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黄河之旅(上)

海岛老僧

<h3>缘起</h3><h3> 关于今年七月下旬的黄河之旅,同行队友闻老师已经做了很好的美篇。明珠在前,我原可不再续貂,但我朋友圈里的一些朋友希望能从景区特点和行走路线,旅程攻略这个角度多了解一下。于是便有了这一篇。</h3> <h3><b>七月二十三日</b></h3><h3>今天正式出发,共30人,其中65岁以上的队友占1/2.另一半大多也都已超过花甲之年。<br></h3><h3>关于走黄河一线,一是为偿夙愿,其次也是考虑到盛夏出行,雁北榆林一带应该更凉爽一些。</h3> <h1><b>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平型</b><b><font color="#010101">关</font></b><br></h1><h3>早上5:50正式出发,车行伊始,老天就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这样倒好,体感很舒适</h3><h3>出辽宁,经河北,涞源,易县,一路走来,约下午2点进入山西境内。</h3><h3> 约四时许,到达首站“平型关战役遗址”景区,天高云淡,在空寂无人的广场上,拍下我们这支团队的第一个合影。</h3> <h3>天高地阔,虽然处在山峦沟壑之中,气温甚是清爽。宽大的景区标识墙,指示着沿着这条大山沟前行便是几处当年大战遗址。</h3> <h3>大家兴致很高。沿山谷而行,陆续游览了老爷庙,乔沟等当年的主战场遗址。</h3><h3>俯身看下去,当年那条战火纷飞的山沟,已经被茂密的绿色植物遮蔽的密不透风了。</h3> <h3>看罢几处昔日战火纷飞的旧战场。来到平型关战役纪念馆。广场上矗立着十尊当年指挥参与这场大战的林彪,聂荣臻等将领铜像。</h3> <h3>进入纪念馆,重温这段史实。</h3> <h3>有队友开始向我们渤船老职工户外群里发旅行照片。引的群里老同事们纷纷跟帖,更有赋诗应和者:</h3><h3>“老朽何颜过甲子?机关堪破终成旅。大巴一路向西行,不到黄河心不死。”</h3> <h3><b>七月二十四日</b></h3><h3>昨夜宿浑源县城郊,距五岳之一的恒山,还有著名的悬空寺咫尺之遥。</h3><h3>早饭就是在这个市场吃的。7:30登车前行,8点已经进入悬空寺景区。</h3> <h3><b>空中寺院悬空寺</b></h3><h3>悬空寺我已经来过二次,这次原不在游览计划之内,不过在车上得知大部分队友都没来过。失之交臂实在有点儿可惜。便临时加上。</h3><h3>这便是我们这个团队的优势,根据大伙儿的意愿随时可以更改行程计划。</h3> <h3>悬空寺建成于公元491年,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悬空寺”建筑极具特色,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素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的俚语,以如临深渊的险峻而著称。——摘自网络资料</h3> <h3>我们是第一波儿进入景区的。尽管成员们几乎都是花甲古稀之年,也依然是当仁不让的登上了镶嵌在悬壁中的庙宇楼阁。</h3> <h3>登悬空寺而远望,眼前一片开阔。心胸为之一爽。脚下石碑是诗仙李白写的“壮观”二字。远处是五岳之一的恒山。我们又走出来了,这种感觉真好。</h3><h3>两个多小时后,待我们施施然离开悬空寺时,游人已经多了起来,景区开始限制登阁人数而要排队等候了。</h3> <h3>途经大同灵丘县城,带领队友们参观赵武灵王墓。按我开玩笑的说法是“赠送大家一个景点”。<br></h3><h3>陵园前有武灵广场,小广场上塑造一尊赵武灵王骑着战马的雕像。陵园门紧闭,推开紧闭的园门,里面空无一人,只有一个大大的坟丘,我们绕陵一周,感慨一番这位千年之前的历史名人。</h3><h3></h3> <h3>赵武灵王在历史上因“胡服骑射”而赫赫有名,墓园大门两侧绘的这段历史的壁画。