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开学季,学生们开始军训了。</h1> <h1>绿草如茵的足球场上,身穿迷彩服的中学生们在雄壮的《解放军进行曲》中队列练习,场面恢弘。据说,每到夏秋之交,米国的卫星就监测到中国的境内莫名出现数以万计的神秘部队,神秘聚集后又迅速神秘消失。又据说,米国对此专门进行了战略研究,结果大跌眼镜,原来是各学校在进行开学军训,这消息真让人忍俊不住。</h1> <h1>咱国家教育部门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通过军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h1> <h1>看到操场上一排排整齐的方队,学生们有模有样的动作,情不自禁回想起我们七十年代的军训生活。</h1> <h1>我们那年月不叫军训,叫学军。军训是军人来训练学生,学军应该是学生学习解放军吧,其实内涵应该都一样。</h1> <h1>那时候的军训可不比现在,没有统一服装,也不是在操场上训练,是在真正的军营里。从苏州医学院校门出发到光福玄墓山下的军营,30多公里路,愣是一步一步走过去的。一个年级,几大百人,旗手举着红旗在队伍前面气宇轩昂地引路,学子们一路风尘一路歌,浩浩荡荡,气贯长虹。</h1> <h1>30多公里路基本要走一天,到了军营谁的脚不打几个泡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学军。清楚地记得我和另外两个同学还是班里的宣传员,我们自己写词、编顺口溜给长途跋涉的同学们加油鼓劲。我们每说完一段鼓动词就落在队伍的后面了,然后再一路小跑赶到队伍的前面,再说另外一段鼓动词,有点像电影《上甘岭》文工团搞宣传那种,那时候也不知到哪来的那么大干劲。记得最清楚的一句鼓动词就是“长途行军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长途行军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你别说经我们这么一宣传鼓励,真的能解除一点疲劳噢,同学们个个健步如飞。</h1> <h1>当时我写的宣传鼓动词中还有一句是“东方红,太阳升,学军战士赶路程,……”,后面是啥词忘了,因为这句话被队伍中的同学挖苦嘲笑,说“太阳都升到八竿子高了,还东方红太阳升呢”,印象太深了,现在想想还脸红呢,这辈子算是忘不掉了。</h1> <h1>玄墓山军营位于太湖之滨,湖光山色,洞天福地,鱼米之乡。我们住在军营宿舍里,条件还是不错的。在投入训练时,感觉教官很厉害,一个个板着个脸,有一种不把我们训成真正的军人不收兵的架势,军姿、正步、卧倒、匍匐前进、扔手榴弹、瞄准、射击要求都非常严格。</h1> <h1>教我们班的那个连长有张大黑脸,威严的不得了,一说话声音贼洪亮。训练的时候真有点让人怕怕的,可休息的时候看着他跟大伙有说有笑,觉得也蛮可爱的。</h1> <h1>那时的学军项目自然得打上那个年代的烙印。除了正儿八经训练外,每次吃饭前还要唱歌。我们年轻消化的快,到了11点就饥肠辘辘的,哪有劲唱啊,就盼着早点填肚子。歌一唱完赶紧涌向食堂抢饭吃。</h1> <h1>学军吃饭是不限量的,随便吃。现在回想还觉得那饭、那菜真的好香好香啊,军训结束后体重长了不老少,脸都圆了。</h1> <h1>在军营里,整理内务也是一项训练科目,把被子叠成豆腐块一样也挺难的,费老劲鼓捣半天,自己觉的挺像豆腐的,可在教官眼里也就是一堆屎粑粑。</h1><h1>那时候挺怕站军姿,虽然我们这些来自基层的学员,吃过苦受过累,不觉得训练有多苦,但站军姿还是挺烦人的,站的头晕眼花心乱跳,稍稍偷个懒弯一下腿也逃不过铁面教官的法眼。</h1> <h1>队列练习,永远都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稍息,向右转—齐步走--立定,这些看似简单的口令,要准确执行也不容易。