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二农场第七管理区:抗洪抢险抗涝救灾的那人那事

一心

&nbsp; &nbsp; &nbsp; &nbsp;一次百年未见过的极端天气,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凶猛洪水;一场十几天堤坝上的抗洪抢险,一个无私无畏奋力抢险救灾的群体;在洪涝面前,就是第七管理区这些再也普通不过的普通人,是他们用汗水泪水守卫家园,是他们用肩扛手提筑坝抢险,是他们同心协力保护良田。他们不是英雄,但无愧于英雄的称号!他们不是英雄,但危难之时尽显英雄本色!在抗洪抢险、抗涝救灾的十几天里,我们记录了一些奋战在抗洪救灾一线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一瞬间。 <h1><font color="#ed2308">丢了三只靴子的----王心刚 谢宝国</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2000多米的堤坝每天要来回走上好几遍,因为用机械和人工加固堆起的泥土非常难走,就算白天挑着走都陷脚,就更不要说晚上了。<br></p><p>&nbsp; &nbsp; &nbsp; &nbsp;17号夜,第六作业站的王心刚和谢宝国被安排到堤坝上巡坝,虽有头灯照亮,但脚底下还是漆黑的一片。在巡坝还剩几百米的地方,两人都陷在了堤坝侧面的稀泥里,两条腿被稀泥紧紧的箍住,干拔拔不动。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俩人还是没能抽出身来。把靴子脱掉!于是两人趴在坝上扒着泥土,一点一点的才算是爬上了坝顶,光着脚丫子走了出来。在车灯的照射下,这时候谢宝国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没有了,下身只剩下了一条短裤。</p><p>&nbsp; &nbsp; &nbsp; &nbsp;当第二天人们去找那两双靴子时,四只靴子只找到了一只。</p> <h1><font color="#ed2308">上阵父子兵“老王和小王”----王臣 王军鹏</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王臣、王军鹏父子俩住在管理区社区,在六站种了点地也不多。王军鹏在六站的35亩小粒豆早就被内水淹的一塌糊涂。听说筑坝需要人手,父子俩分别去了九站、六站参加抗洪抢险。</p><p>&nbsp; &nbsp; &nbsp; &nbsp;8月21日晚群里的消息让老王有些睡不着,22日一大早他就搭了个蹭车赶到了九站居民区堤坝。满鬓斑白的老王站在没过膝盖的渠水里,把装好的土一袋一袋的扔到坝上,这一干就是三个多小时。从8月16日一直到24号六站的几次人工筑坝,王军鹏是一次没落。刚开始是自己借了一台摩托车赶到六站居民区,后来才和别人一起搭车抗洪。别看他干瘦的身体,但是力气还不小,哪里活累他就冲到哪里,一直坚守在抢险一线。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当问起他的想法,王军鹏坦言道:这时候咱就能帮一把是一把,咱也不图啥。</p><p><br></p> <h1><font color="#ed2308">忍不住流泪的----徐彦平</font><br></h1> <p>&nbsp; &nbsp; &nbsp; &nbsp;已是满头白发的徐彦平今年68岁,在抗洪抢险中他流了泪。徐彦平在管理区第九作业站居住了几十年,在晒场做保管员也有几十年。他知道,这一颗颗稻米是大家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职工们每家每户的幸福生活是靠这些稻米赚来的。</p><p>&nbsp; &nbsp; &nbsp; &nbsp;在1540亩水田被淹后,为了保住剩下的8000多亩水田,强排站昼夜不停的抢排内水,种植户也在强排站架设10个水泵进行排水。为保证强排站正常运行,徐彦平和几个水性好的人不管白天黑夜,一同驾船来回接送人员和运送物资。为了抢排居民区围堰外的积水,他找来了水衩,铁丝,下到齐腰深的水里安装。虽然经过了艰辛的努力,但坝北8000亩水稻还是被上游下来的内水漫过堤坝!此刻每一个人的心情都非常的痛心。