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登科

祯爱

<p>  "五子登科"这个成语最初来源于民间故事,说的是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有个叫窦禹钧的人,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为他赋诗云:“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三字经》有:“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来歌颂他,教导儿童要好好念书,父亲也要教子有方。</p><p><br></p> <p class="ql-block">  2016年初秋,出差去韩城市顺道拜谒司马迁祠时,看到司马迁墓上生长有五棵苍翠的柏树。这五棵柏树枝叶繁茂,枝干苍劲,如龙盘螭绕一般,覆盖着形状像蒙古包一样的司马迁墓。同行的老师笑着说,司马迁墓上这五棵柏树名曰:“五子登科”,家里有学生的赶紧拜一拜,保准考上名牌大学,很灵验的。五子登科!多么美好的期愿。现代家庭在国家实行了近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后,家里有两个孩子的都为数极少,何况五子呢?即使有五子者俱登科及第那就是神话了。</p> <p class="ql-block">  说到“五子登科”,忽的,我就想起我的舅爷来。我的舅爷是我奶奶的弟弟,奶奶有两个弟弟,这里说的是我奶奶的小弟,我的小舅爷。我舅爷生了五个孩子,四女一男。男孩就是排行最小的我的叔叔,比我年长两岁。小时后,跟随奶奶一起回娘家走亲戚,我总像个跟屁虫一样喜欢跟在叔叔后面。那时候,印象中我的四个姑姑和叔叔大多数时间都是手里捧着一本书在看,好像都不会玩儿一样。</p> <p class="ql-block">  舅爷年轻的时候在铁路局工作过几年。那个时候正是解放后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还很孱弱,单位发给舅爷的工资不够养活一家老小。无奈,舅爷就辞职回家和妗婆两人一起在田地里劳动种粮食。毕竟首先得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后来舅爷不幸生了一场病,双腿落下残疾,行动就不太方便了,从此以后干地里的庄稼活儿就更吃力了。但舅爷身上有一股子韧劲儿,虽然干活儿没有别人利落,但他也不着急,就一点点的慢慢地干,用时间熬,凭着坚强的毅力总是能干完的。</p><p class="ql-block"> 舅爷是个乐观豁达的人,生活再苦再累,他总是不愠不火。常能见到脸上挂满汗珠子的舅爷和人热情的寒暄,他那高几度的嗓门让人觉得中气十足,他脸上憨厚朴实的表情和爽朗的笑声让人很是难忘。</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后,我跟奶奶逢年过节去看望舅爷,看见我们进了门 ,舅爷老远就撂着两条腿迎了出来。先微笑着高声对奶奶喊一声:“姐”!然后对着我,忽然就板起面孔来,高声且表情严肃的问:“期末考试考了多少分?”如果我回答的分数尚能令他满意,舅爷就转怒为喜,夸我一句“这还帮肩”(方言,还行的意思)。如果不满意,他就会很不高兴的训斥:“咋不好好念书呢,得是一天光顾上耍咧!”。每当这个时候,及时赶来的妗婆就会嗔怪的埋怨舅爷两句,提醒舅爷别吓着我了,舅爷听了,就摸摸我的头爽朗的一笑,那亲切的笑声瞬间就让我心头积聚的紧张情绪烟消云散了,心情也随着舅爷的笑声轻松愉快起来。这么多年来,一想起舅爷,他的音容笑貌就如在眼前,仿佛从来就不曾离开过一般。</p> <p>  靠着十亩地的庄稼和圈里养的几头猪,舅爷和妗婆一起辛辛苦苦的养活一大家子人。在过去的农村,家里养猪是非常重要的家庭副业经济项目,猪吃的麸皮麦糠,正是人吃的粮食下脚料,麦糠是打碎成粉末的麦秸秆。再打点猪草,饲养成本也不高。猪产生的大量猪粪可以沤成有机肥,施到地里增加土地的肥力,给生长的庄稼提供更多的营养以增加粮食产量。到了年头岁尾,养肥了的猪一卖,我的几个姑姑和叔叔的学费就有了着落,再买上几只小猪仔蓄养起来为下一年度的学费做好准备。</p><p> 为了减轻人的劳动负担,舅爷还养了一头耕牛,牛的食量大的惊人,一天要吃海量的草料。这样,饲草的缺口就由放学回家的叔叔来割草填补了。叔叔那时刚上初中,身体正在成长,还很单薄,但每天放学后就得背上一个硕大的竹蔑背篓,下一个长长的陡坡去漆水河的河滩上割草。天黑前再背着那个装满青草无比沉重的竹背篓,吃力的爬上那个长长的陡坡回来喂牛。干完这些事才能开始写作业。</p> <p>  舅爷小的时候上过几年学,识字。平时农闲的时候喜欢读书,也爱收集各种书籍。记得我小时后跟着奶奶回娘家走亲戚,总是能看见舅爷家的炕头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很多书。舅爷也利用闲暇的时间研究阴阳五行和周易风水的学问,农村人婚丧嫁娶等重大活动都要根据老黄历来选择良辰吉日,村里以及周边村庄的人都会慕名而来请舅爷为他们选择吉日。舅爷就查阅万年历根据周易八卦的推演计算,再结合当事人的生辰八字来给求助的人择出黄道吉日和最佳时辰。也因此获得“半仙”的美名。也经常听舅爷给我们这些小孩子讲《三字经》和《增广贤文》,还有四书五经的知识及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那时候觉得舅爷知识很渊博,懂得东西很多。