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毛主席塑像是炮兵大院留给我们这一代人记忆中的标制性建筑。塑像建成于1968年7月1日。当年我们这些参加过塑像落成典礼的十三四岁的孩子已都六十四五岁了。</h3> <h3>毛主席塑像是谁设计建造的?原军委炮兵政治部纪航之子纪宁说:炮兵政治部文化部创作组提供设计稿,我爸(纪航)主创完成小样设计,纪航时任创作组组长。也是方案确定小组成员之一。最后由北京雕塑厂完成大样的施工。照片是纪叔叔和夫人孙阿姨1970年在河北蔚县炮兵五七干校时的合影。</h3> <h3>建国70周年,纪叔叔孙阿姨双双领取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再此祝所有老炮兵的叔叔阿姨健康长寿。</h3> <h3>2010年拍的炮兵大院北门,此时的北门与老北门差距不大。老北门是两扇红色铁门,从公主坟到玉泉路所有部队大院只有炮司是红大门。大门的东侧是传达室,来访都要到传达室登记,来客夜间要留宿,还需到大门内东侧的总值班室请示,经总值班员批准才能留宿。大门内西侧一排平房是警卫连的营房。</h3> <h3>军委炮兵时期的工作证。</h3> <h3>总参炮兵部时期的出入证。</h3> <h3>2019年9月3日好久不见的发小又要聚会了,我们这些炮二代首先想到的是在毛主席塑像前合个影。第一排从左至右: 孙小环,卢丽询,于洋,杨穆,杨美华,杨莉,胡幼明,黄萍,王若平。 第二排从左至右:章向理,张亚欣,李东江,栾燕军、郭良,魏来,林冰。 第三排从左至右:李谡,欧阳颀,李辽忠,齐一新、刘立军、石向增,王东业。</h3> <h3>军委炮兵司令部办公楼旧址</h3> <h3>军委炮兵司令部办公楼旧址的楼内电子显示屏显示出此楼现已是军委机关事物管理总局第四保障处办公用房了。</h3> <h3>炮兵后勤部旧址</h3> <h3>炮兵政治部旧址现已成为大院的服务中心了。</h3> <h3>大操场,我们少年时代经常光顾的地方,那时的露天电影是一周一次的夜生活。当年的乒乓球台是用水泥砌的,看现在的肯定比过去的强多了。</h3> <h3>这是2010年拍的操场及水泥乒乓球台。</h3> <h3>当年的游泳池已经成为幼儿园了。我们这些人,要是不会游泳都不敢说是炮司的。</h3> <h3>当年流行一句话:辰7甲8亥老2。这三个车牌号是当年驻京部队中开车最疯狂的,炮兵大院的车是辰6打头的。现在院里的车牌是这样的。</h3> <h3>从大院干休所的牌子上你还能找到和炮兵有关的字吗?</h3> <h3>85楼李谡和栾燕军家都曾居住于此。</h3> <h3>老的21楼拆了,原址上建起了新的21楼。</h3> <h3>原址上重建的25楼。</h3> <h3>23楼已经找不到了,原址已是绿地了,据说绿地下面是地下车库。</h3> <h3>老23楼是这样的。老21楼和25楼也是这个样子。</h3> <h3>2010年回大院时在23楼东侧照了一张相。</h3> <h3>这是2010年在23楼曾经的家门口照的相。</h3> <h3>74楼,那时叫新楼,我家和立军家真有缘,在炮兵时我们俩家在新楼是一个单元的,随父下放我们俩家又在同一村后又一同搬入同一营房。现在,我们俩家同在南礼士路二炮干休所一栋楼住。</h3> <h3>这块地不说一下还真认不出来了,此地原是大院澡堂,理发室,缝纫组所在地。</h3> <h3>大院西门南侧过去是军人服务社和粮店,现在是门诊部了。</h3> <h3>西门北侧仍然是礼堂。</h3> <h3>当年炮兵礼堂的入场券。</h3> <h3>19楼</h3> <h3>17楼</h3> <h3>15楼</h3> <h3>13楼过去是一层,大院门诊部设于此。我们小时候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根本就不用家长带着看病,都是自己到门诊部打针开药。范医生是我们同学的父亲,是门诊部里最好的大夫。</h3> <h3>11楼</h3> <h3>9楼。</h3> <h3>前面提到的几个楼都是给经过老式二层楼改建的。前几年我回大院,老7号楼还没重建,我随手拍的老楼现在也只能看看照片了。</h3> <h3>三食堂的原址现在是机关食堂。</h3> <h3>这地是当年的冰棍房,2分或4分一棍冰棍的味道你还记得吗?</h3> <h3>一食堂已变成停车场了。</h3> <h3>几年前我拍的一食堂。当年炮兵共三个大食堂,估计是一张图纸造出来的,三个食堂都是这个样子。</h3> <h3>今天用餐就是在当年的二食堂</h3> <h3>在当年二食堂前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