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前些天,受朋友之邀赴陕南的安康避暑,小住了十余日。安康位于秦岭南麓、巴山之北,汉水之滨,是名副其实的“西安后花园”。</h3><h3> </h3> <h3> 我第一次知道安康这个名字,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只记得那个时候有一段时间广播报纸每天都在播报安康抗洪救灾的新闻,那次毁灭性的洪水一夜之间吞没了安康老城,直接摧毁了人们“安宁康泰,丰乐万年”的感知。第二次了解安康是在拜读小说《平凡的世界》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地质疑路遥先生小说中描写田晓霞牺牲的场景,那样的瓢泼大雨,发生那么大的洪水,在陕北干旱的高原上该多长时间会发生一次。后来了解到,小说的原型就是安康7.31洪灾,再次仔细研读先生笔下洪水屠城的悲壮场面,安康在我的脑海里基本上就像从地图上抹去了一切的城市。第三次是几年前我走进了安康,亲身感受到了安康的优美,彻底改变了我的感观,泛舟在瀛湖之上,只见那被群山绿影包围着的湖水清澈见底,只见那汉江大坝之水从闸口涌出,浩浩荡荡,激起万朵浪花,水雾袅袅,扑面而来,犹如走进了无处不是景,无景不醉人的仙境。安康的三次见闻,都和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回再次走进安康,才算是真正体会到了这座有着“小武汉”“小重庆”“小南京”之称的城市的韵味,优美的汉江穿城而过,月河、黄洋河分别从江南、江北在城区注入汉江,形成了一幅“一江两岸”的美丽图画,可以说走进安康,水无处不在,是一座当之无愧的水城。正因为如此安康才成为了南水北调工程的核心水源区,承担了“一江清水供北京”的使命和责任。</h3> <h3> 再次走进安康,看到了高新区的蓬勃发展,也看到了香溪洞、滨江公园、安澜公园优美的环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同时也目睹了秦巴生态公园把安康一区九县的人文、历史、地域等传统文化、景观融入到了高楼大厦之间,成为了安康旅游传扬的示范。擂鼓台、太极城、子午道、南宫山等十大景点的设计是在“国家森林城市”中的一个创新。特别是南宫山的风光既有南国的秀丽美景,又有北国的粗犷豪迈,就犹如安康淳朴的民风,是几千年来荆楚文化对安康人文的漫长浸润,同样也是秦风蜀韵的逐渐渗透。使秦、楚、蜀甚至中原文化,羌氏文化在这个地方集为一束,熔为一炉。走在大街上,你可能听到的语言既有巴蜀的雄浑刚强,又有荆楚之柔媚清丽,也有三秦之古朴粗犷,还有中原的质朴通达。或许是明清的战争,也或许是那次的洪灾,也或许是这几年的高速发展,这种移民的文化交融,超越吞噬了本土文化,使得安康尽管建市几千年了,但始终感觉缺少深厚的历史文化积蕴,这或许也是安康文化的一个弱点吧!</h3> <h3> 我站在汉江北岸高处,脚下蜿蜒曲折的江水激荡汹涌、远处绵延不断的群山此起彼伏、眼前错落有致的现代化城市建筑气势雄伟。清爽的微风轻轻地划过我的脸颊,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不由得会发出“秦巴明珠,生态安康”的赞叹,这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休闲养生的宜居城市。朋友看到我在眺望沉思,默默地走到我的身旁,缓缓吟出:安康腊月可无裘,三伏轻棉汗不流。梅绽隆冬香放满,柳舒新岁叶将稠。此时此刻我感同身受,可我始终觉得这首赞美春城的诗句还是没能完美地描绘出今天安康的胜境,或许在等着我寒冬时节光临安康时的感慨吧!</h3> <h3> 漫步在这座休闲舒适,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城里,呼吸着山城清新湿润的空气,品尝着各种特色的美食。似乎多一刻停留,就多了一份享受。我期待着故地重游,去再次品味安康独特的城市主题文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