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上回说到,我们一行四人8月16日下午17时顺利赶到察偶县后,继续向南至下察偶边界(离察偶县60km),我们被解放军拦住不让通行,也不让拍照,才知下察偶属于军事管理区,须得到察偶县公安局边防大队的批准才能进去,我们只好返回察偶县。</h3><h3> 察隅(cha yu)县,藏南三隅之一(另为门隅和珞隅),隶属西藏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东临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和昌都市左贡县,西邻墨脱县(珞隅),北连昌都市,南接缅甸和印度。面积31659平方公里(2003年时实控面积19200平方公里,其余的为印度控制)。</h3> <h3> 察偶县属于多民族聚居地。全县共有藏族、汉族、纳西族、独龙族、苗族、回族、门巴族、珞巴族、傈僳族、怒族等十个民族和一个未识定民族——僜人。僜人,又称“僜巴”(僜语本义为“穷人”),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脉以东、横断山脉西部的西藏察隅等地区。主要分布在上、下察隅镇。察隅县是僜人的主要分布区。僜人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多使用结绳或刻木记事的方法。僜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播种分点播和撤播两种方式。男子一般穿无袖长衣(长达臀部以下),女子穿有袖的短上衣(仅遮胸部)和裙子。男女都用大披肩和挎包。</h3> <h3> Day5(2019年8月17日) 晴天</h3><h3> 上、下察偶镇</h3><h3> 早上9点半,准时到了察偶县边境管理大队。我们在深圳公安局办的边境通行证上须要加盖察偶县边境管理大队的公章才能去参观上、下察偶镇。</h3><h3> </h3> <h3> 上、下察偶不是旅游景区,和我们像想中的行政乡镇没什么区别,它们是察偶县离印度实际控制区最近的地方,翻过高山就是印控区(中印争议山南地区)。进入昨天去过的解放军岗哨里面,向右几公里远的地方就是下察偶镇,从下察偶镇去往上察偶镇的道路旁,是高高挺拨的参天古树,上察偶镇离下察偶镇44km远。</h3> <h3> 当天中午用歺就在上察偶的川菜馆。我们在上察偶镇四处张望了一会儿,看不见目比雪山(离上察偶镇60km远),我们了解到哪个时间段目比雪山没有雪景,于是决定原路返回察偶县城。</h3><h3> 回察偶县城的公路旁有几个景点仍值得去看看。我们先来到了体育村,想看看体育梯田,我们的车开到了体育村的最高处,仍未看到网页介绍的体育梯田的景观,发现体育村家家户户都悬挂了五星红旗,让我们为之振奋。</h3> <h3> 清水河</h3><h3> 离开了上、下察偶镇返回察偶县城。途中经过清水河。清水河在县城东南方约30公里处,当地人尊奉为“神河”。清水河神就神在河水无论春夏秋冬,还是河水涨落,河水总是清澈见底,砾石点点,游鱼如梭,两岸青山倒映水中,令人心旷神怡、美幻绝伦。据说,清水河的河水有美容的作用,每天都有许多年轻姑娘来此沐浴,以求得到“神河”的垂青眷顾,希望获得仙女般的美貌。我们在清水河的观景平台停好车,只见零散的游客在拍照,少许当地人在垂钓。</h3> <h3> 清水浊水殊途同归……</h3> <h3> 在返回察偶县城的路上,一辆小轿车与货车相撞,我们在哪个地方塞了一个半小时,老何去指挥交通去了,老张老刘也没闲着下车去看事故现场;我一个人坐在车上发呆……</h3><h3> </h3> <h3> 因为塞车,去然乌镇只能第二天前往,决定当天再在察偶县城住一晚,傍晚去参观英雄坡纪念园。共和国有今天,离不开这些先烈抛头颅洒热血。