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曾婕</h3> <h3> 公子者,大外孙小米是也。小米今年十岁,有一弟乳名为禾。小米曾质疑妈妈智商:禾乃米之祖,何以为弟名?现如今又对雷军的小米产生版权疑问:是先有我这个“小米”,还是先有雷军的“小米”?</h3> <h3> 小米天资聪慧,三岁上下便识的千余字,四岁基本可以自己阅读。小米识字并非我等长辈好为人师揠苗助长主动教之,而是在大人念故事书时、出门散步看标语招牌时询问后记住的,当然彼时只会认字而不会写字。某年坐火车回北京,座位上不知谁遗忘一广告纸,小米捡起来奶声奶气念到:专治妇女月经不调(diao),惹得四座哄然大笑。小米因出生在金秋十月,按规制必须满7周岁才能上学,故而比同年9月1日以前出生的孩子要晚一年入学,今年秋季读四年级。</h3> <h3> 小米学前多在武汉生活,因此上学后的每年寒暑假也自然而然地在武汉度过,我这个外祖母责无旁贷乐此不疲地成为大公子的假期伴读,准确地说是陪做假期作业。</h3><h3> </h3><h3> 陪公子读书是个技术活。所谓技术不是指小学语文数学有多大难度,课堂所学小米皆能熟练掌握、假期“学而思”网络数学课也自觉认真,这些都无需老身费心。这里的“技术”首先是指在做学校布置的作文之类作业时,既要符合老师要求,引导也要与小米认知一致,还不能越俎代庖;其次是指在做他不喜欢做的作业比如写日记、写生字时,需要循循善诱晓之以理、抚今追昔动之以情、表扬批评威逼利诱,总之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任务、女儿女婿交给的教育任务,老身是兢兢业业,劳心劳力,不达目的誓不罢休。</h3> <h3> 今年暑假,老师布置作文两篇,其一为看一部法治电影片,写一篇观后感;其二为写一篇征文,题目是《祖国,我为你骄傲》,体裁不限。尽管小米从一年级到目前,语数外的考试成绩基本都是满分,但相比之下,他不喜欢做语文作业,主要原因是不喜欢写字。所以,为写这两篇作文,祖孙俩既有目标一致、有商有量的时候,也有争吵辩论、斗智斗勇的状况,当然结果均为握手言和、皆大欢喜。</h3><h3> 写观后感较为顺利,因为看片子小米从不排斥,何况所选电视节目对他也具有较强吸引力。小米边看节目边记录重要内容,动笔时他以叙述节目内容为主,感想部分稍加引导讨论他也迅速领悟认识到位,这篇作文很快完工。因为影院没有法治电影,为了弥补不足,带小米去看了暑期上映的《哪吒》。因为喜欢,当晚,小米自觉自愿写了一篇很棒的日记。</h3> <h3> 而写庆祝建国70年征文,却颇费周折。几经督促,此事才提上议事日程。我们先就体裁进行商量,我意写散文,想来对小米较为容易,小米却不同意要写诗歌。我问,为何?他不语。我说,是不是字数少的缘故?他大笑。接着商量内容,小米挠头:那么多值得骄傲的,写什么?我答,写你最熟悉的。小米比较喜欢阅读,书店有一套丛书叫“寻宝记”,以省为单位单独成册,也有国外的。几年前就开始给他买,现在国内的基本凑齐,每年假期他都看一遍,对各省名胜大致了解。小米还喜欢生物、探险类的知识,什么侏罗纪、白垩纪讲得头头是道。去岁暑假到恩施旅游,参观一海洋公园,其中陈列有恐龙模型。小米曾当场指出讲解员讲解不准确,说错一个恐龙名字。故此,对选择题材小米有点纠结:我熟悉的很多呀,比如悠久的历史呀,比如乒乓球呀,比如名人呀,到底写什么呢?经过几轮商量,确定将名山大川,江河湖海、著名建筑纳入“骄傲”之中。小米遂搬来地球仪,从外到内选择写作对象。动笔之时,小米又感到诗歌的难度,毕竟年龄尚小,词汇量有限,想象力也不够丰富。所以,作诗过程中,一会要姥姥我帮他想一个词还要获得他的认可,一会又嫌姥姥说话打断了他的思绪。经过一个下午的苦战,终于完成了他自己很满意的一个作品。</h3> <h3> 去年暑假,因期末考试语数外全是满分,老师奖励没有暑假作业,小米甚是欢喜。