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要去霍顿平原看世界尽头,早上4.30起床,5点出发,沿山腰盘旋而上,山路崎岖,坎坷不平,十分难行,13公里的路程需要行走4个多小时。</h3> <h3> 兰卡人非常注意保护他们的家园,在景区的入口有工作人员打开书包进行检查,食品和塑料袋都不能带进去,就连矿泉水瓶子的标签及密封瓶口的那一点塑料也要撕下来,景区内也没有卖东西的小贩,所以景区内没有垃圾,也没有捡垃圾的工作人员。</h3> <h3> 霍顿平原国家公园
霍顿平原国家公园,位于斯里兰卡中部高地。
在英国殖民时期,以英国驻锡兰总督罗伯特·霍顿的妻子安妮·霍顿的名字命名。海拔在2100到2300米之间,由山地草原和云雾林覆盖,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地区。我们沿途看见了麋鹿,松鼠,孔雀,野马,据说夜间有云豹出来猎食。</h3> <h3> 在海拔2000多米霍顿公园,眼前的景色变幻莫测,高山草甸和原始密林,时而苍茫空旷,时而狭窄紧凑行走其间,仅仅就是脚下霍顿平原的土,就让我惊叹不已,赤红色的小路、柠檬黄色泥沼、黑黑土层,以及间杂各色的岩石,我想稍加打磨,那便是一块块价值不菲的奇石。</h3> <h3> 霍顿平原的瀑布</h3> <h3> 雅拉国家公园——雅拉国家公园是位于斯里兰卡东南部海岸的国家公园,面积979平方公里,是斯里兰卡第二大国家自然保护区,仅次于维勒珀图国家公园。雅拉国家公园不仅具有多样的生态环境,还以众多的珍稀野生动物而闻名。</h3> <h3> 这里有潮湿季风林、干燥季风林、半落叶林和热带旱生林,此外还有草原、海滩、河流、湖泊、沼泽和荒地。公园内栖息着大量的斯里兰卡本土动物,成群的白头鹤在园中池塘内栖息,鳄鱼、孔雀猴子都是园中常见的动物。印度懒熊、花豹、亚洲象、水牛、野猪、梅花鹿等更是人们追逐的对象。在雅拉几乎可以看到全斯里兰卡所有的野生动物,这里有哺乳动物30余种,鸟类有215种之多,其中6种为斯里兰卡独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成群的野象和行踪诡秘的猎豹。</h3> <h3> 等待黑熊的人们</h3> <h3>雅拉公园内海边</h3> <h3> 行车途中公路边的瀑布</h3> <h3>入住海滨酒店</h3> <h3>高跷渔夫——自从2009年《孤独星球旅游者》手册的封面刊登了一张海边钓鱼者的照片,替代了以往斯里兰卡驯象人和采茶女的人文标识。高跷钓鱼这种当地传统的捕鱼方法被谑称为“世界上最牛钓鱼方式”,也成为来到加勒游客必看的一道风景。</h3> <h3> 渔民基本就是涉水到达浸泡在海水中的木桩那里,爬上去,坐在简陋的木架上,架开鱼竿,接下来就是钓鱼时刻了,他们的目标就是大量游弋在浅海区的沙丁鱼。有时候运气好,每分钟都有鱼上钩,要知道他们的鱼竿可是没有鱼饵的,所以不得不称奇。</h3> <h3> 远远看去,好似一群脚踩高跷站立海水中的垂钓者。如此世代相传的技巧,不仅要有良好的平衡能力,要经受海风、日光的双重考验,同时还要密切注意汹涌海水中的猎物,的确不是简单的工作。也难怪成为了如今斯里兰卡的标志性画面之一。</h3> <h3> 这些钓鱼人主要是一早一晚出来钓鱼,避开灼热的日光。黄昏来到,海边远远就看到海浪里站立的一个个“高手”,时不时地提起鱼竿,那划过的一道道银色,便是咬了钩的沙丁鱼。看似纤细的鱼竿弱不禁风,但在渔民手里被摆弄得游刃有余,上下翻飞,一道道漂亮的曲线划过天空,渔民腰间的袋子渐渐鼓了起来。据说,渔民在两个小时之内可以钓到几十条沙丁鱼。</h3> <h3> 加勒古堡——位于斯里兰卡西南,坐落在首都科伦坡南部大约100公里处,处于印度洋的海滨上。加勒老城及其城堡建筑在岩石半岛上,这个半岛是个天然的港口,由于大量珊瑚礁的出现,港口的入口处变得极其错综复杂。加勒老城的存在充分展现了17世纪与19世纪期间欧洲建筑与南亚传统建筑之间的相互影响。当地的建筑师们已经改变了欧洲最初的建筑模型,使这些建筑物良好的适应了斯里兰卡地理、气候、历史及文化条件。</h3> <h3> 这里有风情别样的古堡,有浓浓异域的风情,它是那么小资、那么惬意,如海风一般迎面扑来。</h3> <h3> 就是在这样一座充满不同浓郁风情的古城,它早早地就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中了。如今,漫步在古城之中,无论是洋楼别墅还是花草树木,它们无一不让人感受着它们扑鼻而来的韵味。</h3> <h3> 海边小火车——斯里兰卡的海上火车,也不是在海上行驶的,而且靠近海边(印度洋)行驶的一列火车,也是世界上最长沿海岸线铁路的保持者;乘坐这列火车,你不仅能感受印度洋吹来的海风,欣赏到沿岸的海边和陆上风景,还能看到日出日落的美景,更可以伸头到窗外拍摄火车前进的画面。