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非洲是动物的乐园。20天的非洲之旅,除游历大山大川之外,自然界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鲜活地跃然眼前,印象深刻。从来没象在非洲这样近距离地与那么多的动物接触,有惊险、有喜悦、长见识、增阅历。原来大自然是如此的多样和神奇。现将大家拍摄的部分动物照片整理出来,分享共赏,这是我们共同的美好回忆! </h3><h3>此图来源飞机上的非洲介绍短片。</h3> <h3>▲非洲动物有五霸: 狮子、豹子、大象、犀牛、非洲水牛。在博茨瓦纳首都温得和克的郊区,我们参观了Dusterm Brook庄园,它占地3万英亩(约1.4万公顷),养了花豹、猎豹等各种动物。此图为花豹又称金钱豹(LEOPARD),属大型猫科动物,广泛出没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每头豹子都会有自己的地盘,不容其他豹子闯入。除了交配和普育子女外,成年豹喜欢独来独往。平均寿命12-17年。</h3> <h3>▲豹子就好像是自然界的一位独行的冷面杀手。平时昼伏夜出,猎食时能以无比的耐性,一声不响地隐藏着,待走近猎物或猎物自己走进距离它几尺内的死亡地带,才猛然突击,猎物可能至死也不知死在谁手。</h3> <h3>▲猎豹又称印度豹(Cheetah),但讽刺的是,在印度已经找不到野生的印度豹了。现时全球只剩下约12000只猎豹,属濒危动物。猎豹是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所以也称草原杀手。其流线型的外型,体态轻盈,脊椎骨十分柔软,奔跑时最快时速达110公里,并可两秒钟内由静止加速至时速70公里。可是猎豹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急跑时身体来不及散热。所以猎豹只能短跑约300米,之后身体便自动关掉引擎,以避免过热而死。</h3> <h3>▲豹子肩高50-75cm。体长95-167cm。体重30-80公斤,雄性较雌性大20-40%左右。豹子的适应力很强,除了受人类干扰外,可在除极旱、极热或极寒的任何地方栖身。</h3> <h3>▲花豹、猎豹和美洲豹(Jaguar) 同属猫科动物,很容易令人混淆。猎豹最大的特征是它们脸上有黑色的泪腺,其身上的斑纹由大大小小分开的黑点组成。而花豹没有泪腺,它的斑纹象一片片花瓣。美洲豹跟花豹很相似,但若细看美洲豹的花纹,可以发现在每个圈儿内在有细小的黑点。花豹、老虎、美洲豹、雪豹等跟豹同属,反而是猎豹跟豹的关系较疏离。</h3> <h3>▲豹子的怀孕期90-105天,一胎有2-4只小豹。小豹出生时是盲的,由母豹独立抚养,夭折率40%至50%。小豹三个月断奶,15-24个月自立。小豹甚至成年的豹,都会受到狮子和大群鬣狗的袭击。我们在温得和克郊区的豹园见到的两只猎豹,就是几个月大时,被捡回来哺养大的,所以和饲养人员很熟。</h3> <h3>▲在看完豹子,我们又参观了Okapuka庄园,这里似乎更大,我们的车子在园内左转右转,不时可以看到犀牛、角马、长颈鹿、各类羚羊等动物。犀牛(Rhinoceros),有黑、白两种,是同科不同属。黑犀牛是一种濒临绝种的动物,头角短,嘴较园。而白犀牛头较长,嘴较宽扁。白犀牛现存约17500只,主要生活在非洲的南部,较黑犀牛多五倍。</h3> <h3>▲雌性白犀牛会结伴成多至十数头的群体同行,成年的雄性则会独行,并利用尿液标示自己的地盘。白犀牛的视力十分差,主要以十分敏锐的嗅觉觅食和逃避危险。白犀牛名字的由来跟身上的颜色毫无关系。据说,只是传媒把形容扁平上唇的“wide rhino"错听成了“white rhino"</h3> <h3>▲犀牛肩高1.5-1.9米,体长3.4-4.2米,重1400-3600公斤。雄性较大较重,平均寿命约在40-50年。