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2、研制新声、创作慢词的创新者</b></h3><h3><b> 柳永对词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对慢词的创作。唐五代以来,文人词逐渐兴起,但这些词大都篇幅短小,表现内容单一,尽管有一些词人开始创制新调,但慢词的发展极为缓慢,出现的数量不多,词调也很少,充斥词坛的还是以《花间集》为代表的小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词的发展。</b></h3><h3><b> 小令篇幅太小,表达内容太受限制,而长调慢词则更能表达人复杂多变的情感和较长的生活过程。因此,当文人词大规模兴起后,长调的发展和繁荣是一种必然的趋势。</b></h3> <h3><b> 当然,慢词还不是从柳永开始的,之前的《云谣》、《花间》中不乏慢词,然唐五代时期,词的形式始终以小令为主,慢词尚不多见,总共不过十多首。到了宋初,词人擅长和习用的依然是小令,与柳永同时期的张先、晏殊和欧阳修,仅分别尝试写了17首、3首和13首慢词,慢词占其词作总数的比例较小。唯至柳永,始以慢词为本,小令倒在其次。他一人就创作了慢词87首,调125首,是第一个大量创制慢词的词人。一部《乐章集》,慢词占将近三分之二,这是两宋词人尤其在柳永之前,实为仅见。</b></h3><h3><b>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更使得词的表现力大大丰富,内涵和容量大大增加。</b></h3> <h3><b> 柳永的慢词,一方面是对唐五代以来文人慢词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则来自唐五代的民间慢词,更重要的是来自北宋当时社会上流行的胡夷之曲。柳永大量制作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就这点而言,他是慢词的开创者。</b></h3><h3><b> 柳永是两宋词坛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对宋词的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他在长期的慢词创作过程中,有继承,有发展,但更多的是创制新调。</b></h3> <h3><b> 柳永精通音律,又长期与乐工和歌女进行密切地合作,故为他创调创造了条件。据统计,在宋词80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调是柳永首创或首先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而趋于完备,令、引、近、慢、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蔚然风起。</b></h3><h3><b>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上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而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拓,更为宋词在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上的拓展奠定了基础。</b></h3> <h3>(图片来自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