</h3> <h3> 这列火车距今已经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很多人都以为它是按发车时间表发车,但是人家就是这么任性。常常提前发车,如果你想准时坐上这列火车,就要提早去守着它发车了;这列火车到现在还是沿用着100多年前的轨道,所以你得有心理准备,整个路程会颠簸到你屁股都痛,但是眼睛看到的美景或许能减轻一点身体上的折磨。</h3> <h3> 因为没有空调, 斯里兰卡的火车和公交车都是不关门窗的,兰卡人会手握着扶手,把身体吊在车厢外边,看着酷酷的,但也容易发生安全事故。</h3> <h3> 科伦坡市区游开启,这是电视塔,科伦坡电视塔位于斯里兰卡科伦坡市中心,承建方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是长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签下的首单国际工程项目。设计单位为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h3> <h3> 科伦坡的市政厅有“小白宫”之称,由英国人建造,是一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科伦坡的市政厅又叫议会大厦,应该是议会和市政府合用的吧。</h3> <h3> 独立广场位于科伦坡大学东侧,是斯里兰卡1948年2月4日独立仪式举行的场所; 在广场的中央有一座独立纪念堂,为纪念斯里兰卡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模仿康提王朝时期皇室接见朝觐者的大厅而建; 纪念堂前面伫立着一尊斯里兰卡开国总理Don Stephen Senanayake的雕像。走上纪念堂参观,你会看到梁柱上刻有大象、狮子和描述斯里兰卡佛教史的图案等。纪念堂四周还有60个象征僧伽罗人的石狮子,每一只狮子都代表一位国王,高台之上的亭台被几十个高大的石柱撑起,巍然屹立气势恢宏; 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总理1957年访斯时曾出席在广场举行的斯里兰卡独立9周年庆祝大会,并冒雨发表了热情友好的讲话; 独立广场周围尽是绿色的草坪,环境优美,到了晚上还有喷泉,常有当地人来这边散步。</h3> <h3> 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位于科伦坡贝塔区中心地带,建筑宏伟,精美壮观,是该市标志性建筑之一。</h3> <h3> 大厦是由中国政府无偿援助斯里兰卡的,于1973年5月竣工,建成并投入使用30多年来,在斯里兰卡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h3><h3> 1964年,周总理访问锡兰,问班夫人需要什么帮助,班夫人希望中国为锡兰援建一座国际会议大厦,以迎接1976年8月在科伦坡召开的第五届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周总理当即慷慨答应。当年8月,以戴念慈为组长的专家组赴斯里兰卡考察并提出建筑设计方案。立体建筑采用八角形平面,以48根雪白大理石柱子组成外廊,大挑檐,花格透空外墙,轻巧开朗,富有热带建筑风格和该国地方特色。虽然中国刚刚度过3年困难时期,但不久又开始了“文化大革命”,很多项目被迫停工。但是在周总理的亲自关怀下,1970年10月开工的这项工程,却高质量地于1973年5月按时竣工,被誉为“斯中友谊的象征,是斯里兰卡的一颗明珠。”为纪念已故所罗门·班达拉奈克总理,大厦命名为纪念班达拉奈克国际会议大厦,简称“班厦”。雄伟壮丽的班厦自落成以来,一直是斯里兰卡举行重大国际和国内会议的场所,也是招商引资的展览会的重要地点,甚至许多斯里兰卡青年将这里选为他们举行婚礼的地方。</h3> <h3> 大厅内悬挂着各国的国旗,第一面是斯里兰卡国旗,第二面就是中国国旗,来斯里兰卡游览的中国人都会手握国旗拍照。</h3> <h3>还有毛主席的雕像,为兰卡人点赞👍</h3> <h3>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h3> <h3> 科伦坡的土特产商店,琳琅满目。</h3> <h3> 斯里兰卡美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