主要以草为食。</h3> <h3>▲African Buffalo 非洲水牛。非洲水牛是群居动物,只有年老和受伤的才会落单。牛群中最强壮的母牛会成为族群领袖。并享有吃最好草粮的权利。非洲水牛是无水不欢,每天至少喝水一次,不远离水源。它们是夜行动物,日间会避开烈日高温,常躲在阴凉处或浸泡在水池和泥泞中,以便身体凉快。图片摄于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h3> <h3>▲很多人想不到,非洲水牛其实是几种非洲最危险的动物之一(其他是大象、黑犀牛、河马和鳄鱼),也是非洲伤人最多的动物之一。受了伤、落单或带小牛的母牛,尤其攻击性强,比狮子和豹子更具危险。</h3> <h3>▲LION 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群居的品种,狮群由一头公狮或两头兄弟领导。领袖的产生通常通过血腥的打斗,胜方更会把败方的子女全部杀死,绝不心软。领导权可长达四年,但往往不到两年便会易主。胜利的回报是可以坐享狩猎的成果,和跟群内母狮交配的权利。图片摄于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狮子是夜行动物,通常每天花超过八成的时间睡觉,所以白天会常看到懒洋洋的昏睡狮子。公獅经常在晨曦或者傍晚时分吼叫,主要是宣誓主权。我们在三角洲营地的寒冷夜晚中,就曾听到有动物的吼叫声,问过工作人员,才知是狮子在叫。狮子是以吃中、大型动物为主,他们也喜欢坐享其成,夺走鬣狗和猎豹辛苦打猎来的食物。</h3> <h3>▲雄狮平均寿命12年,雌獅15-16年。除了大群鬣狗偶然会袭击之外,主要的敌人还是来自于狮子本身的打斗和狮群易主时的血腥事件。但对整体狮子生存最大威胁的,是疾病和因人类活动而引致的栖息地和食物的减少。</h3> <h3>▲African Elephant 非洲象,是现存陆地上最大的动物,也被认为是陆上最危险的动物。它们自视庞大,在非洲原野上横行无忌,就连万兽之王的狮子遇到他们也要退舍三分。大象本是喜水动物,可在非洲埃托沙国家自然保护区内,因为连年干旱,在冬季动物连飲用水都成问题,就更别提大象洗澡了。摄于纳米比亚 埃托沙国家公园。</h3> <h3>▲大象可在树林、草原、甚至半沙漠地区生存。草、灌木、水果、树叶、树枝等都是大象的食物,它一天可以吃多达270公斤。大象的象鼻可用来把大树连根拔起,又可一次过吸11.5公升的水作为飲用或冲洗。同时,高度的灵活性让象鼻可以做一些细微的工作,如捡起细小的生果等等。图片摄于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h3> <h3>▲大象是群居动物,通常是由一头首领母象带领。成年雄象除了在交配时期,都会被驱逐出象群之外。交配时期雄象表现得很具攻击性,击败对手以取得交配机会。大象是很聪明的动物,据说他们有简单的语言沟通,甚至会怀念先人。</h3> <h3>▲非洲象的平均寿命为70年。大象怀孕期长达22个月,刚出生的小象重达100-120公斤。哺乳期是2-3年。母象终生会留在出生的象群,公象则在12岁左右被逐出象群,和其他被逐出的公象结群。非洲象与亚洲象的区别是耳朵较大,如同蒲扇。图片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Hippopotanus或简称Hippo 河马,河马身肥样丑,肥胖的身躯没有一根毛,也没有汗腺,却会分泌出一种红色的粘性液体,保护皮肤,免受脱水龟裂。河马会边走边排下大小便,还唯恐不够脏,用它的尾巴把粪便拨向四周。在同类争执中,河马有时更会把粪便当做暗器,拨向对方。不过河马不雅的排便行为,对生态其实是很有裨益的。</h3> <h3>▲河马是公认的高度危险动物,它脾气非常暴躁。据说,如有动物刚巧站在河马返回水池的路上时,河马会在事先毫无警告下,张开它的血盆大口,用那40cm长的犬牙,把这不幸的动物咬开两截。