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天堑”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大桥,也是古往今来,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是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后,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武汉长江大桥凝聚着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机智和建设者们的技艺。大桥历经了多年风雨仍然坚固如初,傲然静卧。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在江城人们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汉阳桥头的和平鸽石雕寓意大桥是人类和平的象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桥护栏上的卷草图案的铁艺,象征着吉祥如意和宝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喜上眉梢</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武汉长江大桥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位于长江水道之上,连接汉阳区与武昌区,南距上游鹦鹉洲长江大桥约2千米,北距下游武汉长江隧道约7千米;该桥西起汉阳区楚琴立交,上跨晴川大道以及长江水道,东至武昌区沿武珞路至中山路;其中,西岸沿途线路为龟山南路,东岸沿途线路为武珞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桥头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其他部分结构为多层钢筋混凝土构架,构架中砌砖或设混凝土隔墙。桥头堡内根据三种不同高度设有过道、大厅及各种办公室;正桥钢梁系支承载桥头堡内靠近的二个钢筋混凝土大立柱上,引桥T梁则支承载桥头堡内靠按的钢筋混凝土立柱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1956年夏天,毛泽东来到武汉,第一次横渡长江,面对初现轮廓的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即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诗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表达了对武汉长江大桥的由衷赞美。</p><p>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景观台竣工,是旅客赏长江、观望武汉长江大桥的最佳位置之一,同时其台设纪念碑一座,碑高6米,重20吨。</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人们清晨在桥下翩翩起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在桥下纳凉时,睡得踏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都是那个时代的见证。大桥见证历史,检阅当下,通往未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桥下凉风阵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桥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友谊,成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爱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为你把歌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唱歌,我们跳舞!</font></h3> 2008年,武汉长江大桥成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2013年5月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印发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在国家文物局官网公布,武汉长江大桥入选中国全国重点保护文物。 <br> 2016年9月,武汉长江大桥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br> 2018年1月27日,武汉长江大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h3><font color="#010101">每天都来给大桥冲澡的环卫工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桥是否特别能让人宁静,而且思绪致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许多人千里迢迢来看你——大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武汉长江大桥为公铁两用大桥,上层为公路,下层为铁路,主桥为三联连续梁,引桥为钢筋混凝土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左岸引桥铁路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简支T梁,引桥上部的公路部分采用柱式桥墩。01至010号墩为拱形刚架,011至014墩为双孔连续梁,015至016为单孔简支梁。横梁及钢架上设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简支口纵梁。引桥正面设有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版拱。</font></h3> 武汉大桥采用了管柱钻孔法,主要内容如下:<br> 针对武汉长江大桥在沉箱施工中所面临的困难,前苏联康坦斯丁·谢尔盖耶维奇·西林提出一个大胆的创意,摒弃当时设计的气压沉箱法,采用钻孔深桩基础,利用苏联煤矿竖井施工的缆绳冲击钻机,悬吊十字形钻头一起一落,利用钢丝绳的扭动,使得绳的末端在钻头顶部一个圆窟窿中,不断地向一个地方旋转微小的角度,在坚硬的岩石中砸出一个圆孔来;各种岩石的抗撞击能力较抗静压的能力弱10倍;岩石破碎后,用泥浆将钻渣悬浮起来,隔一段时间用取渣筒清孔;设备相对于旋转式钻机简单,动力不大。将这一事实方法一直到桥梁基础中来,在深水鸡柳中下承并稳住一个直径较大的钢筋混凝土管柱圆筒,插道岩面,钻头一级缆绳在圆孔中起落,桶内形成泥浆,钻渣浮起溢出,将岩石冲砸成一个神圆孔后,清楚残渣,下方钢筋笼,灌注水下混凝土,将管柱于岩盘紧密在一起;全面完成了当时世界上最新的深水筑墩“管桩钻孔法”。 <h3><font color="#010101"> 1954年初,武汉长江大桥经过进一步的地质勘探时,发现多个桥墩施工水深超过35米,接近40米,已经是沉箱施工的极限深度;根据当时苏联定制的沉箱施工安全规则,水深35至40米,一个沉箱工人每天只能工作2个小时,在高压气室内工作仅有24分钟,静坐在气闸内减压要求一个小时,再出气闸,劳动生产定额极度低下,武汉长江大桥需要配置多套气闸和数十个沉箱工班,空气压缩机、医疗气闸、高压水泵等数量庞大,工期大受限制。同时,桥址7号墩处又发现断层,碳质页岩加燧石,软硬相同,断层挤压破碎,允许的承载力仅为0.9兆帕,沉箱尺寸加大,下沉更深。碳质页岩还可能伴有有害气体,造成沉箱工人中毒,因此,使得的当时沉箱施工方法面临着极大的困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个世界在校大学生人数最多的城市,没有几个青年才俊没到大桥上走上一走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交巡警保证大桥的畅通与安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武警战士保卫着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武汉长江大桥共计8个桥墩,总长1670米,其中,主桥长1156米,共3联9孔,每孔计算跨度为128米;左岸引桥长303米,共17孔,每孔跨度为17.2米,右岸引桥长211米,跨度共2种,分别为17.2及16.0米。大桥共2层,其中下层铁路桥宽14.5米,上层公路桥宽22.5米,桥头堡共7层,桥头堡起平面尺寸为15x32米,高35米。桥上层公路人行道边缘石间宽18米,两侧人行道宽2.25米;铁路复线量轨道中线的间距为4.1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奏支音乐给你听!</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长江渡口,义务救援队随时准备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老两口在大桥的见证下,相爱相守,白头到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为了大桥夜晚更加迷人。</font></h3> 柳林江风桥影横。<br><br> <h3><font color="#010101">一人,一桥,一江水!大江,大湖,大武汉!</font></h3> 武汉长江大桥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于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于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 <br>武汉长江大桥西起楚琴立交,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 <h3><font color="#010101">毕业季,只想再多看你一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古有大禹治水,今有天堑通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公路结构与左岸引桥大致相同,公路通过长廊到达顶面,长廊外侧为钢筋混凝土连拱,内侧为片石土挡土墙,其顶面有横向铺设的公路路面钢筋混凝土口梁。9号桥台和10号桥墩的一部分基础筑于装配式旋制钢筋混凝土管桩上,另一部分则筑与岩层上。</font></h3> <h3> 一座城市的建筑遗产,代表着这座城的文明成就,也代表着这座城市的社会和文化历史,是这座城市的特色和灵魂。</h3> <h3> 城市影像不仅记录和反映着城市变化发展,同时也影响和塑造着以现代城市为标志的新的文化空间和社会关系,摄影从城市的充满戏剧性的飞速变化中,获取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存在,城市与摄影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获取复杂活力的互动关系。</h3><h3> 城市需要影像来记录呈现它自身的存在感和价值感,摄影在表现城市的同时也丰富了自身。摄影的观看方式与生俱来比其他任何介质都真实,这种观看特点决定了摄影义不容辞的负有映照城市样貌、反映城市变迁、表达生活在城市里人的内心感受以及探索城市本质的义务,也正是这种观看,大大满足了我们反观人类自身和探究人类活动的本能.<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谨以此片,献给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建造及守护者们,献给来汉参加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的爱好和平的国内外友人!</p><p> 谨以此片来表达对国家艺术基金《城市影像档案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的感激之情!</p><p> 仅以此片来向党和国家汇报:虽然在上海的两个月学习结束了,但是我的实践和运用才刚刚开始,我一定不让国家白白的培养我这么长时间,我要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之情,栽培之恩!</p></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