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统编教材特点 落实语文核心素养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4—6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

粒粒老师

<h3>  秋风飒爽,果香满园,我们小学语文也是硕果飘香。从今年开始,经过近20年精心编写的统编教材在四至六年级也正式开始启用。</h3><h3> 张文名师工作室携同城关区教研室,精心组织策划了把握统编教材特点,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训会。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山西省教科院办公室副主任,小语教研员,山西省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特级教师,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崔云宏教授。同时,莅临培训会的还有城关区教研室颜嘉逸主任和罗雅文副主任,张掖民乐金山小学的老师及张文名师工作室至二级工作室皋兰什川的教师及城关区个小语文老师四百余人。 </h3> <h3>  此次培训崔教授主要从“不变的”和“变化的”两个方面对新编四至六年级的教科书进行简介并提出了使用建议。</h3><h1> <b>不变的是课程理念及其编排形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b></h1><h3>1.“人文”与“语文”的有机统一</h3><h3> 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指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的优秀文化。所以,“人文”与“语文”就是统一体。教材每单元的单元页,上半页凸显的是宽泛的人文主题,下半页是所需落实的语文素养。</h3><h3>2. “阅读”与“表达”并重</h3><h3> 读和写分别是语文的两大核心能力,二者密不可分。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读”和“写”的互相迁移。倡导由读到写,在阅读中感受学习表达的方法,如:精读教方法,略读练方法,自读迁移运用所学的方法。同时突出习作关键能力的培养,突破习作教学的重难点。因为,阅读和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只脚,它们有各自的任务,各自的发展规律,不可偏重。但从读可以学写,由写可以促读。</h3><h3>3.倡导读书,增强阅读,课外阅读课程化</h3><h3> 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统编教材,增强了阅读,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纳入了课外阅读。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着读着,学生将会穿越前年,和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建立一种精神的内在联系,通过联系了解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接纳他们的思想境界。学生将会收获一种高雅的文化,然后用这样的思维方式,用这样的视觉思考我们的当下和未来。</h3><h3>4.注重实践,凸显语文应用导向</h3><h3> 在学习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观察,边观察边实践。向作家,作者一样观察,才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向作家,作者一样思考;向作家,作者一样表达。这样在实践中学生方能心领神会,不断成长。</h3> <h1>  <b>变化的是螺旋上升、进阶、提升和发展课程的目标与内容。</b></h1><h3>(一)阅读进阶</h3><h3>1.循序渐进学习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中尝试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抓关键句,把握主要内容;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四上训练学生提问,五上训练学生阅读有速度,六上让学生知道有目的的阅读。这是义务教育阶段最关键的阅读能力的培养。</h3><h3>2.尝试不同文体作品阅读,形成初步的文体意识。</h3><h3>如:充满神奇的神话,精彩流传的民间故事,设置悬念的小说。通过基础阅读,提取信息;深层阅读,分析推理,整合诠释;创造性阅读,反思评价产生创意。课堂通过课内外一体化的设计,希望孩子们成为一个读书人,练就读书的品质,形成一种读书的好习惯。</h3><h3>3.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崔教授主要抓住写景类作品和情感类作品,在求同比异的同时从宽泛的感受,引导学生体会到初步的文学鉴赏。当然,不同年级有不同阅读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整册文本内容时抓文本特点。</h3><h3>4.借助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渐次掌握提问,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策略,发展阅读关键能力。长文章借助交流平台中总结梳理的方法策略阅读;古诗文借助插图,注释,与他人交流学习;策略单元教学不预习,识字,写字宜用集中方式处理或在课前,或在主要任务完成之后。</h3><h3>(二)表达提升,习作</h3><h3>1.从写清楚到写具体,有真情实感。如何写清楚,按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一件事中把重要的内容写清楚;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清楚。重视阅读与习作的横向联系。</h3><h3>2.围绕中心意思写。选择一词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事例来写。主要部分努力写得详细,写具体些。连续观察,准确表达;明贬实褒,表达感情;点面结合,写好场面。</h3><h3>3.尝试运用习作例文。习作例文只指向学生的表达,功能在于学生在初探伸手或者单元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习作例文即可用于习作之前的指导,也可用于习作之后的讲评。</h3><h3> 当然,教师只有设计有情趣,有题材,有方法,有指向的课堂,学生才能懂得写什么,怎么写。从而解决“想不想写”的问题。</h3><h3>(三)口语交际:有主题,说完整</h3><h3>统编本教材对口语交际的编排有以下特点:</h3><h3>1.目标简约明了,要求逐次提高</h3><h3>2.情景真实,语境渐趋复杂</h3><h3>3.话题丰富多元,凸显生活指导</h3><h3>4.实践多维互动,贯穿课程内外</h3><h3> 语文是一个整体,崔教授建议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时候,加强语文交际的连续性,过程性,创设真实的情景,营造安全,自由表达的,民主的,和谐的氛围,努力促进交际双方多维互动。</h3><h3>(四)综合实践</h3><h3> 综合实践一是学习传统文化,二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崔教师建议老师们在活动前组织学生浏览相关资料,活动中自主阅读讨论,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要重过程,重参与,重实践,重表现。</h3><h3> 诚如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所说,统编教材是在个版本教材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可以说,新教材是集百家之所长,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研读的。“小语不小”何以真正做到“不小”,以获得小语人得职业尊严,就需要读懂教材,用好教材。读懂是前提,用好是目的。此次培训会就是借专家之力,用最快的速度读懂教材。因为教材编写无论多么美妙,课程理念无论有多么的完善,如果没有教师扎实的语文功夫,没有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的智慧,就难以落地,无法发挥其功用。</h3> <h3>  我们呼唤有深度,能够突出语文本体的语文。学生学语文,用语文方法;经历学语文,用语文过程;实现学语文,用语文迁移达成语文课程目标。让学生从思想,情感受到科学的,美的教育。通过语文课堂的学习,孩子想了什么,能做什么,懂了什么,读了什么。总之,让孩子们一举手,一投足,一行动,能够给予我们内心的修养,能够自觉地按照规范去做。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好人。</h3><h3> 因此,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前后联系着去教教材。教师要改变以往重阅读轻表达的教学现状,因为只有教师的思想改变了,课堂形态才会变;课堂形态改变了,学生的素质才会变;学生的素质改变了,学生将来的成长,生活轨迹才会改变。我们教学生一阵子,但我们一定要管学生一辈子。</h3> <h3>撰稿:徐含花</h3><h3>图文编辑:杨丽丽</h3>

语文

学生

教材

阅读

习作

统编

表达

教师

教学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