</h3><h3>这类景点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地方,谁也不会专门来,恰巧路过看一次便是一个“偏得”。</h3><h3>“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其中含义也正在此。</h3><h3>车上,我问大伙:谁知道灵丘县县名的渊源。答案大家自然脱口而出。</h3> <h3>下午赶往位于山西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关。</h3><h3>车辆在大山中环绕,经过了险峻的十八弯。大家喘了一口长气,终于见到了蛰伏在大山深处的雁门关。</h3><h3><br></h3> <h3>雁门关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h3><h3>我们一行换乘景交车进入景区,门前一排杨家将群像。</h3> <h3>最先走进青石板铺路的边贸街。它位于雁门寨与瓮城门之间。据史料载,明清两代这里曾是边关贸易最繁华的地方。如今两侧商铺林立,摊位上摆满了地方特产。</h3><h3>街道两边均为砖木结构的六檩鞍架瓦房,青砖砌墙,让人遥想当年胡、汉两家在这里交换贸易的边塞情景。</h3> <h3>漫步雄关。据传”汉高祖北征”、“昭君出塞”、“宋钦徽二帝北掳”、“杨家将镇守三关”等重大历史事件均与此关联。</h3> <h3>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历史爱好者手抚古城墙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我们这些人对于雁门关的历史知晓的多少不一,不过站在城墙之上,却也都能感受到那份历史的沧桑感。</h3> <h3>队友们身体强壮一些的,走完了整个城墙圈。身体稍差一些的,就量力而行地选择着走了一段。</h3><h3>我们没有所谓旅行社的限定时间,大家慢慢地城墙踱步,细细品味。</h3> <h3>雄关中的一个建筑群——李牧祠。</h3><h3>公元1506年为纪念战国时赵国的大将李牧而建。后改名镇边祠,成为展示姬幸、李牧、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展览馆。每个人都是一段壮怀激烈的故事。</h3> 居高临下,远眺雄关。<h3>天低云暗,天色已晚。我们告别雁门关。心中自有一份满足——毕竟不是谁都有缘分来到这里的。</h3> <h3><b>七月二十五日</b></h3><h3>昨晚,入住在雁门关附近的代县城内。代县古称代州,也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h3><h3>出发前到代州文庙门前转了一圈,据说这是北宋大将潘仁美指挥雁门关守将杨继业打仗的驻扎之所,当然要看看,找一些当年那段历史的立体感觉。</h3> <h3>我们的车此刻行驶在晋西北的黄土高原上。</h3><h3>人已老,事亦多。三两个小时,便要进入服务区上厕所,灌热水,放松一下僵硬的身子。</h3><h3>看着各个服务区不同的地名。熟悉或不熟悉,总有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和神秘的联想。</h3> <h3>接近中午,到达今天的第一个景区——万家寨。在这里,我们要看的是这里的黄河水利工程枢纽和黄河第一桥。</h3><h3>宽阔的桥面上只有我们一行人,可以随意的,不受打扰地放飞心情。</h3> <h3>高高的崖壁上写着“黄河入晋第一县偏关欢迎您”。</h3><h3>合影留念。</h3> <h3>资料介绍:万家寨水利枢纽位是黄河中游规划开发的8个梯级中的第一个工程,也是山西省“引黄入晋工程”的龙头工程。是以供水、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观光等功能的大型水利枢纽。</h3> <h3>合影后,大家随意站在这座被称为黄河第一桥之上观赏。脚下,黄河水颜色浑黄,浩浩汤汤地向下游涌去;远处,水电站水流倾泻,腾起一团团水雾。</h3> <h3>告别万家寨,车行至中午,到达黄河上的另一著名景点——乾坤湾。