河马是群居动物,由10-20头河马组成,很讲究势力地盘,会对入侵领土的河马展开大厮杀。打得兴起时,就连附近的小河马也被咬死踩死,并不为奇。图片摄于乔贝国家公园。</h3> <h3>▲河马可以整日间浸在水中,只露出鼻孔和眼睛在水面。它可以闭气潜水六分钟,在水中他们仍然是用腿走路。河马会在傍晚时分上岸吃草,有时候会走到5公里以外的地方。我们在三角洲营地前的小河,就经常有河马和大象在河中“帮助"踩出水路。</h3> <h3>▲河马最多一天可吃130公斤短草。平均寿命20-40年。河马会在水中交配,顺利的话,经过225到257天,母河马便会独自寻找一处隐蔽的地点,在水中诞下一头小河马,小河马出生后几分钟便会懂得在水中畅游。图片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ZEBRA 斑马,斑马是群居动物,由一匹雄性斑马领导一至几匹雌性和子女组成小家庭。领导的斑马叫做种马,通过不算太激烈的打斗产生。别看斑马只是食草动物,小家庭若发生更换一家之主的情形,后父不会留情面攻击和驱赶前夫的余孽。这点跟狮子易主时是相同的。</h3> <h3>▲对猎食者来说,站在斑马的后面,真是会有致命的危险。或许这一点令人难以置信,斑马的后腿强而有力,被他踢中必受重伤。而这夺命的腿和时速60-70km的逃跑速度,便成了斑马的护身符。图片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斑马多生活在广阔的草原,他们从不远离水源,是东非动物大迁徙的前锋。斑马的平均寿命为12年。斑马的孕期大约是一年,通常是单胎,但也有双胎。小斑马出生时,谁在附近谁便是娘,所以母斑马会形影不离的在小斑马旁边,直至他懂得相认为止。图片摄于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h3> <h3>▲这是在博茨瓦纳的杭齐,靠近纳米比亚边境的一个小镇。我们住在南非白人开的Plam Afrigue庄园酒店, 旁边有个约10平方公里的私人动物园,树木繁茂,水草丰盛。这里除各种羚羊、斑马外,还有从南非买来的珍稀品种——黑斑羚(Black Impala)。</h3> <h3><font color="#010101">▲Springbok 跳羚,分布在非洲南部的安哥拉、纳米比亚、博茨瓦纳和南非。栖息于热带稀树草原,喜欢干燥和开阔的环境,群居,以植物的枝叶为食,有时也吃茎。摄于纳米比亚Lgowati Lodge酒店营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跳羚肩高120厘米;重量37-50公斤。 </font>天生善跑跳,时速可达94公里,仅次叉角羚和猎豹。摄于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h3> <h3>▲跳羚经常大群地在水边活动, 以其优雅的姿势和杰出的跳跃能力而出名。它们机警灵敏,受惊的时候,可以跳起3米高,9米远。是植食性动物,食物以树叶、树皮或植物根茎为主。</h3> <h3><font color="#010101">▲Impala高角羚, 属于羚羊中的一种,为中小型牛科动物,和其他羚羊没有明显的区别,以角长为特点。另外奔跑速度极快,所以又名飞羚。</font></h3> <h3>▲Common Reedbuck 苇羚,羚羊的统称。栖息在非洲撒哈拉以南许多开阔地区和树林之中。独栖或成小群。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苇羚多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极善于在悬崖峭壁上跳跃、攀登,视觉和听觉也很敏锐,以各种青草和灌木的嫩叶果实为食。</h3> <h3>▲长颈鹿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动物,最高可达5.5米。