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的爱情(写于2010.11.19)

莎草

<h1></h1><h3><b>补记:</b><b style="color: inherit;">此篇写于2010.11月,那时父亲刚去世不久,差不多父母风雨同舟六十年。今年(2019年8月)母亲也随父亲而去。如今想想这个题目有些不大严谨,父母的爱情何止是六十年,他(她)们是一生一世的爱恋,一生一世的相濡以沫。就像父亲去世后母亲年年对父亲的轻喃:因为爱,因为缘,今生今世我们有幸成为一家;难舍爱,难舍缘,相依相守让我们直至永远!</b></h3><h3><b><br></b></h3><h3><b>&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如今母亲已经与父亲团聚在天堂,重发旧文,以表儿女怀念父母的真情。</b></h3><h3><b><br></b></h3><h3><b>=====================================</b><b>===</b><b>===</b><b>===</b><b>===</b></h3> <h1><b> 六十年的爱情</b>&nbsp;</h1><div><br></div><h1><b>&nbsp; &nbsp; &nbsp;爸爸四九年随部队解放重庆时已经30岁了,是经过抗战和解放战争考验的正团级干部,在12军司令部军务科当科长。有文化,挺拔而英俊,不过那时的军人们没有一个是面如满月,大腹便便的,个个都显得非常清癯。按照规定也符合当时部队什么“30岁、团级干部”可以结婚的条件了。但是解放大军里这么多符合条件的光棍汉,要找到这么多的“婆姨”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呢。于是各部队新招的川妹子女兵们就成了军官们睁大眼睛捕猎的对象。</b></h1> <h3><font color="#010101">解放初期的父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英姿勃勃的父亲</font></h3> <h1><b>妈妈四九年芳龄20,刚从重庆女子师范毕业,1米62的个子(不算矮了。也奇了怪了,四川男人都比较矬,可是川妹子倒都不矮),双眼皮大眼睛、年轻漂亮,活泼开朗,两条辫子又粗又长。那天穿着黑呢子大衣来军大报的名。本来军大已经停止招生了,后来妈妈的一个表姐软磨硬泡,也巧了,这时正好负责干部工作的高远同志到军大去公干,招生的干部只好说“领导同意就招你”,估计高远同志有点怜香惜玉之心,就同意了呗。</b></h1> <h1><b>军大时洋溢着青春朝气蓬勃的妈妈</b></h1><h1><b><br></b></h1><h1><b>赵萍同志就进了军大了。后来毕业时女同志有的分到医院,有的分到师里,有的到文工团,赵萍同志被分到12军司令部当文化教员,也是,妈妈本来就是读师范的嘛。不过高远同志是不是有点私心,也是很难说的。</b></h1> <h3><font color="#010101">刚入伍时青春洋溢的妈妈</font></h3> <h1><b>反正后来在工作上来来往往,老革命更加用心地对新同志多点关心,再加上高远同志确实各方面都不错,双方自然就有了那么些个意思了,但是大家都是很传统的人还有点矜持,没捅破那层窗户纸。不过听说那时赵萍同志这批女学生在军里还是有些追求者的嘞。</b></h1> <h1><h1><b>接着部队就准备抗美援朝了。在河北集结待命的时候,司令部的几个科长们起哄,像韩荣庆叔叔呀、梅琪叔叔呀、陈大义叔叔呀等等,最后是老红军刘强伯伯和郝阿姨挑头做了媒人,高远同志和赵萍同志这才正式确定了关系。</b></h1><h3><br></h3></h1> <h1><h3>战火中的爱情</h3><h3><br></h3><h1><b>临近入朝了,又是这几个叔叔们起劲,一个劲地捣鼓着“结了吧,结了吧”,于是高远同志和赵萍同志在入朝前就把婚给结了。于是,爸爸和妈妈并肩跨过鸭绿江,于是爸爸和妈妈开始了他(她)们六十年的白头偕老相濡以沫的生活。</b></h1><h3><br></h3></h1> <h3><font color="#010101">在朝鲜 &nbsp;战火中的爱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朝鲜 &nbsp; 战火中的爱情</font></h3> <h1><b>说真的,爸爸妈妈是完全两种不同性格的人,爸爸沉稳,妈妈活泼,爸爸内向,妈妈外向,爸爸严肃,妈妈好说,爸爸西北汉子,妈妈西南学生,爸爸在生活上粗线条(没办法的,战争年代也不可能不粗线条),妈妈有时却要讲究锦上添花。要说碰撞肯定是有的,吵吵嘴也应该是有的。我就记得在金华时有一次妈妈一气跑到单位里住了两天,但是也就仅此一次,呵呵。</b></h1> <h3><font color="#010101">第一张全家福</font></h3> <h1><b>还有后来也是爸爸说的,好像早些年部队也爱开舞会,妈妈自然是会跳的,也常去或被军领导叫了去跳舞,爸爸对这事“很有看法”。后来初到杭州干休所,妈妈有时会去工地向工人要些材料回来搞基本建设,爸爸会生气地说“我很不同意这样做”。杭州海干建在半山腰上,当时各种商业网点很少(现在也不多),买菜购物得跑挺远,有时妈妈拎了两大篮子菜从山下一路爬坡上来,到干休所大门口实在走不动(到我们家还要再上一段坡),再打了个电话让爸爸下去接,妈妈很气愤地对我说过,"你爸爸一点都不知道照顾人"。