</h3><h3>乾坤湾观景区位于偏关县万家寨到老牛湾之间,被中外专家、学者、广大旅游观光人士誉为“太极图”的天然发源地。所谓乾坤湾,就是黄河的巨大S形转弯形成了类似太极的图案。</h3><h3>迎面便是三尊巨大的理石雕像。</h3> <h3>关于乾坤弯,网上的描述很好,全文照抄。</h3><h3>“乾坤湾可以说是黄河入晋第一湾,因形似太极,故名。她天造地设,暗合天地自然之理,十分独特。凡目睹此湾地理地貌的游人和文化学者,无不震撼:黄河向南奔涌而来,虽遇高山险阻,却没有暴跳如雷,惊涛拍岸,而是欲进先退,智慧转身,迂回向北,从容向南。”</h3> <h3>大家也觉得这里的景色很美。我们这次走的多是小众景点,极少有一般景区的游人拥挤喧哗。偌大的青山黄水间只有我们这一行人,静看河流宛转,岛屿逶迤。任意选择角度,找寻最美背景拍照。</h3> <h3>天气晴好,黄河之滨,全没有暑季的燥热。大家团坐在温热的石阶上,再留合影。</h3> <h3>登上塔顶放眼望去,远近风光一览无余,特别是鸟瞰乾坤湾全景,居高临下,风光尽收眼底,点缀着淡淡绿色的半干旱的黄色丘陵上,碧绿色的黄河水画出了优美的曲线,几座小山由旅游步道相连,分别是乾塔、神牛犁河观景台、六角观景亭和坤阁。宽阔的广场上有一个巨大的八卦浮雕。河对岸便是内蒙的准噶尔旗。</h3><h3>自家包车,甚是方便,此处看罢,再登车换一个角度看下一处。<br></h3> <h3>告别乾坤湾,继续驱车前往老牛湾景区。</h3><h3>赶上修路,道路崎岖难行。幸赖司机小贾师傅车技高超,有惊无险,下午3点多,赶到老牛湾。</h3><h3>随即便分乘两条船,荡舟河上,与黄河作亲密接触。</h3> <h3>资料介绍:“万里长城自辽宁告别鸭绿江之后,翻千山越万岭在偏关终于和滔滔南流的黄河第一次见面了。老牛湾,因长城与黄河在这里第一次握手而闻名天下。”</h3><h3>我们坐在船里,用手撩拨着黄河水,听船夫吃力地用山西普通话给我们讲述着两岸风光。凉风袭来,水波不兴。</h3> <h3>三四十分钟的水路走过,便弃船登上了黄河边上的古村落。</h3><h3>“老牛湾古村落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所有建筑就地取材,全部用当地的石头、石片堆砌而成。造型各异的民居古院因势向形,石墙、石院随形而就,石碾石磨石仓石柜随处可见,整个村庄可算是一个经典的石头建筑博物馆。”</h3> <h3>网上介绍:“这是一个鸡鸣三市的地方。黄河从这里入晋,内外长城从这里交汇,晋陕蒙大峡谷以这里为开端,我国黄土高原沧桑的地貌特征在这里彰显。同时也有大河奔流的壮丽景观。”</h3><h3>伫立河畔,我们感受到了景色的震撼。</h3> <h3>美哉老牛湾,</h3><h3>已经破败的窑洞,经上游拦截变得有些碧绿的黄河水,几近裸露的起伏的黄色丘陵,夕阳下,一幅壮美的晋北高原画卷,令人痴迷,令人遐想。</h3><h3></h3> <h3>这处坐落在黄河崖壁上的古村落其实几乎看不到当地村民了。这反倒更保持了一种古朴苍凉的风貌。</h3><h3>我们在村落中随意穿行。天空中浓云密布,凉风不断刮起。</h3> <h3>建成于明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的老牛湾古堡坐落在紧靠黄河大峡谷的悬崖峭壁上,它是明代建筑风格的精品,也是老牛湾景区的标志之一。</h3><h3>看罢古堡返程途中,大雨终于当头撒下,还未返回旅店的10多名队友或停留在小寺庙之内,或匿身于石桥之下。看雨丝潇潇洒洒飘落。山水从脚下潺潺流淌,此刻回忆,也别有一番情趣。</h3> <h3>降雨时间并不长。</h3><h3>这就是我们的住宿之所——联排窑洞式旅舍,晚上大家在一起聚餐。男士们免不了要喝一盅,酒酣耳热间撸拳相向——石头剪子布,输了的负责添菜。</h3> <h3><b>七月二十六日</b></h3><h3>早上从老牛湾出发,午后2点到达碛口古镇。由于前方修路,旋即以每人10元的价格包车赶往李家山村。</h3><h3><br></h3> <h3>进入李家山村庄,停留在一所院落前,正筹划如何游览时。院落女主人推荐她儿子为我们导游,导游费30元,惠而不费。便答应下来。