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h3><h3> 青铜峡市一幼 刘海洋</h3><h3> 我拥有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我的爱人和我,还有一个活泼懂事的儿子。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又是一名幼儿园特教老师;爱人是一名复转军人,也是一名创业致富带头人;儿子是一名高中生,在班里也是一名优秀学员。我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我们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舒心的生活。十多年来,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h3> <h3> 一. 爱岗敬业,事业有成</h3><h3> 家庭是船,事业是帆,帆儿推动船行,船儿扬起风帆。我参加的工作让我成为一名光荣园丁,后来成为一名特教老师,从那时起我以学校为家,以特教老师为荣,踏踏实实,任劳任怨,为学校为残疾学生做了许多好事,如每年要到乡下招生,特别要到周边外市县招生,学校没有车,我爱人为了支持我的工作,为了减轻学校负担,为了残疾儿童像正常孩子一样上学,开着自己的车跑乡镇,奔外县,我的愿望是只要把残疾儿童招来按时上学,不管多苦多累花多大代价自己都心甘情愿。还如,有些农村和外市县的残疾孩子,有于家远,又加上父母忙不能接回家,我牺牲休息时间,操心他们吃,陪着他们睡,孩子感动了,家长也流泪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和残疾学生建立象母亲一样的深厚感情。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教育先进个人。</h3> <h3> 二.互相尊重,坦诚相待。</h3><h3> 在这个家庭里,我们夫妻之间互敬互爱。两个人在不同环境生长,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习惯,不同的爱好,所以在一齐生活难免会有不适应,会有摩擦,这就需要彼此多点宽容,多点谦让,多点谅解,做事多从对方角度思考一下。我丈夫郭杰是一个很会顾家的人,自从我任特教老师以来,我主要把心思放在如何教育培养残疾孩子把学校当成家,把一切经历都放在学校里的工作上,丈夫非常理解我的付出,每次无论家活再重再累,从不抱怨,默默的支持着我。我也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每次爱人的高兴、忧伤,我都能给他化解开,家中的兄弟姐妹,她都给予最纯朴的关心与照顾。我们的共同生活中,幽默和谐,时刻充满着欢声笑语。我们的感情也在共同的生活中愈久愈坚。</h3> <h3> 三.家庭和睦,邻里团结</h3><h3> 古训有言: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老是营造幸福家庭的基石。丈夫郭杰生在一个友爱的家庭中,父母曾经赡养过四位老人,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的孩子,坚韧,吃苦耐劳,对人仗义和气,是一个被人人都称赞的人。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每个人的性格、文化、志趣都不同,但是家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宽容谦让,构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礼貌家风。在对待长辈方面,人们常说婆媳矛盾不可调和,是一对彼此水火不容的“天敌”,即使再好的关系也只不过是言和意不和罢了。而我觉得不尽然,在我的脑海就没有如此丝毫的概念,像我家不知是因为婆婆的心胸宽阔、真诚贤良的原因,还是我与母亲惺惺相惜有同病相怜之处,我们的关系情同母女。从我出嫁到郭家,从没有争吵过一次。一直与婆婆相敬如宾,不旦没有争吵,就连彼此重点的语气也不曾闻见,这是众所周知的!我们在人前背后从没谈过对方的不是,要谈就是彼此相怜之类的话题,只要我们坐到一起膝足叙家常时,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十几年婆媳之间非常融恰,没有红过一次脸,更没有扭过一次眼。我和爱人坚持正直做事,友善对待老人。平时对长辈嘘寒问暖,关心她们的生活起居。每次全家人一齐吃饭时,我总是把好吃的菜往父母碗里夹,让她们多吃点。上街时,也会惦记着给老人添置新衣服、新鞋子。为了让他们身体健康,我经常会买些水果、钙片、等营养品,让老人增加营养、滋补身体。有空时,经常带着孩子和父母一齐散步、聊天、重大节日和父母一齐庆祝。家里有些重活,我都主动自己干,不让老人累着。用自己最真诚的方式携手走过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用各自的爱心构建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因为有爱,所以幸福。真心待人是我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我们都热心帮忙。我们一家人都期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忙的邻居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两人的谦和热心一被提起,人们总爱伸出大拇指:这一家没得说。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h3> <h3> 四.