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仓山洱海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海拔2090米,地处低纬高原,四季温差不大。境内以苍山、洱海、大理古城、崇圣寺、蝴蝶泉、三塔等景点最有代表性。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洱海古代文献中曾称为叶榆泽,位于云南大理郊区,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湖面面积256.5平方公里,平均湖深10米,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属断层陷落湖泊,湖水清澈见底,透明度很高,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h3><h3> </h3> <h3> “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是这里迤逦风光的四大景致。洱海到苍山之间是一片扇形的冲击平坝,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连,崇圣寺三塔笔立挺拔,素有“风景画廊”之称,风光、名胜、民俗融为一体。</h3><h3> 附近的白族渔村是我国唯一的高原的渔村,五十年代著名的电影《五朵金花》反映的就是这里白族人民的浪漫生活。</h3> <h3> 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千寻塔座落在崇圣寺前约300米,背西面东偏南,平面方形中空,迭涩密檐十六层砖塔。塔身高59.4米(台基上皮至塔顶铁圈盘上皮),两层台基高3米,总高62.4米,包括塔刹通高69.13米。轮廓端庄素雅,外观和西安小雁塔、登封永泰寺塔、洛阳白马寺塔同一类形。</h3> <h3> 理历史悠久,是云南最早文化发祥地之一。据文献记载,公元4世纪白族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散布了许多氏族部落,史书中称为“昆明之属”,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新石器文化。</h3> <h3> 耳海是一个风光明媚的高原湖泊,呈狭长形,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h3><h3>那干净透明的海面宛如碧澄澄的蓝天,给人以宁静而悠远的感受。洱海有两个出水口:一个在下关镇附近,经西洱河流出;第二个是“引洱入宾”。洱海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据说因形状像一个耳朵而取名为“洱海”。洱海水质优良,水产资源丰富,同时也是一个有着迤逦风光的风景区。</h3> <h3> 耳海到苍山之间是一片扇形的冲击平坝,这里田地肥沃、村落相连,崇圣寺三塔笔立挺拔,素有“风景画廊”之称,风光、名胜、民俗融为一体。从小码头入园沿石阶登山,登至山顶,便可看到飞檐翘角的望海楼,漫步在望海楼长廊,极目眺望,苍山洱海风光尽收眼底。</h3> <h3> 白族民居</h3><h3>白族民居房屋由大量石料建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往往依据住家的富裕程度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有四种形式: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h3> <h3> 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h3> <h3> 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h3> <h3> 抚仙湖,因湖水清澈见底、晶莹剔透,被古人称为“琉璃万顷”,是中国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h3><h3> 抚仙湖是一个南北向的断层溶蚀湖泊,形如倒置葫芦状,两端大、中间小,北部宽而深,南部窄而浅,中呈喉扼形。湖面海拔高度为1722.5米。</h3> <h3> “普者黑”是彝语,意为鱼虾多的地方。这里有孤峰、清流、幽洞、奇石的灵秀,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神韵。</h3> <h3> 面对普者黑时,会激发出你丰富的想象,不论是山形、山势、山貌,还是水态、水色、水韵,都可以令你脑洞大开、挖掘不尽;加上那光怪陆离的溶洞,朴素不失特色的彝族民舍,以及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浓郁奇特的彝家文化,使得这个声名不响的滇边村落充满着神秘色彩和美丽诱惑!