</p><p>&nbsp; &nbsp; &nbsp; &nbsp;居住在宝清的原九站居民赵静回家乡慰问时,徐彦平憋了几天的泪水终于夺眶而出。这泪水是对亲人诉说奋战多日心中的不甘,这泪水是对淹没粮食的痛惜。</p><p><br></p><p><br></p> <h1><font color="#ed2308">被狗咬伤的“巡坝员”----孔德海</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 4.2公里的河堤满是泥泞,车开不上去,只能靠双脚来丈量,一个来回要四个半小时,每天最少要走上两个来回。</p><p>&nbsp; &nbsp; &nbsp; &nbsp;水势不断上涨,小挠力河河堤是第六作业站最后一道防线,如果河堤出现管涌、渗漏或者决口,那么第六作业站上万亩耕地和居民区将是一片汪洋,下游第九作业站的耕地和居民区也将遭殃。第六作业站的孔德海、孔德为哥俩临危受命负责巡坝任务。由于上游地方的一个强排站被淹人员撤离,机械还都留在坝上。19日下午3时,当孔德海巡视到强排站附近时,天降暴雨,为了躲雨他试图躲到车下,这时一条黑狗忽的一下窜了出来,一口咬到了孔德海的右臂上,当时鲜血就伴着雨水顺着衣袖滴了下来......</p><p>&nbsp; &nbsp; &nbsp; &nbsp;打完狂犬疫苗,孔德海又出现在小挠力河的堤坝上,开始了每天10多个小时的巡堤护坝。</p><p><br></p> <h1><font color="#ed2308">抗洪抢险的“哼哈”二将----胡锋 李雪峰</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不知道什么时候,“哼哈”二将的名字被安在了管理区农业助理胡锋和农机助理李雪峰的头上。“哼哈”二将的名字可不是白叫的,这次抗洪抢险和抗涝救灾中,这两位小将真是出了不少力,阵阵落不下。</p><p>&nbsp; &nbsp; &nbsp; &nbsp;十多天里,两个人每天都冲在一线运送物资、安装水泵、抢险筑坝。7、8十斤的土袋拽着呼呼跑;搬运物资两人更是挑重的搬;查看水情随时报告河水涨势;安装水泵更是手脚麻利。每天两人都是早起晚归,有时候值班在坝上,就是回到管理区,有时也是在车里对付一宿。当洪水退去,两人各个地号的跑,查虫害、查病害,指导种植户灭虫防病害促早熟。</p><p>&nbsp; &nbsp; &nbsp; &nbsp;问道累不累:“还行,就是早晨起来腿有些疼”。</p><p><br></p> <h1><font color="#ed2308">抗洪抢险的“船长”----宋成伟</font></h1> <p>&nbsp; &nbsp; &nbsp; 今年 54岁的宋成伟,从小就长在小挠力河边,这里的池塘水沟、大棚稻田、还有这流淌不停的小挠力河都是他生活的一部分。</p><p>&nbsp; &nbsp; &nbsp; &nbsp;8月13号到16号,小挠力河北岸两坝之间的1540亩水田一片汪洋,为保证坝北8000亩地免受水害,他和作业站的种植户一起挖土装袋,抗袋筑坝。为保证2号强排站正常工作,筑坝人员和物资顺利渡过水淹区,800米的水淹区他每天要划桨驾船10多趟,最晚要到晚上8、9点钟,他以高超的驾船技术被作业站职工戏称为“船长”。</p><p>&nbsp; &nbsp; &nbsp; 18日凌晨,九站剩余的8000亩水田受堤外上游大水的侵袭,全部淹没损失惨重,他种的几百亩水田也汪洋一片,但他没有停下自己脚步,依然加入到抢排坝南旱田积水的行列中。<br></p> <h1><font color="#ed2308">抗灾一线的指挥员----郭伟</font></h1> <p>&nbsp; &nbsp; &nbsp; 涝灾发生后,作为管理区副主任的郭伟每天三、四点钟起床,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了解险情指挥抗洪抢险,有时整夜蹲守在险段。由于受灾作业站多,辐射面广,他和管理区主任跑遍每一个作业站,每一处险段,调动机械人力抢险段,堵缺口,保良田。</p><p>&nbsp; &nbsp; &nbsp; &nbsp;一边是抗洪抢险,一边是生产自救。在涝灾面前,我们要如何尽快排除积水,防治农作物发生的病虫害,促进作物早熟成了他水灾过后重中之重的工作。为了树立干部职工的信心,调动干部职工树立抗灾自救、恢复生产、减少损失的思想。