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行

为你而歌

<h3></h3><h3>  扎尕那位于甘南州迭部县益哇乡,是隐藏在崇山峻岭中的一个藏族村落,半山坡上的村落、藏式榻板木屋,鳞次栉比,层叠而上,嘛呢经幡迎风飘扬,村庄四周都是未经旅游开发的奇异山峰,最高山峰海拔4500m。</h3><h3> “扎尕那”是藏语,意为“石匣子”,美国《国家地理》摄影师约瑟夫•洛克在1922年来到中国扎尕那考察后说:“我平生未见过如此绚丽的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曾看见迭部的美景,将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h3><h3> 目前扎尕那居民以藏族为主。这里风光秀丽,地形独特,冰蚀地貌与古老的藏寨融为一体,在云雾与炊烟的衬托下更具神秘感。尤其深秋季节整个石城更是美不胜收……周边的山坡河畔像是被颜料涂抹的画卷,吸引着无数画家与摄影人。</h3><h3> 这次来扎尕那已经是第二十一次了。昨晚住在扎尕那金巴家,环境不错,干净整洁。老板人很好,除了帮我们搬东西,倒茶水,还特意请我到自家客厅喝老茶,拉家常。看了我以往拍的扎尕那照片,很兴奋。说他住这好多年了,第一次感觉扎尕那这么美。</h3><h3> 次日早晨,天空下着大雨,整个扎尕那被烟雨笼罩,没有能出彩的迹象。告别老板,驱车直奔山顶,拍了几张雨雾中的景色离开了扎尕那。扎尕那之行,最大收获就是结识了一位很友善的藏族朋友……</h3> <h3>郎木寺</h3> <h3>郎木寺具体是一个地域名称,它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下辖的郎木寺镇和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乡下辖的郎木寺村。郎木寺同时也是四川格鲁派寺庙达仓郎木格尔底寺的简称。在郎木寺沟里有两个隔河相望的寺庙:一座是四川的达仓郎木格尔底寺,另一座是甘肃的赛赤寺。郎木寺的发源地是四川境内的郎木寺大峡谷,在峡谷内有郎木洞、虎穴、和白龙江源头。</h3><h3> 由于经常去郎木寺都是一个方向观赏和拍摄,缺乏新意。今年八月份去后住在央阔酒店,晚上思索着去哪拍摄最理想。次日早晨五点多发现天空略泛红光,于是迅即起床沿着小路爬上山崖,鸟瞰山下,郎木寺风光尽收眼睑。可惜天空没有丝毫云彩。拍摄几张后,悻悻而归。</h3> <h3>玛曲</h3> <h3>玛曲草原地域辽阔,天蓝云白,水美草盛,到处可见成群的牛羊和被风舞动的经幡。让人心旷神怡,留恋不舍。黄河及其支流穿过草原地带,为玛曲草原增添了活力和秀色。最美的地方有黄河第一湾、马场和阿万仓。到玛曲不去这几个地方就不算到过玛曲。</h3> <h3>宁玛寺</h3> <h3>宁玛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阿万仓乡。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旋转部分以高度35.81米,直径12.43米,装藏大藏经1080部共11万册,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转经筒。据介绍,宁玛寺大藏经转经筒建筑总高度42.38米,旋转经轮总重量达320吨,由钢结构铆焊制作,筒体浮雕由尼泊尔工匠纯手工锻造而成。这个气势恢宏的转经筒成为玛曲草原上一个重要景点,这将为促进当地旅游经济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h3> <h3>阿坝</h3> <h3>从玛曲阿万仓宁玛寺出来,经过久治到达青海和四川的界牌,进入四川阿坝。沿途风景秀丽,光影交错,美不胜收。</h3><h3> 说起阿坝,还真是有点遗憾。曾经两次路过皆因无缘而匆匆离开。一次是去年保玉则拍摄完毕,久治没有住的地方,只好连夜赶往阿坝,宿阿坝。由于行程里没计划这一站,次日一早便离开了这个颇具魅力的地方。好在店老板送我一本关于阿坝风光和人文的画册,加强了我对这里的认识,是我对阿坝更感兴趣。一次是去班玛亚青寺拍法会路过阿坝。清晨柔和的暖阳透过薄薄的雾气轻轻地挥落在一个河谷间,美的让人窒息。当时再三恳求司机停下车,司机就是不肯……</h3><h3> 这次到达阿坝也是晚上日落时分,住下后一直在思量着如何拍阿坝,在哪拍。后来在询问李天社老师后,他找了李园老师。李园老师又向我介绍了格尔登寺的多尔吉师父。答应我次日一早带我去拍阿坝全景。</h3><h3> 早上六点整,多尔吉师父如约而至。带我们去了拍摄阿坝县全景的最佳地点。可惜虽“日出江花红似火”,却恼“天上无片云”。多吉师父让我们看了看他拍的阿坝作品,云雾缭绕,秀色可餐……</h3><h3> 吃过早饭我们一行人商量好去神座。路上所见皆是美景。蓝天白云,花开满地,水流潺潺,鸟鸣唧唧,甚是舒心。</h3><h3> 神座是一个非常原始静怡的村落,古朴典雅,风光秀丽。2016年被网易中国评为“最美乡村”。至此一睹,并非浪得虚名。</h3><h3> 寨子里环境优美,干净整洁,人都很热情。里面有很多可供度假居住的民居,环境优雅,装饰简单大方,食宿经济实惠。