</p><p> 大概正是因为舅爷上过几年学,读书识字的原因,明白知识的重要。所以他对五个子女的教育都很重视,无论家里经济多么吃紧,他都会不遗余力的支持子女坚持上学读书。而我的四个姑姑和叔叔也不负重望,从小就刻苦努力,踏实认真,一直都学习成绩优异,最终都纷纷考上了大学。大姑、二姑和三姑三人本科毕业后走上了三尺讲台,在教育战线当了老师。后来三姑、叔叔和小姑三人经过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各自专业的博士学位。</p><p> 叔叔、三姑博士毕业后继续从事教育工作,当了大学老师,现在都是正高级教授了。小姑走向科研岗位,做新能源方面科研项目的技术研究。叔叔留校任教,先后被公派到美、日等国进修,凭着一股子锐意进取的精神,经过一步步的努力做了名牌大学的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和国家重点科研试验项目的课题组进行科研攻关,奋战在教学和尖端技术科研的一线,并娶了本校同样取得博士学位做大学教授的婶婶。</p> <p>  几个姑姑和叔叔在我的印象里,他们共同的性格特点就是宁静内敛,务实求真,温吞平和,踏实严谨。他们看上去都非常朴实善良,待人亲切热情,做事追求高效。学习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有条理细致的实施步骤。他们身上看不到普通年轻人的浮躁和虚荣,给人感觉很沉稳,很坚毅,很实在。安静的如一潭深不见底的清泉,波澜不兴,却给人感觉有永不枯竭的力量渊源。用我奶奶生前的话说,门外即使在耍活龙,我的四个姑姑和叔叔都不为所动,只顾埋头读书学习。</p><p> 他们能学业有成最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勤奋。在叔叔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村里放映露天电影,在三十年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偏远的农村放映露天电影那几乎是非常盛大的文化活动,附近村庄的年轻人都会闻讯赶来观看,现场可谓人山人海,盛况空前。他的同学得知消息放学后跟他一起从学校来他们村看电影,叔叔招呼同学在家里吃过饭后,把同学带到银幕下安顿好。他自己回家继续复习功课,等电影结束了,再去把同学带回来休息。在他心里,学习功课永远是正事、要紧事,远重于看电影这样可有可无的娱乐。</p><p> 正是因为心里有梦想,有实现梦想的动力和坚如磐石的信念,所以他能做到屏蔽干扰,能做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能做到内心笃定的坚守信念。而能够吸引他们的只有学习和书籍,他们整日醉心地沉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如饥似渴的啃着书本,汲取文化知识的营养。一个农家小院里考出了五个大学生,一时在地方传为佳话,名噪一时。后来我几个姑姑和叔叔毕业的那个中学,每年高考前动员大会都会特地请舅爷来给将要参加高考的学子作报告“打气”,以鼓励考生“临战”的士气。</p> <p>  当然,外人只看到了几个姑姑和叔叔学业上取得成功的一面,却不知道在这成功的背后,舅爷和妗婆那么多年为供养支持五个大学生所付出的艰辛。在地里辛苦刨食的庄稼人,依靠着十亩地一头牛的小农经济养活一个七口之家本已不易,还要供养支持五个孩子一路上到大学,取得博士学位。这有多不容易,这是今天的人所难以想象的,这其中的沉重负担也是今天养一个孩子都喊累哭穷的人所无力承担的。</p><p> 我的叔叔和姑姑他们,一边分担着家里的沉重劳动,一边刻苦努力,用功读书。正是凭着舅爷和妗婆,姑姑和叔叔他们身上的那股子韧劲儿,和锲而不舍、努力坚持的精神。姑姑和叔叔在求学的道路上牢记初心,不忘理想,努力奋斗,立志成才的坚持。凭着他们志在必得的决心,最终一步步实现了梦想,考上了理想的大学,踏上了挑战人生更高目标的征程,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p> <p>  这里我要多费些功夫特别地说一说我的大姑,我大姑在高考时也许是运气不太好的缘故,并不是一帆风顺,屡屡受挫。连续参加了六年高考才踏入了大学的门槛。而这六年也是她最难熬的时光,在这六年里她的妹妹和弟弟都陆陆续续的上了大学,只剩下她一个人还在孤独地坚持。连舅爷最后都动摇了,力劝大姑放弃,但大姑怎能放弃,那时候她的精神压力之大,是难以想象的。进退两难,权衡之下,退已然无路可退,只有自我激励,拼尽全力再博一次。在读书求学的道路上已经走了这么久,这么远,又怎能轻易地向命运低头认输?怎能再甘心退守到那几亩地里讨生活?那样的可以预见的一个普通农妇的未来,岂能是自己追求的理想生活?</p><p> 绝不!</p><p> “既然已经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最后,终于在她愈挫愈勇的拼搏下,在她锲而不舍的坚持下。用辛苦的汗水和远大于常人的付出换来了那张期待已久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我想,那一刻,我的大姑手捧那页沉甸甸的,印着录取大学名称和自己姓名的纸,一下子感觉到如释重负,心里一定百感交集,一定热泪盈眶。苍天不负有心人,播撒的汗水终于迎来了收获季。