长颈鹿走起路来,好像每一步都要保持着优雅的仪态,吃树叶时也要慢条斯理的咀嚼。别看他们平时老是气定神闲的在草原上游荡,他们发足狂奔时速可达65km。长颈鹿的听觉和视觉都十分敏锐,但嗅觉只是普通。据说每一头长颈鹿身上的网纹都略有不同,像人类的指纹一样。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夕阳下的长颈鹿和它们饮水时的美丽倒影。</h3> <h3>▲长颈鹿是群居动物,由三五成群到多达70只的大群不等,但年老体弱的则会被单独遗弃。中国人首先认识长颈鹿,相信是在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时曾带回来一头长颈鹿,据说当时的人以为长颈鹿就是传说中的麒麟。</h3> <h3>▲长颈鹿饮水并不频密。在饮水时,他们先要把一双前脚左右张开,然后慢慢把头伸到水面,而且他们的颈和头加起来可一点也不轻。还好是他们的循环系统,这时能自动控制收缩,防止脑溢血。长颈鹿平均寿命25-30年。他们的主要食物是树叶、果实等,似乎特别喜爱刺槐树。虽然长颈鹿是素食者。但他们偶然会咬嚼地上的骨头,以补充钙质和磷质。</h3> <h3>▲长颈鹿无声、优雅、机警。高耸的身躯与漂亮的皮毛网纹,让人们远远地就能看到它的存在。人们通常是看鹿的头顶和膝盖以下的网纹来辨别不同品种的长颈鹿。</h3> <h3>▲Ostrich 鸵鸟。非洲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种鸟类,成鸟身高可达2.5米。雄鸵鸟体重可达150公斤。鸵鸟主要生活于非洲的沙漠草地和稀树草原地带。在西南非洲陡峭的石质高原上有时也能见到。</h3> <h3>▲鸵鸟不能飞行,是世界现存鸟类中唯一的二趾鸟类。后肢粗壮有力,适于奔走,冲刺速度在每小时70km以上。</h3> <h3>▲剑羚,与羚羊有别,属牛科动物。自然界只有四种剑羚,分别是阿拉伯剑羚、东非剑羚、弯角剑羚和南非剑羚。剑羚在所有牛科动物中体质是比较强壮的,它们不仅力量很强,而且奔跑速度也很快。在速度、稳定性和耐力方面也远胜所有的食肉动物。同时由于常年生活在炎热干燥的环境中,剑灵进化出了多种适应沙漠环境的生理特性,缺水的时候它可以连续几天不飲。</h3> <h3>▲剑羚的胃与牛一样也分为四室,并且在消化能力方面更胜一筹。草、树叶甚至很多很难消化的植物根系,对剑羚来说都不是问题。剑羚无论雌雄,都生有一对又长又直的角,但结构却是空心的。如果因为冲撞而断裂的话,之后也不会重新生长。角内没有神经,所以即便是断裂了,它们也不会感到疼痛。</h3> <h3>▲剑羚通常以小团体的形式生活。一般他们会组成十支左右的偶数团体,每个小团体都会有一只雄性剑羚为领袖。活动范围通常为方圆50里左右。剑羚的自然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都没有问题,但由于遭到人类的大量捕杀,目前也处于濒危状态,四种剑羚都被列入了濒危动物红色名录。</h3> <h3>▲SABLE ANTELOPE 大黑马羚或称作安哥拉大貂羚。头上有一对大角,最长可达1.6米。雄性为黑色皮毛,雌性及幼犊都是栗色。它是传统的食草性动物。奔跑时最高时速可达每小时35英里。大黑马羚是安哥拉国家的象征。其图相印该国为数众多的邮票、钞票、甚至国家护照上。黑马羚在非洲神话中代表着有生气、敏捷、优美而且漂亮。</h3> <h3>▲Great White Egret 大白鹭。大白鹭喜欢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它湿地。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部收缩成s型,飞起时也是如此。以假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以及小鱼蛙、蝌蚪、蜥蜴等动物为食。