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8月28日,我校开展了为期三天的统编版新教材网络培训活动。</h3><h3>本次培训的具体时间为:四年级上册(8月28日)、五年级上册(8月29日)、六年级上册(8月30日)。</h3> <h3>根据四年级新教材统编的特点,常志丹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向我们系统介绍了四年级人教版新教材的编排思路:</h3><h3><br></h3><h3>第一,四年级上册的框架结构和选文</h3><h3>四上包含八个单元,其中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应引起特别重视。本册教科书选文丰富多彩,包含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优美散文和现代诗、儿童故事、实用文等多种类型,为学生提供多种语文学习的养分。</h3><h3><br></h3><h3>第二,四年级上册的教学目标</h3><h3>详细解读在育人、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积累等方面的教学目标。</h3><h3><br></h3><h3>第三,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学</h3><h3><br></h3><h3>1.提问策略单元<br></h3><h3><br></h3><h3>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时提出问题的能力,教材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本单元围绕提问策略的学习进行编排,与普通单元差异很大,不论是选文组合还是课后题都与普通单元不同。<br></h3><h3>对于如何教好本单元,常志丹老师给出了以下四条建议:要充分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多给学生运用提问策略进行阅读的机会;可以考虑分层教学;要引导学生借助提出的问题去理解课文。阅读策略教学最核心的一点就是“实践”,要多创造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提问策略的机会,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该项策略。</h3><h3><br></h3><h3>2.批注单元</h3><h3>批注是一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可以促进深入阅读,具有很高的价值,为此四上在第六单元引导学生学习批注。本单元第一篇精读课文是《牛和鹅》,利用课文的批注示例和课后第一题,引导学生认识批注的角度,初步学习如何批注。</h3><h3><br></h3><h3>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h3><h3>统编教科书在三年级引导学生学习段落的理解和概括,从四年级开始引导学生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四上第四单元引导学生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七单元引导学生,学习把握由几件事构成的文章的主要内容。</h3><h3><br></h3><h3>第四,四年级上册的习作体系和特点</h3><h3><br></h3><h3>本册教科书构建了以习作单元为骨架,单元习作为主体,小练笔作为补充的习作体系。四年级上册的习作单元,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写好一件事,其中包含两个要点:一是要按顺序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也就是要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发展的“链条”写清楚;二是要把这个“链条”上的某些重要环节,也就是一件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br></h3><h3><br></h3><h3>第五,四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特点及教学建议</h3><h3>本册口语交际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类型多样。“我们与环境”,讨论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保护环境的做法;“爱护眼睛,保护视力”引导学生关心眼睛健康,讨论保护视力的建议;“安慰”从生活中的事例出发,学习安慰的交际技巧;“讲历史人物故事”是学生喜欢的形式。</h3><h3>这些话题贴近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方便开展教学,也能促进学生对有关问题的认识。这四次口语交际涵盖多种类型,其中“我们与环境”“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是以讨论的形式开展的,“讲历史人物故事”是单项表达,“安慰”是功能性的口语交际。</h3><h3>要教好本册口语交际,建议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明晰口语交际要点之间的前后关联,要重视课前的准备和课后的持续培养。</h3><h3><br></h3><h3><br></h3> <h3>如何用好统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材?刘文虎老师给出了以下精准的教学建议:</h3><h3>第一板块 阅读教学</h3><h3>一、教好四上阅读教学的两个注意事项<br></h3><h3>(一)利用好助学系统,追求理想的教学效果。