他每天都会对各单位的工作进行指导,在工作群里上传一些灾后如何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早熟的一些知识&nbsp;,深入到田间对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督促各单位和种植户不要等靠,树信心、战涝灾、降损失。</p><p>&nbsp; &nbsp; &nbsp; &nbsp;本来就比较瘦弱的身材,这十几天里变得越发苗条。</p> <h1><font color="#ed2308">他有一个名字叫党员----贾福存</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贾福存是第一作业站的一名党员,这些天一直奋战的第九作业站的抗洪一线,用行动践行一个党员的初心。</p><p>&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8月以来,连续的降雨,管理区第六、九作业站水位持续上涨,大面积受灾。虽然他在第一作业站,但作为一名党员他没有袖手旁观,十来天一直在第九作业站抗洪救灾一线。</p><p>&nbsp; &nbsp; &nbsp; &nbsp;8月17日,小挠力河水位长势迅猛,开始漫过桥面,在桥头南岸的两侧有几十米低矮堤坝随时都可能被水淹没,在管理区组织的十几名党员干部抢险队中,他一直在前,几十斤的土袋被他一个个的码在坝上,汗水顺着他的脸颊不时的滴落。</p><p>&nbsp; &nbsp; &nbsp; &nbsp;8月20日农场给管理区调拨了水泵等抗灾物资,因为物资是新的没有使用过,需要拆卸、组装、调试,他便当起了维修工,调试座机、安装水泵,连续两天黑白奋战,和大家一起组装了13台水泵。</p> <h1><font color="#ed2308">年轻的指挥员和战斗员---于忠博</font></h1> <p>&nbsp; &nbsp; “洗个热水澡,第一次感觉这么舒服”。这是8月24日于忠博在微信朋友圈里发的一条消息。从8月15日,作为第六作业站副站长他就一直没有回到农场场部的家。小挠力河水位暴涨的那些天,他天天上堤坝查看,指挥挖掘机进行筑坝,查找每一处漏点进行加固,加固了近5公里的堤防。</p><p>&nbsp; &nbsp; &nbsp; &nbsp;8月16日,第六作业站和上游地方交界的堤坝水位上涨,眼瞅着再不加高,第六作业站的耕地和居民区就要被大水淹没,也直接影响到下游第九作业站耕地和居民区的安全。由于多处地方机械进不去,于忠博便和站长带领作业站群众40多人,分别在2000多米的堤坝上,对4处不同漏点进行人工堵坝,300多人次不断努力,加固坝体500多米,加高坝体70厘米,耗用编织袋5000多条,奋战了整整7天。</p><p>&nbsp; &nbsp; &nbsp; &nbsp;在河水猛涨出现危机时候,于忠博和其他工作人员帮助居民一起搬东西撤离,共撤出作业站居民56户,机械20多台。<br></p> <h1><font color="#ed2308">抢险“不回家”的----于学权</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8月以来,连续降雨,加上上游泄洪,导致了管理区第九作业站小挠力河水位持续上涨,农田被淹。作为第九作业站党支部书记的于学权一马当先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p><p>&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保住剩下的良田,他身穿雨靴雨衣,沿着泥泞的堤坝进行巡查,带领挖掘机挖沟排水筑坝。在洪水持续上涨的危险情况下,为保证居民的财产安全,他组织作业站群众搬迁撤出居民区。为了防止有人没有撤走,他挨家挨户排查,帮助老弱病残的群众搬东西,指挥水稻户转移机械。经过一天的搬迁,第九作业站所有农户全部撤离到安全地带并得到了妥善的安置。</p><p>&nbsp; &nbsp; &nbsp; &nbsp;在河水稍有缓解,于学权并没有歇一下脚,在安装架设13台水泵抢排内水的时候,他晚上守泵加水加油,白天又奔走在堤坝和居民区。</p><p>&nbsp; &nbsp; &nbsp; 抗洪抢险的十多天里,他一直坚守一线,连家都没回过一趟。