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家住铁心桥街道的老张可算是被自己的体检报告着实吓了一跳。 高血糖是这几年困扰老张的老毛病了,一直在吃降糖药。 半个月前,老张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血糖终于降下去了!于是,老张停掉了一直在吃的降糖药,改吃一些保健品来控制血糖。 最近老张感觉自己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的血糖高得惊人!老张从此再也不敢自作主张随意停药了! 为什么不能随意停药呢? 究竟哪些药可以停?哪些药不能呢? 一般用药的目的是预防或治疗疾病,一些急性病在达到预期的用药目的后,可以停药,而有些慢性疾病在症状消除后,为巩固疗效,避免复发或反跳,需延长用药时间,甚至是终身用药。 如果随意停药或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治疗失败,发生反跳现象,出现戒断症状以及停药危象,加重疾病本身对机体的损害。 因此,对于慢性疾病患者,有些药物不能随意停。 糖尿病患者不能随意停药。以免血糖控制不佳或控制过度导致低血糖。 特别是1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后,如突然停药,有可能造成血糖反跳,导致血糖显著升高,甚至诱发高渗性糖尿病昏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 高血压患者不能随意停药。要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期间应监测血压,观察药物的效果并准确调整药物的品种及剂量,不可因自觉症状消失就不监测血压甚至停止服药。 否则,可引起反跳性高血压、心绞痛、继发性心肌梗死、颅内出血等,严重者可引起猝死。 冠心病患者不能随意停药。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引起的冠心病,需长期应用改善冠状动脉循环的药物,如硝苯地平等,如果突然停药,可出现反跳性缺血症状,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严重者可致猝死。 患者在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大血管支架、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以及肺动脉栓塞、心肌梗死或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抗凝治疗时,应严格遵从医嘱。 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服药期间要定期监测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及凝血酶原时间。不能随意加量、减量或自行停药,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甲状腺疾病患者要遵从医生指导,根据症状、体征、治疗反应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准确调整药物的剂量。 有的患者需要服药 2~3 年,以减少复发。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不可随意停药。 乙肝患者需长期用药。如果疗程短,则易复发,停药后可能出现肝炎严重恶化。 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停药,停药后至少随访观察4个月,密切监测肝功能、乙肝五项及病毒水平等指标。 结核病患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即使结核病的症状已消失,也要继续抗结核治疗。 抗结核短程疗法要6个月,否则易于复发,甚至发展为耐药结核病。难治性结核病治疗的疗程要达 18 个月。所以,抗结核的治疗必须密切随诊,不可随意停药、减量、减药。 帕金森患者不能突然停药,否则,有发生恶性神经阻滞剂综合征的可能,表现为高热、肌肉强直、心理改变等,要入院治疗。 癫痫患者要长期服用抗癫痫的药物,若突然停药,可造成情绪激动、失眠、焦虑、惊厥、抽搐、癫痫发作,甚至出现癫痫持续状态。 一般来说,癫痫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完全控制3~5年后,失神发作停止1~2年后可考虑停药,但应有一个缓慢减量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少于1~1.5年,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服药。 精神病患者一般需终身服药,病情稳定,医师指导停药也需要逐渐减量,缓慢停药。 长期应用阿片类镇痛药后,如果突然停药,会出现戒断症状等。 抑郁症患者服用抗抑郁药,如果随意减药量或停药,通常几天内就会发生停药反应。病情好转稳定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少服药量。 在治疗细菌感染时,用药疗程会因感染的病原菌不同、个体免疫力不同等有所差异,一般应用到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72~96小时,才可以停药。特殊情况应遵医嘱。 过早停药不仅达不到治疗目的,还容易导致细菌耐药,病情反复。 长期大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可反馈性抑制垂体-肾上腺皮质分泌,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 如突然停药,会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或危象,出现乏力、恶心、呕吐、低血压等症状,严重者会休克。 为防止药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发生,应逐渐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每日维持量,或采用间隔给药法,逐渐减量至能够控制主要症状后,再慢慢停药。 总之,用药治病,要遵照用药规律, 既不能随意服药,也不能随意停药。 内容支持 《祝您健康》杂志 《有些药,用上就不能随意停》◎曹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