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持:铁丁</p><p class="ql-block">嘉宾:栾力、老桃树、三虫书屋</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 1, 1);">友情出演: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点评:我是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地点:木匠工作室</p><p class="ql-block">主题:锵锵四人行——</p> <h1> <b>邀请函</b></h1><p><br></p><p> 您好:</p><p> 秋意渐深,瓜果成熟,铁丁诚邀老桃树、栾力、三虫书屋相聚品茗。然不能白来,需送主人同题美文一篇,题目曰《筷子》。</p><p> 铁丁不敢私密,会恭恭敬敬编辑装裱,在铁丁处展出。并请神秘嘉宾给以点评。</p><p> 个人也可以在各自的美篇发出,铁丁前去恭迎。</p><p> 只为谈天,不涉及名誉,望贤人不吝赐稿,万勿推脱为盼。</p><p> </p><p> 铁丁</p><p> 2019-9-1</p><p><br></p> <h1><b>筷 子</b></h1><h3><b> 栾力</b></h3><h3><br></h3><h3> 好像是孙子三四岁时,开始学习用筷子吃饭,是为了让他去幼儿园能和大家一样。每次他回来吃饭,看到他费力地抓住一双大人用的竹筷子,在盘子里费力地夹菜,我都很心疼。为了给他创造点方便,也为了我减少些心痛,我和老伴去超市给他挑选了一副筷子加汤匙的套装。东西很精致,看着也相当大气,价钱自然也不菲。不过,只要是为了孙子,花多少钱我也在所不惜。</h3><h3> 又一个星期日,孙子回来了。吃饭时,我兴冲冲地把新筷子递给他。他看着很高兴,可是夹了两下菜就不要了,仍旧用竹筷子。我很纳闷,再三说这是特意给你买的,你自己专用。可人家就是不理你。老伴倒会调侃说:小小人儿倒懂得不搞特殊化。</h3><h3> 人家不用,只好收起来,小心翼翼翼地放到书架上。可是我心里一直琢磨不透:这么漂亮的筷子,他为什么不喜欢呢?</h3><h3> 这谜团一直到去年我去北京做眼睛手术才打破。离家之前,老伴说:你把给孙子买的那双筷子带上吧,正好还有一个汤匙。我想也对,带上吧,看到它就能想到孙子。到了医院,开饭了,我拿出筷子想美美地享受一下。不料头一下就遭到灭顶打击,一块鸡翅刚要到嘴边就滑落到了地上,还在我的病号服上留下几处油渍。难怪孙子不爱用,这筷子夹东西滑溜溜的,确实是好看不中用的样子货。我看着筷子的金属尖头部分发愣,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h3><h3> 这双筷子没想明白,倒钩起我记忆中的另一双铁筷子——黑黑的,一尺多长,头细尾粗,用细铁链连着。</h3><h3> 那是困难时期,我十岁时,跟着二大爷回了吉林老家。那个时期的日子,经过的人都有体会,没有别的毛病,就是饿啊!可是吃的东西却很少,似乎能进到嘴里的东西,差不多都绝迹了。</h3><h3> 老家外屋,大大爷的炕头前支着一个火盆。这个火盆的用途很多,除了取暖、烧水,还能在那厚厚的柴灰里烤地瓜和土豆。那是最令我开心的事情。</h3><h3> 山村的黑夜来的早,长长的夜晚不止是寂寞难耐,更难熬的是飢饿。睡不着觉,大大爷和二大爷坐在火盆旁边,一边抽着旱烟袋,一边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其实,离吃过晚饭并不久,只是从生产队大食堂里打回的稀粥太不禁饿。我的肚子里一直在咕噜咕噜地响着。我靠在二大爷的腿上,不为舒服,是为了离他近一点,让他能听见我肚子发出的声音。</h3><h3> 我之所以靠着二大爷而不靠大大爷,是因为这个家二大爷是当家人,大大爷说了不算,而且他还是一个很小气的人。我今天这样说的确不恭,但当年他在吃上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h3><h3> 夜深了,油灯的火亮渐渐地发暗。外面起了风,捲着雪粒打在窗纸上,发出唰啦唰啦的响声。肚子更饿了,咕噜声也似乎更大。二大爷磕掉烟袋锅里的灰烬,把我抱起来举到头顶上的棚板上。农村人家里都在炕的上方搭出一个吊棚,棚板是厚厚的木板,一般都是留着给家里的老人去世时做寿材用的。冬天时,那上面贮藏着开春做种子用的地瓜和土豆,是不允许吃的。</h3><h3> 二大爷实在是看我饿的太可怜,才把我举到棚顶上,让我拿两个土豆和地瓜种下来。他把火盆里的灰扒开,放进去土豆和地瓜,再用灰埋好。然后把还红着的火炭夹到柴灰上,用的就是那种长长的铁筷子。我那时对这双铁筷子亲得不得了。可是大大爷不高兴,用铁筷子夹一颗火炭点着烟袋锅,把铁筷子扔进火盆里,砸得盆里的火炭噼噼啪啪直冒火星。然后,一边吧嗒着烟袋,一边气囔囔地说:吃,吃,把种都吃了,明年种个屌!</h3><h3> 二大爷不生气,慢声细语地说:一个小孩子,能吃几个,留的种多着呢!</h3><h3> 火灰下面发出噗噗的声音,二大爷用铁筷子扒拉一下,一股热气带着香味冒出来。