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点之旅

皇家巨星

<h3> 今年(2019年)元月16日,我和85岁的老伴跨越了南緯66度33分的南极圈,到达南极半岛海域旅游。南极的企鹅、蓝冰,以及可以像冰棍一样入口的海冰等等,足足让我激动、兴奋了近两个月!</h3> <h3> 今年7月24号,我俩完成了旅行全球七大洲四大洋的梦想,双脚踏上了地球的最北端一一北极点!为自己的人生留下美好回忆,使整个人生更加充实。<br></h3><h3> 然而,我们这次没有像从南极回来那样,而是“异常"地淡定!仅仅有点“小激动"而已。我想,可能是因为这是一次我们从南极回来就开始了的计划中的旅行?也可能是因为两极旅游並非想像中的那样困难?更可能是因为我们进一步领略了两极的冰雪世界,对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思想更开阔了?</h3> <h3> 地球最北端的城市、不冻港一一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北冰洋舰队的驻地,其地理緯度是北緯69度(69*N),已经在66*33’N的北极圈里面了。</h3><h3> 今年7月19日13时30分,我们在这里登上全球目前唯一能载客旅游北极点的俄藉“50年胜利号"核动力破冰船。<br></h3><h3> </h3> <h3> 现在,我国已成功建造了高规格的极地探险1号游轮,已正式交付使用,並将于今年10月开啟首航南极之旅。我想,我国自已建造出破冰船舶、旅行北极点将指日可待!</h3> <h3> 我们的客舱是76号,进舱时,两个行李箱巳静静地等候在客舱门外了。<br></h3><h3> 舱房空间不大,但也足以容下我俩在其间的活动了。其设施配置齐全,尤其是桌子和墙上的抽斗很多,我们把所有物品分门別类摆放后还多多有余,这是以往的旅游中少见的。桌子上明显位置放有当天活动的中文“明白纸"(这种用游客母语的“明白纸",都在前一天晚上发放至舱门外的纸箱里),还有船方送给每位游客的水杯、笔、有客人名字的胸牌和三本介绍北极的彩版书。</h3><h3> 对了,从登船开始,我们统一将时间调整为“船上时间"。船上时间比莫斯科晚两小时,比北京时间晚七个小时。</h3> <h3> 船上给大家准备了丰盛的自助午餐。午餐后去"多功能厅"领取船方赠送给每位游客的一件防风防水的羽绒冲锋衣,据说价值不扉。老伴的臂章83号,我的82号。第二天,每人又领了一双船方借给的深腰水靴。</h3> <h3> 当天18:00,“50年胜利号"起航。游客及工作人员纷纷走上戶外甲板欣赏,喷气、鸣笛的俄罗斯航空母舰好像在为游客和“50年胜利号"送行。自此,我们的北极点之行正式开始了。也是从这个时间开始,我们的手机没有信号了,未来的十几天里会一直保持这种无信号状态。我想,我终于可以从繁多无序的信号中解脱,专心致志地看北极了。</h3> <h3> 船上的设施一应俱全,像图书馆、体育馆、健身房、桑拿房、酒吧、礼品店、医疗室、多功能厅、餐厅、通讯室(可拨打卫星电话)等等,还有一架直升机(可以分组乘直升机在空中巡游)。</h3> <h3> 船上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些是强制性每人必须参加的,如安全说明会和安全演习等。有些则是自愿参加的,像各种趣味性或知识性的讲座、电影、船体参观、绘画、手工制作、艺术研习、巡游或登陆前的说明会、图书馆互动、酒吧活动和体育运动等等,游客们参与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涨。</h3><h3> 探险队长、酒店经理和探险队员们为游客准备了欢迎会,船长全程亲自主持和参与了多项与游客互动的活动。</h3><h3> 这是探险队长、酒店经理和探险队员们欢迎游客的酒会。</h3> <h3> 船长在欢迎酒会和分组鸡尾酒会上。