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 , 遇见喀纳斯

海灵

<h1>  2019年9月1日,我们筹谋已久的新疆之行启程了。同行六人:徐大哥、望哥、妹夫、恒儿、妹妹和我👣</h1><h1> 9月2号,我们前往克拉玛依。沿途看到油田里那些工作了五十年却依然没有停歇下来的磕头钻,抬头、低头;抬头、低头...然而,地球人都知道:油田早就技术更新,那些高高大大钻井架以及年年攀升的石油产量就是明证。2008年,克拉玛依油田计划生产油气当量1511万吨,其中原油1232万吨,天然气35亿立方米。2009年再上新台阶...一年又一年。克拉玛依油田已经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目前完全可以称道他:中国西部重要的石化基地。</h1><h1> 克拉玛依,你是中国人的骄傲!</h1><h3></h3> <h1>  旅行社何师傅车轮飞转。脚一落地,导游韩小红就带着我们进入一片盐碱地。地面上十分稀疏地长着一蓬一蓬芨芨草和骆驼草。再往里走,有些树干弯曲、树冠造型各异且有的树冠上竟然能看到三种形状不同树叶的树木;还有的已经匍匐在地且半边身子焦黑,却在自己另一侧生发出茂密的枝叶昂扬向上…林林总总,韩导说:这就是胡杨。入疆前,我翻阅过资料。乌尔禾这里的原始胡杨林有不少老去和枯死的胡杨,树干苍凉遒劲,姿态千奇百怪。现场实拍图如下:</h1> <h1>   看到它们粗壮的树干、开裂的树皮、奇异的形状和它在烈日炙烤下:生而不死、死而不倒、倒而不朽的状态,内心还是诧异和震撼!</h1><h1> 大家脚步未停,随着韩导的指指点点,远处的胡杨林却又令人耳目一新。👏👏👏</h1> <h1>   徜徉很久,各取所好的人们纷纷拍照留念。</h1><h3></h3><h1> 转身离开之际面对着那些倒伏在地的胡杨,我在心中怯怯地问了一声:您们,等了我三千年么?三千年… 👀 </h1> <h1>  9月3日,我们登上鸣沙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突破胆怯骑上了高大的骆驼,它竟然那么温柔顺意。行进途中,我的骆驼走在最后。这让我得以只手扶驼,只手握机为家人们留下了一张张沙山峰脊上的背影图。仔细聆听,耳边似有驼铃声声...</h1><h3></h3><h1></h1> <h1>  上面“鸣沙山一图”是我发小恒儿所摄,朋友解释那些光影折射出来的效果是因为太阳光中的紫外线特别强烈,它在摄影者按下快门的一瞬间突破云层直射下来时被抓拍入镜… 自然界五彩斑斓,闪现于此!</h1> <h1>  仁者看山,智者爱水 —— 我们呢?</h1><h1> 白沙湖水,清纯、宁静。它荡涤人的灵魂,让人有失重的感觉—— 仙仙滴!那一刻,时间停滞了它如梭的脚步。</h1> <h1>  9月4日,一早我们就登门拜访蒙古族的图瓦人。喝奶茶、看舞蹈、欣赏古老的苏尔器乐演奏、倾听他们讲述自己民族古往今来。蒙族图瓦人的这一支所剩人口仅有2800余人,但是人们精神风貌十分蓬勃。了解他们仍然游牧却居有定所的生活细节后,我的内心深处不禁为当地政府民族怀柔政策感动…</h1><h1><br></h1> <h1>  当天下午,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喀纳斯河逆流而上,终于遇见了喀纳斯湖。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可它却挡不住天人合一的快乐,挡不住!哈哈哈哈…</h1> <h1>  喀纳斯湖,让我们心生感慨 —— 大美,新疆!</h1><h1> 回程途中我们还看到了火烧云。是的,那染红天际的火烧云🔥</h1> <h1>  因为所处经纬度不同,新疆夏季天黑很晚。此图是我胞妹返回乌鲁木齐途中抓拍,时间:2019年9月4日20:50,听说:有些新疆人为此苦恼——🕘还不敢睡觉,不然可能遭到责骂。🌞还没休息,你就要去睡觉了💤?!</h1> <h1>  9月5日,布尔津—乌鲁木齐(单程600公里,行车约7小时)早餐后乘车沿217国道远眺乌尔禾魔鬼城,魔鬼城一带经过千百万年的流水侵蚀和风沙冲击,像是一座座古代的城垣、堡垒和宫殿,还有许多生动逼真的动植物造型景观。夏秋季节这里常常会刮起七八级大风,风沿着谷地吹过,发出凄厉的声响,有如鬼哭狼嚎——“魔鬼城”的名字就是这样得来的;由于这里景致独特,许多电影都把魔鬼城当作了外景地,比如奥斯卡大奖影片《卧虎藏龙》等,并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三大雅丹”。之后我们乘车返回乌鲁木齐入住。