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在中国,每100个人,就有1个房颤患者;7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人,就有1个房颤患者。房颤和中风,一个是心脏的常见问题,一个是大脑的突发事件,两者看似毫无关系,事实并非如此。</h3><h3> 近日,我院卒中中心接诊了一位59岁大血管闭塞老年男性患者,及时予以血管开通治疗,可叹的是,这位患者今年5月份也行了血管开通治疗,且术后恢复非常好,是什么原因导致卒中再次发作呢?问题出在哪呢?</h3> <h3>第一次住院:2019年5月</h3><h3>余某,59岁老年男性,急性起病。</h3><h3>主诉:因发现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活动无力2小时由市区120送入我院。</h3><h3>既往:有糖尿病病史。</h3><h3>查体:嗜睡,构音障碍,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Babinski征阳性。NIHSS评分12分,发病前MRS评分0分。</h3><h3>入院头部CT未见出血性改变。</h3> <h3>入院头部CT检查</h3> <h3>心电图提示:阵发性心房颤动。</h3> <h3> 患者为醒后卒中,发病时间不确定,现嗜睡、肢体瘫痪严重,头CT未见出血,考虑大血管闭塞,存在静脉溶栓禁忌症,行急诊头颅CTP检查提示左侧缺血区域存在缺血半暗带,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启动血管内治疗,挽救缺血脑组织。</h3> <h3> 脑血管造影检查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急性闭塞,左侧大脑前动脉和左侧大脑后动脉通过软膜支少量代偿缺血区域。</h3> <h3><font color="#ed2308">定性诊断</font>: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心源性栓塞型)</h3><h3><font color="#ed2308">定位诊断</font>: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急性闭塞</h3><h3><font color="#ed2308">处理措施</font>:ACG评分1级,患者为醒后卒中,头CTP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根据最新血管内治疗指南,推荐使用机械取栓治疗。</h3> <h3>第一次取栓后可见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下干仍闭塞。</h3> <h3>第二次大脑中动脉下干取栓,可见显影良好。</h3> <h3>取出的暗红色血栓</h3> <h3>术后即刻头部CT:左侧缺血区域存在造影剂渗出,不排除梗死后出血可能。</h3> <h3>术后7小时复查头CT:左侧基底节区少量出血,积极予以控制血压、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治疗。</h3> <h3>术后1天头部核磁检查:左侧基底节区梗死后出血,血管光滑,无狭窄及闭塞情况。</h3> <h3> 出院时,患者言语不清、右侧肢体无力基本恢复正常,患者阵发性房颤,建议脑梗死后出血稳定后,积极予以抗凝治疗,做好卒中二级预防,到心内科房颤门诊随访。</h3> <h3>第二次住院:2019年8月</h3><h3>主诉:因突发意识障碍2小时由市区120送入我院绿色通道。</h3><h3>既往:有糖尿病、阵发性房颤、脑动脉取栓病史。</h3><h3>查体:浅昏迷,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右侧肢体可见自发活动,双侧Babinski征未引出。NIHSS评分28分,发病前MRS评分0分。</h3><h3>入院头部CT未见出血性改变。</h3> <h3>头部CT检查</h3> <h3> 患者突然起病,意识状态差、肢体瘫痪严重,既往有阵发性房颤、左侧大脑中动脉支架取栓病史,未遵医嘱口服抗凝药物,入院头CT检查未见出血,考虑再次心源性脑卒中,有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与家属沟通病情后,启动血管内治疗。</h3> <h3>急诊头部CTA检查: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急性闭塞。</h3><h3>术后2天头部MRA:取栓后,颅内血管未见狭窄及闭塞。</h3> <h3>头DWI示右侧额顶叶点状高信号影。</h3> <h3>手术取出的大量血栓</h3> <h3> 现患者一般状态可,神情语明,左侧肢体肌力稍差,右侧肢体肌力正常。</h3> <h3><b><font color="#ed2308">文献回顾:</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left;">1、2014年中国卒中二级预防指南:对于合并房颤(包括阵发性)的缺血性卒中和TIA患者,推荐使用口服抗凝治疗,预防再发的血栓栓塞事件(I 类,A级),选择何种药物应考虑个体化因素。</h3><p style="text-align: left;">2、2016欧洲 ESC房颤指南:对于有卒中病史的房颤患者,推荐NOACs优先于VKAs或阿司匹林。无论卒中风险如何,不推荐房颤患者单用抗血小板药物。在TIA或卒中后,不推荐OAC和一个抗血小板药物的联合治疗。卒中后启动抗凝药物时机推荐“1-3-6-12法则”。