</h3> <h3> 船长与游客一起参加“海神庆典"。</h3> <h3> 在船长的告别鸡尾酒会上,与船长、探险队长合影留念。</h3> <h3> 生动风趣的船上讲座吸引了游客。</h3> <h3> 船上“海神庆典"活动热闹非凡。</h3> <h3> 甲板烧烤</h3> <h3> 在手工艺术家指导下,我们俩用胶泥制作出北极熊,高兴极了!</h3> <h3> 在图书馆参加分享会</h3> <h3> 在健身房里</h3> <h3> 在酒吧里,驻船音乐家弹唱表演;接受邀请,我蹩脚地与“老外"跳起舞来。</h3> <h3> 探险队长主持的、为保护北极熊的拍卖会,使7月25号的活动达到高潮!这位女士以1万美元拍得一顶船长帽,她同时获得与船长一起开船十分钟的荣幸!更有中国内蒙游客刘先生,以2万5千美元拍得一幅此次北极点旅行的航海图!画家还要把刘先生画入航海图中。</h3> <h3> 俄罗斯核动力破冰船对游客不设防,组织游客分组参观船体设施。例如,参观位于水下9米处的发动机、发电机、海水淡化机、各种机组,……,和距游客5米的核反应装置等。</h3> <h3> 在驻船画家指导下,老伴画了一艘船。画的还可以哈?</h3> <h3> 在北极的夏天,80*N以外的北冰洋的洋面平静如镜;进入80*N以后,洋面就有大量浮冰了;而进入85*N,北冰洋的洋面就基本被冰封了!越靠近北极点,冰层越厚,在"50年胜利号"上就会感觉到越来越历害的晃动和颠簸。在北极点,4000多米深的北冰洋的洋面冰层厚达3~5米。</h3> <h3> 我常常兴致勃勃地穿上冲锋衣走上户外甲板。当看到"50年胜利号"执意破冰向北前进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小说中的北大荒:拖拉机在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上犁地、掀起的沃土欢快地翻滚着!在北冰洋,也有这样一辆红色“拖拉机"一一50年胜利号!它在无垠的茫茫北冰洋上犁冰!被它切割成大小不一的坚冰在冰水里翻腾,和着那“咔嚓,咔嚓,啪!"的裂冰声!其壮观场面令人震撼至极!</h3> <h3> 在北冰洋上航行时,有两次直升机巡航活动。每个航次有1名驾驶员和5名游客。为了便于拍照,直升机在空中正、反方向各转一圈。一次巡航大约7、8分钟时间。</h3> <h3> 从直升机窗户向下看,好大的冰盖!这是著名的格陵兰大冰盖吗?</h3> <h3> 船晃动、颠簸得越来越厉害了,气温也下降了不少,记得刚上船时,有时热得需要打开电扇,现在舱内也需要穿厚点的衣服了。</h3><h3> 7月23日18:00的《靠近北极点》的说明会激动人心!快到北极点了!晚饭后,大家抓紧时间休息,等待这一时刻的到来。</h3><h3> 7月24号00:00,广播播报:一个小时左右将到达北极点!00:30,又响起了广播:距北极点还有5海里!起床,穿衣,抱着相机,冲上甲板!当时甲板上的人还很少,慢慢地多了起来。</h3><h3> 01:17,轮船拉响了汽笛!到北极点了!此时此刻,我们站在了地球的最顶端!高呼!狂欢!饮酒!拍照!</h3> <h3> 轮船仪表显示到达北极点的时间,是莫斯科时间2019年7月24日3点16分44秒!与我的船上时间相差两个小时,正好一致。也就是说,我们於北京时间2019年7月24日8点16分44秒到达北极点!这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时刻!</h3> <h3> 02:00,回舱房休息,等待下船庆祝。这段时间里,工作人员要做大量准备工作:选择庆祝地址,标示安全区域和徒步线路,准备北极点烧烤,还有警卫人员要持枪站立在安全区域周边,以防北极熊的突然袭击,……。</h3><h3> </h3> <h3> 大约10:00,游客们依次下船。全船游客按照事先在冰面上画好的线站成一圈,进行庆祝仪式,即圆圈仪式。