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的聚会

朴园主人

<h3>2019年9月3日,星期二。</h3><h3> 这一天,格外晴朗。湛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金秋季节令人心旷神怡。</h3><h3> 美丽的丹东干净而温馨。</h3><h3> 上午十点,我和李克臣坐在封亚东的车上,一路说说笑笑去参加丹东师专部分老同事的聚会。</h3><h3> 这个活动始于去年,为纪念丹东师专建校40周年,我们这些师专建校初期的老同事自愿发起一次纪念活动。</h3><h3> 1978年,那是怎样一个激情澎拜的年代。</h3><h3> 当年,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从基层,从工厂,从农村,从矿山……为了丹东师专这个国务院第一个批准建立的高等院校,我们这些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终于让丹东师专成为可爱的校园。尽管她于2003年和丹东其他院校合并了,称为辽东学院,但我们永远心系丹东师专,因为我们为她付出了心血和汗水,奉献了我们宝贵的年华。</h3><h3> 我们到达时聚会地点大连湾时,已经有朋友来了。</h3><h3> 下面我就分别介绍今天前来参加聚会的人员 ,并把这次聚会做成美篇,以此作为纪念。</h3><h3><br></h3> <h3>  今天来参加聚会的一位“重量级”人物是张忠。这位八十有三的老先生一生多舛,他本是六四届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高材生,因为出身问题,被发配到边陲城市丹东地区。文革之后落实政策,他来到丹东师专当上了高校老师。由于他工作卓有成效,后来做了副校长,当时他说“我曾经做过许多梦,但从来没有想到会做副校长”,可见他那时感慨良多。张校长为人低调,工作认真,人际关系很好。再后来#他当上了丹东副市长。我们再见面时,我叫他“市长大哥”,因为他是我和克臣的同门学长。</h3><h3> 今天他能来,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高兴。然而,更高兴的是他本人。在聚会中,他不顾年事已高,先后为大家表演了三个节目:1、讲一个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2、朗诵了一首诗,让我们看到他宝刀不老;3、与戴小松对唱歌剧《白毛女》选段,让我们仿佛看到他昔日的风采。</h3><h3> 他来的最早,热情最高。</h3> <h3>于绍刚,今天远道而来。这是他期盼已久的聚会,从去年到今年。他带着妻子周春芝的情意一起来的。周老师也是我们的同事,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绍刚曾经在中文系当老师,因为需要他去了学校宣传部,后来到了市文化局,做了局长。但是他情深义重,这次给我们带来智利红酒和竹叶青白酒。给我们点了一个大菜——一条红烧大海鱼。他讲话抒发内心的情感,他读诗为我们送上祝福。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不但深情地朗诵当今流行的诗歌,而且把这手抄五页的诗歌,复印、装订,发给我们人手一份。于绍刚为了这次聚会你究竟花了多少心思!</h3> <h3>毕娟也是今年的新成员。退休后办了一个幼儿园,她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园里的小朋友,帮助他们快乐成长。现在年迈的老母亲需要照顾了,于是毕娟放弃一切,决心亲自陪伴妈妈度过最后的岁月。她给大家唱了一首歌《雁南飞》,她喜欢这首歌。她说今天就好像来报到,又回到学校大家庭。她有一点小激动。</h3> <h3>汤英薇,丹东师专人事处的老人儿。工作认真为人谨慎,后来离开师专去保险公司当领导了。退休后的她更加开朗、活泼、亲切、可爱。更有甚者,她居然和市里合唱团跑到北京中国大剧院获奖去了。在北京撒欢儿一星期,拍了一大批放飞自我的照片,在群里发了几张,弄得我们大呼小叫,实在令人羡慕!</h3> <h3>于丹阳,无论放到哪里都叫人放心的师专老人儿。图书馆、教务处哪里需要哪里去。无论在哪里都团结同志,都认真工作,都帮助别人。退休后家里人谁病了,就照顾谁,去北京照顾大姑姐,在丹东照顾小孙子,这些天刚刚照顾完住院28天的儿子。</h3><h3>群里聚会她是最好的财务总管,先来点菜,最后收钱,都是她的事。</h3> <h3>鲁守政,一个不在群里的聚会支持者。丹东师专旅游系创始人。他曾以极大的热情带领一群新人把旅游系工作赶得风生水起。他从不计较名利,工作起来有板有眼,井井有条。