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安,感受千年古都的历史情怀(一)

香芋

<h3>第一天,来到了华清宫,也称华清池,是唐代封建帝王游辛的别宫。背山面渭,规模宏大,建筑壮丽,楼台观殿,遍布骊山上下。</h3><h3>华清宫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地质森林公园。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宫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h3> <h3>环园为华清宫景区兵谏苑文化主题旅游区的重要部分,于清光绪四年(1878)建成,它由临潼县令沈家祯修建并题名,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西逃曾驻跸于此。1934年加以修葺,成为高级官员游览休憩的场所,1936年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于此。</h3><h3>1936年10月、12月蒋介石两次入陕,以华清池为“行辕”,下榻五间厅,其玻璃窗、墙壁上,迄今还保留兵谏发生激战时的弹痕。</h3><h3>五间厅由西往东依次是:秘书室、蒋介石卧室、蒋介石办公室、部署进攻红军的会议室、侍从室主任钱大钧的办公室。</h3> <h3>华清宫南门 昭阳门,由此南上骊山。</h3><h3>因为乘电瓶车排成长队,我们选择了步行上山。</h3> <h3><h3>昭阳门内有一座八字青石照壁,其上刻有清乾隆年间绘制的《唐华清宫图》。</h3></h3> <h3>兵谏亭还有几百个台阶需要攀登。</h3><h3><br></h3> <h3>由骊山俯瞰华清宫</h3> <h3>在临近兵谏亭的路边崖壁上有许多摩崖石刻,且其题写者多为当时的国民党高层人物,像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军政部政务次长陈诚、蒋介石的二公子蒋纬国等。</h3> <h3>只有时间而没有题写者姓名的刻石。</h3> <h3>据介绍,这里的不少题刻在新中国成立后都被铲除了,个中原因自然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唾弃。</h3> <h3>改革开放后,一些石刻又陆续得到恢复,但原文中的署名大多被省略;而那些政治色彩明显的题刻,恐怕永无重现的可能了。</h3> <h3>陈诚题刻。</h3><h3><h3>兵谏亭是一座四角欧式石亭,1946年3月由黄埔军校一期学生、郑州绥靖公署副主任胡宗南发起,黄埔军校七分校(校址在西安王昌)全体士官募捐建成,意在纪念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的“大义凛然”和“威武不屈”,故将亭命名为“正义亭”。1949年以后,该亭被改称“捉蒋亭”,戏谑意味浓厚。随着两岸关系的逐步解冻,1986年“西安事变”50周年前夕,该亭始称兵谏亭。</h3><h3>一座不起眼的小亭在40年里三度易名,折射出40年间中国社会的沧桑变化。</h3></h3> <h3>蒋介石藏身处,西安事变逮住蒋介石的地方。</h3> <h3>虎斑石旁边一个仅能容一个人的狭窄石缝,就是蒋介石的藏身之处。</h3> <h3>捉蒋亭导游只给四十分钟,我们己经下山,也和导游取得联系,只差三分钟,她就把我们4人甩了,要我们去贵妃雕像等。一路问路,也无心情观景,左拐右拐,才找到贵妃雕像。</h3> <h3>我们左转右转,跟在别的团队观看了几个浴池。</h3><h3>右二温泉古源。</h3><h3>温泉源,泉中有玉。李商隐诗曰“蓝田日暖玉生烟”。据导游说蓝田玉产于温泉中。起出时伴有热气升腾,故云玉生烟。