摄于乔贝国家公园。</h3> <h3><font color="#010101">▲红脸地犀鸟,喙直及呈黑色。栖宿于树上,但大多在陆地活动、捕食。通常小群聚生活,捕食的猎物广泛,包括昆虫、蛇、鱼、蛙、啮齿类动物甚至还有攻击陆龟的记录。它们也是长寿的鸟类,其寿命在50-60岁之间,在圈养时可达70岁。</font></h3> ▲非洲白颈鸦 (英文学名 Pied Crow),是一种白颈乌鸦。体态矫健,骨架优美耐观赏。声音嘶哑嘹亮,安静不喜鸣叫。杂食,喜水性。因此鸟体现情商较高,据说饲养下的白颈鸭十分通人性。<h3><br></h3> <h3>▲非洲小松鼠。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h3> <h3>▲BABOON 狒狒,狒狒是群体动物族群,一般从20到80只左右,但也可以多达200只,由一只领袖带领他们。多生活在草原和林地,晚间栖息在树上。</h3> <h3>▲狒狒不怕人。经常可以看到他们若无其事的从我们身边走过。此图为维多利亚大瀑布公园中的狒狒。</h3> <h3>▲Warthog 疣猪,在疣猪两眼之下的皮肤上各长出一对大疣,因此得名。在挖土取食时,这些疣可能有助于保护眼睛。疣猪善于挖洞。以青草、苔草及块茎植物等为食,偶食腐肉。好斗,喜泥浴。生存能力很强,非常适应高温和干旱环境,可连续数月不饮水。繁殖力很强,但幼崽死亡率很高。天敌如狮、豹、土狼等。</h3> <h3>▲相信很少有人觉得疣猪是美丽的动物。在津巴布韦维多利亚大瀑布酒店当中,却养了几只大疣猪,在绿色的草地上悠闲地吃着草,格外引人注目。疣猪是日间活动,晚间会返回挖好的洞穴睡觉。它们的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但视觉很差,遇到危难时他们会发出像我们熟悉的猪叫声。通常是一两头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公猪则经常独居。</h3> <h3>▲Jackal 黑背豺又称胡狼。胡狼是适应力很强的动物,比较喜欢干地和远离森林。跟斑点鬣狗一样,胡狼也是机会主义者,视乎情况或自己捕猎,或乖乖地守着其他猎食兽吃剩的食物残渣。</h3> <h3>▲胡狼可以时速16公里的速度长距离奔跑,家庭成员会合作捕猎。它的天敌主要是一些大型食肉动物。摄于埃托沙国家公园</h3> <h3>▲别看胡狼样子狡猾奸诈,他们却重情重义,是大自然少有的奉行终身一夫一妻制的动物,同时也是少有的夫妻共同抚养下一代的动物。摄于纳米比亚三明治沙湾。</h3> <h3>▲火烈鸟(学名Phoenicopteridae),也称红鹳。非洲的火烈鸟主要是小火烈鸟,羽毛大部分是呈粉红色的。在纳米比亚鲸湾,我们住的酒店就叫“火烈鸟别墅精品酒店”,酒店前的海边上,有大片的火烈鸟在滩涂上觅食,一片粉白。</h3> <h3>▲据化石表明,火烈鸟祖先早在三千万年以前的中新世就开始分化出来了,远早于大多数别的鸟类。它们主要栖息在温热带盐水湖泊、沼泽及礁湖的浅水地带,主要靠滤食藻类和浮游生物为生。喜欢结群生活,往往成千上万只聚集在一起。</h3> <h3>▲火烈鸟不是严格的候鸟,只有在食物短缺和环境突变的时候才进行迁徙。迁徙一般在晚上进行,火烈鸟每晚可以50-60公里的时速飞行600公里。</h3> <h3>▲2009年12月,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公布了一批因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名单,其中介绍火烈鸟是世界上珍稀鸟类。由于全球湿地面积迅速缩减。火烈鸟的生存岌岌可危。</h3> <h3>▲非洲岩鹭。岩鹭是典型的海岸鸟类,而且是一种留鸟,主要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洋中的岛屿和沿海海岸一带,尤其喜欢栖息在多岩礁的海岛和海岸岩石上。