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石化公司炼油事业部的前身是北京东方红炼油厂,始建于1967年。一期工程三套炼油装置与配套储运系统和公用工程于1969年9月底建成投产,距今已五十周年。<br> 1967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工业部发文宣布:自即日起“东方红炼油厂筹建处”正式成立。不久,筹建处在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村东面的山沟中搭建了第一栋木板房开始办公。4月28日,北京第六建筑公司的首批人员抵达施工现场,先后修建了100多栋简易篱笆房,为后续大部队的进驻准备了住宿用房。5月3日,由石油部机关、北京石油设计院和兰州炼油厂等单位人员组成的筹建队伍进入工地,开始土地征用工作。<br> 2017年9月底,我曾利用“美篇”编辑了有100幅东炼老照片的《东方红炼油厂建厂五十周年图片纪念册》。今年9月底,正值东方红炼油厂建成投产五十周年,我决定利用“美篇”编辑第二套有100幅东炼老照片的《东方红炼油厂投产五十周年老照片纪念册》。所选100幅老照片与第一套“美篇”的100幅老照片没有一幅是相同的。这些老照片有一半依然是张从密拍摄的,另外一半是我拍摄的,还有极个别照片是其他人拍摄的。张从密1967年就来到东炼工地,1972年调北京石化总厂工作,1979年调国家林业部工作。我从1972年接替张从密的工作,后在1982年调燕山石化公司工作。所以,我们的照片主要反映的是1982年以前的东炼情况。1982年以后,我虽然也去东炼拍照,但次数寥寥,照片就不是很多了。<br> 东方红炼油厂一期工程在1967年8月破土动工,由北京石油设计院负责装置和工艺设计并配合现场施工,北京六建公司、北京市政公司、北京设备安装公司承担了土建工程,石油部兰州炼油厂安装公司、抚顺炼油厂建设公司、胜利炼油厂红旗总队等承担了装置区塔器设备的施工建设。此外,还有房山县的大批民工支援了东炼的建设,清华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建工学院等十所院校的三千名师生也来到工地参加义务劳动,总共有14000多人参加了东方红炼油厂一期工程的建设大会战。<br> 到1969年9月,广大建设者仅用了两年时间,投资3.9亿元,就在一条狭长的山坳里建起了一座年加工原油250万吨的炼油厂。1969年9月9日,常减压装置建成投产;9月19日,减粘装置建成投产;9月27日,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储运系统、公用工程也相继建成投用。一期工程三套炼油装置的产品全部合格,向国庆二十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br> 紧接着,从1969年11月开始,东方红炼油厂又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大会战。到1971年底,共建成了丙烷脱沥青、铂重整、酮苯脱油脱蜡、润滑油加氢精制、分子筛脱蜡、石蜡成型、气体分馏共7套生产装置及配套的系统工程。<br> 于此同时,胜利化工厂、向阳化工厂、东风化工厂、曙光化工厂也相继开始建设。之后,我国第一套30万吨乙烯装置于1973年8月开始在前进化工厂建设,1976年5月建成投产。1978年,长征化工厂开始建设。<br> 经过50年的建设发展,在“燕山”这块3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已经建起了一座大型的现代化的石油化工联合企业,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br> 为了纪念东方红炼油厂投产五十周年,也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现在将最近编辑完成的第二套“美篇”献给曾经和正在为炼油厂的生产建设、改革发展和创新创优做出贡献的广大退休职工和在职职工。<br><br> 王雨华<br> 2019年9月3日<br> <h3><font color="#010101">1.1967年,石油部北京设计院工程技术人员正在对东方红炼油厂选址的房山县周口店公社坟山大队栗园地区进行原始地貌的测量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1968年初,十几栋车厢房被安放在猫耳山下的荒山野岭上,这就是东方红炼油厂筹建处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办公和住宿的地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1968年夏,工人们正在运用机械施工,给新建厂房的土建基础进行打桩作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北京市设备安装公司承担了东方红炼油厂轻油罐区、重油罐区和中间罐区所有储罐的制造安装任务。图为1968年秋,一座大型浮顶油罐正在进行施工建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1968年11月,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的工人们正在加班夜战,浇灌新建厂房的混凝土基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东炼生产装置与装油站台之间有一山相隔,为了降低标高,节省物料运输费用,需要开凿一条长120米、宽20米、最高处17米,能架设40多条管线的通路,号称明堑工程,需要开挖石方量达3.5万立方米。明堑工程在1968年4月动工后,工人们在陡直的峭壁上,不惧艰险,加班苦干,开凿石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1968年5月,由北京市地质勘探局对夏村水源地进行勘察测量,并由北京凿井公司打了9口直径300毫米的深水井。图为1969年春,北京市市政三公司工人们正在铺设夏村至厂区的地下输水管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兰炼安装公司负责年加工能力为250万吨的常减压装置施工建设,抚顺炼建公司负责年加工能力为120万吨的催化裂化装置施工建设,胜利炼油厂红旗总队负责年加工能力为50万吨的减粘装置施工建设。从1968年8月开始,三套炼油装置所需大部分设备的现场预制工作便全面展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石油部北京设计院“三结合”小组发明了折板式屋顶结构,解决了大跨度厂房的建设问题。图为1969年春,工人们正在运输大跨度厂房用折板式屋顶构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0.1969年3月27日,兰炼安装公司采用双扒杆技术吊装常压塔,仅用57分钟就将160吨重的常压塔吊装就位。这也是东炼整体吊装的第一座炼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1.轻油罐区位于炼油厂厂区南侧,1968年8月开始建设,1969年9月建成投用。图为建设中的东炼一期工程轻油罐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2.筹建处供应组成立了四个组分赴全国各地负责设备订货和催交催运工作。