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教学的核心即为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基于数学思维的真学习,而非机械地记忆和模仿。</h3> <h3>所谓数学思维就是用数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形式。思维指的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属于人脑的基本活动形式。对于思维能力,2011年新课标更加明确指出思维能力主要是指:会观察、实验、比较、猜想、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会合乎逻辑地、准确地阐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h3> <h3>上述能力体现为数学学科素养,也就是数学学科要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h3> <h3>在2011年新课标中,提到了数学十大核心概念,这十个关键词更加具体指向数学学科本质,是高于知识教学的高阶思维。</h3> <h3>代数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仅以代数运算,方程、方程组和不等式的求解方法,函数基本性质解析等的计算为主(运算能力),还应该包括代数符号的建立、运用与计算(符号意识、几何直观),代数关系的发现与表达、求解(模型思想、推理能力),代数公式的推导与应用(推理能力)等。几何课程内容的学习不仅仅以推理为主,而应当包括:图形性质的探索与证明(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坐标的产生、建立与应用(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图形的变化过程与相应的不变性,利用图形的变化性质做探究活动(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br>综上所分析,数学大单元的教学,我认为其实质就是基于培养数学思维的教学,是建构认知系统的教学。</h3> <h3>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为例,该定理属于三角形的内容,与之相关的教材内容可以统揽如上图。</h3> <h3>小初教材中都有涉及该内容的章节,但是目标并不一样,所以学习和评价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小学阶段是由撕——拼——量作为活动程序,然后得出结论,落脚点在于明确动手操作和合情推理。初中七年级是由由撕——拼——证明作为活动程序,然后得出结论,落脚点在于合情推理及合理的表达;八年级是由撕——拼——证明作为活动程序,落脚点在于演绎推理及合理的表达。在这样逐层递进深化的过程中,学生便会思考:(1)分别测量三个角的度数,然后再相加,可以吗?显然不行,因为这样除了测量有误差外,也不具备一般性;(2)联想小学的撕拼操作,是把三个角拼合到一起,能否得到平角呢?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把不在同一顶点的三个角拼到一起,也就是要转移角,换言之是要构造相等的角,那么得到不同位置相等的角有关的定理和方法有哪些呢?进而联想到利用平行线可以转移角,至此构造平行线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样的思维过程自然而顺畅,长期训练,学生自然会掌握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和一般方向,不致于面对陌生问题便无从下手。而整个过程对应体现的数学核心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更渗透着对数学思维的培养和认知系统的建构。<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