摄于纳米比亚鲸湾海边。</h3> <h3>▲Grey Go-away-bird 非洲灰蕉鹃. 这种鸟有不少种类,颜色鲜艳,常有漂亮的羽翼,属于非洲最艳丽的鸟类之列。可我们拍到的只有“高级灰”。</h3> <h3>▲蕉鹃喜食香蕉等植物性食物,但有时也吃昆虫,特别是在繁殖季节。蕉鹃在非洲的森林、草原和山地都有分布,是非常喧闹的鸟类。</h3> <h3><font color="#010101">▲反嘴鹬是一种白色涉水禽,有大块黑色斑块。它们有长且上翘的嘴,和细长蓝色的腿。其翼展大约为76–80厘米。雌性和雄性形体相似。幼鸟类似于成鸟,不过黑色部分为灰色和棕褐色。反嘴鹬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善游泳,能在水中倒立。主要以小型甲壳类、水生昆虫、昆虫幼虫、蠕虫和软体动物等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进食时嘴向两边扫动。飞行时,快速振翼并做长距离滑翔。</font></h3> <h3>▲Scarlet-chested Sunbird 猩红胸太阳鸟。太阳鸟有细长微弯的嘴和管状的长舌。和蜂鸟一样以吸食花蜜为主,但遇到小甲虫和蜘蛛也不放过开荤的机会,抓来充饥。同时它还担负着为植物传授花粉的任务。</h3> <h3>▲非洲灰蛇鹈,蛇鹈体大颈长,体长约90公分。雄鸟具绿色金属光泽,繁殖期具浅色头羽及黑色的「鬃」;雌鸟色单调,整年为淡褐色。游泳时,除头部和颈露在水面外,几乎全身潜入水中,像蛇一样左右摆动身体。用带锯齿的喙刺鱼,并衔之上岸。</h3> <h3><font color="#010101">▲黑翅长脚鹬, 喜在沿海浅水及淡水沼泽地结群活动。黑翅长脚鹬的喙黑色细长,体态修长,通体黑白分明,一双红腿很容易辨认。飞行时长腿拖于尾后,是重要的辨识特征。</font></h3> <h3>▲非洲黄嘴鹮鹳,大多是留鸟或夏候鸟。寿命最高可达28年以上,为世界濒危物种其中之一。</h3> <h3>▲非洲琵鹭(African spoonbill),他们长长的嘴像一把勺子,前面是扁平的。除了脸部和腿部外,其他部分都是白色。琵鹭喜欢水,常在内陆河流、湖泊、沼泽和溪流的浅水域捕鱼。琵鹭的平均寿命是15年,是一夫一妻制的动物。</h3> <h3><font color="#010101">▲红胸黑鵙,栖息于平原至山地的疏林或林缘地带,多单独或成对活动。通过在树木和灌木顶部进行强有力的鸣叫,表示领地的所有权。常在地面上觅食,也定期的在树干、树枝和树叶间搜集。</font>红胸黑鵙是食肉动物。喜吃节肢动物,特别是昆虫及其幼虫。如蚂蚁,甲虫毛毛虫。有时也吃浆果和坚果。</h3> <h3>▲织巢鳥,身体只有麻雀大小,它的鸟巢有大有小,全部巢口朝下,主要为防范蛇等动物的侵扰。小的巢也是“一室一厅”,结构特别,并总是建在树的西面,所以当地人也以织巢鸟窝辫别方向。大的鸟巢可容纳几百只织巢鸟群聚在一起。也属一大世界奇观。为此队友还曾专门为织巢鸟写过美篇,对它们作了详细报道。</h3> <h3>▲织巢鸟(social weaver)屬雀类,这类鸟世界上大约有145种。雀儿虽小,却有着巨大的创造力。据记载,它们500只群居在一起,筑成世界上最大的鸟巢:重达907公斤,长6米宽4米,厚度也有2米多。它们的巢实在太大、太重,常常会把树都给压垮,巢内包含约100多个小窝。巢里的每个“小单间”大概能容纳3-4只织巢雀。在納米比亞我们有幸见识了织巢鸟的”巨无霸”居所。</h3> <h3>▲据说织巢鸟的鸟巢居住起来冬暖夏凉,更值得钦佩的是这种鸟巢可以历经一个世纪不垮塌,是除了人类的摩天大楼之外,脊椎动物群体中最大的窝。所以千万别小看一只弱小的织巢鸟,它们所展示智慧和能力可以创造出惊世的奇迹。</h3> <h3></h3><h3>▲Red-billed Hornbill 红啄弯嘴犀鸟(上图),及黄啄弯嘴犀鸟(下图)。