我顾不得烫,吸溜着凉气,把地瓜和土豆吃得干干净净,连皮也舔的只剩一点焦糊的黑渣。</h3><h3> 那个飢饿寒冷的冬天,我就是这样度过来的。直到第二年秋天,我才回到城里的父母身边。</h3><h3> 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不挨饿了。可是,那段时光却始终印在我心里,那把铁筷子也一直清清楚楚地记着。二大爷早已离开了我们,我想他时,只能祈盼在梦里见上一面。可这种时候很少,渐渐地连记忆中他的模样都变了,没有笑容,总是沉着脸。我想,他一定是在埋怨我把他忘了!</h3><h3> 我小时候每次回老家,他看到我时,明明是高兴的,却总是装出生气的样子说:你个小东西,是不是把我忘了?为什么总不给我写信?</h3><h3> 他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早就嫁人了。他把我们这几个侄子,都当做是自己的儿子一样。他是大家长,我们都不会忘记他。当然,我更不会忘记。想起他,就会想起那个冬天的夜晚;自然,也会想到那双铁筷子。 </h3><h3> 如今,老家的老屋已不复存在,那双铁筷子也不知所终。可是,两双不同年代的铁筷子,勾起我许多遐想和回忆。虽然是那么微不足道,但在我心头却是沉甸甸的。不说了,祈盼着今晚能做一个梦……</h3> <p>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是童话点评:</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祈盼今晚能做一个梦,梦见二大爷和那红彤彤的碳火盆,还有满屋子的地瓜香……</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双筷子承载着三代人的故事,一个小小的平常物件,映照出先生厚重的情感。那份对孙子的爱,那份对长辈的怀念,让人心生温暖,敬慕由然而生!</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喜欢这样的文字,平常的叙述,生动的细节,总是能把人带入其中,让人如临其境,自然而然的与文中人物场景互动交流……什么是感染力?在栾力前辈的文章里有正确答案。</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h1><b>我有筷子,你有故事吗?</b></h1><h3><b> 老桃树</b></h3><h3><b><br></b></h3><h3> 我有酒,我有菜,我有筷子,你有故事吗?</h3><h3> 1</h3><h3> 我们这一带的风俗,谁家生孩子了,最大的礼节是抬架盒子,盒子里边除了米面鸡蛋外,必须有一双筷子,因为添丁进口了,这孩子必须有吃饭的家伙。</h3><h3> 我出生的时候,我姥姥说,又多张嘴,桌子上该多放双筷子了。</h3><h3> 姥爷家抬来了一架盒子,那里边有双筷子,是给我的。</h3><h3> 2</h3><h3> 孩子都喜欢用手抓着吃,那多省事,多来劲。</h3><h3> 我开始用手抓着吃,父母开始教我使用筷子。矛盾升级到小手被摆弄得生疼,最后的夸奖是,看,他会用筷子了。</h3><h3> 我只要拿起筷子,俺娘就盯着我,娘说,不敢把筷子放在嘴里噙着,要是摔倒了或者碰桌子上了,筷子扎进喉咙,你就活不成了。吓得我筷子夹菜都不敢送进嘴里,害怕扎死我。</h3><h3> 拿着吃饭的家伙,会用吃饭的家伙,没少挨吵,也挨过打。</h3><h3> 过年了,有肉,吃饭时站起来拿筷子在萝卜菜里翻着,想找娘切的很小的肉丁,被娘吵了,大过年的,放下筷子,连放鞭炮的心情都受影响了。</h3><h3> 星期天了,爹在家,饭桌上有菜。早早坐在饭桌前,等饭。没事干,顺手拿起筷子,敲碗。爹说,不能敲碗。但木筷子敲击在瓷碗上的声音,真的是清脆悦耳,有诱惑力。继续敲,看能不能敲出一首歌来。</h3><h3> 歌没来,爹来了,打屁股的声音也清脆悦耳。</h3><h3> 3</h3><h3> 筷子是可以随时随地自己制造的。</h3><h3> 暑假,沙河边割草。下河摸鱼远比割草有意思。</h3><h3> 那时的沙河真的有鱼,那时的我真的能摸到鱼。和邻居家小伙伴一起,找干树枝,拾干草,就着老宋爷的烟袋引着火,烧鱼吃。</h3><h3> 半生不熟的鱼放在桐树叶子上,很烫,咋吃,没筷子。把河边的斑茅条抽出来,嫩的掐断,筷子就有了。</h3><h3> 只要有吃的,筷子的事,好解决。</h3><h3> 4</h3><h3> 一直认为,筷子就是两根小木棍子。后来知道,筷子上有许多事。</h3><h3> 八爷家有双象牙筷子,还有一双银筷子,据说可以测试饭菜有毒没有。这是在忆苦思甜会上被揭发出来的。一群人在八爷家找了一天一夜,最后八爷自己挖开墙洞外的砖,象牙筷子成为“人还在心不死”的“新动向”。</h3><h3> 后来听说,八爷家还有可以当枪的筷子,能射出子弹来。但八爷腿断了,躺在床上,我没看见有人再去找可以射出子弹的筷子。</h3><h3> 筷子可以当枪?我很是联想了一番,每当吃饭的时候,就转着圈看手中这细细的筷子,怎么制造成枪呢?</h3><h3> 5</h3><h3> 有些时候有些饭,其实不需要筷子。