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管置入术体表定位小议

马宝梅

<h3>腹膜透析导管的置入体表位置选择,是建立通畅腹膜透析通路的一项非常重要步骤。要保持腹膜透析引流通畅,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就必须熟悉腹部前侧壁的解剖结构,选择最适当的腹透导管置入点。通常放置腹透导管体表皮肤切口选择在正中线或正中线旁脐下3cm处[见张本立,梅长林.透析手册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2月版〕。此法手术简单,易掌握,但后者可能会减少皮肤出口渗漏和腹壁疝,故较常用。此外,身材高的病人切口可选择左旁正中,身材矮的病人可选择右旁正中,对于性生活活跃的病人尚可选择麦氏点对侧左下腹相应位置。</h3><h3>目前,Tenckhoff腹透导管的体表定位常选用以下部位:</h3><h3>(1)脐下2~3cm经左旁正中切口(经腹直肌) 是目前国内较常用的定位方法,它避免了腹壁大血管的走向,植管后透析液引流障碍发生率在10%左右。</h3><h3>(2)脐下2cm经正中穿刺点 该处没有大血管,也没有肌肉组织,因此,穿刺时引起出血的机率较少。</h3><h3>(3)反麦氏点切口在左侧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有人认为此部位大网膜分布少而稀疏,被大网膜包裹的机会较少。</h3><h3>(4)髂前上棘与正中线之间的中点 该点通过左侧腹直肌鞘的外侧缘,此处无腹壁大血管,也无太多的肌肉组织,有学者认为可做穿刺法置管点。</h3><h3>(5)耻骨联合上缘8~9cm经左旁正中点 有人采用此体表定位方法植管七百余例,其腹透液引流不畅发生率小于3%。</h3> <h3>我们大多采用的是第一种体表定位点,但手术后漂管较多</h3> <h3>这个是在一三甲医院腹膜透析管做了两次的,但数日后的发生了透析管移位,目前在我院做血透。</h3> <h3>这是一例在西安采用腹膜透析管穿刺植入的,术后20天进液顺利,出液不利,要1-2小时</h3> <h3>8月16日,我们为一167㎝高的男性患者做了一例透析管植入术。看这个图片,第一个卡夫位置正好在耻骨联合上9公分。</h3><h3>这是腹腔镜直视下做的手术,腹透管放尖端放在了膀胱直肠凹,离凹底还有4-5㎝。已将近一月了,透析液出入非常顺利。</h3> <h3>我们看看传统的定位:</h3><h3>从腹腔镜直视下的维持性腹膜透析置管看体表定位,感觉采用腹正中线脐下3厘米处这种经典法,位置还是太高了,我们以前做了多例都出现同样的情况,以至于现在选择膜膜透析都有心理障碍。</h3><h3>在耻骨联合向上9_13cm, 左侧或右侧旁正中切口法可能更值得推荐。</h3><h3>事实上,从2016年中国指南就开始推荐耻骨联合上9到13公分这个定位。2019最新指南也仅推荐这个定位。</h3> <h3>个人感觉耻骨联合上13cm还是有些高,我们这一例是9cm</h3> <h3>我们通过一例腹腔镜直视下的腹透管植入术,进一步证明了选择耻骨联合定位比较准确。但是现在还有许多单位仍然采用脐下3cm为入口,实际腹膜透析管尖端没有置入到位,失败率比较高。另外,体表定位与病人身高、胖瘦、腹壁厚度、是否松弛、常喜欢的体位都有关系,而耻骨上定位法受病人身高影响较小。</h3><h3> 总之,膜膜透析管尖端移位是腹膜透析最主要的并发症之一,术前导管体表定位非常重要。我自己的一点体位,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斧正。</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