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韶华》

童子童谣

<h3>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有关征文铺天盖地,也就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其中读高中的时候创办校刊《韶华》就是值得回忆的一件。</h3><h3><br></h3><h3>我们是1989年秋天进入桐梓二中读高中的​。1990年的春天,我们创办了校园文学刊物《韶华》。校长娄义钊和当时桐梓著名的作家庞本驹,还有我们的语文老师舒正昌担任了顾问。</h3><h3><br></h3><h3>辜昊成担任主编。江漪和我是副主编。</h3><h3><br></h3><h3>第1期的编委有:令狐世举、陈敏、闵昌河、赵曦、令狐昌林、刘颖、梁飞、杨道军、陈明健、黄洪刚。</h3> <h3>当时还把报纸送到桐梓县城的各间中学。</h3><h3>我还把每一期报纸寄到我老家的风水中学去给邓宗汉老师,他张贴在学校读报栏里边给风水中学的同学们阅读。</h3> <h3>创刊的第一期,还专门在上边写了一些编前话,比如《谈办报》。其实什么都不懂,大概也就是乱谈,幸好现在翻出来,什么也看不清楚了。当年青涩,至今仍然青涩。</h3> <h3>辜昊成的古体诗已经非常有底蕴,比如说他的《黄河沟四首》,在当时就很有轰动效应。那年暑假他在阅读《红楼梦》。你看,诗歌里面是不是有《红楼梦》的影子?这就叫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影响。</h3> <h3>他这个人看起来很深沉老道,但是你看他的《春韵五首》,对大自然是多么的含情脉脉。流到纸上都是爱,浸入文中全是情。</h3> <h3>再看这几篇,《谈“说到做到”》和《把胆子壮起来》,就已经崭露了领导的风度和魄力。那个《生日漫语》和《母亲》的手稿,字字刚劲有力。值得收藏。</h3> <h3>这是令狐世举设计的封面,这是第一期。后来所有的报纸插图都是他来完成。他考上了贵州大学中文系,现在是省城的处级干部了。</h3> <h3>这个对《钱》有深刻认识的同学。他叫曹天俊,高中毕业去参军,后来做到团级干部退休,40多岁就已经享受到了“不劳而获”的生活。在同学当中他不算最有钱的人,但是他是活得最自由自在的人之一。</h3> 这个叫“楚寒”的人,其实就是江漪。嫁到了深圳,两个儿子都很牛。有一次陪她散步聊天才知道,原来她一直爱好学习,而且还有很多不错的学习方法。只是没有深谈。<h3><br></h3> <h3>金玛丽、熊珍琴,她们高中毕业后自己做生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h3> <h3>每一期报纸都要认真修改校对,很下功夫的。这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基本上的人都保持到了现在。这是青少年时期养成的好习惯。</h3> <h3>现在返回去看我当时的东西,就是喜欢发牢骚。记得当时同学兰宣靖把报纸拿回家去,他大哥看了过后,就跟他说:“这个人将来在生活中要吃亏的。”兰宣靖跟我讲这个话的时候,我根本就没有当回事,我觉得写点东西会吃什么东西亏了?谁知道,高中毕业后招聘到乡政府工作,就因为一篇文章而惹了祸,给了我深刻的教训。当然,祸福相依,也因为那次教训,让我深刻反思和学习了人生中许多另一面的东西,让我后来在从事辅警工作中变得审时度势,辩证思维,也就规避了许多风险。</h3> <h3>何汉宇同学,当时就和吴剑波、吴剑涛他们去县里面参加灯谜培训。何汉宇的灯谜作品就入编了县里面的刊物。现在在省城里面工作。</h3> <h3>当时办报纸主要是蜡笔刻钢板然后油印。我和至今还保存着一块刻蜡纸的钢板。</h3><h3>办得最好的一期是《元旦诗笺》,第一次采用了打字印刷。现在回头看看这些诗歌,有好多都不知道写了些什么。直到现在,有人对诗歌的定位仍然是“写了自己都不懂的就叫诗”。我对诗歌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懂,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定位的?</h3><h3><br></h3><h3>好几个同学只看到诗歌,但是作者对不上号了。比如王同杰、乔歆等。</h3> <h3>兰华同学当时就是成绩非常好的那一种,看他写的《面对现实 不能盲目》,好像是在提醒某些同学。</h3><h3>记得我们的报纸办了几期过后,娄校长就专门讲过一次,重要的是考上大学,文学倒是其次。现在想来,生存才是第一位的,那个时候忙碌地去办报纸,是不是把自己害了?</h3> <h3>林玲的散文写得很清纯。如果她继续坚持的话,那种婉约派的风格还是很打动人的。</h3> <h3>这个令狐静好像不是我们班的同学。当时《韶华》是作为全校的文学刊物,高中初中的同学都有大量的投稿。有很多到现在都对不上号。只记得潘建,现在在《贵州政协报》当记者,我们还有联系。</h3> <h3>赵曦是当时办报非常积极的成员之一。现在是在银行系统上班,年纪轻轻就当了行长了。</h3> <h3>写《歌声》的令狐昌林在省城媒体工作,如今弄得风生水起,也算在少年梦想当中继续努力着的。</h3> <h3>这个写《牛》的作者潘建,现在是《贵州政协报》的记者,很不错。</h3> <h3>成绍雄现在在做什么就不知道了。