鲁老师勤奋乐观,平易近人。退休后老两口到南方,既照顾孩子又不放弃自己的专业,他曾经重新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现在他每年夏天回到丹东,十月中旬再回到南方,我们秋天聚会总是能够看见鲁老师的。</h3> <h3>于景涛,师专七八届中文系毕业生,留校做了行政工作,先当辅导员,后当处长,再后进了领导班子,但却是从省内某高校领导岗位退回丹东的。但他无论做了什么职务,都不忘老师和同学,只要有求于他,就是一脸的诚恳,还有朗朗地笑声。</h3><h3>群里聚会,他是主持人。</h3> <h3>高文奇,师专的财务处长,学校的经济命脉掌握在手里。每天办公室里车水马龙,找他签字的,去财务处报销的,都离不开高处长的掌管。手下有好几个员工,大都女性,属羊的居多,因此人送美称“牧羊犬”。</h3> <h3>刘继才,在师专管过人事,当过校办主任。但为人很低调,退休以后曾经去北京照顾过孩子,住过一段时间。可是,总觉得北京不如在丹东好。在丹东不但气候好,还有老同事。所以又回来了。每次聚会都来,与老同事喝点。</h3> <h3>鲁守民,七八届中文系毕业生,真正的老高三。师专毕业后留校做行政工作,官至处级。后来去党校直到退休。退休后一边照顾老人一边照顾孩子,沈阳丹东两头跑。有了闲暇爱读经史典籍,常有奇思妙想,自得其乐。这次聚会破天荒唱了《神雕侠侣》里一首歌。那认真的神态,看出内心的喜悦。</h3> <h3>卢云盛,一个聚会活动默默支持者。一个好脾气热心肠的老朋友。师专物理学主任,后来的教务处长。可是,他就没有一点“官”架子。退休后也没闲着,干起老本行,给想上大学的补习物理。</h3> <h3>李克臣,曾经师专“三长制”中的秘书长,后来回北京了,退休以后又回丹东这块宝地养老。从2009到2019整整十年在农村种地。十年来,去掉了高血压,冠心病。朋友们都目睹了他身体由弱到强的变化。没想到大半年来,胆囊炎不断发作,对身体影响很大。2019年8月6日于丹东二院做了胆囊摘除手术。克臣自我嘲讽说,“牛吹大了!”不过术后恢复很快,这不,没到一个月又来与朋友们聚会了。什么也吃不了,能和大家见见面,聊聊天,坐一坐心里也高兴。</h3> <h3>刘志艳,师专图书馆的“祖太”。从到师专图书馆组建那天起 ,直到退休,她都在图书馆工作。她就是一部丹东师专图书馆变化史,是一张活的图书馆卡片。退休后,她全心全意照顾病中老母亲,直到把母亲送走。接着去北京给儿子办户口,买房子,每件事都是说不完的故事。现在,她又奔赴上海照看两个双胞胎孙子孙女。回丹东休息期间来参加聚会。</h3><h3>她每天都是累并快乐着!</h3> <h3>戴小松,我们当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会唱歌,会拉琴,会摄影。朴实而优雅,谦虚而美丽。退休以后每周都有几天要去照顾卧床的父亲和年迈的母亲。孝女之心,日月可鉴。</h3> <h3>封亚东是八十年代初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从东北师范大学外语系发配来的。年轻而精力充沛,工作效率高。在处长的位子上退休后,全力以赴办她的《亚东英语》,她对丹东家长的贡献就是二十几年来的英语培训,数以千计的学生过了英语难关。</h3><h3>这次聚会她打印了好几个歌篇,让我们能够放声歌唱。同时也是拍照最卖力气的一个。</h3><h3>谢谢亚东!</h3> <h3>单燕,丹东师专不能或缺的人物。她在教务处负责编排全校课程表。处长好几个,管事的是她一人儿。她有时还要“安排”处长的工作。她工作勤奋认真,讲究效率。可惜1985年以后她去了工商局当副局长了。可是,她心系师专。去年是师专建校40周年,是她首先提倡举办庆祝活动,召集老人儿聚会。所以单燕是建立这个群的真正发起人。现在她病痛缠身,但仍然为大家服务。</h3> <h3>最后一位是我,周音。一辈子几乎白丁的我,在满头白发即将八十的时候,得一美誉——群主。大家调侃,说这个“官”大,而且还不退休。我很高兴,能为这些爱我的朋友们服务,是我的荣耀。快八十的人还能和当年一起共事的老朋友聚会开玩笑,人生一大乐事。好好活着,争取把这群主一直当下去!</h3> <h3>这次聚会的高潮是大家一起唱了几首歌,没有排练,无需指挥。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些人今生能在一起这样放声歌唱。</h3> <h3>这是群里五人服务小组</h3> <h3>这几张照片是卢云盛拍的,他说:照片的题目应该叫《臭美》</h3> <h3>以下照片是朋友们在聚会期间相互自由拍摄的,我把这些照片统称为:《亲密》</h3> <h3>最后在群主的提议下,大家举杯结束了这次愉快的聚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