</h3> <h3>山西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著名画家吴冠中一生的三大发现之一。</h3><h3>位于碛口古镇南3公里处,隐于大山深处,空灵幽雅。著名画家吴冠中1989年10月到李家山采风时惊呼这里像“汉墓”,他说:从外部看像一座荒凉的汉墓,一进去是很古老讲究的窑洞,古村相对封闭,像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这样的村庄,这样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难再找到”</h3> <h3>我们其实也看不太明白,反正知道这个村庄的一个著名的建筑特点就是依山势层次而建,上面房子的院落就是下面房子的屋顶。层层叠落,有点小布达拉宫的样子。</h3> <h3>导游是个放暑假回家的学生,我们随着他在高高低低,用条石砌棱,用块石铺面的村道上转悠。看颓废破败的百年窑洞。装饰精美具有徽派风格的东、西财主院。</h3> <h3>这是我们初进山村驻足的那处院落。院主人同意我们进去观赏,让我惊奇的是左侧厢房原是养骆驼的地方。</h3> <h3>村头大树下,这位山西老汉胸前挂着二维码,唱着纯正的晋陕民歌——走西口,拉手手,招呼着大家骑他的驴走上一圈。不过5元钱,一些队友纷纷上驴,乐不可支。</h3><h3><br></h3> <h3>自李家山村又返回碛口古镇。旅舍早已安排好,就在古镇里,门外数十米便是滔滔黄河。大家放好行李,自由活动。</h3> <h3>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h3> <h3>这里有一批具有黄土高原建筑特色的晋商“老宅院”。古镇依然古色古香,脚下是石板路,两边是高圪台,房檐连着房檐,店铺挨着店铺。门对门,窗对窗,老店铺、老字号、老房子上有明清风格的砖雕、木雕、石刻,到处是文化,遍地见艺术。漫步在五里长街上,仿佛穿越了一个时空隧道,一下走进了历史,一切都那么悠远、深沉、厚重。</h3><h3>——网上资料</h3> <h3>逛完古长街,到街尽头的一家小面馆吃了一碗正宗的刀削面,回旅舍略作休息</h3> <h3>夜色降临,凉风习习,队友们又纷纷出来闲逛</h3><h3>——山西醋有名,这就是一座醋作坊。苹果醋,荞麦醋,山西老陈醋,应有尽有,一些女队友讨价还价,也享受一下购物的乐趣。</h3> <h3>还有一些队友出来坐在河畔堤坝上纳凉吹风。</h3><h3>更有几位队友黄河边上畅想着“走西口”的情境,兴致勃勃地骑着骆驼招摇过市。</h3> <h3><b>七月二十七日</b></h3><h3>清晨出发,目标是距碛口古镇北30多公里处的黄河壁画。</h3><h3>由于这段公路正在修复阶段。我们是租小巴走过去的。一个多小时之后到达目的地。</h3> <h3>我们包了三条小船儿。沿黄河东岸缓行,在船夫的指点讲解下,果见岸边石壁上,大大小小无规律的分布着各种形状的沟壑和纹理,像一幅幅精美的画卷,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似山水人物,甚至有像极了繁体中国汉字的“福、禄、寿”,这是黄河水冲刷侵蚀的结果!真正大自然创造的鬼斧神工。</h3> <h3>岸边石壁陡立,黄河水千百年来冲刷、风浊形成的一幅幅妙趣横生的天然画卷。</h3><h3>资料显示:这些天然石雕,人物山水、飞鸟走兽,形成的天然画卷总面积约一万平米,十分壮观。 </h3> <h3>黄河壁画前留影。</h3> <h3>行至此处,临时弃船登礁。见怪石嶙峋。水环浪涌,大家纷纷选景拍照。</h3> <h3>虽然我们这个团队多是花甲古稀之年。但大家的活力热情一点不亚于年轻人。找最佳的角度,拍出最美的视觉。</h3> <h3>依壁临河,身边是滚滚黄河水。原公司党校校长王世海指挥,大家唱响了《保卫黄河》。留下了一段极具特色的回忆。</h3><h3>之前在路上,大家在闻玉芬,张维颖的组织指导下对这首歌曲排练了几番,此时合着黄河浪唱来,真是荡人心扉。</h3><h3>离开黄河画廊,再经碛口古镇,奔向下一个目标——陕西靖边波浪谷。</h3> <h3><b>七月二十八日</b></h3><h3>前一天晚上,已经与旅馆老板定好了包车进入景区游览计划。