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自由女神和埃利斯岛

华仲乐

<h3><br></h3><h3>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又称“自由照耀世界”(Liberty Enlightening The World),是法国在187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的礼物。美国的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纽约哈德逊河口附近,是雕像所在的美国自由岛的重要观光景点。</h3><h3>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她象征着自由、挣脱暴政的约束,在1886年10月28日落成并揭幕。自由女神像高46米,加基座为93米,重225吨,金属铸造,置于一座混凝土制的台基上。1984年,自由女神像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h3> <h3>曼哈顿岛上的高楼大厦是人所共知的。但楼高到什么程度,不到这里来恐怕是感受不到的。</h3> <h3>高楼一幢接着一幢,气势非常雄伟。</h3> <h3>我们来的时候时间尚早,街上人还不是很多呢。</h3> <h3>这个地方原先是两幢世贸大厦的所在地,现在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池边刻着在911事件中逝去者的名字。这件发生在近20年前的事,人们至今难以忘怀。</h3> <h3>和一位在这里执勤的美国人交谈了几句。上次来是抬头仰望这两幢高得难以想象的高楼,现在则是一个令人低头沉思的地方。</h3> <h3>不管遇到怎么样的灾难,生活还是要继续的。现在的纽约看起来一切都很平静。</h3> <p class="ql-block">下面三张照片是我小孙子拍摄的。他以少年的眼光捕捉这里的景,这一张里还有我和老伴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他现在还无法了解这块地方所展示或蕴含的深刻含义。当9.11发生的时候,我儿子正踏上去英国留学的路,到现在已经快20年了。</p> <p class="ql-block">希望世界不断朝着更光明的方向前进,希望我们的后辈能生活在更自由的天地。</p> <h3>曼哈顿岛应该是真正的寸土寸金吧。但这里的街头也有可供人们休憩的地方。</h3> <h3>我们今天到这里来,是要去访问自由女神像所在的自由岛,还有当年大量移民进入美国的必经之地埃利斯岛。</h3> <h3>这里也有一两个老教堂,老的教堂总能吸引我的目光。</h3> <h3>华尔街上的铜牛也是这里的一景,据说在人多的时候,拍一个铜牛的景很不容易。这时人还不多,我们就来照一个。</h3> <h3>听说过“见不到太阳的街”,用这句话来形容纽约的某些街区,真是太合适了。</h3> <h3>不过这样的街区里也有相当好的小环境。</h3> <h3>喷泉在高大的楼宇之间喷射出涌动着活力的水柱。</h3> <h3>这座大楼原来是美国的海关,现在是一个关于美洲印第安人的博物馆。</h3> <h3>曼哈顿岛的南部真的非常美丽。</h3> <h3>这里还有相当大的一块绿地巴特利公园(也有人称炮台公园)。</h3> <h3>我们背后的那堵棕色的墙体回绕着克林顿城堡。<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这座城堡建于1808-1812年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当时在纽约周围建了多座这样的城堡炮台,以防御英军的进攻。1915年,该城堡为纪念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期间担任纽约市市长的德威特·克林顿而命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和移民活动有关,现在属于一个可以公开参观的国家纪念馆。</span><br></h3> <h3>克林顿城堡在1855年到1890年期间成为纽约的移民中心。三十多年的时间里,有多达80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由此登陆入境。</h3><h3><br></h3> <h3>这组名为《移民》的青铜群雕就是描绘当年成百上千万移民通过这里进入美国大地的情景。当时的移民大多是受尽苦难的人们,长途跋涉、漂洋过海,到这里来寻求自由的生活。<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为了纪念这段特殊的历史,这组青铜雕像刻有东欧、犹太、非洲奴隶等移民,肢体与脸部神情流露着煎熬。</span></h3> <h3>我们预定的船是8:00开航。经过验票、安检、登船、就位,我们乘着船缓缓离开码头了。</h3> <h3>回过头来拍一下岸上的风景。</h3> <h3>沿岸的这排房子也是一个纪念馆,纪念二战中牺牲的美国商船上的人员。</h3> <h3>又想起了30年前的事,那时只是从曼哈顿岛南端遥望自由女神像,现在可以登岛瞻仰了。</h3> <h3>船离曼哈顿越来越远。</h3> <h3>天空中还出现了一个彩色的飘带。</h3> <h3>自由女神像在眼前越来越近。