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南生北成黑茶文化节

弥须

<p>缘起</p><p><br></p><p>2018年,湖南安化黑茶非遗传承人李一农大师旅居北京怀柔山西庵,他发现山西庵的地理环境非常独特,具备了超越湖南安化制作和存储千两茶的条件,他认为在山西庵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可以制作出极品千两茶。</p><p><br></p><p>2019年,李一农大师选购了湖南安化稀少的野生毛料,并带来优秀的制茶团队,在白露节气于北京山西庵制作“竹色易柏”千两茶,将“南生北成”的全新黑茶文化植根京城。<br></p> <h3><font color="#010101">山西庵,位于北京怀柔,是一处鲜为人知的寺院,苍松映柏,竹影婆娑,触目祥和景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9月8日是农历白露节气,上午九点李一农大师带领“竹色易柏”千两茶团队,在修缮中的山西庵内上香祭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竹色易柏”千两茶团队来到山西庵后山的大枝梅祖师灵塔前祭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月8日是首届南生北成黑茶文化节的第一天,82岁高龄的特邀来宾杨主席(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欣然登山参加黑茶文化节开幕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制茶正式开始,首先由制茶师傅将粗布包裹好的毛茶放入蒸锅内进行蒸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蒸制好的毛茶放入特制竹篓内,用棍棒捣入容器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竹篓封口的时候会用木锤不断敲打,五个身强体壮的制茶师傅用足了力气才能正确让千两茶封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封好口的千两茶需要使用很大的杠子进行压制,使其成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初步压制成型的千两茶需要在竹篓上插入削好的竹条进行捆绑加固,一边踩一边进行缠绑,这个过程很费力气,也很需要技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缠绑好的千两茶用大木锤敲打,将茶叶的形状修饰到最佳状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再次缠绑和加固,已经能够初步看到千两茶的雏形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年,帝都的首支千两茶制成,这也可能是古往今来第一支诞生于北方、诞生于帝都的千两茶。撒花,庆祝。</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李一农大师傲娇的亲自示范怎样手扶一支传世千两茶来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休息中的制茶师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喝茶交流的来宾。</font></h3> <p>关于“竹色易柏”千两茶:<br>“竹色易柏”千两茶,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李一农茶师最具代表性、创造性、传承性的巅峰之作。原料野生于湖南安化高山无污染区,蒸熟、发酵、成性于北方佛土净地山西庵,凭借山西庵龙脉太极、干仓湿地、柏香竹气的独特能量气场,养成尤物。</p><p><br></p> <p>延展阅读:千两茶知识普及</p><p><br></p><p>1、什么是千两茶?</p><p>千两茶系黑茶类中的一个品种, 创制于湖南省安化县,是安化的一个传统名茶,以每卷(支)的茶叶净含量合老秤一千两而得名,因其外表的篾篓包装成花格状,故又名花卷茶。</p><p><br>2、千两茶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千两茶加工工艺复杂,因其加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茶叶单体重,而被称为世界茶王。2007年,由当地政府协同李一农等几位资深制茶人士向国家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2008年成功获批,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p><br>3、千两茶是后发酵茶。</p><p>千两茶属于后发酵茶,它具有越陈越香的特点,有“可以喝的古董”的美誉!它的加工过程中有一道非常奇特的工序“日晒夜露七七四十九天”。(俗称千两茶晾置)这个过程主要是使茶叶日晒夜露的过程中吸收日月精华,并且通过骤冷骤热的物理作用,充分的激发茶叶转变。一支好的千两茶,除了要有好的原料、好的工艺之外,好的环境与气候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