</h3> <h3> 英雄坡纪念园由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援建,于2015年9月30日在西藏边境县察隅建成开园。园内安葬了在保卫和建设边疆中牺牲的447名革命烈士。中印边境战争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间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在藏南边境战争,在中国被普遍称为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中印战争最为人注意的是战斗大多发生在恶劣的环境下,尤其是在高海拔的情形下,不少大规模的冲突都发生在超过4250米以上的高度,中印双方同时也存在着物流和补给不易的问题。这场战争普遍聚焦在陆军的战斗上,因为地形的关系,双方的海空军几乎没有参与这次战争冲突。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两次战役和一些零星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歼敌3个旅,生擒王牌旅长达维尔和另一名准将旅长辛格,共毙、俘敌7000余人(主要收获自西山口之战),占整个中印边境反击战战果的80%。中方作战部队也付出了代价,伤亡1460人。这里竖着一“军魂”二字的石碑,“军魂”二字是由当年指挥这场战役,时任54军130师的董占林师长亲手题字。中印自卫反击战中方死亡400人,印军死亡1200人。</h3> <h3> 早上,老何与我一起去察偶县城的农贸市场买的新鲜松耸(9-12cm,每斤100元),晚上用它顿鸡,味道好极了,可惜我口腔溃疡,只喝了一些鸡汤……</h3> <h3> Day6(8月26日)晴天</h3><h3> 察偶县-波密县 300Km</h3><h3> 早上起来,从酒店房间的窗台向外看去,绕城而过的桑曲河水滚滚向上、下察偶方向流去,远处的房屋沿山而建,楼层不高,但整齐、清新……</h3><h3><br></h3> <h3> 早上9点,我们离开察偶县城沿着察然公路,向然乌镇方向开去。察然公路(也称然察公路)是丙察然公路的西段,是西藏察隅县城至然乌的公路,170公里,是滇藏公路建设滇藏新通道里的一个路段。路线:察隅县城竹瓦根镇(海拔2330)—古玉乡(3480米)—德姆拉山口(4900米,大雪封山几个月)—然乌镇(3850米)。</h3><h3> </h3> <h3> 德姆拉山口(海拨4900米)</h3><h3> 从察隅到然乌要经过德姆拉雪山,要从2,000米爬到4900米,而且山势较陡。翻过德姆拉山口,经来古冰川、然乌镇后驶入川藏,德姆拉山垭口是察然公路里接近然乌的山。</h3><h3> 德姆拉山海拔逾 5000 米,与米拉山相当;比进墨脱必须翻越的嘎瓦龙雪山和多雄拉雪山还要高。它也是作为青藏高原主体的西藏高原东部的一座屏障,高耸山体挡住了从印度洋吹来的湿暖气流,同时阻止了西藏高原寒流南下,使山南面的察隅处于亚热带气候,成为西藏江南、鱼米之乡。德姆拉其貌不扬,也不大险峻,因此没有南迦巴瓦、米拉山那样出名;加上察隅县确实地处边陲一隅,去的人不多,德姆拉也就鲜为人知了。可是它依然神圣,主峰冰晶玉洁,少雪的山头则裸露着暗红色土壤和黝黑岩石。它背靠三大山脉组成的山结,厚重坚强、沉实无华,忠诚地守护着藏东南这片福地;它面向湛蓝的苍穹,胸怀广阔、坦坦荡荡,无私地展示着固有的性格。世上许多事物,无论人们是否知晓,都存在着。有的容易被发现,有的则“养在深山人未识 ”,甚至最终被埋没。任何时候总是存在多于认识,存在决定意识,存在的事物一旦被人认识,将会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h3> <h3></h3><h3> 仁龙巴冰川(冰舌末端海拔4560米)</h3><h3> 仁龙坝冰川,通常称为仁龙巴冰川。位于西藏昌都市八宿县然乌鎭和林芝地区察隅县交界处高山上的“日隆巴”,冰舌末端海拔4560m(百度地图上标注的是“日弄巴冰川”),长数公里,后面高耸着巍峨的雪山。为地球上少有的中低纬度海洋性现代山岳冰川。