向我那位永不服输,孜孜以求,不言放弃的大姑致以我最诚挚的敬意!</p> <p>  这样的五子登科现实版故事,不是前辈积累阴功的结果,不是命中注定的宿命论所谓的好运气,也不是天资过人的神话传说,而是实实在在的两代人的艰苦奋斗和辛勤付出。遗憾的是,当我的叔叔姑姑们学业有成,事业刚有了起色,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时,我舅爷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没有留给子女更多的尽孝机会。还好,我的妗婆看到了孩子们的奋斗与事业的日渐成功。每次见到妗婆时,她老人家的脸上总是挂着一脸慈祥的笑。这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欣慰,是功德圆满的自在,是吉祥如意的喜悦。 </p> <p>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所谓成功的背后都是多少个点灯熬油的夜晚,都是多少无法与人言说的苦与累。都是吃尽苦头后的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是志在必得的决心!是农家子弟鲤鱼跃龙(农)门为追求理想生活的一次飞越。是人生炼狱里淬火一般的锻造和磨砺,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涅槃,是向死而生、孤注一掷的勇气。是与出身和命运的大决战!这样的决战只能胜利,不能失败!正是姑姑和叔叔在精神上把自己逼至没有退路的深渊之边和薄冰之上。所以只能拼尽全力,背水一战,凭借一鼓作气的锐意进取斩获成功。</p> <p class="ql-block">  其实很多人先天资质都很好,天生聪明,具有良好的慧根,然而后来却都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仔细分析其中原因,无非是因为他们从小在内心深处没有种下理想的种子,从而使人生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有了理想却没有给自己压上使命和抱负的重量,而得以稳住方向,在面对选择时左右摇摆而失去了走向正确道路的机会。 有了理想抱负压仓,也加持了使命的分量,却没有持之以恒地去坚守信念的毅力,没有内心深处有志必成的笃定,没有迎难而上、不惧风雨、笑对苦难的豪情。没有在汗水和泪水里笑傲人生的洒脱,没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和“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的认知,没有下“头悬梁,锥刺股”、秉烛夜读的苦功夫,同样也难以坚持到底,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若不明白“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的道理,就会浪费了少年时期大好的韶华,浪费掉金子一般的青春时光。虚度在浮云流水一般虚空无聊的游戏中,消磨于浅薄轻浮无意义的感官快乐里,等到经年积岁、顿悟猛醒时,才发现为时已晚。开弓没有回头箭,虚度的时光再也追不回来。</p><p class="ql-block"> 论语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说明一个人胸怀志向、树立理想的重要。有了理想的人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否则就会像无头之蝇漫无目的的瞎飞乱撞,就像航行在大海上的船舶没有罗盘、没有导航、没有定位,毫无目标的漂泊,不知该到哪里去。</p><p class="ql-block"> 心里没谱,人生就会没有方向。有了理想抱负,不去坚持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三心二意,就会虚耗珍贵的大好时光绕许多弯路。若稍一遇挫就灰心丧气,止步不前,就会半途而废,前功尽弃。无数的成功案例证明须立长志,不要常立志。目标一旦明确,行动步骤和规划这条主干路线一旦确定下来后,就应沿着既定目标只顾埋头前进,屏蔽干扰,笃定坚守,一直坚持到底,这就是迈向成功的直线距离,就是取得成功的唯一捷径。</p><p class="ql-block"> 走过人生的长河,再回首反观过去,与你同行过的成功人士以及庸碌无为者进行对比,你才会发现形形色色的人生故事里只有奋斗的人生最美!舒服、安逸、快乐真的和奋斗无关,和成功无关,奋斗的过程如苦行僧的一场闭关修炼,必须得有那种“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的使命感和吃苦的思想准备。只有笑到最后的笑容才够灿烂,才最美丽动人。只有经过汗水浸泡的种子才会长成参天大树,才会成为栋梁之才。</p> <p>  舅爷和妗婆的勤劳坚韧,敦厚善良。姑姑和叔叔在求学道路上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奋斗故事一直都是我的榜样,无时无刻不在激励和鞭策着我,让我内心充满力量,在生活的道路上积极向上,锐意进取,不惧风雨,勇往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