<br></h3><h3>(二)准确定位,设定恰当的阅读教学目标 。</h3><h3><br></h3><h3>二、学会运用提问策略进阅读</h3><h3>学生的提问呈现进阶性:数量多——角度多——质量高——运用好。教学经历过程:鼓励——发现——思辨——提炼——再运用。</h3><h3>三、学会运用批注进行阅读</h3><h3>本单元教学容易出现老师只教学生批注的形式,学生“只会进行”等问题。要从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引导学生循序渐地进学习批注;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内容进行批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批注。</h3><h3>四、概括能力: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h3><h3>(一) 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一件事的主要内容</h3><h3>(二)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h3><h3>五、培养学生的简要复述能力</h3><h3>单元教学注意点:应避免对课文内容面面俱到地分析;“如何提取关键信息,进行简要复述。”“抓住故事中真正影响故事发展顺序的词句,进行简要复述。”<br></h3><h3>第二板块 习作教学</h3><h3>一、 整合单元内容,加强整体教学</h3><h3>(一)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h3><h3>(二)推荐一个地方,把推荐的理由写充分(三)培养持续细致的观察能力</h3><h3>二、把握特点,教好相对独立的单元习作</h3><h3>(一)应用文:学习写书信<br></h3><h3>(二)写一件事,能写出自己的感受</h3><h3>三、重视评改,养成修改的习惯</h3><h3>第三板块 口语交际</h3><h3>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第一,区分不同的口语交际类型,明确不同的目标。第二,关注口语交际中倾听、应对、表达能力的训练,以及交际习惯的培养。第三,要注意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br></h3> <h3>根据五年级新教材特点,何致文老师则给我们做了以下讲解:</h3><h3>一、教材的结构体系</h3><h3>五年级上册教材共编排了8个单元。包括21篇精读课文,6篇略读课文和2篇习作例文。8个单元中,6个是普通阅读单元,单元主题分别是“万物有灵”“民间故事”爱国情怀“舐犊情深”自然之趣和读书明智。</h3><h3>另两个是特殊单元,分别是第二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学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这是教材总体的结构。</h3><h3>五年级上册基本延续了中年级教材的结构体例,相比于中年级,高年级教材体例上也有几处小变化,一是语文园地不再安排识字加油站栏目,二是除课文中的生字和见面字注音外,练习系统和助读系统中的生字不再注音,对学生自主识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h3><h3>二、总体编排特点</h3><h3>1. 选文以名家名作为主,内容更加丰富、有深度<br></h3><h3>2. 根据年段特点,提升学生阅读与表达能力</h3><h3>五年级上册教材是高年级的起始册次,比中年级提出了更高的能力培养目标。同时为了防止学习的阶段性断层现象,教材也十分强调中高年级能力培养目标的有序提升。<br></h3><h3>比如,在阅读能力的培养上,逐渐由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过渡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br></h3><h3>3. 练习设计活动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h3><h3>三、阅读编排特点</h3><h3>第一个重点是在第二单元专门编排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h3><h3>第二个重点是在第四单元和第六单元学习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其中第四单元重在学习结合资料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第六单元则重点关注文中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h3><h3>第三个重点是在第一单元、第七单元学习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其中第一单元学习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七单元学习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h3><h3>①阅读编排的第一个特点,关注阅读速度提升的策略学习和方法实践。</h3><h3>②阅读编排的第二个特点是循序渐进地学习把握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h3><h3>③阅读编排的第三个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表达方法</h3><h3>快乐读书吧的阅读是一种非功利、无压力的阅读,所以教学时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交流为主,在理解、记忆等方面不做过多的要求。