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各位家长朋友们:</h3><h3> 大家好!2019年9月7日下午吉州区防疫部门召开了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并在会议上布置了关于登革热的防控工作。</h3> <h3>为了落实会议工作精神,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部署相关工作,全院上下迅速拉起了一场防控“登革热”灭蚊除蚊大网,力创一个安全、清洁的校园环境。</h3><h3> 我院通过班级家园栏、微信群等多途径向家长宣传有关“登革热”防控知识。</h3><h3> </h3> <h3>待孩子离园后,各班教师对活动室各角落清洁、打扫、喷洒药水,多途径进行灭蚊除蚊!</h3> <h3> 清扫户外环境,不放过每一处死角,并喷洒药水。</h3> <h3>预防登革热小常识</h3> <h3>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由蚊子传播给人类。病原体为登革热病毒( 可分为 1、2、3、4 型 )。全球每年约有五千万宗登革热个案,在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已成为地方性流行病,国内有输入病例或局部暴发疫情出现</h3> <h3>一、登革热病媒是什么?</h3><h3>登革热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白纹伊蚊。其中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部分蚊种在我省分布广泛,主要在清水容器中孳生,大多数在屋外或野外阴暗处流连,但亦会在户内活动。</h3><h3>雌蚊嗜吸人血,吸血高峰在日落前两小时(约为下午五、六时),及早上八、九时。室外及室内皆可叮咬人。</h3> <h3>二、登革热的传染途径是什么?</h3><h3>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大约六至七日)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此病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h3> <h3>三、典型登革热的病征是什么?</h3><h3>感染登革热病毒后,经过3至15天的潜伏期(通常为5至8日),患者多以突然发热为首发症状,持续发热3~5天,严重头痛,四肢酸痛、关节痛、肌肉痛、背痛、后眼窝痛。发病后3、4日出现红疹,恶心、呕吐,轻微的流牙血和流鼻血。病后有可能出现极度疲倦及抑郁症状,极少数病者会恶化至出血性登革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严重时可引致死亡。</h3> <h3>四、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h3><h3>预防登革热的最佳方法就是清除积水,防止伊蚊孳生,以避免给蚊子叮咬,有关预防蚊咬的措施如下:</h3><h3>1. 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于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上蚊虫驱避药物。</h3><h3>2. 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h3><h3>3. 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h3><h3>4. 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等阴暗处逗留。</h3><h3>5. 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h3><h3>6. 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h3><h3>7. 所有通风渠道要保持畅通。</h3><h3>8. 怀疑自己感染登革热时最要紧是请教医生。</h3><h3><br></h3> <h3>温馨提示:各位家长孩子们要做好预防工作,在家叮嘱孩子不要到池塘、水沟等有积水的地方玩耍;也不要去草丛公园等蚊虫多的地方玩耍;学生最好穿长裤以免被蚊子叮咬;周一提醒孩子带点驱蚊花露水或者风油精等到校喷涂,晚上尽量不要外出。</h3> <h3><br></h3><h3 style="text-align: right;"> 下一步,我院还将持续进行消毒清扫,将灭蚊除蚊行动进行到底,确保孩子们在一个安全、清洁的环境中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吉州区可诺丹婷保育院</h3><h3> 2019年9月7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