</h3><h3>二排从左到右依次为:星辰汤——唐太宗沐浴处;莲花池——唐明皇沐浴处;海棠汤——杨贵妃沐浴处;太子汤;尚食汤——大臣们的沐浴处。</h3> <h3>汉白玉雕刻的贵妃出浴。</h3> <h3>杨玉环雕塑像,我们跟在其他团队听讲解,导游在讲解中提问,杨玉环一个脚在下面是什么意思?大家没人回答。导游讲:是杨玉环洗浴前试水温。</h3> <h3>华清池是唐明皇涤浊、欢爱的销魂之处,却是蒋中正蒙羞、受辱的背运之地。</h3> <h3>导游只顾自己往前赶,从不顾及后面的游客,中餐时又有七八个游客走散了。</h3><h3>中餐自助餐,用抢一点也不为过。</h3> <h3>中餐后观兵马俑,导游推荐看演出,260元一场,不看演出的游客扔到场外,有游客提出先进去看兵马俑,约个时间地点集合,被导游拒绝,游客只好在场外席地而坐,等待。</h3> <h3>下午三点多导游才露面。</h3> <h3>观看“荆轲刺秦王”</h3> <h3>进入兵马俑,绿色青山——骊山。</h3> <h3>去一号坑之前,先去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铜车马展厅,这是一号车。皇帝车队的开道车。</h3><h3>1980年陕西临潼秦始皇陵西侧出土了一前一后纵置的两辆大型彩绘铜车。前面的一号车为双轮、单辕结构,前驾四马,车舆为横长方形,宽126厘米,进深70厘米,前面与两侧有车栏,后面留门以备上下。车舆右侧置一面盾牌,车舆前挂有一件铜弩和铜镞。车上立一圆伞,伞下站立一名高91厘米的铜御官俑。其名叫立车,又叫戎车、高车,乘车时立于车上。</h3> <h3>秦始皇帝陵文物陈列厅—铜车马展厅—二号车。铜车马是秦始皇陪葬品之一,按照真车马大小的1/2打造,体现了当时御用车马的真实面貌。二号车是秦始皇车队中的属车,后妃等人乘坐。</h3> <h3>保存在玻璃柜中没有被氧化,彩色的兵马俑。</h3> <h3>一位笑容可掬的将军。</h3> <h3>这个是立射佣。</h3> <h3>还有一匹漂亮的马。</h3> <h3>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字体是小篆,不仔细看都认不出来。</h3> <h3>一号坑正拍,也是大多数宣传图片的拍摄角度。一号坑是一个军阵,象征着保卫秦始皇陵园的卫戍部队,有步兵、骑兵、车兵,仔细看每个俑的神态、发型、表情都不一样,秦俑最高的2米,最低的1米75,平均身高在1米8左右(含鞋、踏板),据说先秦时代以身材高大为美~导游说,现在一个人制作一个这样的兵马俑需要60多天,而整个兵马俑发现8000多件陶俑,可见工程之浩大。</h3><h3>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即从地面挖一个深约5米的大坑,在坑的中间筑起一条条平行的土隔墙。墙的两边排列木质立柱,柱上置横木,横木和土隔墙上密集地搭盖棚木,棚木上铺一层苇席,再覆盖黄土,从而构成坑顶,坑顶高出当时的地表约2米。后来棚木腐烂,上面的黄土塌陷,压在了兵马俑上。</h3><h3>俑坑的底部用青砖墁铺,看那些青砖和近代的砖很像,而且俑坑也有排水系统,2000多年前的人都已经这么聪明了~据说秦砖相当值钱,三个坑用砖25万多块...</h3> <h3>一号坑东南角立着的小牌牌—发现秦俑的井址。1974年3月,临潼县骊山镇西杨村农民,在这个地方打井时,发现了陶俑碎片,经考古队勘探和试掘,兵马俑得以重见天日。</h3><h3>感觉很神奇,也很幸运,生在一个有机会目睹2000多年前的大秦盛况的时代。</h3> <h3>前三排为前锋,俗称“敢死队”。</h3> <h3>据说二号坑是秦俑坑中的精华,有不同兵种,但大部分未开采,只有大波浪形的顶棚木,在这顶棚木下还沉睡着未知的历史...</h3> <h3>盗墓口</h3> <h3>秦兵马俑三号坑遗址”。</h3> <h3><h3>三号坑馆虽然庞大,但坑里面空空如也,四周死一般的沉寂。</h3></h3><h3>三号坑一角,大多是碎裂的兵马俑。