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77年10月,我通过参加全县考试被录用为民办教师,后被分配到本公社的南水地学校教书,和我同时分配来的还有我的两位高中同学杨茂全和郭秀连。</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南水地村是我们公社最穷的村子。整个村子坐落在大大小小的火山石上,村民们住的窑洞都是用黑褐色的火山石砌成的。村西盐碱滩,村东石头洼,全村没有一块像样的耕地,在那个靠天吃饭的年代,村民的生活可想而知。全村五六百口人,可见学校生源的数量。但那时的政策是不论村子大小,都必须有一所小学到初中七年一贯制的学校。这也许就是当时村里唯一的亮点。可就因为村子又小又穷,正式老师谁都不想来这里教书,我们三个人来到这里时,学校只有三名年近五十的男老师,还有两名临时代课的在我们到来之前已经被辞退。我们就是受命于这样的艰苦环境中。</p><p class="ql-block"> 1977年10月23号,当我提着行李来到南水地学校报到时,呼啦啦围了一大群学生像看外星人一样看我。后来才知道这个学校几乎没有女老师光顾过。我们三位年轻老师的到来给这所比较沉闷的学校可能带来一些活力。后来校长给我们三位安排的工作任务是:杨茂全代六年级(初一)语文数学兼班主任;我代七年级(初二)语文数学兼班主任;郭秀连代初中两个班的物理化学兼五年级班主任。我们三人就这样无形中结成了南水地学校初中教学的稳固铁三角。</p><p class="ql-block"> 当我走进七年级教室上第一节课时,眼前的景像把我高涨的工作热情消减了一大半。一间不足15平方米的教室17名学生拥坐在两列破烂不堪的桌椅后面;墙上的一块水泥黑板已经劣迹斑斑;教室后面的一个火炉上面歪歪扭扭的烟筒不时冒着青烟,只有学生们期盼的目光让我感到一丝丝安慰。但当我了解到他们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全公社13所学校排名倒数第一时,我当老师的热情降到了冰点。我放下锄头走上讲台,非常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可没想到接了这么个班,再问他们学过的东西一问三不知。我当时真的懵了,我怕教不好这些学生,让我也成为全公社教师中的笑柄。何去何从我真没了主意。后来校长看我顾虑很大,他告诉我说这个班孩子们学习成绩差也不能完全怨学生。就因为正式老师都不想来这里,他们初一的课是雇了几个临时代课的,许多知识老师就没弄明白,学生怎么能学好呢!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出于对学生的同情和怜悯,我才硬着头皮接下了这个班。</p><p class="ql-block"> 后来听我的两个同学说六年级学生的成绩也很差。我们三个人商量,既然咱们接过了这两个初中班,咱们就得想办法带他们走出困境。因为学生们以前学的知识基本没掌握,要想让他们新旧课衔接住,唯一的办法就是补课。白天还要上新课,补课的时间只有晚上。校长看我们工作积极性这么高,不花一分钱去加班加点,他当然高兴。补课“战役”打响后,我们每天晚上从7点--10点给学生补三个小时的课,除了吃饭睡觉,基本上和学生形影不离。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才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很听话也爱学习,从我给他们讲课时我能感觉到,他们总是对我投来敬重和感激的目光。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学期全公社举行的期末考试后,这个班的考试成绩从上学期的倒数第一,一跃成为全公社正数第一。因为学生们给力,我也人生第一次受到了公社教革委的表彰和奖励。</p><p class="ql-block"> 1977年11月,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真是好事接踵而至。我和我的两个同学听到这个消息激动万分。本以为自己能当个民办教师就非常满足了,没想到命运又给了我们更好的选择机会。这一夜,我们三个人坐在炕桌前,喝着白开水,畅谈着理想和未来彻夜未眠。1978年春节过后,我们三人都收到了不同学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到4个月的民办教师生涯即将结束。</p><p class="ql-block"> 至今难以忘怀和学生们分别的时刻。当我推着行李离开南水地学校时,我们班的17名学生,男生眼里浸满了泪水,女生们都在那里失声痛哭。我在前面走,他们默默地跟在我后面,始终不肯停下脚步。一直送到了东水地村边,我劝他们回去,他们还是站在那里不动。我知道他们当时确实不想让我走,可我又不能不走,只能选择多送我一程。后来我看他们难舍难分的样子,就对他们说:“我今天不走了,咱们一块再回学校吧”。他们怕让我为难,才让我先走,他们目送我离去。我推着车子往前走,始终没敢回望他们,因为这时我也泪流满面了。这次一别就是42年,大多数学生我再没有见过面。</p><p class="ql-block"> 2019年8月的一天,我荣幸地接到了南水地学生粱胜国的邀请,他告诉我说他们和六年级的同学已经酝酿多次,准备为我、杨茂全、郭秀连三位老师和当年我们教过的六、七年级的学生举行一次聚会,聚会议程的题目是:《同学母校忆童年 师生故地话情缘》。从聚会议程中了解到,同学们为了这次聚会真是煞费苦心。会务组不仅多次开会讨论议程,对每一个细节都做了周密的安排。