这种鸟主要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它的主要特征是嘴巨大而下弯,嘴上有盔出,形似犀牛角,故得名犀鸟。犀鸟主要在地面觅食,它们吃植物的种子、小昆虫,以及蜘蛛和蝎子。在干季时,它们则较喜欢吃白蚁和蚂蚁。</h3> <h3>▲黑啄弯嘴犀鸟和红嘴犀鸟。它们以树洞为巢,生殖季节雌鸟伏居巢内孵卵育雏,由雄鸟喂食。<br></h3> <h3><font color="#010101">▲苍鹭(学名:Ardea cinerea)又称灰鹭,大型水边鸟类,头、颈、脚和嘴均甚长,因而身体显得细瘦。常在</font>水边浅水中,一动不动长时间的站在那里等候过往鱼群,两眼紧盯着水面,一见鱼类或其他水生动物到来,立刻伸颈啄之,行动极为灵活敏捷。有时站在一个地方等候食物长达数小时之久,故有‘长脖老等’之称。</h3> <h3>▲Dark-capped Bulbul 非洲羽须鹎。主要吃果实、花蜜及昆虫。它们一般是成对或以小群生活。它们倾向留在树顶,非常活跃及嘈吵。</h3> <h3>▲Guineafowl 珍珠鸡。原产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几内亚。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珍珠鸡全身羽毛灰色并有规则的圆形白点形如珍珠,故称“珍珠鸡”。雌雄珍珠鸡羽毛相同,一般雄性较雌性稍大。珍珠鸡一般33-50只群居,绝不单独离散。而且有较强的归巢性,傍晚归巢时往往各回其屋,偶尔失散也能归群归巢。原为野生禽类,现经驯化饲养,逐渐成为一些国家的肉用家禽新品种。</h3> <h3><font color="#010101">▲海鸥,在纳米比亚的鲸湾和三明治沙湾,面对波涛汹涌的大西洋,经常能看到漂亮的海鸥迎着风浪在海面飞翔。</font></h3> ▲小紋燕 (文英名:lesser Striped-swallow),分布於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br> <h3>▲African Fish Eagle 非洲海鵰是一种中型猛禽,鱼是它们的主要食物。非洲海鵰的雌性比雄性大。主要活动于淡水湖泊、沼泽、河流和海岸。是配偶终生制动物。自然和环境学家常用非洲海鵰来监测水域生态环境的参照,一旦水域被污染,周围捕食的海鵰数量就会明显减少。</h3> <h3>▲Crested Barbet 啄木鸟。啄木鸟是著名的森林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采伐的指示剂。</h3> <h3><font color="#010101">▲啄木鸟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由于啄木鸟食量大和活动范围广,在13.3公顷的森林中,若有一对啄木鸟栖息,一个冬天就可啄食吉丁虫90%以上。摄于奥卡万戈 三角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巨辉椋鸟, 分布于非洲中南部地区。</font>此鸟适应力强,且对内很团结,对外很排斥,会攻击其他鸟类。</h3> <h3><font color="#010101">▲費沙氏情侶鸚鵡,主要栖息于灌木丛和金合欢属植物分布的高原地区及介于1100-2000米之间的林区、灌丛平原区等。色彩艳丽,常被捕捉饲养。</font>平时它们会大批聚集于农耕区,在地面觅食黍类、玉米和谷类作物等。</h3> <h3><font color="#010101">▲費沙氏情侶鸚鵡在繁殖季会组成20-80只左右的群体,生性非常吵杂,往往还没看见其踪迹就会先听见那尖锐刺耳的鸣叫,有时候会高达数百只。个性十分活泼大胆,可以在很近的距离内接近它们。