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学!老班主任想告诉家长的5句话,句句在理,对孩子成长很重要!

乾羽

<h3>作者|&nbsp;蜉蝣&nbsp; &nbsp;&nbsp;</h3><h3><br></h3><h3><strong>比起成绩更重要的是习惯</strong><br></h3><h3><strong><br></strong></h3><br><h3><strong>先抓习惯,再抓成绩</strong></h3><br><h3>很多家长疑惑,为什么给孩子报了这么多补习班,自己在孩子的培养上也没少下功夫,怎么孩子的成绩就是不如其他孩子好,不如其他孩子优秀?</h3><br><h3><br><br><strong>说到底,孩子的一切差距都是习惯的差距,要想提高孩子的成绩,要想培养孩子的性格,先从习惯下手。</strong></h3><br><h3><br><br><strong>培养孩子的习惯,主要是靠家长发力。</strong></h3><br><h3><br><br>不妨跟各位家长算一笔账,一年365天,两个学期,每个学期按20周计算,每周5天,在学校200天,每天在学校时间7小时左右。<br><br></h3><br><h3>这样算下来,孩子在家的时间远比在学校的时间长。</h3><br><h3>在家的时间靠谁?不言而喻是家长。毋庸置疑,家长的重视程度就决定了孩子习惯的好坏。</h3><br><h3>小到孩子的写字阅读,听课学习,大到孩子的为人处世,先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有了好习惯,好成绩自然水到渠成。</h3><br> <h3><strong>培养习惯,就像走路一样,发现走的路线不对,及时调整到对的轨道上去,久而久之,一条小路就踩出来了。</strong></h3></br><h3><strong>02<br></br></strong></h3></br><h3><strong>老师的批评,不是针对学生<br></br></strong></h3></br><h3><strong>而是另一种爱的表达</strong></h3></br><h3>很多家长一听到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就以为孩子被老师针对了,一听到孩子被老师惩罚了,就以为孩子被老师体罚了。</h3></br><h3><strong>其实,</strong><strong>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关心的是孩子为什么被批评了,被惩罚了。</strong></h3></br><h3>也许是孩子上课不用心,也许是孩子作业没完成,也许是孩子违反了学校的纪律。</h3></br><h3>教育从来不只是和风细雨,若老师面对孩子只有和蔼可亲的面孔,那么孩子敬畏之心从何而来?</h3></br><h3>孩子没有敬畏之心,又怎会明白哪些是不该做的错事,哪些是不能碰的底线。正是因为老师对孩子是用心的,期待孩子更好,才会扮黑脸批评孩子。</h3></br><h3>所以,<strong>当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家长应该先弄清楚孩子犯了什么错被批评了,然后再配合老师督促孩子积极改正错误,而不是不管不顾地去问责老师。</strong></h3></br><h3>老师不是神仙,受了委屈会难过,无辜被指责也会寒心,你这样的作为,今后哪个老师还敢再管你的孩子呢?</h3></br><h3>玉不琢,不成器,老师的批评都是希望孩子能变得更好,也希望家长能明白老师的一片苦心。</h3></br> <h3><strong>03<br></br></strong></h3></br><h3><strong>教育若只靠老师,<br></br></strong></h3></br><h3><strong>那真的是耽误孩子了</strong></h3></br><h3>我们老师在开学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师,我的孩子就拜托给您了!”</h3></br><h3><br></br>作为一个老师,我实在是愧不敢当。</h3></br><h3><br></br><strong>老师没有三头六臂,更不是万能的,面对一个班几十个同学,老师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有些事情,老师真的做不来。</strong></h3></br><h3><br></br>很多家长以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交到老师手上,孩子的教育就能撒手不管了,我只能说,那些家长真的是太高看老师了。</h3></br><h3><br></br>老师给不了孩子好习惯,老师给不了孩子独一无二的陪伴,老师给不了孩子好的品性,更给不了孩子幸福感......</h3></br><h3><br></br><strong>作为老师,我们最主要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可能围着一个孩子打转,细心雕琢。</strong></h3></br><h3><br></br><strong>家长才是孩子永远不能缺席的教育者,也只有家长能给孩子独一无二的教育和影响。</strong></h3></br><h3><br></br>家庭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后盾。<br></br></h3></br><h3><strong>04<br></br></strong></h3></br><h3><strong>千万不要以各种理由给孩子买手机</strong><br></br></h3></br><h3>现在,孩子接触手机的年龄越来越小,很多小学的孩子就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手机。</h3></br><h3><br></br>不管学校再怎么三令五申不要给孩子买手机,很多家长依然置若罔闻,甚至埋怨学校不通情理。</h3></br><h3>在此,我想告诉各位家长,<strong>不要以各种理由给孩子买手机,不管是奖励孩子也好,方便联络也好,甚至纯粹是为了让孩子高兴也好,千万不要给孩子买手机!</strong></h3></br><h3>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枯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h3></br><h3>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h3></br><h3>整天沉迷于手机世界里,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精力自然就少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必然下滑。</h3></br> <h3>孩子玩手机危害多多,但是这种现象却是屡禁不止,归根到底是家长和孩子共同造成的,希望家长别给孩子买手机,更希望家长能够以身作则,别总当着孩子的面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h3></br><h3><strong>05<br></br></strong></h3></br><h3><strong>不为难老师,不打扰教育<br></br></strong></h3></br><h3><strong>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支持</strong></h3></br><h3>家校关系,一直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的一点。</h3></br><h3><br></br>当老师这么多年,各色各样的家长也见了很多。</h3></br><h3><br></br>有对孩子娇生惯养的家长,见不得孩子受一点委屈,有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自己看法的家长,于是总是不愿和老师配合,也有明事理的家长,能支持老师的教育工作。<br></br></h3></br><h3>当然,对于老师来说,最喜欢的就是最后一种家长。</h3></br><h3><strong>教育应该是一种安静的支持关系。</strong></h3></br><h3><strong>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老师负责学校教育,家长负责家庭教育,互不打扰,但又彼此支持。</strong></h3></br><h3>这样,孩子就能在学校得到最好的知识教育,也能在家庭得到最好的人格教育,从而茁壮成长。</h3></br><h3>教育最大的灾难就是家校之间的不配合,甚至家长和老师互相敌对,老师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在这样的关系下,处在中间的孩子是最遭殃的。</h3></br><h3><strong>教育不是争夺主动权,更不应该变成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拉锯战,教育需要的不是家长的责怪和质疑,而是安静的支持。</strong></h3></br><h3>只有家长和老师互相支持,彼此协作,才能真正推动孩子进步与成长。</h3></br><h3>老师是跟孩子没有血缘关系,却又是除了父母外最关心孩子,最希望孩子优秀的人。</h3></br><h3>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老师和家长始终应该互相支持,这样才能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的土壤。</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