圆圈中央立一块90*N的北极点标志牌,身着红色冲锋衣的游客围成的圆圈,在茫茫冰面上尤为漂亮! </h3><h3> 大家先静默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我在北极点黙黙祝福我九旬老母亲从此无病、无災、无痛,幸福快乐地度过晚年!</h3><h3> 然后聆听船长讲话。船长讲话一结束,大家就争先恐后向中央的标志牌跑去!这一点是真正“找不到北"的地球的顶点!站在这一点,一脚踏四方!不论怎样迈出一步,都是向南!</h3><h3> 站在北极点拍照!还绕着北极点转圈,在这里每转一圈,就是绕地球转了一圈!……。</h3><h3> </h3> <h3> 北京距北极点的直线距离是5583公里。</h3> <h3> 全球最北端的冰上烧烤</h3> <h3> 这才是真正的北冰洋冰镇啤酒!几乎所有人都喝了酒!就为这首次的北极点之行,也或许是这有生之年的最后一次北极点之行!</h3> <h3> 在持枪工作人员带领与帮助之下,进行了长达一小时的冰上徒步运动。</h3> <h3> 北极点的跳水活动吸引了许多勇士去尝试。</h3> <h3> 看明白两位“老外"在做什么吗?他们是与抛锚在北极点的破冰船的大锚合影留念!</h3><h3> 就是为了看这只锚!我俩与领队小王一起前往。由于判断失误,我不幸落入一条小小的冰上河的冰窟里!就是在照片里的那个打了红叉的地方!小王想上前拉我一把,她自己也随之掉入冰窟!还好,她身后的中国内蒙朋友刘建刚(就是以2.5万美金拍得航海图的那位!)一把将她拉上了岸。朋友刘又跳过小河救我,由于我齐腰以下全部进水、身体很重,救助未能成功。恰在此时,正前方一位着浅蓝色衣服、光头的、瘦高个子的俄罗斯船员阿列格,是他!跑过来,双手抓住我的双臂,将我提了上来!</h3> <h3> 救命之恩!难以回报。我将自已亲手作的北极熊送给阿列格,还将一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书法送予他。同时也赠送一幅书法给恩人刘建刚。</h3> <h3> 后来,我又用我荒废了近六十年的俄文,歪歪扭扭地将我的个人信息写给阿列格,便于以后联系。阿列格也用俄文给我留下了他的个人信息。他的俄文书写的很漂亮!</h3> <h3> 细细回忆落水的全过程。由于落水处离船很近,船周边的冰层已破裂,我当时感觉冰窟探不到底。但在落水时,我並未感到害怕,过后也没有后怕。我还调侃说,假若我没能得救,说不定若干万年以后,有人正在研究我这具北冰洋底的化石呢!</h3><h3> 说真的,真是这样的话,也是蛮有意义的。不是吗?</h3> <h3> 下午03:30,游客们登记上船。随后,破冰船起锚返航。再见了,北极点!这个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说“再见"可能就是永別的地方!</h3><h3> 在破冰船往返的路上,无数海鸟追赶着我们的船,在空中、洋面盘旋飞翔!你看这两只!牠俩大大方方站在甲板的栏杆上!似乎在辩论着什么。我听不懂鸟语,好像一只在说“人类的北极点旅行,给我们帶来了快乐",另一只反驳说"No!他们打扰了我们平静的生活" 。看来,我们是该反思一下了!保护北极的生态,势在必行!</h3><h3>☆</h3> <h3> 7月26号,正吃晚饭时,突然听到广播,一艘游船路过!多天来,除了船上的工作人员和游客外,我们见到的就是水、雪、冰,和远处的北极动物。突然间,“久违的"船和人来了!大家都很兴奋!纷纷跑向甲板。两船相迂,我们的直升机在天空盘旋,以示欢迎;两船鸣笛表示欢迎和答谢。当两船靠近时,两个船上的客人相互挥手致意!</h3> <h3> 7月27日是计划中的真正的“探险日"。一大早,我们就进行了直升机巡航;中午13:30,我们又乘快艇登陆查普島。查普岛上大大小小的球状石头非常奇特!不知是什么原因形成的?这就是大自然!这里还有仅在夏季几个月时间里拼命生长的、寿命很短的、开着红、黄、白色小花的矮小植物,和红或绿色的苔藓类植物。我着实佩服他们那顽强的生命力!</h3><h3><br></h3> <h3> 他是我们的中文翻译,中文名字叫高山。