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用谁知道,课课练,不只是课课练

覃凤菊

<p>每写一个美篇,我都要花比较长的时间,产量不高,耗时不少:想内容、选照片(有时要从很多照片中反反复复选)、裁剪并处理照片、美篇模板、音乐......文字写好后反复修改,需要插入链接的要找到链接,把每个内容都看过,有引用的就百度,最后成稿后,调整格式,看是用居中的方式还是顶格、加粗、调文字的颜色大小,总之,好一番折腾之后,过得了自己这关,就发送给自己预览,才发出来。</p><p><br></p><p>像现在这篇,需要用的照片,感觉不够满意,又全部找出来,重新照过,最后,美篇总算出炉了,看起来就一个小小的美篇,可工序是不少的。</p> <p>关于“快而美硬笔字”同步“小学生生字课课练”(以下简称课课练),已经有好几位老师写过重要的文章,如:</p><p><br></p><p>7月16日,丹倾老师《“三二一”‖这套课课练让你立马把字写漂亮》;</p><p><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4R8b4U2jp-_pRZ4tAbj-lg"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三二一”‖这套课课练让您立马把字写漂亮</a><br></p><p><br></p><p>7月17日,林美娟老师《“快而美”课课练是怎么来的?》</p><p><a href="https://www.meipian3.cn/29czocmw?first_share_uid=7957472&share_depth=7&share_user_mpuuid=4bfc4b10e0dda7284cc39847ac7a9689&sharer_id=ojq1tt3gqT06xoF11ruOmEZqI7GM&user_id=ohbsluL_n_gTr9Xou11u1sXB9h3c&v=5.0.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快而美”课课练是怎么来的</a><br></p><p><br></p><p>7月17日,张家丽老师《“快而美”课课练制作过程小记》</p><p><a href="https://www.meipian3.cn/29dkzn7k?share_depth=6&user_id=ohbsluGNhxhuc4HXtV3SpO4VtBWk&sharer_id=ojq1tt7HZmnM9NDnFwHJGXP-jhbE&first_share_uid=2257820&share_user_mpuuid=302062a5baaf3c1c649aeae0d630b2a2&v=5.0.1&share_source=timelin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快而美”课课练制作过程小记</a><br></p><p><br></p><p>9月8日,朱云龙老师《2019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为提高汉字书写水平而努力</p><p><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rNFJuHcdfeNEtUFlphfhQ"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2019我收到的最好的教师节礼物</a></p><p><br></p><p>9月9日,吴鸿清教授《简谈小学语文<快而美硬笔字课课练>的几个问题》</p><p><a href="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addd65b80102ynz7.html?from=timeline"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i>简谈小学语文《快而美硬笔字课课练》的几个问题</a><br></p><p><br></p><p>教材已经制作出来了,可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理论、有教材,能不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p><p><br></p><p>也为了让学生和老师用更少的时间,取得更好的效果,伏羲云书院邀请了一批学校的校长、老师、家长、大人、孩子,各个层次的一起来体验课课练,参加体验的每天都必须提交体验心得和发现的问题。</p><p><br></p><p>以下就是我的七天体验,真实地与你共享,哈哈哈哈哈,请指正。</p> <p>对于这次有幸参加了“快而美硬笔字”同步“小学生生字课课练”体验,我觉得自己算是蛮认真的。</p><p><br></p><p>一收到伏羲云书院寄来的三年级的体验教材,马上就写了这个通知,路上看见有像三年级的孩子就问人家上几年级了,看见邻居就问家里有没有三年级的孩子,哈哈哈哈哈,痴了。然后,来了一个原来的学生梁元寅。</p><p><br></p><p>于是开始了每天的体验旅程,并写下了每天的体验总结,且看,当当当当......</p><p><br></p> <p>覃凤菊(三年级)第一天体验:<br></p><p>人员:2人,梁元寅、覃凤菊<br>时间:1小时(19:30-20:30)<br>过程:<br>1、看视频《如何执笔》《运笔的方法》《横、竖的写法(竖用中字的写法)》;<br>2、看双姿图(执笔姿势+坐姿)、奇菱格导航图、常用偏旁名称表,熟悉熟悉;<br>3、讲覃老师的“三不原则”:不哄、不奖励、不横向对比,学习是自己的事情。