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一盒巧克力 *</b></h1><h3><b><br></b></h3> <h3> 中国援越抗美部队高炮六十二支队于1967年1月初开进越南,布防越西北太原市。支队指挥部驻扎在太原市郊“拉泥沟”密林中。<br></h3><h3> 1967年3月11日清早,军邮车来了。在越南作战的高炮六十二支队六○四大队政治处宣传股长郑若杜收到了其妻杨淑贞,从万里之遥的祖国北京寄来的邮件——1盒巧克力糖。</h3><h3> 部队到达越南不久,郑若杜写信告诉妻子:“南方气候热湿,整天身上粘糊,许多指战员得了皮肤病,脚气严重,股勾长癣……”</h3><h3> 不久,郑若杜收到妻子寄来的邮包,是2件绸短裤,2件绸衬裤。妻子信上说:“……绸料布透风,穿在身上舒服。你需要什么,我给你寄去。注意身体!”</h3><h3> 看着妻子寄来的绸裤,这个30多岁的男子汉禁不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h3><h3> 说起郑若杜与妻子杨淑贞的结合,在部队曾起了一阵风波。</h3><h3> 8年前,青年军官郑若杜恋爱了。郑若杜是湖南长沙人,长得一表人材,在部队担任机要秘书。多人给他介绍对象,郑若杜作了一个使战友们觉得意外的选择,妻子杨淑贞是“资产阶级”家庭出身。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郑秘书找资本家的女儿做老婆,一石激起千层浪。战友劝他:“你长的帅,是军官,工资高,组织高度信任,前途无量,为什么不找个成份好的姑娘呢?”</h3><h3> 郑若杜对爱情像对待工作一样认真、执着。他们首次见面相识的地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旁。他对杨淑贞说:“你是我选定的爱人,永不变心!”</h3><h3> 1961年,他们结婚了。杨淑贞对与郑若杜初见的地点——人民英雄纪念碑有着特别的情感。在她的心目中,郑军官敢爱一个资产阶级小姐,值得爱!应杨淑贞的提议,在领取结婚证的那一天,他们携手再次来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就在那天,杨淑贞知道了郑若杜喜欢吃巧克力。</h3><h3> 婚后不久,因众所周知的原因,郑若杜的工作岗位调动了,到大队政治处宣传股当干事,后来提任宣传股长。</h3><h3> 那时候,郑若杜所在的部队驻扎在山沟里,杨淑贞在某大学任教,两地分居的生活持续了6年。军人的妻子就是这样默默地承受这种爱情模式,想见不能见,却永远是心心相印。</h3><h3> “文革”中,造反派说杨淑贞是“臭老九”。郑若杜因军队的“纯洁性”而可能面临着转业。两人牵扶着女儿,坚守着自已的诺言。</h3><h3> </h3><h3> 1966年12月的一天,组织上给郑若杜2天休假。他的部队接到了开赴越南作战的命令,借此回家与妻子女儿告别。</h3><h3> 那天,寒风呼呼。以往他回北京与妻子团聚,下午4时归队,妻子只在家门口送他。这一次郑若杜想与妻子女儿多呆会儿,决定坐晚班车回部队。临走了,他对妻子说:“你和女儿送我到车站吧!”</h3><h3> 到了车站,要上车了,郑若杜不舍地抱起女儿亲亲:“乖女儿,待爸爸回来的时候,送给你炮弹壳做的礼物。”女儿高兴地回答:“好!我和妈妈等你回来吃巧克力。”</h3><h3> 炮兵部队经常野营拉练到偏远地区去打靶,郑若杜出差多。这次告别,杨淑贞没感到异样,在车站微弱的灯光下,杨淑贞未察觉出郑若杜脸上难舍的表情。