其实这就是大多数兵马俑挖掘出来后的样子,破碎不堪,经过考古人员的修复才能完整的呈现在我们眼前,所以一号坑前面那么多已修复好的兵马俑是多少考古人员辛苦工作的结果啊。</h3> <h3>三号坑呈“凹”字形,是秦军的指挥部。中部四匹战马后是战车,但是战车木质已经腐烂,只留出了战车的位置。</h3> <h3>参观完兵马俑,导游把我们安排在玉器店(蓝田玉),六点半才放我们出来。</h3><h3>回酒店路上,导游推销西安特产乐此不疲,也不知道怎么绕路的,回到酒店晚上十点钟了还未吃晚饭,在住的附近每人点了一份羊肉泡馍,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食,尤以西安最享盛名。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h3><h3>但南北饮食文化的差异,湖南人不能说难吃,只能是吃不习惯。</h3><h3><br></h3> <h3>经验教训:朋友圈的朋友去西安,不要报团,在火车站附近找个住的地方,十元或十五元之内打个的,就到兵马俑了,兵马俑有一个多小时逛足够了。晚上可以去永兴街逛街,看看夜景,尝尝美食。我们是在网上定的,康辉旅行社签的合同,团费贵点心里踏实,谁知套路太多,还是被坑了,三天行程,转包给三个不同旅行社。今天是古韵旅行社,因为西安历史文化底缊深厚,导游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知道你不会再来西安,来一个宰一个。都是教科书害的,不来西安后悔,来了更后悔。</h3><h3>本来市内轻轻松松的行程,从早上六点起床早餐,到7:35上车,晚上十点到酒店,被导游弄的疲惫不堪,没办法,只能认命了,明早爬华山,抓紧时间休息吧!</h3> <h3>第二天,我们被转包给“中超旅行社”,8:10才从各个酒店接满一车人出发,所幸碰到了一个好导游,王爽,18792668211,很负责任的一个小伙子。抵达华山,要我们轻身上阵,不需要的东西尽量不带,下山是拼满一台车就开走,不是早上自己坐的车,也不是自己的导游,因为每个游客下山时间不一样,旅行社有值班车,晚上8:30最后一班车,要把每一个来华山的游客带回市里,他把我们不带的东西放最后一趟车上,下山报自己导游的名字,自然有人安排。</h3> <h3>车程2个半小时到达华山,用过中餐,到华山游客中心,导游买票分发给我们,12:00开始排队。</h3><h3><h3>这里排队坐景区中巴车40分钟才到索道站。</h3></h3> <h3><h3>华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海拔2154.9米,居五岳之首。</h3></h3><h3>标有“大华盛景”牌楼。</h3> <h3>人山人海,索道排队,要坐20分钟才能上山到西峰。</h3> <h3>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选择最佳上山线路,西峰上,北峰下。</h3><h3>石阶虽然很多,好在每节不高,走起来不是很费劲。</h3> <h3>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 索道。</h3> <h3></h3><h3>我们先乘坐缆车前往西峰,在一千多米的高空中,只见山间树木葱葱茏茏,山势峻峭,真是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有的像巨人,有的像龟壳,有的如青蛙,有的如骏马,真是形态各异。</h3><h3><br></h3> <h3>缆车上👆俯瞰华山,景色也如此壮观。</h3><h3>华山是由一块完整硕大的花岗岩体构成的,它有东、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东峰、西峰,三峰鼎峙,人称“天外三峰”。它不仅雄伟奇险,而且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h3> <h3>回望缆车路,云深不知处。