</h3><h3>四、习作的编排特点</h3><h3>记事要求重点突出,写景要求写出变化,介绍事物能够用上恰当的方法,还要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这是五年级上册习作编排的一个基本面貌。</h3><h3>一、逐步培养学生写篇章、写具体的能力</h3><h3>进入到高年段,习作的要求由写段落过渡到写篇章,从写清楚过渡到写具体。五年级上册教材将列提纲、分段叙述、具体表达的要求分批分次落实在本册的习作中,培养学生将语篇内容进行结构和铺展的能力。</h3><h3>二、重视习作的过程性指导</h3><h3>如第一单元习作“我的心爱之物”,通过举例的方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思考自己的心爱之物究竟是什么,与选材提示相对应,教材还呈现了四幅充满童趣的插图,帮助学生勾连生活,建立起习作素材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教材还提供习作框架,让学生“想想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围绕这几个问题结构文章,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写完后再办一期“我的心爱之物”习作专栏,还要贴上习作和图片,和同学交流分享,在互评的过程中感受习作乐趣。</h3><h3>第三单元的习作“缩写故事”。先明确缩写的方法: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明确故事的主线,再进行适当的摘录、删减,改写、概括;然后提供了一个具体的缩写范例让学生直观感受缩写的效果;提示修改的原则,如缩写后故事情节是否前后连贯,语句是否通顺,从而明确修改的方向,提升习作的质量。</h3><h3>《落花生》课后的小练笔,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写写身边像花生一样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的人,引导学生仿照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行练笔,为单元习作做铺垫。通过这些过程性的指导,希望能有效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习作任务,提升习作能力。</h3><h3>三、加强实用性文体的习作</h3><h3>教材重视实用性文体的习作,希望学生通过习作进行真实的社会交往,满足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的需要。<br></h3><h3>五、口语交际的编排特点</h3><h3>1. 强调交际话题的现实指导意义,重视方法学习</h3><h3>2. 重视能力培养的有序提升</h3><h3>五年级上册教材的编排也充分体现能力的梯度发展,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倾听、表达、讨论能力。要求在陈述观点时要有依据、有条理。要求学生在交流时用心倾听,能听出重点和不同。要求发言时能控制时间,并作小结。要求从不跑题上升到做归纳和梳理。</h3><h3>在场合意识、对象意识的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尊重规则。</h3><h3><br></h3><h3>听课何致文老师的讲解,我们受益匪浅。我们系统地了解了整个统编五年级教材的编排思路,知道备课时要有大局观念,统筹兼顾,这样我们老师教起课来,心中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不至于太过茫然。</h3> <h3>根据六年级新教材特点,张立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讲解:</h3><h3>一、 结构体系</h3><h3>本册教材共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元,另外2个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和习作单元。<br></h3><h3>单元内部结构:导语+课文+(口语)+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br></h3><h3>六年级只有写字,量相对比较小。写字能力提高前提下,数量减少,体现出教学重点的转移。<br></h3><h3>二、 阅读<br></h3><h3>1. 形象思维<br></h3><h3>教材重视引导在阅读中综合运用联想和想象,促进形象思维能力的发展。</h3><h3>第一单元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根据阅读内容多角度展开联想和想象。关于联想和想象,教材结合课文特质在其他单元和学习活动中也有编排。<br></h3><h3>2. 方法、策略<br></h3><h3>第四单元编排以“有目的地阅读”为主线的阅读策略单元。</h3><h3>3. 综合运用<br></h3><h3>教材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不同年段、册次间的纵向联系,以多种方式强化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与提升,逐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h3><h3>4. 阅读理解<br></h3><h3>第八单元“交流平台”引导就怎样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交流。<br></h3><h3>第八单元通过语文要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对文学经典作品的学习。