“烂草墩”不见了,草墩的样子一直记得。</h3> <h3> 曾有饭馆“辣造(造读cao第四声)人”,取方言说话得体做事能干的人之意,这也是蛮接地气了。很多年前去成都,各种小吃巴适得很,所见很多店名也很巴适。比如“1点点”“妖精小院”“天赐良鸡”“伤心凉粉”“也卖酒的咖啡店”…….诚然还有一些更奇葩的名儿,“怪难吃跷脚牛肉”,如此自黑,恐怕是无人可及,一个自己卖什么都不知道的“什么鬼串串”,“猪坚强卤肉店”应该谢谢2008年汶川地震中那头在废墟中活了36天的坚强猪。我至今最不能接受的是“厕所串串”,据说这个遍布成都的连锁店当年开在公厕旁一个仄逼的小巷里,就因味道十足,才有了如今的场面,我觉得通俗与俗气还是有区别的,到了成都,串是标配,串是续命打鸡血,可以去吃“猪圈串串”“耗子洞串串”,厕所嘛,还是……嘿嘿!</h3> <h3>  跑偏了,还是回到师宗来,南林局附近有家“整得成”,场面不小,大大小小包间十几间,菜品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聚会、包席,熙来攘往,我家彭彭周岁时在这里办了席,那天疏于照管,她一口气吃了7个香蕉,以至半年多视香蕉为惧。我们一如地邀朋约友,两年三载,“整得成”的刀磨得愈发铮亮,菜里也散发着厨师的幽怨,“整得成”成了整不成,再后来就是却把新桃换旧符了。<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中国人素以其文化的浩瀚斑斓为傲,文化的生命与传承来自坚守和精致,在这点上,中国人与日本人相比应自愧不如,历史悠久的中国现在仅有六必居、陈济堂、同仁堂、茅台等六七家百年老店,弹丸日本却有2.1万家,追求完美的品性,严谨、执着的性格,造就了日本“工匠之国”。一国一小小店主,于世事沉浮中,于岁月清苦中,能以“良工不示以人朴”之秉性而臻于善美,这才是初心和永恒。<br></h3> <h3>  诚然,中国人向来很阿Q,做不了百年就憧憬一下也是极好的,记得在西安看到一家店铺,旌旗招展,正中“百年老店”四个字极其醒目,定睛一看,右边三小字“本店离”,左边一排字“还有99年”,远方很远,但至少有了目标,希望就会牵引着你一直走下去。<br></h3> <h3> 吃着凡客的豆花米线,我想起了金溪园门口的连锁店“付老武拽米线”,十余年前10元一碗米线算是很贵的了,作为云南的品牌店于我有一丝虚荣的诱惑,店的招牌很大碗很大,吃后只觉米线没那么拽,拽的是价格,拽的是店里漂亮的妞,几年后“拽米线”变成了小坡的酒坊,虽然,只吃过那么一次,看到“拽米线”依然在各地拽,心底还是希望能一直拽拽地吃下去,毕竟,米线是云南人的心头肉,是花样百出的小吃之一,想到这儿,我决定还是先去“早点来”吃 “筷来见面”养养胃。</h3> <h3>  上班途中遇到初中同学赵兵,蹬着单车,迎着晨光,一如的眯眯笑着,他要去开店门,一间叫“踏平日本”的鞋店,充满了民族的大义。读书那会,他就是一个忠诚的“卫兵”,和班上另外4个同学整天穿着绿色的军装,斜跨一个印着殷红五角星的绿军包,有时会从包里掏出一本发黄皱巴的毛主席语录来,翻开读上几句,然后一晃就跑出教室了。毕业时,大家相互留了言,他们的留言没有相聚的怀念,没有惜别的不舍,没有未来的祝福,留的全是毛主席语录,末了落款是自命的某某部队番号,现在想想煞是可爱。他开店时,恰逢中日又因钓鱼岛产生了摩擦,我们笑称赵兵很会应景,此时有人干脆在中央公园开了一间休闲吧,取名就叫“钓鱼岛”,她家最好吃的是麻辣洋芋,我和彭彭一周去吃一次,彭彭上初中后就再没去过,上周特意去看看这个店,不知什么时候早变成了一个“爵士酒吧”,而非拒绝外来文化的招摇,钓鱼岛到底应该在,更应该是我们的。</h3> <h3>  在琵琶行等彭彭下课时,看到旁边开了间服装店,叫“看穿”,这店家得多厉害的法眼啊!看穿了未必好事,难得糊涂也是很快乐的。进去闲逛了一下,漂亮的衣裙很多,却没有买下的欲望,刚工作那会,幼儿园对面开了家叫“一件钟情”的店,有时钟情的不止一件,后来品牌店、连锁店、专营店如雨后春笋在小城里噗嗤噗嗤地冒,在店里左挑右选,手机购物车里常常提示已塞满,生活就这样越来越美好绚烂,穿梭在错落的大街小巷,我们间或回味着过往,也更加喜悦着明天,亦是一种恬适的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