然乌到波密号称“冰川之乡”,这一带冰川众多,规模最大的有“来古冰川”,“米堆冰川”和“仁龙坝冰川”。和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而大名在外的“来古冰川”及“米堆冰川”不同,“仁龙坝冰川”至今未被开发,仍保存着原始状态,藏在深山而少为外人所知,实际上这个冰川其规模和壮景绝不逊色於那两个冰川。据说中国科学院曾在这里展开研究,寻找“冰芯”(大块冰内部的较深处,很稀有,通过研究不仅能测定冰川的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相应年代的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含量,从而开辟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新道路)。与“来古冰川”不同的是,“来古冰川”前由於有一条大河阻挡而只能远观,极难过河和冰川亲密接触;而“仁龙坝冰川”则可以很容易的爬到长长的冰舌上,眞正的走进冰川。</h3><h3></h3> <h3> 过了德姆拉山口10km左右,在去往然乌镇的察然公路(201省道)上,向左远远看去,仁龙巴冰川就展现在你的眼前。</h3> <h3> 离开201省道2Km远,即来到了由几个帐篷搭建的仁龙巴收费处(当地政府公告上写的是收取每位游客50元乘坐拖拉机的费用),我们下车仔细观察,一条小河挡住了我们的去路。我们不敢硬闯,下车交好拖拉机费用后,先是乘坐一辆小巴过了小河。</h3> <h3> 过了小河驱车3km左右,司机把我们放下,说前面有一座小桥,过了桥就在河边坐拖拉机去冰川。我沿着小路,顺着河边向前过了小桥,此时,我们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仁龙巴冰川的全貌了。</h3> <h3> 坐上拖拉机(我记不得上一次坐拖拉机是什么时候了,估计起码有30年了),我们进入了屁癫模式,一个“酸爽”两字了得,痛而快乐着……坐着拖拉机一路摇摇晃晃、颠来倒去,跨过树丛、河流、沙地、泥滩,大约半小时后来到冰川近前。</h3> <h3> 拖拉机把我们拉到几个帐篷前停下,前面已经无路可走。我们下车,准备徒步爬山去冰川。每个人走了10米远,发现自己已经气喘吁吁,量下海拨4500米了,走不动了。这时,前面来了个牵马的藏族女孩,我们向她要了四匹马骑马上山去冰川……这里距冰舌的前端还有几公里的路程,我们骑马在崎岖的山路和乱石中穿行3公里,来到了了冰舌前端。</h3> <h3> 巨大的仁龙巴冰川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极目远眺,远处高耸入云的是“日隆巴雪山”,两侧都是黑褐色的山顶覆盖积雪的山峰,在两山的山口处,雪山向下延伸巨大的冰舌,冰舌有几公里长,约1-2公里宽。冰舌由近及远,呈现黑色、灰色和白色。要想真正踏上冰川,在下马处还要爬上石滩,在碎石阵中和高山融雪行成的小溪流中行走大约2公里,才真正来到冰舌的近前。冰川在一直不停的融化,冰舌的左侧已经有几百米的距离发生大面积的融断和垮塌,下面形成一条流水涛涛的冰河,河面上飘着断开的浮冰,有些像南极的冰山景象。冰舌的右侧和碎石坡地连接在一起,使人很容易地爬上冰舌。老何与我准备从右侧爬上冰川,但老何只穿了短袖,山口风力很大,老何抵不住严寒退了回去,我一人试图爬上冰舌,与冰川来一个近距离地亲密接触,但是右侧路况不是很好,路基不稳,人容易滑向冰湖,于是我不再前行,向回折返。大自然鬼斧神工,神秘莫测,这雪山、这冰川、这地形,不知用了多少年造就而成,让后来的我们为此痴迷不悟,迷而忘返!