</h3> <h3><h3>西峰索道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条采取崖壁开凿硐室站房、起伏式走向、设中间站的单线循环脱挂式 索道。</h3></h3><h3>奇险华山,名不虚传。</h3> <h3>下了缆车,我们首先上西峰。</h3><h3>西峰海拔2082米,也是华山主峰之一,因位置居西而得名。一路上,只见两边的铁链上挂满了金光闪闪的铁锁,这代表了人们美好的祝愿。我们还走过了皇家御道,因为那里是皇上走过的地方。在西峰伴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有这样一个传说:古代诗人韩愈因好奇爬上了西峰,下来的时候因云雾太厚而下不来。他就用笔在纸上写了求救信,丢下山去,结果下面的村民捡到了韩愈的求救信,才把他救了下来。</h3> <h3>西峰</h3> <h3>登西峰极目远眺,四周群山起伏,云霞四披,周野屏开,黄渭曲流,置身其中若入仙乡神府,万种俗念,一扫而空。宋名隐士陈抟在他的《西峰》诗中就有"寄言嘉遁客,此处是仙乡"的名句。</h3> <h3>峰上崖壁题刻遍布,工草隶篆,琳琅满目。</h3> <h3>莲花洞,也叫莲花石,太乙莲台,此石头如莲花瓣覆盖石上,顶上的松树在气象站没有剁去一半前,就象莲花的莲蓬一样,很有意思。西峰奇景之一!</h3> <h3>翠云宫在华山西峰,又称西峰大殿。始建于清初,但形制较小。后庙内主持周静观在此释经布道,由于分的博学与才华,吸引得四方信徒纷至沓来,庙内香火大盛,甚至于超过了诸峰各庙观,宫也由此而扩建重修。</h3><h3>特别是藏经楼里所蓄的道教真经是华山道教研究的宝贵财富,遗憾的是民国二十一年( 1932 )全部建筑与所有经卷全毁于火患。民国二十二年重修,解放后又经多次修葺方成今制。</h3><h3>建筑特征</h3><h3>重修的翠云宫为木石结构,依崖就势而筑。外廊明柱,雕梁画栋,镂花门窗,其风格秀丽典雅。宫分前后两殿,上下两层,东西各建有配殿,将前后两殿沟通连为一体。后殿门额悬有翠云宫牌匾,殿内供奉众星之母斗姥神位,塑像神态威严端庄。</h3><h3>道观翠云宫(1949年解放华山土匪指挥部)和气象招待所两部分!</h3> <h3>民间传说:“汉士子刘向(一说刘玺,字彦昌)进京赶考,路过华山神庙,题诗庙中,戏弄庙神华岳三圣母,三圣母怒欲杀之,得太白金星之告,谓其与刘有三宿姻缘之份。三圣母遂与刘结为夫妻。三宿后,刘以沉香一块赠别,嘱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他日生子,以此为名。三圣母既孕,其兄二郎神察之,怒提华山,压三圣母于山下穴中。三圣母于穴中产子,乃名“沉香”;又遣夜叉送与其父。沉香成人后,寻母华山,遇何仙姑授以仙法,又窃得宣花神斧,与其舅二郎神大战于华山。</h3><h3>二郎神请诸神相助,沉香亦得众仙协力,舅甥各显神通,神仙混战,胜负难分。后玉帝敕太白金星说和休战,沉香因得斧劈华山,救出娘亲三圣母,母子二团聚。在今华山莲花峰翠云宫西、莲花石旁有一巨石,长10米余,裂为三段,如刀斩斧截,后人指为“斧劈石”,传即沉香救母时斧劈华山所遗。</h3><h3>据说写《环珠格格》的琼瑶就是因为去看了香妃墓,才写出了这部看了几十年都看不厌的暑期必放剧目了。</h3> <h3>《劈山救母》又名《宝莲灯》,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之一,其故事情节为圣母与刘玺成婚,生下沉香。圣母之兄二郎神竟盗走宝莲灯将圣母压在华山之下。十五年后沉香学得武艺劈山救母,宝莲灯重放光明。</h3><h3>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流传两个版本,刘沉香版跟杨戬版,分别讲的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其母三圣母的传说和二郎神杨戬劈开桃山救母的故事。