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案例一:钓鱼WIFI</b></p><p><b><br></b></p><p> 信息化时代,使用WIFI已然成为了大众的生活习惯,但是小小的WIFI却也可能遍布陷阱。</p> 江苏南京市民张先生使用公共场所的WIFI后,电脑被黑客入侵,在U盾、银行卡都在的情况下,他网银上的6万多元被人在两天内盗刷69次,只剩下500元。而且他的手机还被黑客做了手脚,接收消费提醒短信的功能也被屏蔽,所以发生的69次交易他根本没收到任何短信提示,钱不知不觉中就全被转走了。 <p><b>案例二:真假二维码</b></p><p><b><br></b></p><p> 二维码作为新兴的支付手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若使用二维码时缺乏必要的防范意识,则可能踏入陷阱。<b><br></b></p><p><b><br></b></p>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54738245/fb523d00-d29d-11e9-b54a-f91561ff8884.pn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54738245/fb523d00-d29d-11e9-b54a-f91561ff8884.pn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514.964px;"></div><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 小张和往常一样拿出手机扫描共享单车的二维码,准备骑车上班,但扫码后车子迟迟未解锁,担心迟到的小张不得不扫了另一辆车,不久后他就收到银行卡转账的消息。小张报警后得知,自己扫的共享单车二维码被替换成了钓鱼二维码,自己就这样毫无察觉地中招了。<br></div></div><!----> 2017年,王某通过婚恋平台认识了自称丁某的女士,并添加其社交账号,对方通过包装自己的社交形象,伪装成成功人士,并经常发送甜言蜜语俘获王某芳心。在确定男女朋友关系后,丁某便引诱王某去彩票平台帮忙充值刷流水,声称充值后随时可以提现。王某先后充值2万元后,发现所谓可以提现的网址无法打开,也无法联系到丁某时,才意识到被骗。 <p><b>案例四:仿冒诈骗</b></p><p><b><br></b></p><p><b> </b>您是否收到过朋友、亲人的求助消息?您是否想对其伸以援手?切莫大意,仿冒熟人进行诈骗已是一种常见手段。</p> 6月22日下午3点左右,小杨在城区某宾馆上班时,一“初中同学”通过QQ联系到他,以朋友住院名义向其借钱,并给他发送了向其银行卡转账成功1900元钱的截图。17岁的小杨不疑有诈,马上向老板娘预支了1900元工资,根据对方发来的一个微信收款二维码,通过老板娘的手机直接扫码支付了1900元钱,次日联系到真正的初中同学时方知被骗。 <p><b>案例五:“免费送”诈骗</b></p><p><b><br></b></p><p>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切莫相信所谓的“免费送”,心存侥幸小心踏入诈骗陷阱。<b><br></b></p> 东阳女孩小雯在家中上网时看到一则某公司免费赠送手机给“幸运客户”的消息。只要填写相关信息,每人都会有机会获得苹果手机一部。小雯信以为真,她添加了“公司客服”的微信、填写了自己的姓名和地址后,说要一部iphoneX手机。“公司客服”让小雯先汇50元快递费,并说手机三天就可以送到。汇50元钱就能得到一部价值数千元的iphoneX手机,小雯没有丝毫犹豫就从微信上把钱转给了“公司客服”。没过多久,“公司客服”说怕小雯到时不收货,需要交1400元的保证金,保证金在收货后一小时即返还。小雯想想在理,当即就转了。然而,骗子继续以要交“保证金”、“校对金”、“滞纳金”、“最后一笔保证金”等,让小雯转钱,而小雯也都一一照做了。等小雯前后共转了18726元钱后,“公司客服”把她拉黑了。至此,她才发觉自己被骗了。 <p><b>案例六:“网络兼职诈骗”</b></p><p> </p><p> 网络上充斥着各类兼职广告,其中所谓的“刷单”、“刷信誉”又占据了大部分。这种“高薪”工作真的靠谱吗?<br></p> 去年暑期,琳琳在QQ群里看到一则兼职赚佣金的广告,一时心动,她加了对方QQ,填了“兼职申请表”。随后,被所谓8%的佣金所诱惑,在对方的步步引导下,琳琳陆续刷了120单游戏充值卡,直到卡里钱刷完。可是琳琳左等右等都没有等到返款到账消息,而对方的QQ离线了!琳琳这才恍然大悟,钱没赚到,反而被骗了1万多元。 <p><b>案例七:“投资”诈骗</b></p><p><b><br></b></p><p> 各类金融投资类钓鱼网站已成欺诈主流之一,所谓的“会员制”、“天天返利”、“高额回报”、“翻倍分红”实为欺诈,一旦败露,骗子就关闭网站,遁逃无踪。</p> 去年2月,华某看到一则炒股广告,称登录某网站申请会员即可获得牛股,日获利不低于7%。华某联系对方申请了会员并打了2万元到对方账户,第二天果真得到了21200元返款。随后,在一名指导分析师的引诱下,华某又陆续给对方打款46万元,结果这次对方没有返款,人也消失了。 <p><b>案例八:“退款”诈骗</b></p><p><b><br></b></p><p> 退款诈骗是一种成功率很高的网络诈骗形式,而成功率高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骗子对受害人的身份信息和购物信息了如指掌,从而使受害者很难识破这种骗局。<b><br></b></p> 2015年4月29日,江苏省盐城市徐女士在淘宝购物后,收到一条看似淘宝系统发出的短信。短信内容称:徐女士的订单未生效,可以进行快捷退款。徐女士点开短信中的链接后看到一个退款界面,要求填写姓名、身份证号、储蓄卡卡号及银行预留手机等信息。徐女士在填写相关信息不久后,收到银行发来的扣款短信,短信显示自己的银行卡被扣款3000元。 <p><b>案例九:低价陷阱</b></p><p><b><br></b></p><p> 网上购物请选择正规网站,不要轻信虚假网站、QQ、论坛等发布的所谓超低价促销信息。此外,要求通过银行等直接汇款的9成以上为诈骗,务必警惕。<b><br></b></p> 去年1月,徐某无意中进入一个买卖二手车的网址,发现其中一辆本田CRV车只要13000元。徐某心动不已,随即联系网站客服,按照对方要求填写信息并通过网银转账500元订金。2天后,对方告知押车员已将车子运送至天台县,要求徐某支付余款12500元。徐某打款后兴冲冲等着去提车,结果对方又找各种理由要求他再付16870元,徐某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是被骗了。 <p><b>案例十:传播虚假消息获刑</b></p><p><br></p><p> 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可以互相交流的平台,大家可以畅所欲言,但互联网亦非法外之地,传播谣言势必会被追究责任。</p><p> </p> 2009年7月,雷某在打工期间,经常到网吧上网,为了增加其注册的QQ空间的点击量,竟然在自己的空间里撰了一篇题为“阳春市松柏镇惊现人吃人事件”的帖子,导致该帖子在互联网上被迅速大量传播,至案发时止,共有148个转贴165260人点击浏览,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在阳春当地也引起了恐慌,引起了广东省政府和阳春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有关部门经过核查,确认雷某的帖子纯属虚构,公安机关将其抓获,随后阳春市法院经审理后对雷某作出判决,被当地法院以故意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判处二年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