执行任务的保密性使郑若杜不能向妻子说明此别的含意。</h3><h3> 一个月后郑若杜到了越南,他给妻子写信:“战备任务非常,我写给你的信只能简短。我永远爱你和女儿,直到生命的终止!”这信,暗示着一种可能。</h3><h3> 杨淑贞的回信很浪漫:“……无论你到哪里,在天涯海角,我永远惦记着你,今生今世不忘怀!”她听说南方湿热,就给郑若杜寄去绸裤;想到郑若杜喜欢吃的,就给郑若杜寄去巧克力。</h3><h3> </h3><h3> 1月29日,六十二支队的防区发生了一场空地大战。宣传股长郑若杜的照相机拍下了许多壮烈的镜头:一个炮手肚子被飞射的弹片切开,肠子溢出,炮手用军衣一裹,腰带往上一提,继续战斗;一个送弹药的战士满身鲜血,左手负伤,用右手抱着炮弹送到钢炮旁;一个瞄准手的眼睛受伤仍然在搜索着天空的敌机……</h3><h3> 这是六十二支队入越第一仗,牺牲了6人。2个小时的战斗击落敌机7架,击伤11架。</h3><h3> 战斗结束后,支队宣传队来演出,郑若杜带领宣传队到炮阵地上慰问。那些激战后的炮兵们非常喜欢看文艺节目,宣传队16岁的小女兵蒙毅的一曲《再见吧!妈妈》,感动得17岁的小炮兵雷鸣哭起来。歌词是:</h3><h3>友谊关前,我把誓言立下,</h3><h3>肩负重任,我们整装出发,</h3><h3>再见吧!祖国,亲爱的妈妈。</h3><h3> </h3><h3>待我归来,胸前佩戴红花,</h3><h3>报告祖国,战功献给妈妈,</h3><h3>献给您!祖国,亲爱的妈妈。</h3><h3> </h3><h3>也许此去,我再没有回家,</h3><h3>守卫红河,笑卧木棉树下。</h3><h3>记住我!祖国,亲爱的妈妈,</h3><h3>亲爱的妈妈!</h3><h3><br></h3><h3> 看演出的炮兵们高喊:“为祖国争光!”“为母亲争光!”</h3><h3> 演出结束后,小炮兵雷鸣找到宣传队的女兵,说:“你们上次来演出,我问你们喜欢吃什么,你们说喜欢吃水果糖,我写信要妈妈给我寄来了,留着等你们来。我怕被敌机炸了,就把糖盒埋在大树下,今天挖出来给你们吃!”小炮兵用衣袖擦去糖果盒上的泥土,打开盒盖,伸手抓糖。糖果粘在一起了,小炮兵有些尴尬,立刻两行泪珠滚落:“怎么变成了这样?”</h3><h3> 女兵们觉察到了小炮兵的表情变化。嘴巧的小女兵蒙毅突然醒悟,大声地说:“战友们来吃小炮兵的糖!”“好吃!好吃!”小炮兵破涕为笑。</h3><h3> </h3> <h3> 郑若杜看到这些激战流血的场面和战友情深流泪的场景,很受感染。</h3><h3> 夜里,郑若杜回到了帐篷,见天天睡在身旁右铺的刘洪爱参谋的床铺空着,刘参谋在今天的战斗中牺牲了。郑若杜点亮防空灯,看着妻子寄来的巧克力和信:“……我知道你喜欢吃巧克力,前些年节约,舍不得常买。今天,我特意给你寄去1盒。”</h3><h3> 郑若杜看到这里,鼻酸眼热。铺纸抽笔,扒在床上给妻子杨淑贞写信。以前的信写的简短,今天要"长篇大论"了——向妻子作交待和托付。</h3><h3><br></h3><h3> 宣传队的几个女兵走进郑若杜住的帐篷,她们是来找衣服洗的。</h3><h3> 郑若杜对女兵们说:“来,你们下部队慰问我们,现在我慰问你们,请你们吃巧克力”。</h3><h3> 女兵们高兴了,活泼的蒙毅抢过邮包看:“哟,是北京寄来的呢!”</h3><h3> “吃吧,是祖国人民的慰问品,都吃,小女兵,你负责分给大家吃。”郑若杜把巧克力糖盒又递给了蒙毅。</h3><h3> 蒙毅接过巧克力糖盒,正要打开,忽然战斗警报拉响。</h3><h3> 郑若杜对蒙毅说:“小女兵,你负责保管这盒巧克力,等战斗结束了,大家都来吃。”