</h3> <h3>你看金玛丽,《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俨然像一个老师的口气啊。</h3> <h3>这篇寓意虽然用了笔名,分析应该是赵曦的作品。</h3> <h3>小小说《路灯下》,你觉得写得如何?作者令狐林中莺,对不上号啦。</h3> <h3>这是当时去采访娄义钊校长后写的一篇通讯报道,你看标题噢,那简直是天下第一啊,牛逼。《桃李瑞气盈宵汉》。从小就会吹牛皮,可见一斑,呵呵呵……</h3><h3>还好,是和辜昊成、令狐世举、闵昌河一起去采写的。</h3> <h3>编委会人员也是在不断变化着的,每一期都会有一些小小的变化。</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我翻了我手中保存的报纸,有好几个同学的文章没有找到,比如邱志容、阮太红、李智明、黄洪刚、吴永其、梁飞等同学的作品就没有找到,如果哪个同学手中有他们的文章的话,拍几张照片给我,我补充在里面,谢谢。</font></h3> <h3>这个作者“平凡”是谁?现在还平凡吗?</h3> <h3>这个叫“李好”的人,他其实就是我。喜欢抒小情小调,文字清浅,淡然,有点无欲的样子。他的好同学曾经批评他“不讲政治,不懂政治,不玩政治”。其实他是最讲政治的。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也是最大的政治。</h3> <h3>辜昊成的确《智高一筹》,从小就有大气象。他能够侦破那么多大案要案,为那么人伸张正义,用自己的能力服务人民,打击犯罪。这是在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这样的人生很有趣。</h3> <h3>这个叫“竹馨”的人,也 想不起是谁了。</h3> <h3>这个时候的编辑部已经达到22人。</h3><h3>有几个毕业过后就没有见过面。其中有两个同学已经永远离开了我们,怀念。其中那个被除掉的名字是什么情况?想不起来了。</h3><h3>可见就是在单纯的青春少年,也会有一些小小的摩擦和矛盾,特别是那些打过一架或者是骂过一架的,现在印象反而深刻得多。生活总是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怀念和惊喜。</h3> <h3>这个写《校园》的金玛丽,自己做生意,日子过得逍遥快乐。她还几次说过想来跟我学习摄影,可是到现在都还没有来,这个“徒弟”真懒。😃😃😃</h3> <h3>写《故乡情》的杨道军,是水利部门的干部。我第一次坐火车就是跟他一起到他们新站。逃票。</h3> <h3>写《人在旅途》的兰华,成了每次同学聚会都会提起的一个伤感话题。</h3> <h3>这个叫“张亚楼”的人其实就是张体文,现在从事法律工作,经常骑一个破摩托在县城风风火火地窜来窜去,就连交警都认识他,看了他也就挥挥手,从来不查他的摩托车。</h3> <h3>作者“赡宇”是谁?</h3><h3><br></h3><h3>吴启和是当时二中的老师,现在在司法局工作。就是凯里口音的那个帅哥老师。</h3> <h3>周玉林,大家有印象吗?他是同学张三的老婆,在做习酒代理。</h3> <h3>陈明健同学高中毕业后就回老家九坝了,现在已经当爷爷了,在家带孙子。</h3> <h3>舒正昌老师现在80多岁高龄,身体还很硬朗。只要有空的时候,我就去他家里面坐一下,他现在主要是研究中医这一块,如果有需要 在中医方面向他请教的,可以和我联系。我负责给大家转告。</h3> <h3>王小亚同学在做生意,开餐馆等等。</h3> <h3>这个赵素容,不知道是谁。</h3> <h3>《秋》,写得灵动秀气,抒情散文。如果现在有作品,请发一点过来,我们再交流交流也好。</h3> <h3>“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对老牛的情感,一直是尊重的。</h3> <h3>李毅现在是新站中学的语文教研组组长了。</h3> <h3>刘颍,现在是桐梓五中的老师。我的女儿读初中的时候就是她当的班主任,给了我女儿很多照顾,我很感激她。</h3> <h3>闵昌河现在是桐梓四中的物理老师。号称物理名师。👍如果孩子读初中需要补课,找他。</h3> <h3>没曾想到,当年令狐世举写过《“天麻”简介》,现在有企业老板到他们所在的乡镇去种天麻。今年和大河的老板刘丹一起联合开展了一次“吃西瓜 写童谣”活动,令狐世举写的《大河种西瓜》,是不是冥冥中有什么注定呢?</h3> <h3>写《生活需要幽默》的作者吴剑波,现在是信用社主任。我记得他文章中有一个比喻句,“生活有了幽默,就像白菜汤丢了几颗味精一样。”生活中有幽默的人,他就是当领导也不会太累。</h3> <h3>风风火火的《韶华》办报活动,办到第7期,因为学习压力增大就停止了。</h3><h3>一篇《归结辞》,是带着饱满的泪水撰写的,也是带着激情和希望来总结的。《韶华》停刊了,然而追求文学的梦想并没有停止。有的同学还一直坚持到了现在。尽管生活给了他们许多磋磨和考验,尽管多数都是“知天命”之年的人,但是,当初的梦想和现在的追求,仍然是那么激昂向上。</h3><h3>《韶华》不老,青春依然。文学长青,梦想可爱。不忘初心,继续前行。</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我记得《韶华》编辑部的同学最后有一张合影,谁手中有,发给我一下。</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