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是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途径。”<br>“算24点”旨在让学生以玩扑克牌的形式进行加、减、乘、除计算,使结果均为24。此游戏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既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他们对数学的亲近感,特别是在暑假中更是能和自己玩,和家人玩,和朋友玩。 小学阶段的运算教学是学生数学运算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牢牢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还要有灵活的数学运算思维,及数学创新的意识。 “24点”灵活的数字组合方式也能够有效巩固学生对数学运算法则的掌握和应用,积极锻炼自身的发散思维,提升自身的数学综合运算能力,培养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数学学习经验,使学生更喜欢数学。 打开“数学日记”,绽放智慧之花<br>“数学日记”是数学与其他课程融合的有效媒介,是指让小学生通过日记的形式对自身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记录、评价的一种方式,能有效发展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数学日记更是学生关于数学活动的智慧展现。<br>数学日记则给予学生一个可以展现智慧、表达心声的平台,让暑假作业不再冰冷。 一、“生活”型日记,培养学生观察习惯<br>数学源自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但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后,并没有真正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生进行“生活”日记的撰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挖掘生活数学的能力,让数学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利用数学知识来计算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会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是数学的影子。学生主动养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寻找数学信息并解决问题,再将其过程写成“生活日记”,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又能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认识”型日记,深化学生探究能力<br>学生在探索和检验的过程中,能够发展数学探究与认识的能力。通过探究认识到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现象,了解数学本质,加深对数学知识的体验,并最终获得感悟。 从探究出发,指导学生将探究过程记录下来。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学生的数学知识。学生在撰写日记的过程中提炼数学操作经验,归纳数学操作方法,总结数学探究结论,形成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 三、“反思”型日记,发展学生认知水平<br>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不仅懂得更多的学习技巧,而且自制力也非常强,善于观察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而数学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处于低效学习状态。这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关,因此,引导学生撰写“反思”型日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反思中促进学习。<br>有点遗憾的是本次作业中,孩子们在这方面意识非常薄弱。<br>当然,数学日记的形态还有很多,如,心声日记、分享日记,等等,每种形态都具有不同的价值,它是一种记录也是一种表达和交流。总之,写数学日记,能使单调的数学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能将学生心中丰富多彩的智慧画卷展现出来。 本篇由萍师附小市级基础课题《创新数学实践性作业,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课题组成员杨凤供稿,课题组负责人肖彩萍审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