图为1969年5月,供应组按计划运送物资到现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3.减粘装置于1969年1月开始施工,1969年9月19日建成投产。图为工人们正在吊装减粘装置的加热炉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4.1969年5月15日,东炼会战指挥部在石楼原油转运站工地召开“抓革命、促生产”现场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5.1969年5月,东炼轻油罐区仪表控制系统正在进行安装调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6.东炼一期工程会战中的大部分物资设备,尤其是一些巨型设备都是由北京市汽车运输十五场车队及十一场房山车队负责从火车站、港口码头,甚至直接从外地运往会战工地。图为1969年7月,在京周公路上运输东炼会战用大型设备及材料的车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7.北京开关厂承担了为东炼定制687面开关柜的任务,并且要求三个半月必须交货。开关厂七车间老工人为了赶制一套模具,在机器旁边连续奋战了30多个小时,直到完成任务。图为1969年夏,职工们为东炼所需设备加工摸具。</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8.催化裂化装置于1968年8月正式破土动工,1969年9月27日竣工投产。图为催化再生器即将吊装就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东方红炼油厂原油转运站建在房山县石楼镇下坡子村,距东炼厂区13公里,承担着接卸铁路槽车运来的原油,然后再将原油管输到炼油厂的任务。1969年8月8日,原油转运站全部建成投用。图为胜利进油庆祝大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69年8月底,催化裂化装置三机厂房的主要设备已经安装就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1.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建工学院的三千名师生参加了东炼的施工建设。图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生与六建四工地工人师傅一起座谈参加东炼大会战的体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2.1969年9月,兰炼安装公司女电工为东炼开工投产做好保运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3.1969年9月,空压站女工正在认真熟悉设备操作规程,为即将投产的三套炼油装置做好供气准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4.1969年9月初,常减压车间职工正在为装置开工投产做准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5.1969年9月,炼油厂油品化验室职工为装置开工投产做好化验油品的准备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6.1969年9月,炼油厂电话班确保通讯线路畅通,为三套炼油装置投产成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7.1969年9月9日,炼油厂常减压装置建成投产;9月19日,减粘装置建成投产;9月27日,催化裂化装置建成投产。三套装置的产品全部合格,实现了向国庆二十周年献礼的奋斗目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8.1969年9月底,装油站台工人正在为铁路罐车灌装成品油,准备外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9.1969年9月底,装满东炼生产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的铁路罐车从房山编组站出发,运往北京和全国各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0.1969年9月底,炼油污水处理场基本建成,职工们正在观察炼油污水的预处理情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1.1970年4月,抢建东炼二期工程的大会战已经全面展开,工人们正在开挖装置土建基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2.丙烷脱沥青装置由兰炼安装公司负责施工。1970年4月,他们在施工中实施了双塔一起吊装的新技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3.1970年春,东炼供排水车间职工举办“学习班”,进行自我思想教育。</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4.1970年5月,炼油厂二期工程的又一套新装置开始打桩建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5.铂重整装置由抚顺炼油建筑公司承建土木工程,兰炼安装公司负责设备安装。1970年6月的施工现场,一座大塔正在徐徐起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6.1970年6月11日,北京石油化工区成立东炼中学。在此之前,东炼子弟学校已于1969年12月建成投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7.酮苯脱蜡装置由北京市第六建筑公司负责厂房施工,兰炼安装公司负责设备安装。图为1970年7月2日,工人们正在吊装酮苯脱蜡装置塔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8.1970年7月20日,北京石化总厂正式成立,图为万人誓师大会会场。东方红炼油厂从此归属北京石化总厂领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39.1970年8月,分子筛装置由石油六厂工程队负责施工,大塔正在一座座吊装就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0.1970年9月,在石油五厂工程队的努力下,加氢装置的大塔正在一个个竖立起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1.1971年6月,炼油厂第一热电站建成投产,图为锅炉操作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2.为反映会战一线的火热场面和先进人物事迹,《东炼会战通讯》于1969年5月15日创刊,图为编辑部成员1971年夏天的合影。前排右起为王雨华、杨义、李德顺;二排右起为张从密、贾恩庆、卞君正;后排右起为段明创、王银怀和徐师傅;最前面的是卞君正的小女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3.