</p> <h1><font color="#ed2308">统揽全局抗洪抢险的指挥者---宋斌</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为保护管理区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保护良田抢排积水,作为管理区主任的宋斌,他十几个日日夜夜钉在险段指挥抗洪,组织机械人力筑坝排险,竭尽全力抢排积水减少损失,把职工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记挂在心间。</p><p>&nbsp; &nbsp; &nbsp; &nbsp;8月10日至11日的24小时内,第七管理区平均降雨55.2毫米,最高降雨达76.6毫米。山水裹着泥沙奔流之下直接漫过堤坝冲向六站2号地。“堵住山水,不能在让下边的耕地被淹”,宋斌指挥着挖掘机筑坝,疏通沟渠,才使得更多的耕地没有被再淹。</p><p>&nbsp; &nbsp; &nbsp; &nbsp;11日9时到12日12时,大索伦河河水上涨80厘米。管理区八站大索伦河东岸近150米的低矮堤坝险段出现两处河水漫堤,长度近10米。接到报告后,宋斌和其他领导立即到现场查看,并安排一台挖掘机对堤坝进行加高加固,3个多小时的筑坝,险段危险解除。</p><p>&nbsp; &nbsp; &nbsp; &nbsp;在大索伦河压力稍有缓解之际,管理区境内的小挠力河受上游龙头桥水库泄洪的影响,水位不断上涨,从12日至13日的36小时,小挠力河水位又上涨近50厘米,为保住农田,宋斌亲自现场指挥,调集三台挖掘机对部分过水河堤进行加固,对稻田进行围堰,组织种植户人工筑坝,加装变压器,抽水抢排,尽最大能力降低损失。</p><p>&nbsp; &nbsp; &nbsp; &nbsp;哪里有困难他就在哪里,哪里有危险他就在哪里。十几天的日子里,宋斌指挥抢险、撤离居民区群众、深一脚浅一脚坝上查看水情、安排人员抢装水泵、昼夜坚守监测汛情。难得在母亲家吃口饭,连日的熬夜他睡着了,可是刚过去有十分钟,他又爬起来消失在夜色的风雨中。</p><p>&nbsp; &nbsp; &nbsp; &nbsp;记不清走了多少路,在8月16日微信运动,那里标记着他的步数是38778。</p> <h1><font color="#ed2308">尽我所能为了职工群众---郑长宇</font></h1> <p>&nbsp; &nbsp; &nbsp; &nbsp;水势越来越猛,灾情越来越重,对于管理区党委副书记郑长宇来说,他深感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责任也越来越大。于是他替换下来前线值班的干部,坚守在一线。</p><p>&nbsp; &nbsp; &nbsp; &nbsp;为了能让九站职工能渡过800米的水淹区到对岸筑坝抢险,保证2号强排站给养,他亲自借来了一艘小船。在河水长势迅猛,堤坝将要过水的时候,他和机关及各单位的党员干部的抢险小组,挖土、装袋、筑坝。在20号强排水泵到达九站后,他和同志们一起冒雨把检修好的柴油机水泵一台台送到泥泞的堤坝上,拎水、加油,启动水泵。</p><p>&nbsp; &nbsp; &nbsp; &nbsp;24日,当第六作业站组织50多人堤坝抢险的时候,他又奔赴到第六作业站和职工们一起装土、拎袋、筑坝。行进在泥泞的堤坝上,一个趔趄,只听到咯嘣一声,他的左腿出现了剧痛,差一点摔倒,就是这样,他还是奋战的堤坝上。</p><p>&nbsp; &nbsp; &nbsp; &nbsp;实在是忍不住疼痛,他才去看医生。经确诊,他的左腿膝盖半月板损伤、韧带拉伤......</p> &nbsp; &nbsp; &nbsp; &nbsp;他们只是一名名普通党员,他们都是一个个平凡百姓。也许平时你看不到他们闪光点,但在抗洪抢险,抗灾自救的危急时刻,他们每个人的身上都闪耀着光辉。在那段难忘的日子里,有离退休党员干部和职工奋战护堤、有身患疾病筑坝抢险、有巾帼英雄不让须眉、有身负轻伤不下火线,有慷慨解囊奉献爱心、有年轻干部昼夜作战。<br>&nbsp; &nbsp; &nbsp; &nbsp;面对灾情,管理区党员干部用行动践行着初心和牢记使命;面对灾情,广大职工群众用行动弘扬着北大荒精神,他们用行动洗涤着心灵,他们用行动凝聚着力量。保卫家园,抗灾自救,我们全力而战! 本文得到了一些好友的指点和修改,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