</h3><h3> 冬天去水库下挖河清淤,那真是冷,河里都是冰,人冻得瑟瑟发抖。</h3><h3> 吃点饭吧,蒸红薯,抱着热红薯暖暖手,扒开皮狼吞虎咽吃了,然后锅里舀一碗照得见影子的稀饭,队长就喊着下河了。</h3><h3> 筷子倒是有,就在地上放着,队长为挖河买的炊具,装筷子的是个痰盂,有人说这看着多恶心,队长说,这是新的,就是装筷子的。</h3><h3> 有些饭,是不需要筷子的。如果从痰盂中抽出一双筷子,夹什么呢?</h3><h3> 6</h3><h3> 河南人最爱吃“捞面条”,用什么“捞”呢?筷子。</h3><h3> 冬夜里烧窑,轮流着推煤上水。半夜了,饿啊,几个人一起做蒜汁捞面条。</h3><h3> 当面条在沸腾的锅里翻滚时候,每人拿着碗,伸着筷子,围着锅台开始“捞”。</h3><h3> 一筷子下去,稀稀拉拉几根,别人碗里都捞满了吃去了,我碗里才一小撮,锅里已经没有了。</h3><h3> 三哥后来告诉我,“面条捞滚头”,就是在锅里最沸腾的那个点上,伸筷子去“捞”,一下子就把面条裹在筷子上了。</h3><h3> 再抢着捞面条的时候,试试,很爽。</h3><h3> 筷子是用来“捞”的,捞吃的也是需要技巧的。</h3><h3> 7</h3><h3> 爱人还是女朋友的时候,一起去平顶山下。</h3><h3> 带份卤面,只带了一双筷子。筷子是不能用一根的,于是,我用用,她用用,我喂她一口,她喂我一口。</h3><h3> 两根筷子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双筷子,筷子充满了爱。</h3><h3> 前几年当满大街都在唱《我是你的小苹果》的时候,我就在想,这两兄弟,“筷子兄弟”,谁也离不开谁啊。</h3><h3> 8</h3><h3> 和几个兄弟年年喝酒,不会猜拳的那个年年和我敲老虎杠子虫儿。</h3><h3> 每人拿一根筷子,双眼盯着对方的眼睛,头几乎快顶到了一起,把一根筷子高高举起,一直举到脑后,然后同时发力,敲到桌子上,桌子和嘴一起发出声音,那杯酒就有了着落。</h3><h3> 咕咕咚咚一饮而尽,又举起了筷子。</h3><h3> 有时用力过猛,啪的一声,筷子都敲断了。</h3><h3> 哈哈一笑,换一双筷子敲。</h3><h3> 《众人划桨开大船》的歌词里写,“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h3><h3> 有几个能在一起拿着筷子敲“老虎杠子虫儿”的老伙计,真好。</h3><h3> 9</h3><h3> 酒桌上几个人在说话,喝酒,抽烟,漫无边际,喝到再加一瓶酒可以消灭一个民族。</h3><h3> 最清醒的人往往这时候提议,叨菜,叨菜。</h3><h3> 河南人把用筷子夹,叫“叨”。</h3><h3> 啥时候叨菜,谁先叨菜,谁提议叨菜,用哪双筷子叨菜,讲究老多了,烦死。</h3><h3> 真干过想吃菜,自己动手转桌子,正好老板叨菜的时候,“老板叨菜你转桌”,好像是“几大傻”之一吧。</h3><h3> 有一段,街上流行红裙子,有一段,街上流行大吃喝。鲍鱼,燕窝,佛跳墙,海参汤,木瓜银耳,筷子夹着这些菜的时候,觉得这筷子和家里的筷子相比,筷生可是幸福多了。</h3><h3> 又一段,街上流行被调查。老板爱吃红烧肉,每人都请老板吃红烧肉,各种红烧肉端上来,老板都举起筷子,叨多了红烧肉,叨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老板被调查了。据说囹圄里吃饭不让用筷子,老板再无用筷子叨红烧肉吃的机会了。</h3><h3> 手拿筷子,手与嘴相连,嘴与心相通,该叨啥菜吃,取决于心。</h3><h3> 10</h3><h3> 几个老家伙一起面馆吃面,刘嫂给老孙拿双筷子。</h3><h3> 老孙问,你用了没有?刘嫂和他开玩笑说,我用过了。老孙哈哈大笑说,那好那好,从你嘴里到我嘴里,通过筷子,算是咱俩亲嘴了。</h3><h3> 天啊,还可以这样子传递和转换。</h3><h3> 可不敢用别人的筷子了,筷子是需要消毒的,需要讲卫生的,刘嫂要是有传染病呢?没敢问老孙还通过不通过筷子亲嘴了。</h3><h3> 无论是金筷子银筷子象牙筷子,用自己的,干净就好。</h3><h3> ◆</h3><h3> 斟满酒,做好菜,放好筷子,你有故事吗?</h3><h3> 来,端起酒杯,拿起筷子,叨菜,捞面条,敲老虎杠子虫儿,今夜不醉不还。</h3><h3> 2019-9-3</h3> <p>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是童话点评:</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看十说筷子,就犹如在茶馆里听名家唱一曲京韵大鼓,字正腔圆,故事饱满,环环紧扣,回味无穷。</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想再看一遍这篇文,但是我不敢看了,我怕我中了老桃树前辈的降头,以后筷不离手天天挥舞,一会去沸水旋窝里捞面,一会击打桌子满嘴老虎杠子虫,再或者跑去河边夹鱼虾,再或者盯住商场货架上的筷子迈不动步……</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好文章就是有魔性,桃树前辈的文章魔力十足。