</font></h3> <h3>▲非洲蝙蝠,它们提供了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比如昆虫控制,授粉和种子传播。但现在的科学家,越来越对了解蝙蝠的动态,和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感兴趣,非常关切非洲森林的蝙蝠与新型病毒和寄生虫的关系及对人类的影响。摄于奥卡万戈三角洲营地。</h3> <h3>▲醍醐 Great White Pelican属大型鸟禽,翅展可达三米左右。繁殖于亚洲中部和南部等地,繁殖期经常每天会飞行到 100 公里之外地区觅食,捕食鱼类。冬季迁往非洲大部分地区。</h3> <h3><font color="#010101">▲醍醐喜欢吃鱼类,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带口袋的大长嘴。</font></h3> <h3>▲南非海狮,也称海狗。属多配偶动物。雄性最重可达700公斤,雌性约122公斤。它们可潜水600米。其毛皮质地优良,是重要的毛皮兽。主要分布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南部。</h3> <h3>▲这是位于纳米比亚十字角的海狮栖息地。在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海角沙滩,常年聚集了近10万只海狮。通常是母狮带着幼獅栖息在这个海滩上,远远的就能闻到刺鼻臭味。而雄海獅则是到海上觅食。海滩上不时有胡狼游走,据BBC的影片介绍,胡狼主要是吃海獅的尸体(被海水甩到岩石摔死的),巳足夠滿其足生存需求,所以那里雖然很臭,但卻非常清洁。</h3> <h3>▲Nile Crocodile 尼罗鳄是非洲最大的鳄鱼品种,身长可超过五米。我们乘小艇游乔贝国家公园时,船停在近水草边让我们拍照。当时大家都在注意远方的动物,谁也没有发现就在离我们船舷一米多的地方,正卧着这只大鳄鱼。等拍完看到它时,吓得我们大气不敢出,赶忙后退开走,并留下这张照片。</h3> <h3>▲鳄鱼在水中如鱼得水,能以最高30-35km的速度前进,在岸上他们的突然奔跑速度也可达时速12-14km。鳄鱼共有牙齿64--68颗。它们的一咬能发出5000磅的力,本能上绝不放走到口的猎物,较狮子、鬣狗等猛兽更为厉害。走的太近会很危险。</h3> <h3>▲Wildebeest 牛羚又称角马。是群居动物,大族群在迁徙时,数量有时可超过1万头。角马喜欢日间活动,晚间休息。其平均寿命是12年。据说猎狗是他们陆地上最大的敌人,狮子次之。在水里最大的敌人则是鳄鱼。</h3> <h3>▲角马为了追逐新鲜水草,年复一年按顺时针方向,从塞伦盖蒂大草原到马赛马拉草原逐草迁徙,翻山越河,当中会把体弱有病的淘汰出来。角马的这种迁徙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它们的粪便成了来年草原的肥料,吃剩的草根成了其他羚羊的美食,他们也是狮子的重要食物来源。仅仅几个月的迁徙时间里,将会有近一半的生命止步于此,因此这段行程又被称作为“天国之渡"。<br></h3> <h3>▲每种动物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神奇的故事。当我们了解之后,再去看图片中的动物时,一种敬佩、敬畏之感油然而生。大家带着对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礼赞之情去拍摄,去讴歌。作为与动物共同生存于地球的人类,热爱生命,保护自然与家园,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和追求,也是此次非洲之行的最大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