炼油厂润滑油中间罐区于1970年开始建设,1971年陆续建成投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4.1971年5月,铂重整装置全面建成,各单元陆续投产。</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5.1971年6月2日,铂重整装置成功产出合格产品,职工们喜笑颜开。</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6.1971年7月,投产后的酮苯脱蜡装置加热炉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7.1971年7月,投产后的酮苯脱蜡装置操作室。</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8.东炼在建厂大会战中始终坚持向毛主席树立的工业战线先进典型大庆学习,以大庆为榜样,努力把炼油厂办成大庆式的社会主义企业。图为催化车间指导员(军代表)组织职工学习大庆经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49.1971年底,东炼一期和二期工程完成后,十几套炼油装置在猫耳山下排列成行,工厂面貌日新月异,生产建设蒸蒸日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0.1972年,为了把房山县城关附近的牛口峪水库改造成供北京石化总厂储存、处理炼油化工污水的水库,工农大协作,水库改造工地上你追我赶,一派繁忙景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1.1972年12月,东炼召开第二次党代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2.东炼铂重整车间团支部书记刘建平在装置大检修中带头出大力,流大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3.铂重整车间技术员在给青年工人进行强化技术培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4.1973年,东炼铂重整车间被评为北京市学大庆先进集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5.东炼北常减压车间的青年工人在装置检修改造中,朝气蓬勃、大显身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6.东炼催化车间班长正在征求班组成员的合理化建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7.1974年2月14日,东炼金工车间几名职工写出了《捧着金碗要饭说明了什么?》的大字报,批评工厂在企业管理中不依靠群众的问题,受到总厂党委高度重视。之后,总厂范围内就这张大字报开展了群众性大讨论,掀起了增产节约的新高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8.东炼新常减压装置于1974年4月26日开工建设,1976年5月建成投产。图为新常减压装置工地上正在吊装大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59.1974年,东炼军训中的女民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0.东炼糠醛精制装置于1975年3月开工建设,1976年12月23日正式投产。图为工人们在做吊塔前的准备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1.1973年秋,东方红炼油厂举办第二届职工歌咏比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2.1974年,东炼女子篮球队合影。</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63.1974年,东炼副总工程师王孝忠在办公室工作。</span></p> <h3><font color="#010101">64.1974年,东炼女声独唱表演,后面是职工自发组成的伴奏乐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5.东炼金工车间老劳模王宝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6.1975年,东方红炼油厂金工车间指导员董淑萍正在带领职工学理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7.1975年底,北京石化总厂投资30万元对东方红商店进行了翻修改造,使营业面积增加到近2000平方米。1977年2月,商店重新开张营业时,名称改成了“春光商店”。图为1979年初夏时节,春光商店正在出售紧俏物资——上海产海鸥牌照相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8.1975年,南常减压车间技术人员正在装置区搜集基础数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69.1976年10月,东炼广大职工愤怒声讨四人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0.1978年春夏之交,东炼正在进行炼油装置大检修,现场施工遇到了难题,车间赶紧把女技术员请来,和工人师傅一起想办法解难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1.1978年初春,炼油厂行政科卫生班的大妈大婶正在单身职工宿舍水房进行保洁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2.1978年,炼厂铆焊车间的三名女焊工正在检修现场交流经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3.1978年,东炼仪表车间的班组技术革新研讨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4.1978年,催化车间举办“工人赛诗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5.1978年春夏之交,东炼丙烷车间检修现场的青年起重指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6.1979年2月,炼油厂二催化装置正式动工,后因投资问题停建。1981年7月复工建设,1983年11月17日建成投产。图为二催化装置正在进行土建施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7.1979年6月7日下午,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英雄模范报告团74名战斗英雄来燕山石化总公司参观访问,受到广大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在催化车间,战斗英雄彭云火正在讲述自己在反击战中一共消灭了八个越寇的故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8.