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接上页 )</h3><h3><br></h3><h3><br></h3><h3> 2013年,针对谊连市场南侧大面积场地荒废闲置,未能有效开发利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为了优化谊连市场资源利用,充分盘活土地资产,提升土地使用价值,发挥市场土地面积、空间大的优势,推动经营设施建设发展,对市场南侧空地组织实施了营业房开发建设,建成了面积5000平方米商业网点,对外经营招租,用于开办大型零售商场的场所。并于建成当年,与八方电器建立了经营合作关系,双方签订了为期10年的租用协议。多年来,公司与八方电器关系密切,互利合作,共赢发展,加强双方高层人员沟通往来,增进双方高层人员亲密关系,及时协调解决合作中出现的问题,有力稳固了双方租赁合作的伙伴关系,促进了双方合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不仅推动了公司网点建设的发展,培育了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展了公司资产经营能力和规模,而且有效扩大了公司经济效益的来源渠道,提高了公司资产经营的活力与后劲,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投资回报。目前,八方电器为公司创造的经济效益,在公司整个资产经营中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h3><h3> 2005年,随着零售市场的发展,各种形式的商业业态不断涌现,商场鳞次栉比。以双汇、思达、好又多,苏果等为代表的连锁超市在市场迅速扩张,严重冲击着来得利商场的生存空间,导致商场商品萧条,盈利水平下降。公司审时度势,及时做出来得利经营方式调整,利用思达连锁扩张的时机,果断与思达商业连锁公司开展经营重组,由思达公司全面接管来得利的员工和经营设施,以商场整体租赁的方式全权经营管理,实现了来得利由商品自营转身资产经营的跨越,及时防范了来得利进一步经营亏损的风险,多年来,通过与思达的租赁经营,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稳定的经济效益。</h3><h3> 多年来,公司还坚持发展经营与安全生产并重的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强化网点安全工作,确保公司安全经营生产。先后投入巨额资金对全聚苑、新市场房屋设施进行了拆除重建;对小北街浴池、公司机关院内危房进行了屋顶修建和拆除重建;对闲置多年的太阳岛浴池进行了内部设施设备拆除清运,对机关房屋及院落进行了粉刷粉饰,不仅有效提升了经营设施的安全条件,消除了安全隐患,而且,改善了资产设施的面貌与环境,提升了房屋资产的经济价值,促进了房屋资产经济效益的发挥和提高。</h3><h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多年来,公司不断在商海沉浮中发展创新,不断实现经营方式转型发展,坚持以资产开发利用和网点发展建设为抓手,不断写好资产经营“这篇文章”,有力支撑起了公司经营与经济的“半壁江山”,成为公司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压舱石”。</h3><h3><br></h3><h3> 六、大力推行管理机制和企业产权制度改革</h3><h3> </h3><h3> 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动力,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管理机制的改革。</h3><h3> 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不论经营好坏,盈利亏损,干多干少,干好干怀,都不会影响工资分配与发放。这种制度严重压抑着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企业本应有的经济生机失去了活力。</h3><h3> 随着经济的改革与市场放开,企业从国家的“宠儿”,变成了“自主发展、自我生存、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不能再躺在国家的怀抱里安逸生活,而被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海,生存与否,一切靠自己。</h3><h3> 长期国企管理体制的习惯思维,职工思想上养成的工作惰性,对企业生存危机的漠然置之,“大锅饭”、“铁饭碗”的管理机制,直接制约着公司生产力的解放和人们积极性的释放。影响着公司走向市场的进程。</h3><h3> 为了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营造一个有利于企业走向市场的内在机制。在最初的几年里,公司不断加大管理机制改革力度,大胆改革内部旧的管理体制,推进了一系列的管理方式与制度创新的举措。</h3><h3> 针对公司机关科室林立、冗员赋闲的状况,按照“精干、高效、一科多职、一人多能”的原则,“拆庙”减员,先后几次对机关科室和人员进行了精减裁员,使科室由最初的13个减少到5个,人员由原来的34人减少到16人。精减下来的人员充实到业务科兴办经济实体,创办了味精经销处,推向市场,独立核算。大大减少了机关冗员,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h3><h3> 针对公司内部“大锅饭”、平均主义分配,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弊端,大力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和干部管理机制。在工资改革上,打破过去“论资排辈”,“人人有份”和“能升不能降”的工资制度,实行了岗位工资等新的工资机制,定岗定薪、岗变薪变,拉开工资档次,发挥工资杠杆的激历作用。</h3><h3> 废除干部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建立起了"能者上,庸者下,凭政绩用干部”的管理机制。推行了基层经理、书记一肩挑,实行“一长负责制”,既方便了“责、权、利”的考核,提高了办事和决策效率,又避免了相互扯皮,推诿和内耗现象。