</h3> <h3>船在变动着方向,景也随之变化。我坚守在船头,取景并点击快门,忙得不亦乐乎。</h3> <h3>终于登上了自由女神像所在的自由岛。自由女神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一尊蓝绿色的铜像,“她”头戴冠冕,右手高擎火炬。自1886年起,这尊全称“自由照亮世界”的雕像便屹立在海天之间。自由、独立、机遇、和平……很快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自由女神像成了这些抽象名词的代表。</span></h3> <h3>仰望着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自由女神曾经为多少人照亮了通往自由之路,现在她依然激励着渴望自由的人们。</h3> <h3>此时的我浮想联翩,我的心在自由飞翔。</h3> <h3>自由岛其实非常小,围绕着自由女神像走一圈,基本就走全了。</h3> <h3>在这里主要不是看风景,更多的是回顾历史。</h3> <h3>岛上也有几个写意性的名人雕塑,也许都是当年来到美国、后来成为知名大家的人物吧。</h3> <h3>我们参观的第2个岛是埃利斯岛。</h3> <h3>先介绍一下埃利斯岛。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不同时期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人们怀揣“美国梦”来到新大陆。美国政府的移民政策也不断改变。其中,1892年政府在埃利斯岛(Ellis Island)设立了入境检查处,在移民史上是值得一书的重要事件。从1892年至1954年的62年间,经埃利斯岛进入美国的移民人数高达1200万,埃利斯岛从此成为美国移民的标志性地标。据估计,现在40%的美国公民中,至少有一位祖先是从埃利斯岛进入美国的。</h3> <p class="ql-block">当世界各地的移民远渡重洋,来美国寻找前程和出路时,在漫长的航程接近尾声之际,面朝他们的自由女神像总是首先带来终点的希望。不过这些新移民必须前往距自由女神像不远处的埃利斯岛,通过体检和审查才能入境美国。</p> <h3>这是埃利斯岛上的主楼,看起来还有点像一座宫殿。但对新移民来说,这里既充满希望,同时也充满着恐惧,因为如果入境申请被拒,将被无情的遣返。</h3> <h3>自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对移民成功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新生活的起点;对遭受挫折者,这里是一个永远的伤心地。</h3> <h3>现在,岛上的主楼已被开辟为移民博物馆,记录着当年的希望、疲惫、担忧、无奈和憧憬。</h3> <h3>我是比较详细看了博物馆的陈列品的。这些是移民们曾经拖带的大箱子。</h3> <h3>对于埃利斯岛,我也看过一些文章,描绘移民们在这里的经历。现在来到这里,似乎更能体会当年移民们的心理。</h3> <h3>大楼内部非常大,在四周的各个房间里,入境者被快速询问各种问题,以便迅速确认其社会身份、反应速度、心智状态,最后经医生检查有无传染疾病或明显残疾。这个过程可能只有几分钟,却可以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最后命运。</h3> <h3>展览品里有大量的实物和照片。从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到这些新移民殷殷期待的眼神,希望中带着焦虑。</h3> <h3>被移民官拒绝的人们,有时还有最后的申诉机会。这里就是一个类似甄别的地方。</h3> <h3>而移民的身份一旦获得批准,许多移民会立即得到工作,投入到创造新生活的努力之中。想想这是一种何等的动力。</h3> <h3>走出参观大厅,外面的天地很宁静,很难再有当年的气氛了。</h3> <h3>院子里有个矮矮的围墙,上面刻着哪一年进入埃利斯岛移民的名字。对历史的记载很用心啊。</h3> <h3>我走到岛的边上,以曼哈顿的高大建筑为背景,又拍了一张照。</h3> 在一个很真实的意义上,像纽约这样的城市,就是由曾经一无所有的移民们的双手建成的。获得自由的、怀抱理想的人们可以创造出奇迹。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不是也为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吗?<h3><br></h3> <h3>参观完两个岛,我们就要回程了。</h3> <h3>天空很蓝,海水很清。</h3> <h3>个人觉得这样的景观还是不错的。</h3> <p class="ql-block">这张拼图显示28年来曼哈顿天际线的变化。上面一张是91年8月拍摄的,下一张是2019年8月。有不少建筑同时出现在上下两张照片中。</p> <h3>船已经接近曼哈顿岛。</h3> <h3>岸上也是一派祥和的景象。</h3> <h3>在高楼之下、成排大树之前看见了一只雄鹰雕塑,突然想起我上次来纽约时给它拍过照。查一下地图,这里是东海岸纪念碑,纪念二战中为国捐躯的将士。</h3> <h3>又回到了早上在此出发的地方。</h3> <h3>阳光比来的时候更充分了。</h3> <h3>这似乎意味着我们今天在纽约的参观会很顺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