为了让师生们共同追忆在南水地学校度过的那段有意义的时光,聚会的主会场就设在南水地学校旧址。虽然学校早已易主,变成了民居,好在那几间教室和宿舍都在。会务组的同学们专程回村与村民协商占用事宜,并帮助人家打扫了庭院,挂上了彩旗横幅,尽量还以学校的本来面貌。不仅如此,他们还自筹资金承包了本次聚会的全部费用,让每一位参加聚会的师生轻装上阵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2019年8月24号,聚会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人们都起了个大早,六点半两辆旅游中巴就从大同出发了。久别重逢的师生们好多都面面相觑不敢相认。一旦认识后多数是惊叹与惊讶。有的同学激动的引吭高歌,歌声伴着笑语</span>一路前行。不知不觉已经来到南水地学校旧址。早在这里等候的同学们点燃了十墩礼花炮,师生们在礼炮的轰鸣声中握手拥抱互致问候。</p> <h3>师生聚</h3><h3>车载轮飞奔向东,</h3><h3>乡音笑语伴歌声。</h3><h3>老村故土依稀貌,</h3><h3>华发师生忆旧情</h3> <h3>同学们真是用心良苦,就是在这个屋子这条炕上,当年我们三个人得到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三个人坐在炕上的小饭桌前,喝着白开水谈论着理想和未来彻夜未眠。今天他们特意在炕上放了个饭桌,摆好了茶水果盘。粱胜国非让我们三人盘腿坐在炕上,再感受一下当年的感觉。这个屋承载了许多我和秀连老师的回忆,这就是当年我们俩的宿舍、办公室兼伙房。每当夜深人静学生们离去后,这里就成了我俩谈天说地的私密场所,她常常是听着我的故事入睡的......。</h3> <h3>曾经的铁三角,而今的老铁们。</h3> <h3>这是我的两个学生粱振全和刘应涛,他们早已提前到达学校等候我们。可当我真正走到他们身边时,琢磨了半大天也没认出我来。当别人告诉他们是我时,他俩激动的说,今天来了就是想见见老师们,没想到站在身边居然没认出来,俩个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特别当刘应涛跟我诉说他考上高中后,因为家里供不起中途辍学时泪流满面。刘应涛当年学习很用功,现在讲话不拿手稿出口成章,可惜生长在那个年代断送了大好前程。</h3> <h3>这就是我们的校舍、教室、黑板,当年我就是在这里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的。</h3> <h3>这是我班的三个男同学,1978年他们考入高中后,因为家庭困难差点辍学。后来在高中老师的劝说和帮助下,才硬着头皮坚持到参加了高考,后来他们都被不同的大中专院校录取。现在亦或专家亦或领导,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精彩人生。</h3> <h3>这是我教过的七年级的学生们。这个班本来有17名学生,后来中途有两名辍学,初中毕业时只剩下15名。当年参加中考时,有12名考住高中。其中多数学生因家庭困难,有的中途辍学,有的干脆就没去上。几个女同学在向我诉说求学经历时泣不成声。</h3> <h3>这是六年级的学生们,虽然我没有教过他们,但他们见了我嘘寒问暖非常热情。</h3> <h3>学生们领着我们沿旧村转了转,虽然尽是断壁残垣,但那也是我们珍藏的记忆。走到这口老井旁,大家都停下了脚步。就是这口老井养育了几代南水地人。现在家家都通了自来水,可这井仍然水源充沛清澈见底。村里的人们时不时地还用古老的辘辘绞上一桶水尝尝它的甘甜。</h3> <p class="ql-block">南水地村的最后一站是村西的老松树下。当我们走近它时,发现它就生长在石头坡上,据说已经有三百多年的树龄了。此树看起来并不高大挺拔,但仍然枝叶繁茂。松树喜湿惧热,它却经年累月冬迎寒风、夏顶酷暑,在这里顽强地生存了这么多年,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现在旧村几乎没人居住了,唯有这棵老松树不离不弃地耸立在这里,守望着满目疮痍的村子。</p> <p class="ql-block">中午聚餐的地方在云州区康店的农家乐酒店,十点半,师生们收拾东西乘车直奔酒店。</p> <h3>按照聚会议程,师生们在酒店要举行多个仪式。三位老师和学生代表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共同追忆四十多年前那些难忘的记忆。师生们的发言博得了大家一次次掌声,许多人为此流下了激动的泪水。</h3> <h3>听着师生们激情洋溢的发言,当听到师生们分别时难舍难分的场景以及学生们艰难的求学经历时,台下的师生表情凝重,许多人眼里噙满了泪花。</h3> <h3>学生们向三位老师献上鲜花、送上礼物🎁。聚会的议程进入了高潮。</h3> <h3>师生们在一条写满祝词的横幅上签名留念!</h3> <h3>聚餐开始,师生们推杯换盏互致祝福。把浓浓的情融化在酒杯中一饮而尽!</h3> <h3>聚会的这一天,南水地学校旧址张灯结彩礼炮喧天。师生们抢着合影留念,生怕错过每一个瞬间。有的手舞足蹈像个快乐的孩子,有的捧着献给老师们的鲜花,想体会一下被人尊重的感觉。人群里不时地传出:“今天比过年都高兴!”</h3> <h3>聚会伴着夕阳缓缓落下帷幕。师生们带着不舍慢慢离去。聚会的美好时光已经远去,但那一张张笑脸依然亲切,那一声声呼唤仍在眼前。我在南水地学校只当了不到四个月的民办教师,但那是用我短暂的经历换取了一生的回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