拓宽生财渠道,造福贫困百姓</h3><h3>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变得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才会更加繁荣昌盛。</h3><h3> 我爱人郭杰的笔记本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作为一名当过兵的时代青年,更应该具有后天下之富而富’的宽阔胸怀。可以说,今天无悔的奉献,是为了更加美好、幸福的明天;用自己默默地牺牲,去换取贫困百姓更加富裕和美满的生活,这是最光彩的人生,也是有志青年真正的人生价值所在。”由于我的支持,爱人的顽强拼搏和艰苦创业,创业建厂规模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客观,用人也越来越多。围绕选什么人,用什么人进厂上岗的问题,我和爱人郭杰脑子里最先想到的是农村,眼里始终盯得是贫困人家。他时不时对专业技术人员说:“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里什么样的生活再清楚不过了,特别是苦难户人家。”如今,厂里24名员工,全部来自青铜峡市周边的农村青年。2015年6月,进厂不到一年的王志鹏,父母在农村老家为他办了婚事,弟弟也准备结婚,住房成了最头疼的事。我和郭杰得知后,一边给他在市里租房子,一边给他上调一部分工资,稳定了他的情绪。王志鹏逢人便说:“郭总知道了我家里的困难后,二话没说将我家里的一切问题都考虑到家了,这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叶盛镇龙门村老人花福,经常有病,生活困难,郭杰闻讯,将他安置在厂里看大门,管吃管住不说,每月还下发2000元工资。对于厂里上岗员工的待遇,郭杰始终遵循人均收入不低于4000元,到账时间不过月的原则,一切劳保钱物应有尽有。</h3><h3> 不忘初心,砥砺前进。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视察时的重要讲话,郭杰从中悟出更多道理来,于是,经过多方考察和精细的筹备,我和郭杰大胆地设想在老家叶盛镇龙门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一体的农家乐——就是现在的富汇龙门休闲旅游度假村。</h3><h3> 路是人慢慢探索趟出来的。我和丈夫郭杰的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也得到了家人的拥护,这无形中给了他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精心策划了建筑面积、布局和经营范围,招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和上岗服务人员。在施工阶段,郭杰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用人、用车、用料等方面基本上在当地农村选用,材料款、人工工资,分文不拖欠。当农民工领到头一个月工资的时候,激动的说:“咱可是头一回在家门口打工领工资,多几个像郭总这样的大老板就好了!”</h3><h3> 历经八个多月,这座集清真餐饮、豪华KTV、棋牌娱乐、休闲垂钓、采摘、园林观赏、自助锻炼等项目的农家乐就地而起。农家乐正式运营。我和丈夫郭杰又决定招聘当地农村烹调厨师,和餐厅服务人员,每人年薪3万元。村里的五保残疾人王亚林一辈子没有成家、无儿无女,我和丈夫郭杰就亲自把他接到农家乐,一切费用由我家承担。</h3><h3> 近处的贫民需要体贴,远处的移民也需要关爱。在一次与战友交谈中得知,青铜峡市邵刚镇同富村移民、回民、牧民、高位截瘫的残疾人白金保,生活特别困难时,于是我和丈夫郭杰就多次上门送钱、送粮、送食品、送精神,鼓励他坚定信念,多种经营,并勤劳致富,还帮助他解决了很多实际的问题。</h3> <h3> 五.家文化,质朴无华</h3><h3> 家文化,是我们民族最为朴素的文明积淀。从2016年开始,连续和叶盛镇党委、政府举办“”稻花香”文化节活动,特别是2017年6月22日一27日我家在龙门农庄举办了爱家乡,圆我梦“行走新丝路喜迎十九大”集邮展、书法展走进乡村活动,向农民兄弟送去难得一见的集邮文化,众多美不胜收的邮票、实寄封、邮集让农民兄弟大开眼界,让恬静的田园多了几分农耕文化之外的其它先进文化,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推动了集邮向广阔农村发展的轮子,为集邮事业在中国更辽阔的大地上胜利前进迈了一步。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会长杨利民、在邮展现场对参观者说:“此次郭杰家庭邮展为集邮传播了新的形式,是宁夏的典范,也是全国的典范。要把家庭集邮、家庭邮展与集邮文化的宣传结合起来,使之成为集邮文化进农村的一个新亮点,让集邮文化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集邮文化更具生命力、影响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h3> <h3>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言传身教,积善兴邦。今天,千万个小家携起手来,积极行动,明天,好家庭、好家教、好家风必将筑起崇德向善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文明吴忠,“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