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逝世43周年,回眸他在武汉的难忘瞬间

鹏程万里

<h3> 今年9月9日是毛泽东同志逝世43周年纪念日。</h3><h3>  1976年9月9日0时10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的****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h3><h3>  长江日报曾于2013年12月26日推出特刊《毛泽东在武汉》,今选取部分章节摘要如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1 </h3><h3>  1963年毛泽东在汉手批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h3> <h3>  1953年2月20日,武汉长江上,毛泽东在“长江舰”上和海军指战员们合影,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视察海军舰艇部队。</h3><h3>  毛泽东注重实践。实事求是是他的思想精髓,贯穿了他的一生。晚年在武汉东湖梅岭,他仍然坚持实践论,在他70岁时 ,仍提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h3><h3>  2013年12月25日,东湖宾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馆长郑敏庭介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个历史新时期的大门是通过一场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打开的。许多人以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提法是大讨论中首创的,其实,毛主席1963年就有过‘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表述,这一表述是毛主席在东湖宾馆对《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草稿的批语中作出的。”</h3><h3>  1963年11月18日,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宾馆,在对《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的两条路线——五评苏共中央公开信》一文草稿的批语中就作过论断:“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些在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认识上有错误观点的人,在帝国主义和反动派的反面教育之下,我们相信,有很多人会改变过来。对此,我们寄予很大的希望。”</h3><h3>  再往前追溯,毛泽东写成于1937年7月的《实践论》写道:“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也写道:“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h3> <h3>2 </h3><h3>  在东湖宾馆决定邓小平复出</h3> <h3>  1974 年9月5日,毛泽东在梅岭一号会见多哥共和国总统纳辛贝·埃亚德马时,与时任副总理邓小平亲切握手。这是邓小平1973年复出后,第一次来武汉见毛泽东。</h3><h3>  “1974年10月4日下午,在东湖宾馆,毛泽东让机要秘书打电话给北京,提议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并要王洪文向政治局传达这个意见。”</h3><h3>  由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党组书记梁相斌(注:现为新华出版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社长兼总编辑)2013年年底出版的《影响中国的480天——毛泽东在东湖》一书,详细披露了在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人事安排上,毛泽东最终在东湖之滨下定决心,让邓小平正式复出。2013年12月25日,东湖宾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馆长郑敏庭向记者介绍这段历史,印证了书中的相关表述。1973年2月20日,邓小平从度过3年时光的江西回到北京。周恩来努力促使邓小平复出,首先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3月10日,经毛泽东批准,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决定》。郑敏庭介绍说,1973年邓小平回京恢复工作后,毛泽东对他给予支持,寄予厚望,但还需继续观察。1973年8月,在党的“十大”上,邓小平被选为中央委员,协助周恩来处理党政大事。会上,毛泽东对邓小平作出高度评价:“请了一个军师,叫邓小平”;“办事比较果断”,“柔中有刚,绵里藏针”。毛泽东给邓小平以更重的担子,希望在周恩来不能工作时,接替其工作。</h3><h3>  1974年3月,联合国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毛泽东提议由邓小平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联大,这是中国政府首次参加联合国会议。邓小平不辱使命,在会上向全世界阐明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阐明中国外交的方针、政策,使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的理论闻名于天下。</h3><h3>  当年6月1日,周恩来住院,邓小平主持国务院工作。除内政外,还有频繁的外事活动。当年9月到10月间,毛泽东在东湖宾馆梅岭一号先后会见多哥总统、毛里塔尼亚总统、加蓬总统,由邓小平陪同在侧。毛泽东对邓小平复出的工作满意。为发挥其作用,赋予他更大的权力和职责,住在东湖宾馆的毛泽东果断决策,提议由邓小平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第一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周恩来很快在政治局会议上,把毛泽东的指示予以落实。</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3 </h3><h3>  武昌蛇山上与小贩攀谈</h3><h3>  毛泽东喊出“人民万岁”</h3><h3><br></h3><h3><br></h3><h3> </h3> <h3>  1953年2月18日,毛泽东在蛇山黄鹤楼遗址附近与街头小贩交谈。