上世纪七十年代,每年夏季大雨过后,车厂村上游下来的洪水经胜利桥拦水坝截流,大水坑里就会灌满了水。七十年代末,东炼厂出资在胜利桥大坝水坑里修建了一座简易的游泳池,还配套建了更衣室和淋浴房。从此,职工们游泳有了好去处。1979年夏,东炼在胜利桥露天游泳池举办了第一届水上运动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79.1979年深秋,北京京剧团来东炼进行慰问演出,在俱乐部连演三天全本《白蛇传》,场场爆满。这是记者为京剧《白蛇传》中的女主角拍摄的脸部特写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0.1980年,为适应工作需要,东炼举办了日语培训班,许多技术干部报名参加学习,包括一些年龄偏大的行政领导干部也踊跃报名参加学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1.炼油厂消防队正在进行油罐区消防灭火演习。</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2.《东炼职工在北戴河疗养》拍摄于1980夏天,表现了东炼职工在北戴河疗养时泡海、游泳、嬉戏时的情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3.记者在检修现场看到一个憨厚的青年职工特别能干,就给他拍了一个大特写,作品取名《能干的小伙子》,名副其实。</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4.《东炼职工家庭》拍摄于1981年,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5.照片上的女工正在给老寿星艺术蜡坯料上颜色,她的身后摆满了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艺术蜡制品,不仅有弥勒佛、观世音、古代仕女,还有圣诞老人、白雪公主、维纳斯和猪八戒、梅花鹿、水蜜桃等。这些艺术蜡属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东炼的新产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6.1982年4月22日,1981年优秀影片获奖者和电影工作者80余人来到燕化公司参观访问。参观途中,王心刚在大轿车上与陪同的东炼职工谈笑风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7.1982年5月底,燕化公司举办第五届职工田径运动会,东炼代表队荣获团体总分第一,男子团体总分第一和女子团体总分第一。这张照片表现了东炼男子4X100米接力赛代表队运动员在决赛之前坐在运动场地上休息,等待最后时刻向冠军冲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8.1983年的新年第一天,燕化公司经理夏钦林来到东炼,看望坚守生产岗位的干部职工。图为夏钦林在东炼厂长办公室询问完安全生产情况后,给领导班子成员分析形势,讲解公司在新一年的奋斗目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89.1983年初,燕化公司工会派人四处联系、积极组织货源,协助各单位职工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了5000多台彩色电视机,解决了许多职工家庭看电视难的问题。图为东炼职工正在听电视转播站工作人员讲解彩色电视机的操作使用和保养方法。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0.1984年2月8日,东炼金工车间青年工人王家国被评为燕化公司青年突击手标兵。他在1983年一年内干了相当于七年的活,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 。图为王家国与同事们交流经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1.八十年代初,炼油厂建设了国内首创的污水三渣硫化床焚烧装置。1984年4月19日,该装置通过了部级技术鉴定。图为鉴定会会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2.在1984年8月底举办的燕化公司职工游泳比赛中,东方红炼油厂20岁女青年任震玉一举夺得4枚金牌和2枚银牌。图为任震玉在蛙泳比赛时的飒爽英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3.1985年元宵节前,东炼厂长刘海燕带领舞龙舞狮队来到燕化公司机关办公楼前进行表演,向公司领导和全体机关干部祝贺新年。一只调皮的小狮子活蹦乱跳地来到公司经理吴协刚面前,吴协刚经理十分高兴,伸出手抚摸小狮子头上的鬃毛。</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4.1985年,燕化公司环保处工作人员正在炼油厂生产装置区塔顶进行环境监测。</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5.1986年1月25日,燕化公司党委书记吴仪召集东炼等八个生产厂主管生活的副厂长开会,集中研究了倒班工人的吃饭问题。图为东炼二食堂的大师傅们想方设法让倒班工人吃饱吃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6.在1988年2月的燕化公司首届职工艺术节集邮展上,燕山集邮协会秘书长、炼油厂油品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力有两组邮票参展,其中一组“龙”专题邮票被评为一等奖,另一组邮票被评为二等奖。图为张力在邮展现场接受《燕山油化报》记者于维亚的采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7.1989年6月12日下午,中国石化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毅中来到燕化公司,看望、慰问职工并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图为李毅中在燕化公司领导陪同下在东炼催化车间操作室听取炼油厂厂长汇报工作。</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98.著名作家张抗抗于1988年8月11日至16日来燕化公司进行创作采访。图为张抗抗在炼油厂某生产装置休息室与职工们进行交谈。</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99.刘海燕,1941年11月出生于重庆。1968年北京石油学院研究生毕业,曾在东炼催化车间当操作工。1972年后,先后任炼油厂技术科干部、副科长、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1984年8月至1990年10月任炼油厂厂长。</span></p> <h3><font color="#010101">100.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炼油厂主要生产装置区。</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