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由于NBA进入了长草期,所以对于我这个资深篮球迷来说日子过得百无聊赖。等来了男篮世界杯之后,看了中国队三场小组赛,那种感觉,一言难尽。
直到中国队以一胜两负小组赛出线无缘十六强之后,所有的情绪到这里算是得到了一个井喷。不夸张的来说,好歹作为一个看了十年以上篮球的老球迷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了。美职篮的规则,即使和世界男篮的规则不大相同,但也并非差异很大。
排位赛胜韩国,可以说是稍稍缓解了中国队的燃眉之急,然而,所出现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在我看来,并不是所谓的进入十六强或者怎么样,才能表示中国男篮取得了成功,达到了预期效果。一个国家体育的强大与否,并不仅仅是看场上的十几个运动员的表现,最关键的,是看一代人。
08年奥运会是我印象最深的时刻,彼时的中国男篮,内线王治郅+姚明+易建联,老中青三代组合,外线有朱芳雨,王仕鹏,陈江华,孙悦等外线随时可以开火。那时候,中国男篮可以和欧洲某些国家打的有来有往,比如德国,不包括西班牙,更不包括美国。至于亚洲国家,什么伊朗也好,韩国也罢,全都是手下败将,不足言勇。
时过境迁,姚明成了姚主席,王治郅退役,王仕鹏成了解说,朱芳雨陈江华孙悦等早已解甲归田。上一届世锦赛的刹羽而归已经多多少少说明了一些问题,易建联的独木难支顿时凸显了出来。
这次世界杯,李楠指导的用人多多少少有些欠考虑,三大中锋+五个后卫的奇阵,却只有翟小川一个正儿八经的前锋。打波兰常规时间硬生生把到手的比赛放了鸽子,加时赛上体力问题暴露无遗,最终小输三分。小组赛最后一场对阵委内瑞拉,则更是暴露心态上的准备不足,相对于不断穿插跑位争抢篮板的对手,中国男篮的被动,反应慢,被对方两米出头的小个子多抢了二十多个前场篮板。
带后卫带投手打小阵容能理解,但是问题是,除了郭艾伦能够稍微有些自主得分能力外,剩下的人发挥时好时坏,尤其是抢篮板的时候,后卫个子矮,抢不过对面,占据不了有利位置;中锋脚步慢,尤其打到最后,体力跟不上。所以就只能眼睁睁看着篮板跑到别人怀里。与其说委内瑞拉精力充沛能跑能跳,不如说中国队从心理上各方面还没有准备成熟。
对阵韩国是排位赛的第一场,胜了韩国队,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小组赛没能出线的压力。但是,后面并不是一片坦途,必须打到小组赛第一,才能进入奥运会大名单,所以,干就完了。
相对于谜一样的五后卫阵容,和时灵时不灵的周琦大魔王,我个人感觉,还是应该侧重于易建联和郭艾伦这对二人组,既然后卫三分投不开,那就坚持多人轮换保持体力。</h3><h3>不由想到了NBA的凯尔特人和马刺,他们并不是进攻火力最猛的,但是他们的阵容,总是能够在做好防守的同时,用防守带动进攻。
所以,不要好高骛远,不要一味的追求三分,追求速度。在没有能力打速度的时候,把腰弯下来,把步子慢下来,从最基础的卡位挡拆掩护等做起,从快速触球出手做起,从轮转换位做起,从传切配合做起,从罚球罚球罚球做起,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只有把这些最基础的事情做好,那么才有可能把胜利更多的握在手中。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何时才能把人口优势变为身体素质优势,何时才能让篮球,足球登堂入室?
男篮的问题,总结起来一句话: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 技术不过关,心理素质差,这两点做不好,换谁来当教练都没用,哪怕把美国的老K或者波波维奇换来也不行。
从最基础的做起吧,不要站在自己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了,想想自己为什么在NBA只能看饮水机。说的就是那个人,波兰男篮运动员,周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