</h1> <h1>   9月6日,我们见识了天山天池。</h1><h1> 知道么?西王母和周穆王曾在这瑶池把酒言欢、互诉衷肠呢!</h1> <h1>  9月7日,在葡萄沟维吾尔族果农请我们直接到家里品尝了他自产的葡萄和瓜果。主人请团队里所有“巴依老爷们”先行一步,之后女生们才能入座。哼哼,男尊女卑依然作祟!</h1><h1><br></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h1>  走出青枝绿叶的葡萄沟,韩导把我们带进赤地千里的火焰山。那灼热,🔥🔥🔥😓😓😓叫人纳闷:这里为啥这么高温🤔<br></h1><h1> 翻过资料,原来如此:<br></h1><h1>1.火焰山地处吐鲁番盆地。又因气候极度干旱,流水搬运物质能力很弱,盆地中水力堆积作用甚微,火焰山的阻拦效应使天山流水的风化物质难已进入盆地中心,其盆地陷落后得不到物源补充,地势越发低洼;</h1><h1>2.火焰山远离海洋,湿润气团无力进入,大西洋水汽又被天山阻隔。其地势过低,山地与盆地在短距离内高差超过5600米,气流下沉增温产生焚风效应使地面更加干燥炎热;</h1><h1>3.火焰山属典型的大陆性荒漠干燥气候。多年测得的最高气温为49.6度(1975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竟能达到83.3度,是名符其实的“中国极热”</h1><h1><br></h1> <h1>当地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他们繁衍生息早就具备了别人所不能及的生存能力。叹为观止的同时由此及彼,我一再告诫自己:生活在四季分明鸟语花香又地肥水美的鱼米之乡,感恩知足更要惜福啊!</h1> <h1>然后下到坎儿井。今天我才知道: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曾达11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其工作原理可见图示:</h1> <h1>坎儿井的水在暗渠不易被蒸发,不易被污染。经过千层沙石过滤,它最终具备了天然矿泉水的品质,富含众多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当地居民数百年来一直饮用至今,不少人活到百岁以上。因此,吐鲁番素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名。</h1><h1>可,韩导说:建成一口坎儿井,需得一家三代人耗时六十年方能完成其全部工程总量。看到那些井下弓腰哈背挖掘不止人的背影(泥塑人),我的眼里润润的...</h1> <h1>明天就要走了,大家一致响应望哥提议:当天晚上抓紧时间,去一次大巴扎!</h1><h1>资料显示:今年3月,新疆国际大巴扎靓化工程全面展开。该工程以民族特色风情为主题,南至外环路、东至金银路、北至龙泉街,还新增了这条长约800米的步行街。步行街以新疆国际大巴扎为中心,从乌鲁木齐市外环路开始至和平南路一巷,与老步行街(天池路)相连,呈T字形,根据定位、业态的不同,分为ABC三个区,分别是文创文旅和“非遗”项目街区、国际时尚街区以及大巴扎美食街区。</h1><h3></h3> <h1>在美食街摩肩擦踵的大排档,我们豪饮俄罗斯饮料格瓦斯和国产大杯扎啤🍺,品尝了新疆美味油焖羊蹄、椒盐鸡和那烤得焦黄喷香的大馅羊肉包子…哈哈,好像找到了大快朵颐的赶脚!</h1><h1><br></h1><h1>餐后,我们踮起脚尖观看了街头舞蹈。舞者💃,无论男女老少抑或汉、回、维、蒙…自由上场。随着音乐的节奏他们抬脚摆肩,人人脸上怡然自得。一侧脸,我在这里也看见那高高耸起的标志性建筑,它即是便民服务站又是公安部门直属机构“110”。边疆人民安居乐业,它可是定海神针呢!!!</h1> <h1>呼唤滴滴之前,我们购买了一些不同口味的馕。</h1> <h1>一路上,旅行社安排甚好。大巴司机何师傅和导游韩小红都是兵团后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说到三五九旅以及三代后人屯垦戍边战胜种种困难负重前行的辉煌业绩,小红数次眼红喉哽。每每看到或听到新疆大片土地因气候干旱而寸草不生、大风或寒流袭来时飞沙走石不能出门…我都心生惶恐。可他们出于对新疆的感情和工作责任心,很努力地工作并生活着。对他们除了敬佩,还是敬佩!</h1> <h1>八天的新疆之行结束了,我们在这里 —— 遇见了喀纳斯;遇见是美丽的!</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