<br>4、书写:<br>梁元寅:横、竖、晨(扫描看视频);<br>体验效果:经过在黑板上老师示范、自己用粉笔试写,摹写笔画蛮认真,也准确,临写又写回长型的字,也许是笔画多,晚上也困了。<br>覃凤菊:横、竖、晨(视频+拼音+字+组词)、绒(视频+拼音+字+组词);<br>体验效果:刚开始用0.5的签字笔,感觉有点粗,用力写容易跑偏(也看不到后面的笔画,位置不准确),后换鼠标垫,也是一样,又换回纸来垫。改用0.38签字笔,笔画与笔画之间相对看得出间距了。<br><br>体验感觉:对没有学习过快而美的学生,是不是在讲解的过程中不用讲这么细,比如绞丝旁,不用像丘老师讲笔画视频那样一二三四步?可如果这样(省略步骤),我心里又做不到......<br><br>发现问题:《常用偏旁名称表》的“王字旁”写成“玩”了。<br></p><p><br></p> 覃凤菊(三年级)第二天体验:<br>人员:2人,梁元寅、覃凤菊<br>时间:1小时(19:30-20:30)<br>体验内容:摹写古诗4首<br>梁元寅:<br>体验效果:<br>《所见》 ,用时16分50秒,书法笔,体会:书法笔,笔头软,出墨好,好用,喜欢字大一点,看得清,写得快,心里舒服;<br>《山行》 ,用时8分27秒,书法笔; <br>《赠刘景文》 ,用时10分27秒,1.0签字笔,笔头滑,好写。<br>《夜书所见》 ,用时6分53秒,0.5签字笔, 笔头硬,写得手腕痛,不够顺畅。<br> <br>覃凤菊:摹写古诗4首;<br>体验效果: <br>《所见》 、《山行》 ,书法笔,体会:字大,用书法笔写得爽利;<br>《赠刘景文》 ,0.5签字笔,笔头滑,好写。<br>《夜书所见》 ,0.38签字笔, 笔太细,写的效果不好看。<br> <br>问题:<br>1、 摹写古诗,是要从右到左写吗?而学生书写习惯是从左到右,先写题目,若先写题目,再从右边写过来,会不会让学生发蒙?<br>2、 “宋”字的竖,我们按竖钩写,老师会不会有异议?<br> 覃凤菊(三年级)第三天体验:<br>人员:1人,覃凤菊<br>时间:1小时(19:30-20:30)<br>体验内容:笔画练习、书写“球、汉、艳”<br> <br>问题:<br>1、 课课练是否可以代替其中一部分作业?因为要写好,也蛮花时间和精力的。<br>2、 笔画的练习是不是也可以有书写的视频扫描学习?<br> 覃凤菊(三年级)第四天体验:<br>人员:1人,覃凤菊<br>时间:1小时(19:30-20:30)<br>体验内容:书写“服、装、扮”<br> 服:书法笔,写得舒服,有笔锋,心里美,不觉得格子小;<br>装:0.5签字笔,不能太用力,一用力笔画就起波浪,会拐弯;<br>扮:0.38签字笔,这种规格的字体,感觉比0.5签字笔好写,也好看,可能是我个人偏好用0.38签字笔写字吧。<br> <br>体验感觉:格子不觉得小,比较适中。<br><br>问题:<br>1、 如果配套云书院特有的方法,从长髓鞘质的角度来练习(就像磨刀不误砍柴工),而不仅仅是把字写漂亮,也许会成为云书院独特的优势,与市面上的硬笔书法拉开明显的距离;<br>2、 学生的时间有限,且多数在晚上写,容易困,困了就不专心了,采取少而精的方法,精雕细琢,每个字只写摹写3个、临写3个大的那个模板字即可,保持兴趣,掌握方法,慢慢玩书法这个中国人高雅的游戏,不着急。<br> 覃凤菊(三年级)第五天体验:<br>人员:1人,覃凤菊<br>时间:1小时(19:30-20:30)<br>体验内容:书写“成语、古文”<br> 体验感觉:掌握了轻重缓急,越写越美,真的体验到了字美,心里美。<br><br>今天没有问题了。<br> 覃凤菊(三年级)第六天体验:<br>人员:1人,覃凤菊<br>时间:1小时(19:30-20:30)<br>体验内容:书写“读、静、停”<br> 体验感觉:都用书法笔写,感觉写的还可以,就是笔画有点多,写着写着,眼睛就花了,看来,少而精还是很有必要的,写好一个字,相当于写好了很多字的一部分,越到后面越感觉简单和美。到这里,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吴教授做这些事得有多无私的爱呀,感恩教授!<br><br>今天也没有问题了。<br> 覃凤菊(三年级)第七天体验:<br>人员:1人,覃凤菊<br>时间:1小时(21:30-22:30)<br>体验内容:书写“粗、影、米、彡”<br> 体验感觉:<br>1、行百里路半九十,最后一天体验,不能关键时候漏气;<br>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体验和初学,一定要用好的笔,容易找到感觉和信心,心生美感;<br>3、摹写的那行,可以先摹一半,再临一半,再摹写和临写剩下的一半,便于及时纠错;<br>4、临写的那行,最好先临写,最后再摹写,因为可以和模板字对照,及时发现问题。如果先摹写,万一写偏了,没有参照字了。<br> <p>梁琼老师说我第七天的体验感觉表述的不是很明白,于是我补充做了个图片说明,更容易理解一些。</p><p><br></p><p>要不,就会像一个笑话里说的,让老公“把袋子里的土豆削一半放到锅里煮”,就会出现了下面一幕:</p> <p>哈哈哈哈哈......</p><p><br></p><p>当把这些总结和照片都整理上来的时候,我发现,再说其他的都是多余的,就是题目的那句话“谁用谁知道,课课练,不只是课课练”。<br></p><p><br></p> <p>最后,上个养眼的风景放松一下眼睛。</p><p><br></p><p>如果你感受到什么,或悟到什么?欢迎留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