他随时随地会出现在我们中间,给我们以帮助。</h3><h3> 她是我们的领队一一王灿。小小年龄,她的责任心和勇于担当让人敬佩!</h3> <h3> 27号傍晚,正在进行冲锋艇登陆胡克島的说明会,大家正跃跃欲试时,只见探险队长匆匆来回跑了两趟,他说,由于台风即将到来,船长通知立刻改变航向!登陆胡克岛的计划泡汤了!而且,之后在靠近由上万只海鸟群栖的鲁比尼岩旁,观看海鸟的计划也随之取消。还真是的,虽然破冰船改变了航向,受台风影响,夜间真的感觉气温下降了不少,睡觉时第一次盖严了棉被。</h3><h3> 记得第一次乘直升机巡航时,也因天气原因推迟到第二天;登陆查普岛时,一会儿蓝天白云,突然间大雪纷飞!这就是北极!这就是大自然!</h3><h3> 还好,第二天,船上的《气候的改变》、《好莱坞制造的北极》、《全民科考项目回顾》等讲座,美术研习,球类运动,以及参观活动等,塞满了整天时间!晩上的"俄式晚餐"更把全天活动推向一个新的高潮。</h3> <h3> 每年3月21日至9月22日,北极进入极昼天气,一天24小时全是白天。我们这次北极点之行恰恰是在这个时间段里。要想睡觉了,拉上窗帘就是黑夜。白天是看不到极光的!所以,我们这次注定无缘看到北极光!</h3><h3> 不论是白天还是在“黑夜",广播会突然响起,“有动物出现!快穿衣去甲板观看!" “北极熊!北极熊!"</h3><h3> 这时,即使在睡觉,也睡意全无。快速穿衣,抓起相机、衝向甲板!</h3> <h3> 上面看到的是海象。看到牠那长长的象牙了没有?我们这次旅行,有幸多次看到北冰洋老大一一北极熊!像企鹅是南极的标志一样,北极熊则是北极的标志!尤其是看到熊妈妈帶着她的幼仔的那种温柔时,竟忘了牠那攻击性的本性。</h3> <h3>  </h3><h3> 在查普岛,我看到这个5、6岁的孩子,在他父亲帶领下来到岛上。其实,这次船上有好几个孩子!还有一个6、7岁的中国孩子随他父母一起来北极点旅行。还有那个勇敢跳水的中国15岁男孩!更有一个自称"实习生"的16岁“大男孩",他总是在船上、岛上、直升机旁和冲锋艇上,像模像样地为游客提供服务和帮助!</h3><h3> 我在想,北极点之旅在我这个年近八旬人的脑海里刻下深深的烙印,那么,这些孩子呢?北极点之旅对他们品格的形成、理想与信念的建立会有怎样的影响呢?我真是由衷地佩服他们的父母!他们真伟大!</h3> <h3> 据说,迄今为止,有约3万人到达过北极点。我们这只船上有121名游客和148名工作人员。而在这121名游客中,有中国游客(含13名中国台湾游客)61名!过半数了!中国早已不是以前的中国了!中国人在世界各领域中的主角地位越来越突出了!</h3><h3> 121名游客中有3位8旬老人,他们身板硬朗,看不出他们与其他游客有多大区别。</h3> <h3>  老伴赠送船长一幅书法作品,感谢他的服务,祝”50年胜利号"越来越兴旺!</h3> <h3> 我去过南极,南极可看的资源和动物比北极多;南极比北极更远离大陆、更纯净;南极现在和以后都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和个人,比之北极更不易受到人类打扰,可以说南极是地球上最后一块净土!而北极却有着南极无法取代的魅力!正如“新之航"的鞠总所说:“南极是一个温柔可人的美丽少女,北极是一个野性十足的男子汉!" </h3><h3> 是的,南极和北极是两种不同的“世界之美“!</h3> <h3>  北极点的旅行结束了!7月30号早餐后,我下船即将踏上摩尔曼斯克的土地时,一股深深的不舍湧向心头!我依依不舍地向送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道一声“丅hank you! Good-bye!"</h3><h3> 在摩尔曼斯克飞机场登机的前一刻,我遥望北方,在心里黙黙喊道,"再见了,北极点!再见了,北极!我还会再来的,等我攒够了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