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暑期到了,江苏这边真是热的有些难耐。索性就去大理,既能观光,又好避暑,一举两得。选择深度自助游,避开跟团诸多的不满意,自由自在,我行我素,指哪打哪。</h3><h3> 先是飞到昆明,找一寻常百姓家住下。昆明这个城市来过几次,但每次都是中转,辐射周边旅游地,停留只是瞬间。这次来了,向往的几个地方还真要好好看看,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云南大学里梁思成和林徽茵各自设计的会泽院和映秋院,贡院东号舍和钟楼都是很有名气的建筑。另外像翠湖公园、金马碧鸡坊、滇池、龙门、也去逛逛。两天后乘动车去了大理。</h3> <h3>西南联大教学楼</h3> <h3>打卡一下</h3> <h3>和闻先生比起来,我渺小多了。</h3> <h3>联大的同学想穿越吗?我不同意。</h3> <h3>会泽院</h3> <h3>会泽院一楼走廊</h3> <h3>贡院</h3> <h3>钟楼</h3> <h3> 大理到了,既是自助游,先解决吃住问题。<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住的地方叫国际艺术家园一个有些档次的居民小区,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下洱海边,大理大学对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里环境很好,离各个景区都不太远。便利店里买些粮食蔬菜,就在这扎营了。</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早上起来去后面小亭子,做操40分钟。回来烧水做饭,泡一壶滇红,刚品了一口,对面传来“致爱丽丝”的钢琴曲,弹了一半,重复了一个小节,戛然而止,也许弹奏者被叫去进早餐了,但这确实有点浪漫。右手边隔壁阳台上,一老者在改造的书房里,挥毫习字,颇有些仙意。这情景窝在家里是无法接触到的,出来生活一阵,心情真的很愉悦!</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这里气候很凉爽,晚上都要盖被子睡觉,酒店、民宿绝大多数没有空调,真是避暑的好地方。不像承德、北戴河等避暑圣地,夏天也热得哈哈的。</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大理有着璀璨的制银历史,“小锤敲过一千年”的古老白族村落,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经成为云南银铜器手工艺的中心。<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多年来,白族人民在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优秀文化精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创作出了具有多元文化交融、多种宗教糅合、农耕文化突出等特点的大理银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同时,南北地域差异也造就了大理银器不一样的风格特征。银匠们打制的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银器,更是他们对故土、对民族的情怀。</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银店遍布大理古城和各古镇主要街道的两侧,难怪有人说大理的“雕民”多,“卖银”的多。</span></h3> <h3> 大理有个叫海舌湿地公园的地方,去这个地方的游客80%是被忽悠的乘马车进去的。首先是你不认识路,这要穿过一个村庄。其次是整个村子似乎都在做马车的生意,他们会告诉你只有马车可以过去,人是走不过去的。马车会把你带到一个热闹非凡的小石板路旁边,路的两侧全都是做各种小买卖的摊点。在这里只有一个摊点一下子就吸引了我,那就是“伊凡的咖啡”。一个德国小伙子的摊位,小伙子是个生意经,其广告词很能打动人心,诸如“一杯=10公里,大理~德国”“不喝后悔”等(注意图片右上角“不喝后悔”绝不是P 上去的文字,而是钉在路边的小广告牌),即使是路边摊也不忘打造“情调”,路的两侧他占用了两个摊位,一边是生产加工“作坊”和“售卖柜台”,对面背靠苍山洱海摆放一张小有情调的桌台,桌台上两三蔟肉肉鲜花之类。让你品尝咖啡之时,尽情欣赏山海美景,并浮想联翩。从景区出来,坐在小餐台边,喝上一杯热咖啡,继续品味风光,真是惬意的很。不同品种的咖啡豆,不同风味的热咖啡,都是现场加工不带参假的,生意好兴隆……。</h3><h3> 深度自助游就这点好,你可以在那里坐上二十分钟,也可以坐上两个小时,时间是你自己的,不必等着耳边那“快走,快走,催促的叫声”。</h3> <p class="ql-block"> 诗和远方不是在什么地方都有的,可是在这里,在西夏王宫的院门,由里向外眺望洱海的时候,这两者便不约而同一起出现在你的脑海里了。母亲的凝思,孩子的雀跃。便是此时此刻最好的诗和远方。</p> <h3> 灯光、绿叶本不是什么稀罕事,可是在那个淅淅的雨夜,在异乡,这一切就不由人不去回想。儿时当我们兄弟姊妹都在一张床上进入梦香,母亲却还在灯下一针一线的纳着鞋底,收入少,人口多,许多事都得自己干。为了儿女生活的舒适、体面,母亲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就像这盏灯,不声不响的照亮着绿叶,让他们能多光鲜就有多光鲜。</h3> <h3> 大理以出产大理石久负盛名,其实它和布袋和尚没什么瓜葛,石空国石博物馆里有序摆放着原生态的大理石,灯光下布袋和尚站在石上,似有腾云驾雾向凡间走来之意。隐喻大理之石能给人带来无限美感,了却无穷不快。</h3> <h3> 大理的白族人占大多数,他们信仰佛教,居住的村落里头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寺庙。每家每户自成院落,所有人家大门外两侧地上各有插在地里的一截铁管,隔三差五的点着香火,可见其真挚的信仰。</h3> <h3> 女红,曾是中国女性生活中的必修课。随着时代发展,早已被生活在城市的女性所遗弃。可是在这里你还是经常看到女性那一针一线精细的手工,她们用心缝制着从头到脚全身的服饰。堪称工艺品,此属非遗文化,必须加以保护。</h3> <h3> 刘芒不“流氓”,古镇里头一个专卖鲜榨果汁的小店,装饰很有风格,服务热情,果汁香甜。</h3> <h3> 这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小村子,它不是什么景点。一天早上在小区外散步,不远处一清真寺跃入眼帘,走过去才发现这个在全国颇有名气的小村庄。这就是大理南五里桥村(摆渡一下便知底细)。</h3> <h3>村子里的清真寺,既是教民做礼拜、祷告的地方,又是穆斯林的高等学府。</h3> <h3> 这里教授汉语和阿拉伯语,各种伊斯兰教法、教规,每年毕业的阿訇走向全国各地,传教授道。</h3> <h3> 村子里绝大多数是回民,少部分白族和汉族,大家都能和睦相处。</h3> 文明评比产生的各种头衔的家庭铭牌<h3><br></h3> <h3> 村里没有垃圾箱,垃圾车定时定点前来回收垃 圾,整个村庄十分清洁。垃圾分类早已经实施啦。</h3> <h3>清真学校的图书馆</h3> <h3>教民捐赠的功德</h3> <h3> 以下是苍山下,洱海边。随处可见的景色和人文。</h3> <h3> 在大理一晃,一周过去了,意犹未尽,下次再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