</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h1><b>筷 子</b></h1><h3><b>三虫书屋</b></h3><h3><br></h3><h3> 关于筷子的那些故事,落实到某人的身上,一定是开了挂的。</h3><h3> 那个某人,在童年的记忆里,与筷子有关的快乐,就是一部满满都是血泪史。每次为此挨揍,都认为自己又没错,如今想起那些事来,被扁一点没错。</h3><h3> 在懵懂的年代,玩筷子都玩出精了,与之有关的皮肉之苦,也就忘了差不多了。只是每玩出一种花样,都少不了被打骂,这样的教育方法多了,记性就是不见长。</h3><h3> 为玩筷子而付出的代价的次数多了,也就习惯了无所谓了,反正打一顿这事儿也就算过了,就像现在的学生,期末考试挂了红灯,被家长横眉怒目一下,也就走过了场,至于下次如何那就再说呗!</h3><h3> 终于,玩筷子让人生有了第一次成就感,也带来了人生一次巨大的损失,让某人一辈子耿耿于心。</h3><h3> 某人家庭总计八口,一顿饭八副竹筷十六根。买一把新的二十根,至少能用上半年十个月。大掌柜是老祖母,是她把某人带大的,小屁孩与她斗智斗勇事还真不少。</h3><h3> 那次,祖母买回了两把新竹筷(因两把便宜三分钱),就被我盯上了。趁她不注意,刚放进筷笼的新品,就被顺走了两根。干嘛呢?玩呗!玩啥?你还真想不到!</h3><h3> 三国演义连环画看多了,迷上了那些兵器,做梦也想搞一把玩玩。于是制造兵器,成了小伙伴们一致的行动。削笔的小刀片都成了工具,至于原材料,倒霉的就是筷子了,尤其是簇簇新的筷子。</h3><h3> 某人的制造技术,在筷子的损耗与手指割破的次数中,由量变得到了质变。可是筷笼里的新筷子越来越少,老旧的筷子倒是一根没少。</h3><h3> 终于,在一次洗脸洗手中,手指上的光荣印迹被发现了。某人被祖母在脑袋上狠狠地敲了三个爆栗,疼得眼泪都流了下来。不过还好,那些宝剑兵刃都完好无损。</h3><h3> 祖母收藏的另一把新筷子,终于被贼惦记的找到了。好了什么也就忘了什么,对于某人而言,玩筷子才是大事,其他的就不管了。于是手艺活越干越好,让小伙伴们都惊呆了。</h3><h3> 过年了,除夕准备年夜饭的时候,祖母想到了那把新筷子。筷子在手的那一刻,祖母的脸都绿了。于是这顿年夜饭,父亲把红烧肉贴上了某人的屁股,春节福利全部归零,所有的兵器进贡了灶王爷!</h3><h3> 如今的某人,因工匠精神而成就了人生。每当除夕团圆时,他家的餐桌上总是留着一个空位,几碗米饭有一碗祖母爱吃的南瓜饭,插着一双竹筷子,每年都是新的。</h3> <p> <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是童话点评:</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哈哈,我都想弄把筷子削兵器了。没想到筷子除了夹菜搂饭还有这般用途,更没想到博学的三虫前辈与筷子有这样深的渊源。</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我想起一句歌词:那是爱的奉献。某人把筷子削成兵器是一个创举,某人与筷子都有令人佩服的奉献精神。</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感谢三虫前辈这篇快乐的文字。我敢说看到这篇文章的人至少要年轻十岁,这就是三虫书屋的魅力。</b></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我是童话点评:</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这双筷子可不一般哦!</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从远古流传到至今,闪耀智慧,承救美食,威武国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从看完这篇文章起,我再也不敢小瞧筷子。提起筷子,我就会闻到远古大地雷火烤肉的糊香;提起筷子,我就会感恩它把美味佳肴搬运到我的嘴里;提起筷子,我就会为自己祖先的聪明智慧而骄傲。</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篇好文章不是灌注了多少华丽的词汇,而是揭竿而起,挑起人内心的感悟和激动,我被这篇文引发出无限感慨。</span></p><p><br></p> <p><b>溪总评:</b></p><p> 一曲“筷子”歌,四人四张谱。 </p><p> 一曲如二胡,曲忆旧温暖;</p><p> 二曲弹古筝,古仪礼尊;</p><p> 三曲抚钢琴,巧思妙手;</p><p> 四曲若笙箫,盘古点今悠远。</p><p> 各有千秋,落笔文雅而生趣。</p><p> 还有一处亮点,童童老师,“四乐器”同台,不慌不乱,手执指挥棒,旋律起起落落,抑扬顿挫般,时而疾风时而细雨,大珠小珠,叮当做响。妙音穿粱,精彩纷呈。