据了解,这里的人都很长寿。我们亲眼目睹了一位102岁的老人,除腿脚不灵便,身体无甚大碍。</h3> <h3>朗依寺和格尔登寺</h3> <h3>从神座回来,精神抖擞,开着车开始寻找拍摄景点和机位。由于地况不熟,开着车到处乱窜。不知不觉跑到了朗依寺。看着坐落在半山上的寺院,心里暗思这么大规模的寺院得多少人力财力才能建成啊……</h3><h3> 下得山来直奔格尔登寺。寺内建筑高大伟岸,红墙金顶无比辉煌。光影婆娑,梵音绕梁,僧行匆匆,旁无杂嚣……</h3><h3> 出得寺门,看到几位工匠正在手工制作佛像,被他们娴熟精湛的技术深深吸引着,不由自主拿起相机一阵狂拍。</h3> <h3>夜里到处都是太阳能灯,亮如白昼。想拍银河真是做梦。睡到凌晨三点怎么也睡不着,拿起设备去白塔旁选址拍摄。尽管不是怎么如意,毕竟没白去,白天的功课木有白做。</h3> <h3>晨雾中的阿坝</h3> <h3>在阿坝虽然收获不少,只是少了云雾缭绕,童话般美丽的影像。下一站线路是阿坝出发经壤塘到色达。早饭后正打算离开阿坝县城,突然发现远处有一大片云雾徐徐升起。我们驾着车迅即离开县城,朝壤塘方向奔去。这时整个县城已被大雾笼罩,连路都看不清楚。汽车沿着山路慢慢爬行至半山腰,眼前豁然开朗。山下白茫茫一片,整个县城被白雾覆盖。天空却是艳阳高照,通透明亮。这时一阵凉风吹来,山下雾气开始慢慢散开。城边村寨隐隐约约浮现眼前,有种神秘莫测的感觉。让人猜想,叫人思索……不由发出感叹,运气爆表,要啥来啥。所有这些还得归功于李园老师和多尔吉师父。当然也少不了李天社老师的功劳。</h3> <h3>色达</h3> <h3>早在很多年前就对色达五明佛学院了解一点,为色达五明佛学院庞大的规模而震撼。多次筹划未能如愿。今年终于有了机会。</h3><h3> 翻过海拔3900多的山,经过壤塘一路向色达进发,因为时间关系很少拍摄。路上遇见藏民在过帐篷节,处于好奇驱车进去看了看。这里的藏民虽说热情,但不允许拍照,无奈只好不无遗憾地离开。五点多到达色达,开始寻找住宿的地方。然后到达公交车停车场排队进入五明佛学院。人很多,队很长,只有耐心等待…… </h3><h3> 这时天空的云彩越集越多,慢慢地有白变黑,由黑变红。好不容易上了车,快到学院区域天空变得非常红,大片红房子也越发耀眼。下的车来急不可耐,很想一口气蹦上山顶。怎奈好久未登过高海拔的山,体力不支,上气不接下气。上到一半,拿出相机先拍了几张,怕的是错过最佳时机。紧接着边喘息边向上爬,大概十多分钟才到观景台,可惜还是晚了。</h3><h3> 色达五明佛学院的夜色灯火阑珊,错落有致。尤其是经过整修后,呈放射状沿坡而上的竖线形路灯与环山平行的路交织,如一张巨大的彩色蜘蛛网,蔚为壮观。</h3><h3> 沿着车道向下走,不知不觉到了佛学院。继续前行经坛城到达西面观景台,观看夜色中的色达五明佛学院,灯火辉煌,佛学院中心建筑和坛城格外耀眼。这时月亮也慢慢升起,深蓝色天空上,白云也慢慢向天空中奔来。蓝天、白云、灯光,冷暖相衬,为色达五明佛学院平添几分幽静和神秘。十二点多,我们离开观景台,回住处休息。</h3><h3> 虽然很疲惫,怎奈禁不住诱惑,怎么也睡不着。三点多一个人独自出门再次进入佛学院。进的大门,里面非常幽静。走着走着心里有点纠结,到底还要不要去?怎么去?这是碰到一辆山上下来的轿车,经过讨价还价,司机同意五十元送我上去。原本打算拍延时的,结果天气不给力,一直拍到日上三竿不见气色只好收工打道回府……午后继续上山,依然未拍到想要的效果。最后带着遗憾开启回家模式……</h3><h3> 关于五明佛学院的描述,太多太多,我就不去重复了,用图片来展示一下,也算是对自己一个交代。</h3> <h3>马尔康</h3> <h3>马尔康最有特点的村落要数西索民居了。卓克基乡西索村,一个安宁祥和的加绒藏族村寨,位于马尔康以东7公里,地处海拔2700米的高原。</h3><h3> 漂亮的藏族民居都是当地居民用山里的石头一块一块地砌成,石块之间缝隙均匀,并形成漂亮的曲线,窗子上画着藏族特有的美丽图案。清澈的梭磨河从村前奔流而过,河水的流淌声永远都陪伴着河边的人和屋。整个村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宁静安详。</h3><h3>村子对面有一栋十分醒目的土司官寨,阿来小说《尘埃落地》的故事原型,就是以这个土司家和卓克基村为背景的。土司官寨全部用木材建造,虽然已经坍塌近半,但仍然可以看出它的规模、气势非同一般,那个断壁残垣的遗址,在夕阳下别有一番颓废残缺的美感,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称赞其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h3><h3> 虽说村寨不大,但很优美宁静。这里的民居环境优雅,干净实惠。住一天一人80元,还管两顿饭,其中一顿正餐。</h3><h3> 从马尔康到红原草原一路风光秀丽,入镜若画。</h3> <h3>大美若尔盖</h3> <h3>若尔盖草原我已经去过20多次了,也拍了不少图片,介绍的也比较详细,无须在此重复叙述。姑且发几张这次拍摄的图片作为此行的结尾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