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法西斯,自由属于人民”人武部大院的孩子们口中念念有词,这句话是阿尔巴尼亚故事片《宁死不屈》中的经典台词,孩子们庄严地演绎着电影里的游击队员英雄形象。在孩子们心目中,希望长大以后成为英雄。这是摘取孩子们的生活中片段。他们不像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大,他们过着随心所欲,无忧无虑的生活。<br> 说起人武部大院里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有趣的故事说也说不完,酸、甜、苦、辣、咸滋味儿各异、应有尽有。他们分别是 50 年代、60年代、70年代这三个年龄段。50 年代出生的大孩子与6、70 年代出生的孩子相差八、九岁,甚至相差十来岁。他们正“赶上”上山下乡或者参军,他们在大院生活比较短暂。 最活跃的是60年代出生的孩子,他们是在大院里生活的主力军。特别是62年出生的孩子比较多。当时正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刚刚结束不久,年景一天比一天好,在这种条件下,全国呈现出生育高峰。大院里住家只有3、40户,62年出生的孩子就有十几个。我是其中的一个,其余男孩子有:袁承业、潘建军、吴捷、刘军、柳新军、齐军、汤杰、吴铁军等;女孩子有:司蕾、张丽萍、刘云芸、李晶萍……<br> <p><br></p><p><br></p> 6、70年代,社会上流行穿军装的风气,有门路的孩子穿着一身绿军装神气活现。特别是军帽,谁要有一顶军帽,不仅引来羡慕的目光,也显得很有本事。为了突显与别人军帽上的区别,有些人别出心裁,在帽子里围上一圈叠好的报纸,看上去帽子显得非常挺刮没有皱褶。我们生活在大院里的男孩子,估计每人都有一顶军帽,这大概也是他们引以为豪之处。物以稀为贵,所以在社会上引起那些痞里痞气的人抢军帽。那时也许有不少人武部的孩子都有被抢军帽的经历!<br> 虽然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在生活上无忧无虑,但是生活状态却极其平淡而又简单,不像现在的孩子玩具都是一些高端大气的电子产品。他们的玩具非常简陋,依然玩得津津有味。拍画片(用香烟盒冰棒纸叠成的画片),摔掼炮(用泥巴做成盒状,有方形、圆形,摔在地上发出“呯”的一声响),玩弹子(把弹子放在大姆指与食指之间,然后大姆指把弹子用力弹出来,击打对方的弹子论输赢),女孩子就玩跳皮筋、踢键子、丢沙包等。并没觉得这样的生活方式枯躁乏味,反而练就了他们天不怕地不怕,敢想敢做的个性。 人武部大院北面有一口水塘,属于竹园生产大队,四周都是住宅楼,这个小村落成了“城市里的村庄”。大院的孩子没事就爬树翻墙,到水塘里钓鱼摸虾甚至游泳。听大孩子忽悠,学游泳最简单,把人丢在水里扑腾两下就会了,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每年夏天池塘经常传来淹死人的事。大院里有一户人家妻子亲戚的孩子就是溺水身亡。虽然如此,还是挡不住孩子们对池塘的诱惑,他们背着大人结伴到池塘里游泳。我怕水,因家住老市里时,曾经掉进金字塘的经历。但是,看着小伙伴一个个跳进水里嬉闹时,忍不住也到塘里戏水玩儿。<br> 这时侯,大一点的孩子郎志宏、刘云飞耳语了一阵向我游来,他俩一人抓住我的左手,一人抓住我的右手把我往水塘深处拽。我知道情况不妙,冷静一想,他俩力气大,从他们手里挣脱肯定不行,只得被他俩拉到深不见底的水域。在他们放开我的一瞬间,我急中生智,顺势按着一人的肩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沉入水底。 <br> 我曾在游泳池里学过游泳,但是只会潜在水里游泳不会抬头。现在是我用到潜游技巧的时刻。我在水里拼命地往浅水区游,不知道什么时候我的腿触碰到塘底的石子。我潜在水里实在憋不住了,蹲下身子想窜出水面唤一口气,这时才发现,原来我半个身子露出水面,于是站了起来,水面只到我的小腿,膝盖被水里的小石子划破了许多口子。这一次险些丢了性命,从此我再也不敢到池塘边玩了。<br> <p> 人武部经常组织大院里的孩子们看电影、游泳、打靶等活动,有些孩子在学校里炫耀这些事,同学们都认为是天方夜谭和吹牛,但是,每每在电影院里或者游泳池却能碰到同学。有一次,人武部在人民会堂包场朝鲜电影故事片《卖花姑娘》,听人们说这个故事片非常悲惨,情节催人泪下,带几条手绢都不够擦眼泪。所以吸引很多观众,造成电影票非常紧俏,大院的有一个孩子遇上几位同学,这些同学卖不到电影票在犯难,正在这时,一位父辈知道原委,于是就把他们带进电影院。 <br></p><p><br></p> 大院里的孩子大部分中规中距,大错误不犯小错误不断。夏天炎热时,一到晚上,孩子们喜欢在办公楼顶上避暑。大伙儿从消防梯爬上楼顶,左一群右一群地围在一起,有的讲各种趣事,有的讲恐怖故事,吓得孩子们毛骨悚然不敢离开人群。于是他们就在楼顶上向下撒尿,有的甚至在楼顶大便,弄得到处是屎尿味,没少给父辈添麻烦。<br> 到了70年代中后期,国家开始恢复高考,家家户户要求孩子学习。60年代出生的孩子,基本上是被荒废的一代,当时白卷先生张铁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反潮流小将黄帅也是孩子们的学习楷模…… 上课是开卷考试,学生不听老师讲课,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打倒“四人帮”后,邓小平官复原职,恢复了高考制度,社会上掀起了学习数理化的热潮。<br> 由于我们这代人学习基本上被耽误了,不爱学习的人比比皆是。但是,五个指头伸出来不一搬齐,有的孩子学习优势显露出来,成为大院里的“名人”。吴苇伯父的儿子吴捷就是学习尖子生(相当于今天的学霸),因为品学兼优,渐渐在院里的孩子们当中暂露头角。“好好向吴捷学习”成了父辈教育孩子的口头禅。<br> <br> 在大院里生活的女孩子也不输男孩子,司琪就是当中的一个。别看她个头不高,心气却很高。别的孩子会的她会,但是她比别人多一项爱好——小提琴。提起游泳,她还真不简单,是学校游泳队的,而且横渡过长江。聊到大院里孩子们,个个都是小能人。在学校期间,有担任班长的、有担任数学课代表的、有担任美术课代表的…… <br> 如今了解到,40多年后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取得了一番成绩。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赘述。这些大院里成长的孩子们,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和苦闷,但是,他们并没有给自己的父辈丢脸和抹黑。他们在工作上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有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的却落下终身残疾…… 还有很多感人的故事不胜枚举。谨以此文记录大院里的孩子们难以忘怀的生活片段,共忆阳光灿烂的日子,共享饶有趣味的故事!<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