今年换了语文老师,布置了提前写新学期生字生词的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拼音一行字。7月上旬拿到作业,小米第一件事就是计算一共要写多少字,得知单生字就是3000个时,顿时崩溃。平静下来之后,小米开始对老师要求提前写生字的动机产生疑问:这些生字对我而言都是熟字,为什么要写?开学后有一个学期的时间学习这些生字,为何要提前写?即使要预习,一个字写三五遍就记住了,为何要写12遍?国家让我们放暑假,老师和家长为什么不让我们休息?越想越觉得委屈,越想抗拒心越强,因此也就越拖延;也因为此姥姥我的工作就越难做。每天晚上,我强行让他写4页共432个生字432个拼音,从生字本摊到书桌上开始,小米就消极怠工。有时我无可奈何、无计可施,就与他商量:要不我们不做,老师检查作业时你就理直气壮告诉她,我就是不想写!十岁孩童,在家里可以态度强硬、振振有词、舌战家长,但一提及老师立马老老实实、偃旗息鼓、乖乖就范:姥姥,小的不敢!小米有个优点,对自己写字质量要求十分苛刻。尽管不喜欢写字,但每一个字都力求横平竖直,结构规范,稍不如意,擦掉重写。我有时心疼小米,告诉他这不是书法作品,不必那么严格,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就这样,他磨磨蹭蹭,我软硬兼施,每晚完成任务时都临近22点。当8月22日提前完成写生字的作业时,小米几乎是“长叹息以掩涕兮”,在日记中感叹:“经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姥姥的天天督促,我的努力,终于写完了3000个生字加拼音。太棒了!!!耶!”</h3> <h3> 陪公子读书,尽管劳心费力,但也乐在其中。特别是小米即将结束假期准备回京之时,对姥姥显示出浓浓的依恋。小米身长已达1.5米,还不时跟我商量:姥姥,今晚我跟你睡吧!连续两天的日记都让姥姥感动。一篇总结他的暑假生活,一篇表达对姥姥的深情。</h3> <h3> 暑假俩月,小米旅游半个月,上学而思网络课10天,每周有四个半天上乒乓球课,再加上学校布置的语数外作业,体育锻炼诸如游泳、仰卧起坐、户外活动,乒乓球教练布置的挥铁拍训练等等,自己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其实没有多少。据我所知,小米假期算是宽松的。有一次在快餐店,碰到一位奶奶带孙女吃饭,闲聊中得知,除暑假作业外,那个小女孩每周有7节培优课程。陪小米一个假期,吾常思忖,孩子的假期到底如何度过才算科学有益?回想我等儿时,假期并无家庭作业,“培优”更不知为何物。男孩女孩上树捉鸟、下河摸鱼、山里采野果、黑夜捉迷藏是常有的事。许多孩子正是在三五成群的玩耍中学会了游泳、打球、拉琴、唱歌、跳舞、演戏等诸多技能。当然,半个世纪前的中国社会与当今没有可比性,如今的孩子与祖辈小的时候也不知要聪慧多少,知识面不知要宽广多少,我们必须承认社会进步,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我只是觉得,现在的教育方式是不是也有值得总结和反思的?教育不止是有形的,更多的教育存在于无形之中。老师家长的安排决定、指示要求、表扬批评、行为举止都能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细想一下,老师的竞争、家长的攀比往往无意间让孩子成为了载体。我们是不是该尊重一下孩子,把假期还给他们,或者让他们自己选择如何度过?在尊重老师的前提下,培养培养孩子的自主和决断意识,这或许也能产生暑假作业和培优课程达不到的教育效果?</h3> <h3> 话虽如此,但下一个假期,我这个姥姥依然会陪公子读书,一定的。</h3><h3> </h3><h3> </h3><h3> 2019年9月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