</p> <p><b> 铁丁编辑后记:</b></p><p> 小时候农村人家打家具都要请木匠,所以我很小就看木匠干活,也记住了许多木匠工具的名字。当刨花木屑飞起时,我惊叹于那些外表干朽的丑木头被洗心革面,组合成光润的精品时,也对木匠有了深入骨子里的敬佩。</p><p> 现在,手工家具不多了,代之以机械化生产。但问题也就来了,那些年中国批量生产的,出国赚外汇的那些工艺品,又怎么能代替元明的青花呢?</p><p> 写文章也要像木匠,收集可用的材料,砍、削、刨、凿,尽力做成接近完美的作品。所以许多年前我就有成立“木匠工作室”的愿望,虽未成功,然我心向往之。</p><p> 那三位都是好木匠,两天多就做出精品家具,我这主人心中反倒愧疚——不该着急看到作品,就催促他们啊。</p><p> 感谢童话君为我租了一间房子,做成了第一件家具,并为这些精品做色彩包装。现在流行家具和文字都喜欢拉名人做序做广告,有拉大旗作虎皮的嫌疑。让具有童心的“我是童话”小朋友为几位写作基础不低的老朋友做评,大胆而有创意。</p><p> 记之,以为念。</p> <p>附:</p><p><b style="font-size: 18px;">筷子静静的躺着</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颖</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食物的尊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开启在3000年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以后的每一天,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乖乖的躺在餐盘的右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不张牙舞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从不横眉立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决不噼里啪啦</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更不能长短不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食物到口,这</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世界上最短的桥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然形状如此简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头圆,一头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然承载的食物如此之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片肉,几粒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虽然分量如此之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它的身影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常常掠过江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侠客手中的武器</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豪爽女子的发簪</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也有可能变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根撬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对指挥棒</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面旗帜的桅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双筷子,静静的躺在餐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简单述说着中华老祖宗的文化</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民以食为天”</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可也许,真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没这么简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