</h3><h3>流传下来最著名的有两则,一则是沉香劈山救母,最早见于失传的元明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救母》,宋、元戏文亦有《刘锡沉香太子》。 明嘉靖三十二年的南戏《刘锡沉香太子》[1],皮黄戏《宝莲灯》定形于小说《西游记》广为流传之后的清代。大团圆结局反映出大众的期盼。</h3><h3>一则是二郎神劈桃山救母,二郎为救母亲,答应玉帝担山逐日,肩挑王屋、五行二山去赶太阳,最后玉帝无奈之下释放杨母,册封二郎和三娘。(见宝卷,但有不少前后不一的地方。)</h3><h3>至今可见的还有一则是清朝同治七年无垢道人的《八仙得道》,三圣母被压的是泰山,帮王泰的是八仙。(一说王泰其实才是二郎神真正的外甥,也有把王泰当作是刘沉香的)</h3><h3>传说,从前有个书生叫刘彦昌(也有叫刘向,字彦昌),上京赶考时,顺道登华山一游。华山上有一座神庙,庙神三圣母(也叫华岳三娘) 是玉帝的外甥女,二郎神的妹妹。她美丽善良多情,自从被王母派遣到华山后,一直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这天,她正在庙中吟歌漫舞,消磨时光,突然发现一个书生跨进了庙门。她急忙登上莲花宝座,化为一尊塑像。走进大殿的刘向,一眼就看到了三娘的塑像俊丽、温柔、安闲,刘向被深深吸引住了,心想要是能娶她做妻子该多幸福啊!可惜这只是一尊没有情感知觉的雕像。刘向怀着深深的遗憾,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取出笔墨,深情地在墙上抒写了自己对三娘的爱慕之情。</h3><h3>三娘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心中不禁百感交集。面前这个书生多么英俊倜傥,文采斐然,他对自己满怀深情,而自己又何尝不被他深深吸引,又何尝不爱恋他呢?可是,一个是上界仙女,一个是下方凡人,又哪能缔结姻缘呢?目送怅怅离去又依依不舍的刘向,三娘再也不能平静了。她沉吟再三,终于决定不顾天条禁令,要与刘向结为夫妻。于是,三娘便化为一民间女子,追上刘向,向他道出了真情,从此后二人两情依依,结为伉俪,恩爱无比。刘向考期将临,三娘已有孕在身,依依惜别之时,刘向赠给三娘一块祖传沉香,说日后生子可以“沉香”为名。二人十八里相送,难舍难分。</h3><h3>刘向在京城一举中榜,被任命为扬州府巡按。就在他走马上任之时,华岳三娘却遭难了。原来,这时正值王母娘娘生日,在天宫大办蟠桃会,各路神仙均来赴会祝寿,可是三娘有孕在身,便推脱染病而留在华山。谁知,真情被三娘的哥哥二郎神知道了,二郎神勃然大怒,责怪妹妹私嫁凡人,触犯天条律令,要捉她上天受惩罚。三娘一身正气,毫不畏惧,况且她随身还有一件王母赠的宝物-宝莲灯,此物是三娘的镇山之宝,无论哪路妖魔,哪方神仙,只要宝莲灯大放异彩,都会被震慑称服,束手就擒的。二郎神自知不敌,就令自己的天犬乘三娘休息之际,将宝莲灯偷盗而去。这样,可怜的三娘就被二郎神压在华山下的黑云洞中。三娘在暗无天日的洞中生下了儿子沉香,为防不测,她偷偷恳求夜叉,将儿子送到扬州,留在其父刘向身边。</h3><h3>沉香长大后,渐渐懂事了,知道了母亲被压在华山下受苦,就一心想救出母亲三娘。他把想法对父亲说了,无奈刘向也只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叹气摇头。于是沉香便独自离家,去找母亲。他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走到了华山。可是母亲在哪里呢?这个只有八岁的孩子,不知所措,放声大哭起来。凄厉痛苦的哭喊声,在空谷回荡,惊动了路过此地的霹雳大仙。好心的大仙,问明情由,深为善良的三娘和苦命的孩子鸣不平,可是却也无可奈何。于是他将沉香带回自己的洞府。