</h3><h3> 96年,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对公司下属分公司、商场全面推行了“上交利润”经营承包责任制经营方式,采取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扩大经营单位自主经营权和分配权,充分调动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增强了各经营单位经营活力,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h3><h3> 97年,针对企业严峻困难、公司生存濒临停业倒闭的厄运,为了求得企业生存、摆脱冗员过多、资金链断裂造成的经济困境,借鉴个体经营机制,在全市第一家推行了职工“带资保值”经营方式改革。先后分流职工175人,大大减轻了公司人员负担和经济负担,有力破解了公司经济困境。</h3><h3> 多年来,公司在企业管理机制改革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对增强企业活力,推进企业生存与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h3><h3> 2003年,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我市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提上日程。为了抓住国企改制的契机,加快公司改制进程。公司把改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政策上、预评估上、债权债务处置上、职工安置上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全力推进改制工作力度和进度。经过近二年的努力和工作,于2004年底顺利完成了公司改制工作,并于2005年元月6日改制后的新公司——谊连商贸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至此,彻底结束了公司的国有属性,成为公司制企业,从而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h3><h3> 公司制改革15年来,公司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潮流,不断更新与转变观念,创新企业发展理念思路,推动公司经营和管理机制的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解放企业生产力,激发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保持了公司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h3><h3><br></h3><h3> 六、以人为本,关爱员工,为员工谋福祉</h3><h3> </h3><h3> 企业的“企”字,没有人就是止。人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最具创造性的生产力,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人。</h3><h3> 企业是员工切身利益的依托所在,企业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不断发展经济和为员工谋取利益,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惠及全体员工,不断提升员工幸福指数,让员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h3><h3> 多年来,公司始终把员工的利益做为基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关心职工物质和文化生活,在努力发展经济的进程中,努力为员工谋福祉,办实事,用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暖。</h3><h3> 改善职工居住条件,给职工一个温馨的家。长期计划经济下,职工住房普遍面积狭小,简陋破旧,居住条件十分的落后,改善落后的住房条件成为那个年代人们的幻想。为了让幻想变成现实,解决职工住房困难的问题,给职工一个宽敞、温馨的家,自93年以来,公司紧紧抓住旧城改造的时机,通过联合开发,先后对解放路北段、新开街、中原路、工人街、来得利、环城南街等6处家属院的职工住房进行了开发改造,使2000余户职工乔迁新居,住上了宽大舒适的新房,使大多数职工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2004年,公司又采取集资的办法,新建了谊连花园员工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使150户在职职工和退休职工乔迁新居。从而彻底结束了公司职工住房破旧、面积狭小的历史,圆了职工多年来“梦寐以求”的住房梦,使职工全部住上了现代化的楼房新居。</h3><h3> 秉持民生为本的理念,重视员工薪金和生活待遇,不断提高员工工资收入和员工生活水平。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策原因,公司干部、职工的工资标准十分低下。为了改善职工落后的薪金收入,提高职工的收入水平,92年至二十世纪初期,公司先后4次对职工工资进行了上调,调涨职工工资水平,职工的收入水平略有小幅度上升。2005年,随着公司制改革,公司经营活力不断增强,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员工工资收入进入快速增长期。2005年至2019年之间,公司连续14年为员工调增了工资,年增长工资达10%以上,使员工工资收入得到了几何幅度的提高,生活水平上了一个新高度,大大增强了员工的获得感。</h3><h3> 社保金关系到每个员工的切身利益,尤其是关系到员工退休以后的工资收入。为此,公司始终坚持为员工足额交纳五项社保基金,无论是公司经济困难时期,还是经济平稳时期,公司都坚持按政策规定做到不拖欠、足额交纳,解除员工退休养老、看病医疗的后顾之忧。</h3><h3> 认真落实国家住房公积金制度,每年按照国家政策规定,为员工足额缴纳了住房公积金。</h3><h3> 每年的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公司都要为员工置办年货和节日生活福利物品,让员工过上一个开心幸福的传统节日。切实保障员工的劳保福利、夏季降温福利待遇,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坚持员工的劳保福利和夏季降温福利数量不降低,物品不减少,增强员工的获得感。</h3><h3><br></h3><h3>( 未完接下页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