</h3><h3>早上4点多,谭忠平带十名“年轻”队友进入1号景点,据说这处景区最美,但由于是维修期间,要起大早进去,八点前出来,体力要求高,故我只允许部分队友进入。</h3> <h3>没进入1号线的队友们,可以很轻松地睡个懒觉,还可以早饭前在旅馆门前随意转转。</h3> <h3>尽管没进入景区,旅馆门前的这块红砂岩地也让我们对波浪谷的景色管中窥豹略见一斑。</h3> <h3>靖边拨浪谷的丹霞地貌和普通地方的山峦式的地貌不同,属于大片的丹霞沟壑地貌,也称之为“地下丹霞”。</h3><h3>靖边波浪谷岩石叫红砂岩,学术上被称为"砒砂岩",,有关记载是这么说的:波浪谷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波浪谷岩石的复杂层面,是由一亿五千万年前侏罗纪就开始沉积的巨大沙丘组成。</h3><h3>我们其实也不懂。只是觉得真的很美。</h3> <h3>“来到波浪谷,看到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的向沟壑中涌去。这种石头类似一种沙岩,风化脱离很严重。在上面行走,一不留神就会被附在表皮上的红色细沙滑倒。”</h3><h3>这种描写真的很确切。大家观赏留影,还真有几位队友被地上的红色流沙滑倒。弄得我心里一时有些紧张。</h3> <h3>阳光下,红色的砂岩熠熠生辉。</h3><h3>对于波浪谷,我慕名已久。这次尽管由于景区维修封闭,只能看3、6两个景点,我也感到很满足。毕竟像我们这群旅行社都不愿意带的花甲古稀之人,能来到这处可与美国亚利桑那州波浪谷相媲美的,这么偏僻的景区观赏。真是算不错了。</h3> <h3>地方足够大,合影也可以人员分散的拍摄。呈现另一种角度。</h3> <h3>看罢3号景区又驱车来到6号景区,也称水上丹霞景区。地势比较陡峭,大家匆匆看罢,便撤出景区。换上我们自己的大巴车。驶向下一个目标——陕北吴起镇。</h3> <h3>吴起镇处于一个非常干净整洁的小县城之中。将入县城,便可瞥见城门口矗立着的巨大塑像——战国时期被称为战神的魏国名将吴起。</h3><h3>不过,我们要寻觅的是那块红色圣地——长征胜利会师地。</h3> <h3>胜利山下,纪念碑傲然矗立。关于这段历史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都很熟悉——</h3><h3>红1方面军主力通过腊子口后,继续北进,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吴起镇,与陕甘革命根据地红军胜利会师,随后又同十五军团红军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胜利地完成了历时一年,纵横11个省,行程2.5万里的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终于找到了长征立足点,抵达最后的目的地,胜利地实现了历史性的战略转移。</h3> <h3>在吴起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门前,和为我们一行人担任义务讲解员的两位小朋友合影。</h3> <h3>纪念馆内三位小小义务讲解员给我们的参观增色不少,她们讲的一本正经,声情并茂。而我们也听得恭恭敬敬,严肃认真。</h3> <h3>这是队友抓拍的照片,我为照片加注:</h3><h3>“一个8岁的小讲解员,在吴起镇长征纪念馆给一个68岁的老人讲述80多年前的这段历史。”</h3> <h3>我们这一代人对红色景区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听过了多少年《长征组歌》,“到吴起镇”那优美的旋律时时在耳畔响起,没想这次能有机会来一趟,觉得挺值得的。</h3> <h3>原计划辞别吴起镇后赶路在距延安北百公里的甘泉县住宿,得知车上的许多老同志还没到过延安,便临时变更为延安住宿,都是入党几十年的老同志了,在宝塔山下留个影是很有意义的事儿。</h3><h3>(未完待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