沉香在大仙的指点下,刻苦认真的学习本领,渐渐学会了六韬三略、百般武艺、七十三变。十六岁生日那天,沉香向师父辞行,要去华山救母。大仙念他人小有志气,赠给他一柄宣花开山神斧。</h3><h3>沉香腾云驾雾,来到华山黑云洞前。他大声呼唤娘亲,声音穿透重重岩层,传入三娘耳中。三娘不由心情激荡,百感在心。她知儿子已长大成人,一片孝心来救自己,激动不已,就将沉香唤到洞前。三娘自知哥哥二郎神神通广大,当年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也败在他手中;沉香又年幼,况且二郎神还盗去了宝莲灯,儿子哪能是他对手呢?所以,三娘叫沉香去向舅舅求情。</h3><h3>沉香飞身来到二郎庙,向二郎神苦苦哀求。谁知二郎神铁石心肠,不但不肯放出三娘,反而舞起三尖两刃刀,要向沉香下手。沉香怒不可遏,觉得二郎神欺人太甚,便抡起神斧,与他打起来。两人云里雾里,刀来斧往,山里水里,变龙变鱼;从天上杀到地上,再从人间杀回天宫;直杀得山摇地动,江翻海捣,天昏地暗。这件事惊动了太白金星,派了四位大仙去看个究竟。四仙姑在云端里看了一阵,觉得二郎神身为舅舅,如此凶狠地对待一个孩子,太无情无义了。于是相互使了眼色,暗中助了沉香一臂之力。沉香越斗越勇,越战战神,二郎神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落荒而逃,宝莲灯也终于回到了了沉香之手。</h3><h3>沉香立即飞回华山,举起萱花开山神斧,奋力猛劈。只听得“轰隆隆”一声巨响,地动山摇,华山裂开了。沉香急忙找到黑云洞,救出了母亲。整整十六年,受尽了苦难的三娘才重见天日,她与儿子紧紧抱在一起,百感交集,泪流满面。</h3><h3>后来,二郎神向三娘、沉香认了错;沉香也被玉帝敕封了仙职。从此,三娘、刘向和他们的英雄儿子沉香全家团圆,一家人幸福地生活在一起。</h3><h3>故事充满神话色彩,表达亲情、友情与爱情的可贵。二郎神的妹妹三圣母(也有称华岳三娘)是玉帝的外甥女,美丽善良又多情,爱上了汉代士子刘彦昌(也叫刘向、刘玺、刘锡)。三圣母有一盏“宝莲灯”保护着他们幸福快乐地生活。忽然有一天,二郎神从“宝莲灯”的闪光中发现了他们。为了维护天规,二郎神将三圣母压禁在华山下。三圣母磨难中产子沉香,托婢女灵芝连同宝莲灯护送予其父刘彦昌扶养。刘彦昌遇难途中遇王英,二人成婚,又生一子名叫秋儿。沉香与秋儿情同手足,一日于学堂读书时,沉香不慎误伤了同侪秦官宝,因此逃往深山中,山中有位热心助人的长耳大仙,眨眨眼睛跺跺脚立刻就有妙点子,长耳大仙赐沉香神釜并告知其身世,引领沉香寻母至二郎神庙与舅二郎神展开一场激烈的奋战,凭藉着救母的信念,终于持神釜力劈华山救出母亲。最后,三娘、刘向和沉香全家团圆。</h3><h3>沉香劈山救母故事流传已久,在民间广为人知。最早记载是失传的宋、元戏文《刘锡沉香太子》、杂剧《沉香太子劈华山》《劈华山救母》,可惜这些戏剧均已亡佚。形成《宝莲灯》完整故事链的则是宝卷《沉香太子全传》所记载,定形是在小说《西游记》广为流传之后的清代。真正流行则是在新中国建国以后。而根据沉香劈山救母改编的《宝莲灯》最广为流传。传说流传至今,故事内容有所不同,但主题不变的都是刘沉香劈开华山救出母亲。</h3><h3><br></h3><h3>  </h3> <h3>舍身崖。</h3> <h3><h3>西峰为一块完整巨石,浑然天成。西北绝崖千丈,似刀削锯截,其陡峭巍峨、阳刚挺拔之势是华山山形之代表,因此古人常把华山叫莲花山。</h3></h3><h3>电影 《智取华山》即取材于此西峰叫莲花峰。</h3> <h3>在华山西峰顶东北方有一奇石,形态颇似一只乌龟。乌龟的头伸向悬崖,身子下就是悬崖峭壁,万丈深渊。眼前是起伏的群山,连绵的云海。</h3> <h3>峰北绝顶叫西石楼峰,峰上有为纪念西安事变杨虎成将军建的“杨公塔”,塔上有杨虎城将军亲笔题辞。塔下岩石上有"枕破鸿蒙"题刻,是书法家王铎手迹。<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