<br></h3><h3>第二单元课后练习引导通过把握情感基调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h3><h3>5. 文体意识<br></h3><h3>本册教材第四单元是“小说”单元,引导“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根据教材的编排,对这一文体的教学要做到准确定位,学习目标恰当。<br></h3><h3>《只有一个地球》引导学生关注观点的得出过程;该单元“词句段运用”中的片断练习引导学生梳理观点。这也是文体意识的培养。</h3><h3>6. 表达方法<br></h3><h3>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人文主题,引导“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课后练习具体落实了这一语文要素的学习。“交流平台”对课文中“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进行了总结。<br></h3><h3>“语文园地”中的“词句段运用”栏目,重视强化单元课文中有特色的表达方式、方法的学习、运用。</h3><h3>7. 大量阅读<br></h3><h3>通过“阅读链接”加大阅读量。</h3><h3>三、 表达<br></h3><h3>1. 重视读写结合,注意从阅读学表达。</h3><h3>2. 阅读单元中编排的习作。</h3><h3>3. 对应不同的交际能力编排不同类型的口语交际话题。</h3><h3>4. 习作单元强化阶段重要习作能力。</h3><h3>引导学生注意习作不跑题,围绕要表达的中心意思选材,在表达的过程中,能注意根据要表达的意思突出重点。<br></h3> <h3>根据六年级新教材特点,倪鸣老师给出了以下教学建议:</h3><h3>一、 教材解读要有整体观</h3><h3>1. 课程的整体观照——自上而下的解读思路<br></h3><h3>(1)结合学科核心素养解读本册教材。<br></h3><h3>(2)结合《课标》年段目标解读本册教材。<br></h3><h3>2. 教材的整体观照——瞻前顾后的解读思路<br></h3><h3>(1)回看前面的教材,了解学力发展轨迹。<br></h3><h3>(2)解读本册教材,采用单篇加单元的思路。<br></h3><h3>二、 教学设计要有过程观<br></h3><h3>1. 目标落实的过程观<br></h3><h3>(1)全册视域,合理安排<br></h3><h3>① 课外阅读的整体规划<br></h3><h3>② 语文要素的持续推进<br></h3><h3>③ 方法技能的有效运用<br></h3><h3>(2)立足单元,统筹规划<br></h3><h3>① 学习应从单元页开始<br></h3><h3>② 单元学习应双线并进<br></h3><h3>③ 尝试单元整体设计<br></h3><h3>2. 学习活动的过程观<br></h3><h3>(1)学习流程的细化——用好教材中的助学系统<br></h3><h3>①课后习题<br></h3><h3>关注课后习题的排序<br></h3><h3>如何落实课后习题<br></h3><h3>②学习提示<br></h3><h3>按提示安排教学流程<br></h3><h3>适当补充辅助理解<br></h3><h3>③批注<br></h3><h3>策略单元的批注帮助学生梳理反思<br></h3><h3>习作单元的批注可用于不同阶段<br></h3><h3>④小贴士和泡泡<br></h3><h3>前者主要是告知,要理解并通过实践落实<br></h3><h3>后者更具启发性,要注意使用时机的问题<br></h3><h3>⑤习作及口语交际的提示<br></h3><h3>用好学习支架<br></h3><h3>关注全程指导<br></h3><h3>(2) 学习主体的彰显<br></h3><h3>① 阅读学习要“学以致用”<br></h3><h3>② 预习要求应进一步推进<br></h3><h3>③ 习作评改方式的变革<br></h3><h3>④ 学习小组的动态设置<br></h3><h3>⑤ 合作过程的全程推进<br></h3><h3>三、 学习评价要有科学性</h3><h3>1. 评价框架要科学</h3><h3>2. 评价方式要科学<br></h3><h3>(1)口头测试和纸笔测试相结合<br></h3><h3>①可进行口头测试的内容<br></h3><h3>教材中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br></h3><h3>口语交际中的内容<br></h3><h3>②可进行纸笔测试的内容<br></h3><h3>(2)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h3><h3>习惯类学习内容和延伸类学习内容建议采用过程性评价。<br></h3> <h3>参与培训的老师认真听讲。</h3> <h3>培训的老师们认真做着听课笔记。</h3> <h3>书写内容娟秀有序。</h3> <h3>每一条重要的内容都能用心记录。</h3> <h3>从老师们的培训记录中可以看出,我们的老师专心致志,认真负责。</h3> <h3>课间休息时,老师们也会看看新闻,了解时事。</h3> <h3>领导视察。</h3> <h3>通过新教材的培训,我们教师应该注重汲取传统教材的营养,同时也要立足于新时代,根据新时代社会发展与人的语文素养形成规律,统筹了整个语文脉络,整合了整个要素,将听说读写有序排列,引导学生螺旋向上梯级发展。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放得开,要在教学实践中做到活教活学,运用好我们统编新教材的教学体系。</h3><h3>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参与培训的老师从中获益良多。真诚地为各位专家、学者,以及在背后付出心血的各位老师和教材编写人员们点赞!</h3><h3><br></h3><h3><br></h3><h3> 长安中心学校·张小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