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天匆匆而过,今天不想唠叨开学工作的繁忙,整理一下自己的教学心得。按计划今天上新课丁香结,教材改编后心里多了一份担忧,怕自己吃不透教材,误导了学生,一大早就醒了赶紧备课,初读此文,感觉随着作者写作笔触地点的转移,循序渐进,爬楼梯般,先写丁香花,多种角度写,后引用诗句,古人眼中的丁香结,由微雨引发丁香“结”,从而感悟生命总有“结”,需要有豁达的胸怀。有种拨开迷雾见月明的感觉。</h3><h3>我就有个疑问,一般我们来了解一种花会想知道这种花什么样子,什么颜色,有香味吗,再深一点就是它寓意什么?这篇课文三个自然段都在写丁香花,其实也在写形状、颜色、香味,为什么作者能写三段,给我们的感觉确实不重复不拖沓,别有一番滋味?究其原因,第一个与我们惯性思维不同是地点,多个地点写,街旁的丁香、校园里的丁香、斗室外的丁香。第二个时间,多个时间点写白天的丁香,月夜里的丁香,细雨迷梦中的丁香。第三个是感受不同,通过感官写丁香,看到的丁香,闻到的丁香,心里想到的丁香。</h3><h3>由此多个角度写丁香花,让我们没有重复感,相反觉得美妙绝伦。尤其是写丁香的白,第一段写宅院里的“半树银装”,第三段写窗前的“檐前积雪”,“雪白”“莹白”都是在写白丁香,可见作者之用心,都是我们学习的,一篇名篇引申到写作知识涉及到技巧太多了,这仅仅是冰山一角,由物及人,借物抒情更是我们要研究的点。语文就是一门需要深究的学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