</h3><p style="text-align: left;">3、2018 年美国《心房颤动抗栓治疗指南</h3><p style="text-align: left;">及专家组报告》指南指出:心房颤动持续时间>48 h 或持续时间不明的患者行择期电或药物心脏复律,建议在复律前应用管理良好的VKA(INR 2.0~3.0)或NOAC(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依度沙班)抗凝治疗至少3 周,不管基线卒中风险如何,建议成功转为窦性心律后继续抗凝治疗(VKA 或NOAC)至少4 周,或以TEE 为导向简化抗凝,而不是不抗凝。</h3><h3>4、2019年AHA/ACC/HRS房颤指南对卒中预防治疗做了以下几点更新:</h3><h3> 抗凝适应证为男性CHA2DS2-VASc评分≥2分,女性CHA2DS2-VASc评分≥3分(I类推荐)。相较于2014版指南,本次更新指出对于男性CHA2DS2-VASc 评分为 1 分,女性 CHA2DS-VASc 评分为2分的瓣膜性房颤,可考虑采取抗凝治疗(lI b类推荐),但不再推荐应用抗血小板药物。</h3><h3> 除二尖瓣中、重度狭窄以及机械瓣置换术后的房颤患者外,均应首先推荐NOAC( I类推荐)。</h3><h3> 对开始NOAC治疗之前,需要同时评估患者肾功能及肝功能,之后至少每年监测1次(I类推荐)。所有NOAC均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药物剂量。不推荐严重肝脏损伤的患者服用NOAC。</h3><h3> 当存在致命性出血或需要行紧急操作时,可应用idarucizumab 对达比加群逆转药效(I类推荐),可应用andexaneralfa对利伐沙班或阿哌沙班逆转药效(II a类推荐)。</h3><p style="text-align: left;"> 对左心耳封堵的适应证把控依然严格,仅限于卒中风险增加、存在长期抗凝禁忌证的房颤患者(II b类推荐)。</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总结</b></font></h3> <h3>1、这位患者3个月内出现两次大血管闭塞,第一次左侧大脑中急性闭塞,第二次右侧大脑中急性闭塞,虽然经卒中团队介入取栓后,现患者恢复都很好,是不是每次都这么幸运呢?答案肯定不是的,对阵发性房颤的患者,根据目前国内外最新指南,口服抗凝药物预防卒中是必要的,同时患者的依从性也很重要!</h3><h3>2、心源性卒中,栓子以纤维蛋白、红细胞为主,起病突然,病情重,NIHSS评分高,既往有不同动脉分布区栓塞病史,患者侧支循环差,易发生梗死后出血,预后大多不良。</h3><h3>2、房颤的发生可使卒中风险增加4~5 倍,心力衰竭风险增加2~3 倍,死亡风险增加2倍,80% 的心原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合并房颤。因此,规范治疗房颤很重要,目前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药物治疗,心内科介入射频治疗,心外科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当然,卒中后,抗凝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需参考缺血事件的类型、严重程度和梗死的体积,可参考 1-3-6-12 原则,做到个体化治疗。</h3> <h3><b> <font color="#167efb">我们襄阳市第一医院高级卒中中心,7天/24小时,不分节假日,不分双休日,不分白天黑夜,坚守着卒中急救电话,为脑卒中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font></b></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科室简介</font></b></h3> <h3>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组建于上世纪9 0年代,蝉联四届湖北省重点临床专科,国家脑防委“高级卒中中心”、中国卒中协会“综合卒中中心”双中心认证,湖北省卒中急救地图定点医院,襄阳市神经内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中国帕金森影像联盟成员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重点学科,湖北医药学院神经病学硕士授权点,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三等甲级综合医院精神心理研究中心,国家863、973计划科研协作单位,中国卒中中心联盟(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协作组) ,红手环志愿者单位,湖北省痴呆与认知障碍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襄阳市脑血管临床研究中心,襄阳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襄阳市帕金森病治疗基地,以雄厚的技术实力、强大的专家人才团队、突出的学科优势及优质高效的服务,享誉鄂西北。</h3><h3> 目前拥有7个病区299张床位,分为普通病房、全封闭重症监护病房NICU及神经康复病房,拥有独立的造影室、电生理检查和治疗室及实验室,分设脑血管介入医学组 、神经康复医学组 、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疾病学组 、癫痫与发作性疾病学组 、精神心理学组 、神经重症医学组、神经免疫病理组 ,开设心理睡眠、眩晕、卒中、小儿康复特色门诊及24小时脑卒中急救绿色通道,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专业更精准的医疗服务,全科共有医护技200余人,医生57人、护士106人、康复技师43人、电生理技师7人、实验员1人。</h3>