除此以外我们是真没见父母亲恶语相加,大吵大闹过。</b></h1> <h1><b>然而爸爸妈妈这一对性格完全不在一条线上的夫妻,并没有像石光荣和储琴那样针尖对麦芒,闹的不可开交,倒是恩恩爱爱一辈子,慢慢地达到相濡以沫的境界。在淮阴时,政治部干部家属住一个大院,我家的老阿姨说,院子里人都说“高部长和赵萍感情很好的哎”。</b></h1> <h1><b>我想首先应该是他(她)们互相忠诚于对方,忠诚于家庭,譬如文革时爸爸被批要写检讨,妈妈会从外地赶回定海,帮爸爸修改整理检讨书。妈妈好(第四声)多说话,反右时也被人抓过辫子,爸爸帮着妈妈过了关。妈妈后来转业到地方,虽然能写、能说、能干,可是快人快语的而且老跟着爸爸换地方换单位很长一段时间也没解决入党问题,爸爸也没有因此和妈妈有什么龃龉。第二呢他(她)们能相互欣赏,妈妈欣赏爸爸是老革命,坚韧、正直,忠厚、英俊、有文化,爸爸一定是欣赏妈妈漂亮活泼,知书达理,工作积极,持家有方。爸爸是不大轻易表达感情,妈妈倒是经常会和我们说说,赞扬一下“你爸爸穿衣服就是平平整整,有模有样的”,“你爸爸真是个好人”等等。第三呢能互相包容谦让,能为对方付出。爸爸不会干家务,那就不干呗,反正妈妈能干,而且还有保姆,五六十年代军人们好像也没几个会干家务的。妈妈能干那就干呗,爸爸很少去指手画脚,正好当甩手掌柜,我长到十几岁只看见爸爸随妈妈上过一次菜场。妈妈不会做面食,最多下点挂面,爸爸也无怨言。有一次我姐的婆婆来串门,回去和王伯伯感叹“老高真可怜,面条都吃不上”,哈哈哈,可是爸爸无所谓啊,挂面手擀面炸酱面是面就行。</b></h1> <h1><b>弄到后来,妈妈是越来越能干,爸爸是在生活上越来越低能,妈妈把家中的一切事情都当成自己天经地义应该做的,爸爸是越来越依赖老太婆,连每顿吃什么药都是妈妈准备好,这几年逢到饭后要吃药但是妈妈还在厨房里忙,爸爸就会叫“我吃什么药啊?还不给我弄药啊?”</b></h1> <h1><b>但是如果爸爸喜欢的东西,花大价钱,妈妈也不说话。你瞧瞧,63年那会儿爸爸一掷二、三百元买了一个日本半导体收音机,七十年代买21寸的进口彩电,爸爸爱抽烟,妈妈每月给他买中华,基地服务社的同志都说“首长十几年中华牌不倒”。七十年代那时候茅台8块钱一瓶,我探家时看见后面窗台上放了一溜茅台空瓶子,虽然那时不像现在这么贵,但也够奢侈的啊!</b></h1> <h1><b>爸爸把身家所有的一切交给妈妈打理,妈妈把爸爸和孩子当成她除了工作以外的全部。我们买回去的好一点东西,妈妈高兴之后就会说“给你爸爸吃”,弄得我们要再三的叮嘱,“你们一起吃一起补,你们两人都很重要”。</b></h1> <h1><b>他(她)们有时也会互相调侃,爸爸会嘲笑妈妈四川人把鸡都当人看,什么“鸡公、鸡婆”的,说回妈妈老家江津山里面,和猪同居一室(夸张了点),妈妈听了也是哈哈大笑。爸爸故土难忘总说天下黄河富宁夏,说宁夏怎么怎么好,妈妈就会撇撇嘴,说宁夏路上的土都有几寸厚,尘土飞扬,叫我落户我还不愿意去呢。O(∩_∩)O哈哈~~~</b></h1> <h1>&nbsp;<b>到了晚年,他们更是谁也离不开谁,妈妈屋里屋外地料理家务,爸爸会探头探脑到处找。爸爸每次住院,妈妈总是要亲自陪床,每天就睡在病房的沙发上,这次爸爸病重,生前最后一次住进医院,子女们日夜都在陪,我们心疼妈妈的身体,让她不要每天都盯在病房里,但是她还是每天跟着医院上班的点也到了医院,有时稍晚一点来,爸爸就会问了:“你妈妈呢?”有一天晚上妈妈准备回家了,爸爸躺在病床上说话了:“老赵啊,你今天晚上能不能不走啊?”那种依恋,那种期盼,让我们心里为之一颤,爸爸从来没这样说过话的,让妈妈留下陪一夜吧。这一夜可真不太平,爸爸被病痛折磨睡不着,就找妈妈,“老赵,老赵,”妈妈拐着腿从沙发床上爬起来,到爸爸床边“老高,怎么了,哪里不好?”爸爸说“噢,没什么,你去休息吧。”如此一晚上反复了好几次,大家都没睡着觉。&nbsp;</b></h1> <h1><b>六十年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没有了浪漫,没有了海誓山盟,但是相互深深的依恋,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任是谁都拿不去了的。留给我们的,只有一份别样的感动。</b></h1><h1><b><br></b></h1><h1><b>这份爱,这份情,作为子女的我们已难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还是妈妈去墓前看望爸爸时最爱引用的一句墓志铭最为贴切:因为爱,因为缘,今生今世我们有幸成为一家;难舍爱,难舍缘,相依相守让我们直至永远!<br></b></h1> <h1><b>===============================</b></h1> <h3></h3><h1><b>后记:</b></h1><h1><br></h1><h1><b>如今妈妈也走了,她去天堂与爸爸重逢了。他(她)们俩从此再不分离!他(她)俩一定会重温当年的青春年华,回味生活的甘甜,云游俯瞰此生战斗生活过的地方,和老战友们继续回忆战斗岁月,也一定会慈爱地关注着他她们的子孙后裔。</b></h1><h1><b><br></b><b>亲爱的爸爸妈妈,来生我们还做你们的儿女!</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