</h3> <h3> 我们按与藏族牵马女孩约定的时间,从冰川下来返回了下马点,骑上马返回拖拉机停靠点。</h3> <h3> 一辆拖拉机需要坐6个游客才能发车,于是我们又在拖拉机停放点等了1个多钟,等到另外两位游客(一对广东退休夫妇,男的62岁,女的也近60岁,他们也是从昆明自驾,沿六库、福山、贡山,走德维线,过中甸、德钦、芒康、八宿、然乌,到达这里,据他们介绍,他们8月8日就从昆明出发,在到福贡县城前,因为修路、塞车等原因在途中耽误了两天时间,他们没有走丙察察线)来了之后,才上拖拉机往小桥方向赶去。</h3> <h3> 坐拖拉机到达小桥处,一辆皮卡等在前方。不幸的是,皮卡陷入泥沼中。藏族司机无法把车开出泥潭。大家一起动手推车,经验丰富的老何把车倒出坑了,后来藏族小伙子干脆不敢开这辆皮卡,恳请老何把车开到仁龙巴冰川收费处。</h3> <h3> 我去过很多冰川,仁龙巴冰川是我能接近的最近距离的冰川,先后乘坐当地藏民的皮卡、手护拖拉机、马匹,徒步才到冰舌下面。返程又按原有的几种交通方式翻转,先步行,再骑马,然后拖拉机,再次皮卡。返程的途中,雪山白的发亮,丹霞红的发紫,山体黑的厚重,草原绿的鲜嫩,一切都是那么鲜亮、通透。一条河流在山谷间迂回环绕,形成了一幅既写意又抽象的大画卷,令人瞠目结舌,目瞪口呆,令人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巧夺天工。</h3><h3> 由于在仁龙巴冰川等待返程拖拉机耽搁了一个多钟的时间,原计划当天赶往来古冰川的行程临时被取消,我们从仁龙巴冰川出来已是下午16时40分了。我们沿着201省到来到了然乌湖。</h3> <h3> 然乌湖</h3> <h3> 8月的然乌湖显然沒有雪景下的景色秀美,但不乏小鸟依人的感觉…</h3><h3> 我们途经然乌湖,路过然乌镇,径直向米堆冰川驶去。从然乌镇到米堆冰川也就30km远,我们赶到米堆冰川大门口时,已经是傍晚18时30分,我们顺利买到了最后一班去米堆冰川的电瓶客运车票,但景区允许我们自己开车去冰川停车场(离冰川售票处约7km)。</h3> <h3> 米堆冰川</h3><h3> 米堆冰川位于波密县玉普乡境内,距县城103公里,离318国道8公里,最近的村庄离此地仅有2公里,是西藏最重要的海洋性冰川。冰川主峰海拔6800米,雪线海拔只有4600米,常年雪光闪耀、景色神奇迷人。冰川冰洁如玉,景色秀美,形态各异,姿色醉人。冰川下端是针阔叶混交林地,皑皑白雪终年不化,郁郁森林四季常青,头裹银帕,下着翠裙。由于冰面气温较暖,常年生活着冰蚯蚓、冰蚤和其他各类微生物。</h3><h3><br></h3> <h3> 我们开车来到米堆冰川景区内的停车场,选择徒步路线走向冰川。老张、老刘因为在仁龙巴冰川两次推车(陷在泥潭中的皮卡),体力有所不支,加上高反,他们没能翻过徒步的最后一道山梁,我和老何也是秉住呼吸,慢慢翻过山梁,来到最接近冰川的一个观景台,冰湖、冰川、雪山毫无保留地都展现在我们的面前。</h3> <h3> 米堆冰川在米堆河的上游,米堆河是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二级支流,它在川藏公路84公里道班处,从帕隆藏布南岸汇入帕隆藏布。米堆冰川靠近川藏公路,规模大,进入方便,是藏东南海洋性冰川的典型代表。特征典型,类型齐全,以发育美丽的拱弧构造闻名,是罕见的自然奇观。在这里,冰川、湖泊、农田、村庄、森林等融会在一起,是一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是旅游的绝好去处。</h3><h3> 我们从米堆冰川景区出来,已经是晩上20时30分,我们不想走回头路,于是一股作气开车到了波密县城,在波密雪山江景大酒店住下。在用晚歺时,我们遇见了四位从珠海自驾走滇藏线的驴友,大家寒喧了几句,交流了自驾途中的经验……</h3> <h3> 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