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同(上)

光哥

<h3>从北京站乘K885次列车,6小时到达大同。不到6点天已大亮。</h3> <h3>大同市的共享单车基本是小哈占据主流,只有少部分是小桔,几天来竟然未见到一辆摩拜。</h3><h3>刷一辆哈啰单车向大同城区骑行,蓝天、白云、朝霞配成一幅炫丽灿烂的美丽图画。</h3><h3>大同,早上好!</h3> <h3>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南北朝时期北魏国都,辽、金陪都,辽代时改称大同。境内古迹众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包括云冈石窟、华严寺、善化寺、恒山悬空寺、九龙壁等。</h3><h3>请点击“▶”,观看大同简介视频。</h3> <h3>公元398年,一位来自草原深处的鲜卑族首领北魏道武帝拓拔珪统一北方、建立北魏,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南方汉族政权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定都平城,就在今天大同市区的东北部。至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大同作为北魏国都有97年的历史。</h3> <h3>在车站骑上一辆哈啰单车,一路南下,先来到大同古城墙的北门。</h3> <h3>为了欣赏城墙雄姿,也为追求拍照时对光线的要求,没有贸然进城,而是沿着环城北路——平城路,向东方向绕过去。</h3><h3>东北角楼</h3> <h3>大同古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在元故城墙旧土城上增筑而成,全国颇有名气。大同城墙的总周长为7270.7米,形制方形城池。</h3> <h3>大同城墙设四门,东和阳门、南永泰门、西清远门、北武定门。车辆、行人从各城门之左右另设门洞通行,而四城门只有行人和非机动车可以通行。</h3><h3>从东门进城。</h3> <h3>大东街路北侧法华寺尚未开门。</h3> <h3>大同城区街道有个特色,往往在十字路口中心建有一座建筑,辅助起到环岛的作用,譬如太平楼、魁星楼、钟楼、鼓楼、四牌楼等等。</h3><h3>太平楼上《天下大同》的匾额引人瞩目,它烘托了大同城市的名称,也表达了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h3> <h3>前行不远,就是代王府邸</h3><h3>代王府始建于公元1392年(洪武二十五年),是明朝代王朱桂在辽金两朝西京国子监的基础上兴建,于1396年(洪武二十九年)基本竣工,历时6年,占地17万平方米(长690米,宽260米),有大小宫殿二十余座,房屋约800间,主要建筑是承运殿和存心殿、长春宫。</h3> <h3>代王府历经了明朝十一位代王,于1644年毁于大火,仅其照壁——九龙壁幸存。目前正在按照原有制式重建代王府,尚未完工。</h3> <h3>大同九龙壁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区和阳街,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前的琉璃照壁,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h3> <h3>九龙壁高8米,厚2.02米,长45.5米。壁上均匀协调地分布着9条飞龙。两侧为日月图案。壁面由426块特制五彩琉璃构件拼砌而成。9条飞龙气势磅礴,飞腾之势跃然壁上。</h3><h3>大同九龙壁是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壮观、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堪称中国九龙壁之首。</h3> <h3>九条龙的间隙由山石、水草图案填充,互相映照、烘托。壁顶覆盖琉璃瓦,顶下由琉璃斗拱支撑。壁底为须弥座,高2.09米,敦实富丽,上雕41组二龙戏珠图案。腰部由75块琉璃砖组成浮雕,有牛、马、羊、狗、鹿、兔等多种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多彩多姿。</h3> <h3>四牌楼</h3> <h3>鼓楼</h3> <h3>钟楼</h3> <h3>华严寺位于西门内之南侧,山门现今封闭。</h3> <h3>请点击“▶”,看华严寺简介。</h3> <h3>从山门北侧偏门进出。</h3> <h3>华严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南,创建于辽代。到明代中叶分为上、下两寺。华严寺在辽代是西京大同府的主要佛寺,也是皇家祖庙之一。</h3> <h3>2014年大同市华严寺景区被中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国家4A级景区。</h3> <h3>普光明殿</h3> <h3>大雄宝殿</h3> <h3>三位小伙子在千手观音殿前很虔诚地敬香。询问得知是为了求观音菩萨保佑高中考试顺利。</h3> <h3>请点击“▶”,观看上华严寺简介。</h3> <h3>请点击“▶”,观看上华严寺简介。</h3> <h3>到了华严寺最后面,向南折过去,就是下华严寺最后面的华严宝塔。所以下华严寺是从后向前游览的。