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

雨瑟

<h3>  张学良于1901年6月4日出生在今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少帅在此渡过童年。现存旧居草房4间,并尚有当年的水井和大枣树等。1990年6月4日,台安县人民政府将旧居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起了张学良将军出生地纪念馆。张学良出生地纪念馆占地600平方米,主体建筑是四间青砖瓦房,共设三个展室:第一展室是张学良亲属、旧部及县内外各界人士的题词;第二、三展室介绍张学良生平,有实物、照片。生平包括四个部分:少帅童年、艰辛业绩、幽禁生活、桑梓深情。1993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鞍山市人民政府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 <h3>  在台安下高速经二十二公里到达张家窝堡村,这是入村的牌楼</h3> <h3>  当年张作霖避难到此,张学良是降生在马车上,居住在此地,此房子是后来建的。</h3> <h3>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1],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h3><h3>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h3><h3>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h3> <h3></h3><h3> 于凤至,富商于文斗之女,20世纪初期生于吉林公主岭,是张学良将军的原配夫人,二人的结识说来也是巧合,当时因为于文斗的一次善举,导致他和张作霖有了联系,因为当时于凤至被算命先生说过她是凤命之后,张作霖就在之后为张学良定下了这门婚事,当时的于凤至只有14岁。成年后,他们在父母的安排下了结婚。于凤至就成了张学良的正妻。</h3><h3> 于凤至虽然出身平凡,可是容貌秀丽,不但具备旧时代妇女的那种美德,于凤至还知书达理,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因此张作霖和夫人都很喜欢这个未来的儿媳妇,可是偏偏张学良不喜欢。为了所谓的新式婚姻,反对媒妁姻缘,还未见到于凤至的张学良就反对这桩婚事。张学良称呼于凤至为大姐,在娶了于凤至之后,就继续风花雪月,身边各种红粉知己,毫不顾忌于凤至是否伤心。</h3><h3> 后来张学良结识了赵四小姐,与其一见钟情,于凤至也以极好的修养来面对这一切,对待赵四小姐如同姐妹一般,对此张学良非常感动。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就被蒋介石软禁了,在此期间,于凤至一直为其周旋并悉心照顾,但事事难料,长期的奔波让于凤至身体吃不消了,她得了乳腺癌。考虑到自己的疾病和子女的前途,于凤至无奈之下携带子女奔赴了美国。</h3><h3> 于凤至独自一人在美国,她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医疗上。就在那时,她的智慧开始发挥作用,不久她就成了一个富有的商人。可是命运并没有放过他,因为接着传来了一个令人伤心的消息:张学良向她提出离婚,娶赵四小姐正式为妻。于凤至最后痛苦至极的同意了,在大洋彼岸看着张学良和赵四结了婚。于凤至一生都爱着张学良。临死前,她把财产留给了张学良。</h3><h3> 于凤至还是一直把自己当做张学良的夫人。直到于凤芝去世,她都没有等到张学良,于凤至死后墓碑上有这样的4个字:张于凤至,在她的名字前加上了张姓,并在她的坟墓旁留下了一个空坟墓。她希望将来能和张学良葬在一起,这也是她一生的愿望。晚年张学良到这4个字,让张学良讲不出话。然而张学良死后也并没有与于凤至葬在一起,而是与赵四小姐合葬了。</h3> <h3>  陪伴幽禁后半生的赵一荻小姐</h3> <h3>  一些当时那个年代的家具</h3> <h3>  神奇的枣树。这棵枣树比张学良年纪还要大,已过百岁,每年都枝繁叶茂,结枣很多,周围十里八村各年龄的人几乎都吃过这棵树结的枣,所以经过百余年才没人伤害它得以留存下来。少帅晚年回忆童年时还提起过,小时候经常爬上树摘枣吃。它的神奇之处在于2001年,这颗枣树毫无缘由的枯死了一年,只长了几个叶子,不开花也不结果,少帅就在那年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逝世。第二年枣树又活了过来,一如往常。</h3> <h3>  这棵枣树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传奇故事。虽然还没熟,我也摘了几个绿枣吃,果肉细腻一点不酸,红了以后一定会很甜。</h3> <h3>  一口当年的老井和柳树</h3> <h3>  这棵柳树不往高长,主干和枝叶只向东北方向繁茂。</h3> <h3>  门票每人10元</h3> <h3>  和纪念馆唯一的管理员阿姨合影。开馆时有七个人,由于游人少没有钱开支,目前只剩下她一个人管理。她人很热情,管理几十年了,少帅的故事她开口便讲,如果你愿意听,阿姨会义务讲很多。</h3> <h3>  井水很甜,阿姨说左右邻居常来这里打水,煮出来的高粱米饭特殊白。</h3> <h3>  少帅与赵一荻定居美国的孙子曾回乡参观。在枣树下与阿姨合影。</h3> <h3>  离开出生地,相距5公里,还有一处衣冢少帅陵,埋葬的是少帅的衣帽。这是作为少帅出生地的家长人民为了让少帅叶落归根而修建的。</h3> <h3>  作为少帅的家乡人,我们应该了解这段历史,到实地去看看,感受会更深切、真实。</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