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金色的九月,秋风送爽,凉爽宜人。在这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十一中迎来了新学年的到来,同时也迎来了一张张崭新、灿烂的笑脸。早上9:00,校门口就家长队伍就排成了长龙,共同期待着隆重的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仪式。</h3> <h3> 到达现场的,有我校的校领导,一年级的家长队伍,还有二三年级的哥哥姐姐来观礼。</h3> <h3>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后人不仅继承了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而且还留下了张良拜师、程门立雪等敬师、爱师的佳话。</h3> <h3> 借此激励同学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从小立志做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h3> <h3> 成书记在仪式伊始就激励同学们说,良好的开端才能奠定成功的基础,每一位同学都应在学校老师的教导下,在孔子思想的感召下学习尚礼,立志高远,做一个“有道德、有智慧、有抱负、有学识”的人!</h3> <h3> “开笔礼”仪式第一项:正衣冠</h3> <h3>自正衣冠:</h3><h3>①捋一捋额前碎发
</h3><h3>②整一整衣领衣襟
</h3><h3>③提一提裤子
</h3><h3>④弯下腰身,看一看鞋子是否合脚,鞋带是否系紧?</h3> <h3>邻座同学:互正衣冠</h3> <h3>校领导、老师、家长,为孩子整理衣冠。</h3> <h3>在古代,学童入学读书前,都会有启蒙师长用红色的朱砂在学子们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称为“开天眼”。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据说被点上红痣的孩子从此便眼明心亮,爱上读书,发愤图强,必成大器。</h3> <h3> 朱砂启智,点亮心智。孩子们充满期待的小眼神儿。</h3> <h3> 古时候,读书人要到学宫去考取功名,他们进入学宫的时候,往往通过击鼓的方式,表达他们要读书上进和考取功名的愿望。击鼓的声音越响,声音传得越远,说明志向就越远大。全体一年级学生击鼓明志:</h3><h3>一击鼓 尊敬师长 </h3><h3> 二击鼓 热爱学习 </h3><h3>三击鼓 为校争光 </h3> <h3>浩大的鼓声寓意着我们一年级的同学们个个都拥有着远大的理想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定决心。</h3> <h3> 古人说:“人生聪明识字始”,写字识字是学习知识文化的第一步。</h3> <h3>我校副校长周胜伟,为孩子们深刻的讲解了“人”字,从字理到书写,让孩子们认识到了这个字的厚重,蕴含的做人的道理,也着实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并带着这份敬意用心、动情地规范书写下了这个最简单却最不寻常的“人”字。二、三年级的哥哥姐姐也走进新生群,为他们的字做出了真诚的评价和送上了美好的祝福。堂堂正正做人不仅仅是弟弟妹妹们的事,也是我们每一个祖国未来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神圣责任和使命。</h3> <h3>仪式最后感恩教育:</h3><h3>一鞠躬,感谢老师宽容恩,</h3><h3>二鞠躬,感谢老师呵护恩,
</h3><h3>三鞠躬,感谢老师栽培恩。</h3><h3><br></h3> <h3> 感恩不止于此,我们要感念党恩、感恩伟大祖国的繁荣富强、感恩父母的养育恩、感恩同窗的陪伴,感恩这缘分让我们齐聚十一中成为一家人。</h3> <h3> 仪式结束,孩子们都拥向老师,一时间,领导、家长、孩子们汇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一张张极具纪念意义的合影记录下了这妙不可言的瞬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