</h3> <h3>下华严寺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华严宝塔,它高约44米,在很远处就能看到它高耸的外观,因此成为大同古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华严宝塔是2010年重新建造的,是一座采用纯木榫卯结构的方形木塔,是仅次于应县木塔的全国第二大纯木宝塔。</h3> <h3>塔内每层供奉着佛像。</h3> <h3>楼梯很是陡峭。</h3> <h3>登塔鸟瞰寺内景色。</h3> <h3>华严宝塔的铜质地宫非常珍贵。这是一座用了近130吨纯铜打造的地宫,地宫的顶部、地板、墙体和楼梯,全部用纯铜铸造,殿内四面有四尊大佛,墙壁上镶嵌小铜佛1000尊。</h3> <h3>地宫正中的铜制宝塔内,有一座纯金打造的小塔,塔内供奉一颗元代高僧慧明法师的真身舍利。舍利为白色,黄豆粒大小。</h3> <h3>华严寺主体建筑是薄伽教藏殿,建于辽代重熙七年,即公元1038年。</h3> <h3>“薄伽”是世尊释迦牟尼佛的梵语名“薄伽梵”的简称,译为“世尊”,“教藏”是收藏佛经的地方。薄伽教藏殿内有藏经柜38个,因此而得名。在薄伽教藏殿内,有泥塑菩萨31尊,是现存辽代佛像群中最重要的一组。该牌匾为清代原物。</h3> <h3>殿内供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h3> <h3>观音、文殊、普贤三位菩萨。</h3> <h3>未来佛左前侧合掌漏齿胁侍菩萨被誉为“东方维纳斯”。</h3> <h3>中国邮政1982年发行的《辽代彩塑》邮票就是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里的塑像。</h3> <h3>请点击“▶”,观看下华严寺简介。</h3> <h3>十一面观音殿</h3> <h3>下华严寺山门</h3> <h3>在街上拐几个弯,在鼓楼西街找到纯阳宫。</h3><h3>大同纯阳宫,又称吕祖庙、吕祖观,位于古城大同的闹市中心鼓楼西街,是山西三大纯阳宫的“北宫”,芮城永乐宫为“南宫”,太原纯阳宫为“中宫”。三宫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南北呼应,各有千秋。</h3> <h3>纯阳宫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创建于金末元初,明清进行不同程度的修缮。纯阳宫在布局、结构上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建筑思想、格局和方法,同时吸收了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h3> <h3>纯阳宫平面为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中轴线上的山门、灵官殿、祖师殿、献殿和三清殿,东西两侧依次有钟、鼓楼、三官殿、奶奶殿、配殿、单房以及东西耳楼等。</h3> <h3>在南门内街找到善化寺,门外有一座五龙壁。</h3> <h3>善化寺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h3><h3>善化寺山门封闭。</h3> <h3>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殿。</h3> <h3>从山门东侧偏门出入。</h3> <h3>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故而此殿称为三圣殿。</h3> <h3>请将手机右转,看大雄宝殿前院景色。</h3> <h3>大雄宝殿是善化寺中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h3> <h3>大殿为辽代遗构,塑像、壁画为金代及以后所作。</h3> <h3>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塑像应该是后期塑造的,否则如此端庄、美丽的形象一定会被梁思成推崇。</h3> <h3>大同公共自行车与哈啰单车很像。</h3> <h3>法华寺</h3> <h3>大同市法华寺位于大同城内和阳街北侧,寺院坐北朝南。</h3> <h3>大雄宝殿</h3> <h3>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h3> <h3>藏经楼</h3> <h3>潘家园是一个古玩城。</h3> <h3>现存大同城墙为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将军徐达奉命依辽、金、元旧城基础增筑新城,略呈方形,东西长1.8公里,南北长1.82公里,周长7.24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h3><h3>大同古城墙西门</h3> <h3>城墙高约14米,比西安古城墙高2米,最宽处16.6米,比南京古城墙最宽处还宽6.6米。城墙上有62座门搂、角楼、望楼。城门楼四座,其中南门城楼最雄壮,为三层重楼,面宽61米,进深23.35米。城墙四角雄峙着四座角楼,尤以西北角楼最杰,呈八角形,称为乾楼。54座望楼中以洪字楼为望楼之最,为其他古城墙中少有。同时还建有96座窝铺。在距墙约40米处,修有护城河,宽10米,深5米。四门外有瓮城,建筑面积约为17600平方米。瓮城外又筑有月城,将瓮城圈在其中,辟有城门。这样,出入大同城须经三道门卡。各门上还建“箭楼”或二层“匾楼”。可谓关卡重重,戒备森严!</h3> <h3>城墙西北角楼是一个特殊的存在!</h3> <h3>在环城西路,还发现了貌似人民大会堂的这样一座建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