</h3> <h3> 青龙山</h3><h3><br></h3><h3> 位于普者黑湖畔中部,主峰海拔1555.8米,与南边的凤凰山相对,形成了“龙凤呈祥”的格局。 山上有火把石洞、月亮洞、张咀石洞等8个溶洞,有溶洞洞口与湖面相连,异常神秘。 站在青龙山上,可俯瞰普者黑全貌,这里也是观日出和日落的最佳位置。</h3> <h3> 4万亩野生荷花婀娜多姿,60平方公里水面清澈透明,6万亩高原喀斯特湿地让人叹为观止,壮、苗、彝等少数民族风情绚丽多彩,被建设部专家誉为“世间罕见、国内独一无二的山水田园风光”</h3> <h3> 普者黑的那一片山水之间</h3> <h3> 明石林又称为云南石林,和北石林内蒙的阿斯哈图石林相对应。昆明石林以石多似林而闻名,景区范围广阔,景点众多,有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月湖风景区、芝云洞风景区、奇风洞风景区、圭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其中已开发为游览区的是:石林风景区、黑松岩(乃古石林)风景区、飞龙瀑(大叠水)风景区、长湖风景区。</h3><h3> 国家AAAAA级旅游区</h3> <h3> 小石林(阿诗玛景区)</h3><h3> 小石林位于大石林东北部,游览面积较小,景点较少而得名。如果说大石林以其雄伟、诡异取胜,小石林则以玲珑剔透、清新俊雅而著称,层层石壁象道道屏风,将小石林分割成若干多姿多彩的石峰林园,一个个林园中,怪石幢幢、异峰簇簇、拟人拟物,各种天然造型栩栩如生,主要景点有:玉鸟池、阿诗玛、唐僧西行、悟空石、幽池、幽池恋人、越王剑、三石门、书生作揖、刘备迎客等。</h3> <h3> 昆明大观楼,在大观公园,位于滇池北滨,距市中心约6千米。始建于康熙年间,因其面临滇池,远望西山,尽揽湖光山色,园内建有一座附长联的三层楼和楼前的三潭印月而得名。</h3> <h3> 入园后可游览涌月亭,凝碧堂,揽胜阁,观稼堂等楼台亭榭。园中最具观赏价值的大观楼临水而建,楼高三层,其中题匾楹联佳作颇多。与滇池西面苍翠的太华山隔水相望,中心游览区称“近华浦”。乾隆年间,孙髯翁为其撰写长联,由名士陆树堂书写刊刻,大观楼因长联而成中国名楼。</h3> <h3> 大观楼、涌月亭、澄碧堂建成以后,“周围添筑外堤,夹种桃柳,点缀湖山风景”,“从此高人韵士,选胜登临者无虚日,遂成省城第一名胜”,达官显贵临湖宴饮,骚人墨客登楼歌赋。清乾隆二十五年进士、临安知府王文治在《秋日泛舟近华浦》诗中写道:“忆偕诗太守,高宴集朋辈。丝竹贯珠玑,篇章出瑰怪。”吟咏近华浦的诗词,有的描绘山光水色,有的粉饰“太平盛世”,有的歌功颂德,不外吟风弄月,离愁别恨。</h3> <h3> 叠阁凌虚,彩云南现,皇图列千峰拱首,万派朝宗,金碧联辉,山河壮丽。视晴岚掩翠,晓雾含烟,升曙色于丹崖,苍松鹤唳。挂斜阳于清嶂,石厂猿啼。暂息烦襟,凝神雅旷,豁尔讴歌叶韵,风月宜人,性静幽闲,互相唱和,得意时指点此间真面目。</h3> <h3> 天下第一长联注解</h3><h3>上联:五百里浩瀚的滇池,在我眼前奔涌,敞开衣襟,推开冠戴,这茫茫无边的碧波,多么令人欣喜啊!看吧:东方的金马山似神马奔驰,西边的碧鸡山像凤凰飞舞,北面的蛇山如灵蛇蜿蜒,南端的鹤山如白鹤翱翔。诗人们!何不选此良辰登上高楼,观赏那螃蟹似的小岛,螺蛳般的沙洲;薄雾中的绿树垂柳象少女梳理秀发一般摇曳;还有那漫天的水草,遍地的芦苇,以及点缀其间的翠绿的小鸟和几抹灿烂的红霞。尽情观赏吧!切莫辜负了滇池四周飘香的金色稻谷,明媚阳光下的万顷沙滩,夏日婀娜的莲荷,春天依依的杨柳。</h3> <h3> 下联:数千年的往事,涌上我的心头,举起酒杯,仰对长空感叹,那些历史长河中诸多的英雄,而今还有谁在呢?试想:汉武帝为了开辟西南到印度的通道,在长安挖凿昆明湖操练水军;唐中宗派兵收复洱海地区,立铁柱以记功;宋太祖手挥玉斧,面对版图,将西南划在界外;元世祖率大军跨革囊及筏渡过金沙江,统一了云南。这些伟业丰功,真是费尽了移山的心力啊!但是朝代更替之快,有如傍晚的雨,早晨的云一样的短暂,连幕帘都来不及卷起就很快消失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断碣,也都倾颓在夕阳暮霭之中。到头来,只留下几声稀疏的钟声,半江暗淡的渔火,两行孤寂的秋雁,一枕清冷的寒霜。</h3> <h3>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白、纳西、基诺、拉祜等族也过这一节日。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多、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h3> <h3> 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大小凉山,关于火把节由来的传说很多,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h3> <h3> 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