</h3><h3>  毛泽东重视调查研究,喜欢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在武汉留下的影像,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工作中,在群众中。</h3><h3>  东湖宾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陈列着一张老照片:1953年2月18日下午,毛泽东在武汉蛇山黄鹤楼遗址前和小贩交谈。照片中那位抬头望着毛泽东的小女孩,叫赵守华。</h3><h3>  纪念馆郑敏庭馆长还原了当年的故事。1953年2月16日,大年初三,毛泽东踏着春雪来到汉口,由东湖宾馆前身中南局军政委员会交际处接待。这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来汉。18日上午,毛泽东兴致勃勃地游览了东湖,中午来到武昌阅马场“红楼”,听完省市领导汇报后,他穿上大衣,围好围巾,戴着帽子说:走啊,到蛇山去!出于安全考虑,公安部长罗瑞卿试图劝阻,但没有成功,只好找来一只口罩让主席戴上。一行人走到蛇山半山腰,引起一群小孩子的注意,这其中就有赵守华。毛泽东和一个卖炸臭豆腐的老人攀谈起来。看着此人气宇不凡,赵守华走上前去,扯住欲拍照的新华社记者吕厚民,好奇地问:叔叔,这个人是个么官呀?此时,毛泽东摘下口罩。赵守华眼睛一亮:这个人不就是课本上的毛主席吗?她激动地挤到毛泽东面前,壮着胆子,结结巴巴地问:你……你是不是毛主席啊?吕厚民拍下了这个珍贵镜头。毛泽东用左手摸了摸她的头,诙谐地说:我长得有点像毛主席哟。赵守华拔腿高喊: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群众蜂拥而至,大家激动地喊:*****!</h3> <h3>  1953年2月18日,毛主席在孩子和大人簇拥下离开黄鹤楼。</h3><h3>  毛泽东伸出手和大家握手。闻讯而来的群众越聚越多。山路泥泞,人挤人,工作人员花了两个半小时,才将毛泽东护送到山下江边轮渡上。山上的群众仍一遍遍高喊:*****!毛泽东在船上脱下帽子,向群众致意,大声喊:人民万岁!</h3> <h3>1958年9月12日晚,毛泽东在汉口老通城餐馆用餐后,来到珞珈山,视察武汉大学校办工厂,并在大学操场勉励师生。</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4 </h3><h3>  在东湖宾馆做出一批重大决策</h3><h3>  郑敏庭介绍,1953年到1974年的21年间,毛泽东48次来到东湖,居住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178天。在东湖边,毛泽东作出过一批影响后世的重大决策。</h3> <h3>  1958年9月13日,毛泽东视察武钢。</h3><h3>  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毛泽东思考如何部署我国工业化布局,将目光投向武汉,将武汉重型机床厂、青山热电厂、武汉锅炉厂、武昌造船厂、武汉长江大桥、武汉肉类联合加工厂等“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都布局在了武汉。同期,武汉还动工了武汉国棉一厂、武汉船用机械厂、武汉重型铸锻厂等一大批工业企业。毛泽东在东湖梅岭居住工作期间,多次视察过这些工业项目。</h3><h3>  在东湖梅岭,毛泽东还提出“南水北调”构想;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口号;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h3> <h3>  1958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从武汉去黄石的路上,下车与农民交谈。</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5 </h3><h3>  生活节俭接见外宾时补丁袜走光</h3> <h3>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畅游长江时,静静地浮在水面闭目养神,双脚还翘出水面。那种“胜似闲庭信步”的气概,在此充分表现了出来。</h3><h3>  在东湖梅岭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纪念展中,有毛泽东接见蒙哥马利的照片,解说员讲解:1961年9月23日,毛泽东在东湖宾馆接见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毛泽东穿着补丁袜坐在沙发上,交谈中袜子补丁露了出来。当时,现场有中外媒体记者,工作人员在毛泽东身后小声提醒。毛泽东听到后轻扯一下裤腿,遮挡住了补丁。“主席每次来,行李非常简单。穿着用品就是一只皮箱,里面的内衣常常是补了再补,一套中山装只有在接见外宾时才穿上。”曾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服务员王天亮向记者回忆道。据王天亮介绍,在主席的卧室内,除了必用的床、沙发、办公桌、台灯、茶杯外,几乎没有其他东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6 </h3><h3>  爱故土爱屈原</h3><h3>  他表示“湖北湖南都是老乡”</h3> <h3>  1966年7月16日,毛泽东用望远镜检阅武汉横渡长江的游泳队伍。</h3><h3>  他特别喜欢在武汉工作、生活,在许多场合表示过“湖北湖南都是老乡”。</h3><h3>  东湖宾馆毛泽东同志故居纪念馆馆长郑敏庭、新华社湖北分社社长梁相斌(注:现为新华出版社社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社长兼总编辑)认为,毛泽东出身湖湘文化,而湖湘文化与楚文化是一体,是从唐宋之后才慢慢分支独立。在毛泽东心目中,他一直视楚地为故土,喜读《离骚》,崇尚屈原精神。1949年,在去往苏联的列车上,他与苏联汉学家谈起屈原,“屈原生活的地方,我们都非常熟悉,那也是我的家乡,我们对屈原,对他的遭遇和悲剧有特别感受”。在毛泽东眼里,湖北人湖南人都是他的老乡。1955年7月,毛泽东听取贴身警卫中队成员汇报探家情况,特意点名湖南、湖北的警卫员参与,握手寒暄后他说,“湖南是我的老乡,湖北也是我的老乡。坐吧,让你们久等了,我们坐下来谈谈心。”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忘不了1965年1月4日下午,第一次与毛泽东近距离交谈。毛泽东笑着对夏菊花说,“我看过你演的杂技,很精彩嘛!”夏菊花紧张地说不出话来,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毛泽东解围说道:“湖北、湖南都是老乡嘛,你这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