教官厉声地喊着口号,一会儿向左转,一会向右转,反反复复把人折腾个半死,有的同学听到教官的口令一着急左右不分,朝相反的方向转,跟大家来个面对面。走队列也不容易,一个小组,人高腿长的、人矮腿短的在一起,走不了几步横队就走弯了。军训中最逗乐的就是有人顺拐!哈哈哈,笑死人都不用偿命的。</h1> <h1>晚上看露天电影,拎个小马扎到广场上,一个班一个方队,电影放映之前,班与班之间开始拉歌,大家扯着嗓门使劲喊,豪情万丈的歌声此起彼伏。</h1> <h1>有一天,说晚上要搞紧急集合,上山抓特务,我们组长很单纯,听了连里布置的任务,以为真的有特务,紧张的不得了。紧急集合嘛,肯定是动作越快越好啦,为不耽误抓特务,大家不敢脱衣服睡觉,提前把背包打好枕在头下,只等哨声一响好立马冲出去。结果左等右等不见哨声响,想着想着就睡着了。模模糊糊中集合的哨声响了,在黑暗中手忙脚乱的往外跑,那架势搞得跟真的似得,大家既紧张又兴奋。</h1> <h1>仍手榴弹最能展示男生的阳刚与爆发力,班里几个一米八以上的男生力气真大,人家拿着手榴弹在手里掂一掂,向前跑几步一轮胳膊,手榴弹像小鸟一样在空中翻滚着,划一道美丽的弧线然后砸在草地上,把草地砸个小坑,一量居然扔了70多米远。</h1><h1>投掷手榴弹的最低要求距离是30米,可我即使用上洪荒之力也只能扔个十几米,哎,要是在战场上,就这距离,肯定把自己先炸飞了。</h1> <h1>练射击瞄准抄的是真家伙,俯卧在地上,教官把要领告诉我们,左眼闭住,右眼睁开,将标尺、准星、靶标三点连成一线,屏住呼吸轻轻扣扳机。班里有当过兵的同学说,不能瞄靶子中心,三点一线要对准靶心的第一个圈的下缘,那样才能打出十环的好成绩。</h1><h1>我近视,眼瞎的不行,戴着眼镜也看不清,眼前总是模模糊糊的。</h1> <h1>练卧姿瞄准比练队列幸福多了,只是眼睛很累。有一次练瞄准的时候,小组的男同学使坏,不知在那里挖的一只蚯蚓,放到步枪的扳机上吓唬女同学,没想到女同学胆肥的很,根本不当回事,镇定自若地把蚯蚓拿下扔一边了。哈哈哈,你说好玩不好玩。</h1> <h1>我们那时候学军可是实弹射击的哦,这也是大家最兴奋的一课,记得真打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反正我也看不清,不管三七二十一,瞄的差不多了就屏住呼吸轻扣扳机,随即震耳欲聋的声响后伴随着强大的后座力怼到右肩部,那是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感受,终身难忘!</h1> <h1>学军期间,学校还组织我们参加农忙,帮老乡插秧。光着脚在冰冷的稻田里,秧是怎么插的不记得了,只记得腿上爬了两根蚂蝗,吓得魂飞魄散。那家伙不但长相丑陋,关键是紧紧地盯在腿上吸血,还不能硬拽,越拽它越往肉里钻,必须使劲拍打才能把它打下来。好在只插了半天的秧,否则要命了,现在想想还很恐怖呢。</h1> <h1>紧张有序的学军生活,让我们收获了坚持,收获了勇敢,收获了团结友爱;收获了军民情、师生情、同学情;学军生活丰富了阅历,锻炼了体魄,考验了灵魂,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毕业后漫长而艰苦的职业生涯中,受益匪浅。</h1> <h1>学军生活凝成了脑海中最美的回忆!虽然已过去43年了,每当想起那段时光,依然特别兴奋,特别怀念。特别怀念玄墓山下的军营,怀念那段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怀念那里香喷喷的大米饭,怀念那个凶巴巴的黑脸连长,怀念那由自己的手指扣动而获得的振聋发聩的感受。总之,怀念那里的一切一切,真想再去军营里走一走,看一看;再去爬一爬曾经藏过“特务”的那坐山;再去那里的稻田转一转,找找盯我的蚂蝗还在不在。</h1> <h1>感谢提供学军照片的立明校友,贤华老大哥、锡桂和凤妹同学!</h1><br> <h1>感谢阅读,感谢浏览,祝大家健康平安幸福快乐!</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