他又把女兵们“赶”进了防空壕,背上装有照相机的挎包,向高机阵地跑去。</h3><h3> 后来的战情报告说,敌人3月11日“大轰炸”太原,声称:“从北越的版图上抹去!”我高炮部队坚决予以打击,激战的场面前所未有。</h3><h3> 太原防空保卫战取得辉煌战果,击落敌机16架,击伤9架。我军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六十二支队牺牲了12名指战员,小炮兵雷鸣牺牲了。</h3><h3> 战斗结束后,机关干部回到各自住的帐篷。宣传队女兵等待郑股长带她们去阵地上慰问演出。</h3><h3> 突然电话铃响,一位干事接完电话,停顿了半响,才说:“郑股长牺牲了,遗体在高机阵地上找到,还有后勤处助理员李生云,高机分队副指导员邱煌明也牺牲在4号高机阵地上”。</h3><h3> “哇!”小女兵蒙毅突然大哭,所有的女兵都哭起来。</h3><h3> “郑股长,您的巧克力……”小女兵蒙毅手里还端着,郑若杜今天才收到其妻杨淑贞从北京寄来的巧克力。</h3><h3> 郑若杜的遗体被安葬在越南灵山烈士园,那盒巧克力永远伴随着他长眠在红河岸边的红土地里。</h3> <h3> 在北京的杨淑贞给郑若杜寄出巧克力后,等待着回信。以前,在她预计的日子里能收到丈夫遥远的南方来信。可是这次她失望了,20天过去了,30天过去了,郑若杜无一点音信。她上邮局往“广西xx号信箱”( 通信地址)打电话——“无法接通”;她又往原部队留守处打电话,回答说:“情况不明,请耐心等待。”<br></h3><h3> 这一等待又过了半年,六十二支队换防回国了。1967年9月的一天,部队来人找到杨淑贞,送来郑若杜的遗物及奖章、《革命军人烈士证》和那封未发出的信——郑若杜写给妻子杨淑贞的“长别”信。</h3><h3> 杨淑贞突闻噩耗,悲痛万分。她问部队来人:“他埋在什么地方,我要去看他!”</h3><h3> “他在遥远的南方,您寄给他的一盒巧克力陪伴着他。”部队来人介绍了郑若杜英勇牺牲时的情况,所有烈士的亲人都不能去烈士墓地。</h3><h3> “郑若杜,你在哪里?”杨淑贞手捧着一束鲜花和一盒巧克力,来到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前。</h3><h3> 从此,每年的3月11日,杨淑贞必定带着女儿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缅怀她的爱人,她心中的英雄。40多年来,年年如此。</h3><h3> </h3><h3>【后记:2007年初,当年的“小女兵”蒙毅千方百计与杨淑贞老人取得联系。71岁的退休教授杨淑贞参加了中国援越抗美老战士扫墓团,到了越南灵山A烈士陵园,陵园里安葬着我援越抗美高炮六十二支队的83名烈士。杨淑贞终于找到了郑若杜安睡的地方,她在郑若杜的墓前摆上鲜花和巧克力,说:“鲜花献给英雄的你,巧克力是你喜欢吃的。”老人用颤抖的手擦去碑文上的泥尘,迈着老步,沿着墓体一寸一寸地抚摸,眼里含着欲出的泪,低头亲吻着,就像亲吻着郑若杜酣睡的身躯,寄托对英雄永久的怀念。】</h3> <h3>郑若杜生前出国时照</h3> <h3>对空射击</h3> <h3>宣传队到部队感问演出</h3> <h3>2007年杨淑贞到越南郑若杜的墓地</h3> <h3>杨淑贞撫摸着郑若杜的墓</h3> <h1><i>(长篇战争纪实《秘出南关》节选——作者:陈建中•2015.6.)</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