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记忆

埃及艳后拾光

<h3>柏林,德国的首都,一座历经沧桑的城市。<br></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历史为它留下了一系列不拘一格的建筑。在二十世纪的德国历史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塑造了它现在的景象。</span></h3> <h3>勃兰登堡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德语:Brandenburger Tor)</span></h3><h3>兴建于1788年至1791年,是柏林和德国的标志,结束分裂的象征。它以雅典卫城的城门为蓝本,并在门顶上复制四马战车上的胜利女神维多利亚雕塑。在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之前,一直是东西柏林之间的边界。<br></h3><h3>这里是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起点。欧洲<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最著名的大街之一。</span></h3> <h3>国会大厦(<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德语: Reichstagsgebäude)</span></h3><h3>建于1884年-1894年,1933年2月27日在此发生了国会纵火案,又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于1950年修复。在1990年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再度改建,在会议区上方设置玻璃穹顶,可饱览城市。1999年开始它是德国联邦议院的会址。</h3> <h3>柏林火车总站(德语:Berlin Hauptbahnhof)</h3><h3>是首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以及欧洲最大的高架车站。</h3> <h3>极具特色的车站建筑是由建筑师迈因哈特·冯·格尔坎(德语:Meinhard von Gerkan)所设计。2006年5月28日投入使用。</h3> <h3>总理府(德语:Bundeskanzleramt)</h3><h3>为德国联邦政府机构之一,是德国总理的办公室所在地。</h3> <h3>柏林大教堂(<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德语:Berliner Dom)</span></h3><h3>建于1895年至1905年,为<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文艺复兴式</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的基督新教路德宗教堂。二战</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期间,遭到盟军轰炸并发生火灾,由于无法接近灭火,圆顶被大火烧毁并落入地面。战后搭起临时的圆顶来保护大教堂。修复工作从1975年开始,1993年重新开放。</span></h3> <h3>威廉皇帝纪念教堂(德语:Kaiser-Wilhelm-Gedächtniskirche)</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兴建于1891年至1895年,</span>由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以纪念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大帝。在二战中受损严重,战后保留了教堂钟楼的残骸,并在周围建造了新教堂和钟楼、礼拜堂、前厅,旧建筑和新建筑的合二为一给人带来压迫感,作为警世战争的纪念。</h3> <h3>红色市政厅(德语:Rotes Rathaus)</h3><h3>修建于1861年到1869年之间,意大利北部文艺复兴风格,由Hermann Friedrich Waesemann设计。它模仿了托伦(今属波兰)旧市政厅,以及法国拉昂圣母院。</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在二战中遭受盟军轰炸而损失惨重,1951年到1956年按原规划修复。重建的红色市政厅为前东德东柏林市政厅,两德统一后,舍恩贝格区政府(Rathaus Schöneberg)用作西柏林市政厅。1991年10月1日,统一的柏林市政府正式迁入。</h3> <h3>柏林旧博物馆(Altes Museum)</h3><h3>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Karl Friedrich Schenkel)建造于1823年至1830年间,是一座新古典主义的建筑,也是博物馆岛上最老的一家博物馆。1999年作为博物馆岛的一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h3> <h3>新国家美术馆(德语:Neue Nationalgalerie)</h3><h3>主要收藏20世纪初的现代艺术品。于1968年建成。</h3> <h3>柏林洪堡大学(德语: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h3><h3>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于1809年由普鲁士王国文教部长威廉·冯·洪保特、哲学家费希特及神学家施莱尔马赫以“柏林大学”之名所创立,在1810年秋季开学,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学。<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49年,为了纪念学校的创始人著名的洪堡兄弟,重新命名为柏林洪堡大学。</span>拥有十分辉煌的历史,是世界著名的顶尖学府。有<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27名诺贝尔奖得主。</span></h3> <h3>水上看柏林</h3><h3>施普雷河(德语:Spree)穿城而过,乘坐游船。</h3> <h3>熊是柏林的符号,所以柏林电影节是金熊奖。<br></h3> <h3>新岗哨(Neue Wache)</h3><h3>又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争与暴政牺牲者纪念馆”。位于菩提树下大街北侧。由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所建。始建于1816年,于1818年完工,最早曾作为普鲁士王储所属部队的岗哨,自1931年开始作为纪念馆使用。</h3> <h3>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德语:Denkmal für die ermordeten Juden Europas)</h3><h3>亦称为浩劫纪念碑。由彼得·艾森曼及布罗·哈普达设计,纪念浩劫中受害的犹太人。占地19,000平方米,安放了2711块混凝土板,在一个斜坡上以网格图形排列。于2003年4月1日动工,2004年12月15日完成。2005年5月10日开幕,12日对外开放。</h3> <h3>东边画廊(英语:East Side Gallery)</h3><h3>是磨坊街(Mühlenstrasse)柏林墙上的艺术作品展示区,全长1.3公里。<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它是历史上这座城市被分割的现存最大的证物。</span></h3> <h3>查理检查哨(Checkpoint Charlie)</h3><h3>位于市中心的腓特烈大街上,是冷战时期柏林墙边东德与西柏林进出的一个检查点。该检查站通常为盟军人员和外交官使用。从这个检查哨往北,即进入东德的首都东柏林,反之往南则是进入西德的西柏林。柏林墙拆除后,此检查哨一度也被拆除,而后又复建,成为柏林旅游的重要景点。</h3> <h3>在过去检查哨旁立牌面向西柏林的一面,分别用英文、俄文、法文及德文写着:“您即将离开美国占领区”。</h3> <h3>在检查哨附近还设有贴着美苏士兵照片的立牌。</h3><h3>面向西柏林的一面,贴有苏联红军士兵的照片</h3> <h3>面向东柏林的一面,贴有美国陆军士兵的照片</h3> <h3>希特勒元首地堡标示牌</h3><h3>地堡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是一片居民区,人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h3> <h3>站在这里我不由的想,战争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告诫人们:珍惜和平,不忘过去。<br></h3> <h3>柏林无论是从文化、政治、传媒还是科学上讲都称的上是世界级的城市。</h3> <h3>这是5年前2014年的中秋假期在柏林。第一次去柏林时柏林墙还没有推倒。柏林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